一种真空乳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5202发布日期:2020-05-20 03:13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乳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妆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真空乳化装置。



背景技术:

化妆品乳化装置,使对化妆品进行加工,使其原料由液态转化为乳液形状的一种设备,常用的乳化装置为乳化罐,乳化罐的作用是将一种或多种物料(水溶性固相、液相或胶状物等)溶于另一种液相,并使其水合成为相对稳定的乳化液。

乳化罐在工作的过程中将水相物和油相物混合成为乳化物,在混合的过程中,有时需要观察乳化罐的内部情况,现有的观察窗有时观察不便,容易被罐体内的乳化物覆盖而遮挡视线,同时现有的乳化罐内部只设有一个方向的旋转搅拌装置,使乳化罐内部上层原料和底层原料混合不够均匀,降低了乳化罐乳化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乳化装置,便于贯穿乳化罐内部的情况,同时使乳化罐内部的原料混合更加均匀,提高乳化质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真空乳化装置,包括乳化罐,所述乳化罐为双层中空结构,所述乳化罐的一侧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设置有上部检测腔、中部检测腔和底部检测腔,所述上部检测腔、中部检测腔和底部检测腔均为缸体结构,所述上部检测腔的出料管上连接有回料管一,中部检测腔的出料管上连接有回料管二,所述回料管一和回料管二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混料腔内,所述混料腔为密闭的缸体结构,所述混料腔的顶部设置有增压泵,增压泵的输出端设置在混料腔的内部,所述混料腔的底部连接有回料管三,所述回料管三的另一端贯穿乳化罐一侧底部设置在乳化罐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部检测腔与中部检测腔的结构完全一致,所述上部检测腔与中部检测腔的缸体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分别贯穿乳化罐的侧壁设置在乳化罐的内部,所述上部检测腔与中部检测腔缸体的圆弧侧面底部靠近所述进料管的一端设置有出料管,所述上部检测腔与中部检测腔的缸体内部通过推杆连接有柱塞,所述上部检测腔与中部检测腔的进料管和出料管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阀二和控制阀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部检测腔的进料管贯穿乳化罐的侧壁也设置在乳化罐的内部,且在底部检测腔的进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三。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回料管三上设置有控制阀四。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乳化罐的顶部通过电机安装座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轴,搅拌轴位于乳化罐的内部,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所述乳化罐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且在乳化罐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乳化罐底部双层结构的中空层内部设置有电阻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部检测腔、中部检测腔、底部检测腔、混料腔、进料管、出料管、回料管一、回料管二及回料管三均由透明玻璃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阀一、控制阀二、控制阀三和控制阀四均为常闭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乳化罐的侧面上分别设置上部检测腔、中部检测腔和底部检测腔,通过推杆拉动柱塞使上部检测腔、中部检测腔和底部检测腔内部形成负压,将乳化罐内的乳化液吸入上部检测腔、中部检测腔和底部检测腔,从而实现对乳化罐内部上部、中部和底部乳化液的观察;

2、当上部检测腔、中部检测腔对乳化液中上部的乳化液进行观察时,将进入上部检测腔和中部检测腔内的乳化液经回料管一和回料管二流入混料腔,通过增压泵提高混料腔内的压强,从而实现将混料腔内的乳化液经回料管三压入乳化罐的底部,实现乳化罐中上部乳化液与底部乳化液的融合,提高乳化罐的搅拌质量,从而提高乳化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真空乳化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真空乳化装置中上部检测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乳化罐1、转动电机11、进料口12、搅拌轴13、搅拌叶14、电阻丝15、出料口16、上部检测腔2、回料管一21、控制阀一22、推杆23、出料管24、柱塞25、进料管26、控制阀二27、中部检测腔3、回料管二31、底部检测腔4、控制阀三41、混料腔5、增压泵51、回料管二52、控制阀四5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真空乳化装置,包括乳化罐1,所述乳化罐1为双层中空结构,所述乳化罐1的一侧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设置有上部检测腔2、中部检测腔3和底部检测腔4,所述上部检测腔2、中部检测腔3和底部检测腔4均为缸体结构,所述上部检测腔2的出料管24上连接有回料管一21,中部检测腔3的出料管上连接有回料管二31,所述回料管一21和回料管二3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混料腔5内,所述混料腔5为密闭的缸体结构,所述混料腔5的顶部设置有增压泵51,增压泵51的输出端设置在混料腔5的内部,所述混料腔5的底部连接有回料管三52,所述回料管三52的另一端贯穿乳化罐1一侧底部设置在乳化罐1的内部,当上部检测腔2、中部检测腔3对乳化罐中上部的乳化液进行抽取观察时,将进入上部检测腔2和中部检测腔3内的乳化液经回料管一21和回料管二31流入混料腔5,通过增压泵51提高混料腔5内的压强,从而实现将混料腔5内的乳化液经回料管三52压入乳化罐1的底部,实现乳化罐1中上部乳化液与底部乳化液的融合,提高乳化罐1的搅拌质量,从而提高乳化质量。

所述上部检测腔2与中部检测腔3的结构完全一致,所述上部检测腔2与中部检测腔3的缸体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进料管26,所述进料管26分别贯穿乳化罐1的侧壁设置在乳化罐1的内部,所述上部检测腔2与中部检测腔3缸体的圆弧侧面底部靠近所述进料管26的一端设置有出料管24,所述上部检测腔2与中部检测腔3的缸体内部通过推杆23连接有柱塞25,所述上部检测腔2与中部检测腔3的进料管26和出料管24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阀二27和控制阀一22,分别打开上部检测腔2与中部检测腔3上的控制阀一27,通过推杆23拉动柱塞25使上部检测腔2、中部检测腔3内部形成负压,将乳化罐1内的乳化液吸入上部检测腔2、中部检测腔3,从而实现对乳化罐1内部上部和中部乳化液的观察。

所述底部检测腔4的进料管贯穿乳化罐1的侧壁也设置在乳化罐1的内部,且在底部检测腔4的进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三41,打开控制阀41,通过推杆23拉动柱塞25使底部检测腔4内部形成负压,将乳化罐1内的乳化液吸入底部检测腔4,从而实现对乳化罐1底部乳化液的观察。

所述回料管三52上设置有控制阀四53,控制回料管52的通断。

所述乳化罐1的顶部通过电机安装座设置有转动电机11,所述转动电机11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轴13,搅拌轴13位于乳化罐1的内部,所述搅拌轴13上设置有搅拌叶14,通过转动电机11驱动搅拌轴13实现对乳化罐1内部乳化液的搅拌,所述乳化罐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12,且在乳化罐1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6。

所述乳化罐1底部双层结构的中空层内部设置有电阻丝15。

所述上部检测腔2、中部检测腔3、底部检测腔4、混料腔5、进料管26、出料管24、回料管一21、回料管二31及回料管三52均由透明玻璃制成,便于对乳化罐1内部乳化液的观察。

所述控制阀一22、控制阀二27、控制阀三41和控制阀四53均为常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打开上部检测腔2和中部检测腔3上的控制阀一27和底部检测腔4上的控制阀三41,通过推杆23拉动柱塞25使上部检测腔2、中部检测腔3和底部检测腔4内部形成负压,将乳化罐1内的乳化液吸入上部检测腔2、中部检测腔3和底部检测腔4,从而实现对乳化罐1内部上部、中部和底部乳化液的观察,当工作人员检查完毕后,关闭上部检测腔2和中部检测腔3上的控制阀一27,打开回料管一21和回料管二31的控制阀二22,将进入上部检测腔2和中部检测腔3内的乳化液经回料管一21和回料管二22在推杆23推动柱塞25的压强作用下流入混料腔5,通过增压泵51提高混料腔5内的压强,打开控制阀四53,从而实现将混料腔5内的乳化液经回料管三52压入乳化罐1的底部,实现乳化罐中上部乳化液与底部乳化液的融合。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