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筒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9124发布日期:2020-06-17 00:5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筒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筒除尘器,属于工业除尘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除尘设备是一种把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设备,是工业生产中较为常见的工业设备,除尘设备通过负压抽气风机使除尘设备内部的空气被抽出,从而使得除尘设备内外部产生了压力差,带有粉尘的气流进入除尘器后,经过滤筒或者布袋等过滤部件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清洁气体经出气口排出。除尘设备一方面可以消除污染,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大大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还可以回收有用物料,集诸多优点于一身。

现有的除尘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花板,所述花板将箱体分隔成进风腔室和出风腔室,所述花板上安装有至少两层滤筒组件,所述滤筒组件处于进风腔室内且后端固定在花板上,滤筒组件的前端固定于箱体的前面板上,花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滤筒组件的内孔连通的通风孔,所述进风腔室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出风腔室上设置有出风口且该出风口处安装有抽气风机,而在出风腔室上还固定有喷吹清灰装置,用于对每个滤筒组件进行喷吹清灰,而进风腔室的底部设置有集灰斗并连接集灰装置,然这种结构的滤筒在过滤一段时间后都需要进行清灰处理,而喷吹清灰装置对每个滤筒的内部喷吹气体,气体从滤筒由内而外逸散,从而将滤筒上的粉尘清理,然,由于滤筒都是上下叠置的,因此,当清理上层滤筒时,粉尘会掉落到了下层滤筒的上表面,从而影响了下层滤筒的过滤效率。

而在对最下层滤筒进行清灰时,气体由内而外逸散时可能冲击集灰斗中的灰尘,这样就导致原本已经落入集灰斗中的灰尘又再次扬起,增加除尘器的过滤难度,有效除尘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滤筒除尘器,该除尘器可以在喷吹清灰时减少灰尘掉落到下层滤筒上的几率,从而提高除尘器的过滤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滤筒除尘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花板,所述花板将箱体分隔成进风腔室和出风腔室,所述花板上安装有至少两层滤筒组件,所述滤筒组件处于进风腔室内且后端固定在花板上,滤筒组件的前端固定于箱体的前面板上,花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滤筒组件的内孔连通的通风孔,所述进风腔室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出风腔室上设置有出风口且该出风口处安装有抽气风机,所述箱体的后端设置有用于对每个滤筒组件进行喷吹清灰的喷吹清灰装置,所述箱体的前面板和花板之间还安装有与滤筒组件一一对应的挡灰板,每个挡灰板均位于滤筒组件的上方,该挡灰板的上板面和下板面的中部分别向上和向下拱起形成上挡灰导流部和下挡灰导流部,所述进风腔室的底部设置有集灰斗,该集灰斗连接有集灰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花板和箱体的前面板之间还设置有挡风板,该挡风板位于最下层滤筒组件和集灰斗之间,该挡风板的上板面向上拱起形成上挡风导流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挡风板的数量与最下层滤筒组件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位于滤筒组件的正下方。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挡风板的底下板面设置有向下拱起的下挡风导流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挡风板和挡灰板均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在花板和箱体的前面板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箱体由若干个模块单体叠置而成,每个模块单体由四周的侧壁围成长方体单体,侧壁的边缘均设置有连接折边,相邻的模块单体的侧壁之间的连接折边相互配合并螺栓固定,每个模块单体上均固定了相应的花板,各花板相互叠置将箱体分隔成了所述进风腔室和出风腔室,每个模块单体上对应安装一层滤筒组件,所述挡灰板的安装于相邻的模块单体之间,所述挡风板安装于最下层的模块单体和集灰斗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挡灰板包括中间板部、上钝角板部和下钝角板部,所述上钝角板部和下钝角板部分别焊接于中间板部上,上钝角板部和下钝角板部分别形成了所述上挡灰导流部和下挡灰导流部;所述中间板部的前后两端从上钝角部和下钝角板部的两端露出,中间板部的两端设置有螺栓安装孔,该中间板部的前后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对应的连接折边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滤筒组件包括滤筒本体和滤筒骨架,所述花板上位于通风孔的四周圆周均布有四个插装孔,所述滤筒骨架的尾端插装于四个插装孔内并与花板固定,所述滤筒本体的后端开口,滤筒本体的前端固定有滤筒盖,箱体的前面板上设置有方便滤筒本体安装有安装口,所述滤筒本体从安装孔内套装在滤筒骨架上,所述滤筒盖与安装口之间螺纹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滤筒骨架和花板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为:所述滤筒骨架的尾端插入插装孔内且通过内锁紧螺母和外锁紧螺母锁紧,所述内锁紧螺母和外锁紧螺母均花板的内外侧,所述内锁紧螺母为锥形螺母。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所述箱体的后端设置有用于对每个滤筒组件进行喷吹清灰的喷吹清灰装置,所述箱体的前面板和花板之间还安装有与滤筒组件一一对应的挡灰板,每个挡灰板均位于滤筒组件的上方,该挡灰板的上板面和下板面的中部分别向上和向下拱起形成上挡灰导流部和下挡灰导流部,所述进风腔室的底部设置有集灰斗,该集灰斗连接有集灰装置,因此,当滤筒组件上附着满了灰尘后,喷吹清灰装置启动逐层清灰,喷吹的气体进入到滤筒组件的内部由内而外逸散,从而将外部的灰尘吹散,而由于挡灰板的存在,灰尘不会落入到下层滤筒组件的上部,同时,由于挡灰板上设置了上挡灰导流部和下挡灰导流部,从而可以对喷出的气流起到导流作用,这样,气体从滤筒内部向外喷吹时将外部灰尘吹散的同时将其导流至滤筒组件的两侧,这样方便灰尘从滤筒组件两侧落下,这样灰尘的收集效率更高。

又由于所述花板和箱体的前面板之间还设置有挡风板,该挡风板位于最下层滤筒组件和集灰斗之间,该挡风板的上板面向上拱起形成上挡风导流部,因此,最下层的滤筒组件喷吹的气体就被挡风板给阻挡,这样避免气体对下方的集灰斗直接喷吹,避免集灰斗中的灰尘被再次扬起,而上挡风导流部可以有效的导流气体,减少气压,同时还可以方便灰尘的掉落,避免积灰。

又由于所述挡风板的数量与最下层滤筒组件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位于滤筒组件的正下方,因此,每个挡风板均可以作用一个滤筒组件,效果更好。

又由于所述箱体由若干个模块单体叠置而成,每个模块单体由四周的侧壁围成长方体单体,侧壁的边缘均设置有连接折边,相邻的模块单体的侧壁之间的连接折边相互配合并螺栓固定,每个模块单体上均固定了相应的花板,各花板相互叠置将箱体分隔成了所述进风腔室和出风腔室,每个模块单体上对应安装一层滤筒组件,所述挡灰板的安装于相邻的模块单体之间,所述挡风板安装于最下层的模块单体和集灰斗之间,该滤筒除尘器采用组合的方式组装,运输和装配都非常方便,同时,也方便了挡灰板和挡风板的安装。

又由于挡灰板包括中间板部、上钝角板部和下钝角板部,所述上钝角板部和下钝角板部分别焊接于中间板部上,上钝角板部和下钝角板部分别形成了所述上挡灰导流部和下挡灰导流部;所述中间板部的前后两端从上钝角部和下钝角板部的两端露出,中间板部的两端设置有螺栓安装孔,该中间板部的前后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对应的连接折边上,这种挡灰板的结构制作更加简单,上钝角板和下钝角板可以采用折弯的方式成型,然后焊接在中间板部上,而中间板部通过螺栓直接固定在连接折边上,组装和拆卸都非常方便。

又由于所述滤筒组件包括滤筒本体和滤筒骨架,所述花板上位于通风孔的四周圆周均布有四个插装孔,所述滤筒骨架的尾端插装于四个插装孔内并与花板固定,所述滤筒本体的后端开口,滤筒本体的前端固定有滤筒盖,箱体的前面板上设置有方便滤筒本体安装有安装口,所述滤筒本体从安装孔内套装在滤筒骨架上,所述滤筒盖与安装口之间螺纹连接,这样,该滤筒骨架通过四个插装孔固定在花板上,固定更加牢固,滤筒本体套装在滤筒骨架后也安装更稳当,可靠性更高。

又由于所述滤筒骨架和花板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为:所述滤筒骨架的尾端插入插装孔内且通过内锁紧螺母和外锁紧螺母锁紧,所述内锁紧螺母和外锁紧螺母均花板的内外侧,所述内锁紧螺母为锥形螺母,因此,该滤筒骨架的固定更加方便,并且由于内锁紧螺母为锥形螺母,这样滤筒本体的后端可以直接套在锥形螺母上,从而撑紧滤筒本体的同时也使滤筒本体的后端与花板距离更紧密,密封更好,减少漏气或漏灰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块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块单体的左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块单体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花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块单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箱体;2.花板;3.进风腔室;4.出风腔室;5.滤筒组件;51.滤筒本体;52.滤筒盖;53.滤筒骨架;54.锥形螺母;6.进风口;7.出风口;8.抽气风机;9.喷吹清灰装置;10.挡灰板;101.上挡灰导流部;102.下挡灰导流部;11.集灰斗;12.集灰装置;13.挡风板;131.上挡风导流部;132.下挡风导流部;14.模块单体;141.连接折边;15.插装孔;16.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8所示,一种滤筒除尘器,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置有花板2,花板2将箱体1分隔成进风腔室3和出风腔室4,花板2上安装有至少两层滤筒组件5,滤筒组件5处于进风腔室3内且后端固定在花板2上,滤筒组件5的前端固定于箱体1的前面板上,花板2上设置有与滤筒组件5的内孔连通的通风孔16,进风腔室3上设置有进风口6,出风腔室4上设置有出风口7且该出风口7处安装有抽气风机8,箱体1的后端设置有用于对每个滤筒组件5进行喷吹清灰的喷吹清灰装置9,箱体1的前面板和花板2之间还安装有与滤筒组件5一一对应的挡灰板10,每个挡灰板10均位于滤筒组件5的上方,该挡灰板10的上板面和下板面的中部分别向上和向下拱起形成上挡灰导流部101和下挡灰导流部102,进风腔室3的底部设置有集灰斗11,该集灰斗11连接有集灰装置12。

本实施例中,挡风板13的数量与最下层滤筒组件5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位于滤筒组件5的正下方,挡灰板10包括中间板部、上钝角板部和下钝角板部,上钝角板部和下钝角板部分别焊接于中间板部上,上钝角板部和下钝角板部分别形成了所述上挡灰导流部101和下挡灰导流部102,中间板部的前后两端从上钝角部和下钝角板部的两端露出,中间板部的两端设置有螺栓安装孔,该中间板部的前后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对应的连接折边141上,花板2和箱体1的前面板之间还设置有挡风板13,该挡风板13位于最下层滤筒组件5和集灰斗11之间,该挡风板13的上板面向上拱起形成上挡风导流部131,挡风板13的底下板面设置有向下拱起的下挡风导流部132,挡风板13和挡灰板10均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在花板2和箱体1的前面板之间。

本实施例中,箱体1由若干个模块单体14叠置而成,每个模块单体14由四周的侧壁围成长方体单体,侧壁的边缘均设置有连接折边141,相邻的模块单体14的侧壁之间的连接折边141相互配合并螺栓固定,每个模块单体14上均固定了相应的花板2,各花板2相互叠置将箱体1分隔成了进风腔室3和出风腔室4,每个模块单体14上对应安装一层滤筒组件5,挡灰板10的安装于相邻的模块单体14之间,挡风板13安装于最下层的模块单体14和集灰斗11之间。滤筒组件5包括滤筒本体51和滤筒骨架53,花板2上位于通风孔16的四周圆周均布有四个插装孔15,滤筒骨架53的尾端插装于四个插装孔15内并与花板2固定,滤筒本体51的后端开口,滤筒本体51的前端固定有滤筒盖52,箱体1的前面板上设置有方便滤筒本体51安装有安装口,滤筒本体51从安装孔内套装在滤筒骨架53上,滤筒盖52与安装口之间螺纹连接。

使用过程中,抽气风机8启动,带过滤的气体从进风口6进入进风腔室3,经滤筒组件5过滤后,进入出风腔室4,净化后的气体最终通过出风口7排出,过滤一段时间后,滤筒组件5上附着较多的灰尘,此时,关闭抽气风机8,喷吹清灰装置9启动,进行逐层清灰,喷吹的气体进入到滤筒组件5的内部,气体由内而外逸散,从而将滤筒组件5外部的灰尘吹散,由于挡灰板10上设置了上挡灰导流部101和下挡灰导流部102,从而可以对喷出的气流起到导流作用,这样,气体从滤筒内部向外喷吹时将外部灰尘吹散的同时将其导流至滤筒组件5的两侧,这样方便灰尘从滤筒组件5两侧落下,经集灰斗11,落入集灰装置12内,灰尘不会落入到下层滤筒组件5的上部,同时,最下层滤筒组件5和集灰斗11之间设置有挡风板13,该挡风板13的上板面向上拱起形成上挡风导流部131,挡风板13的底下板面设置有向下拱起的下挡风导流部132,因此,最下层的滤筒组件5喷吹的气体就被挡风板13给阻挡,这样避免气体对下方的集灰斗11直接喷吹,避免集灰斗11和集灰装置12中的灰尘被再次扬起,这样灰尘的收集效率更高。

另外,如图8所示,所述滤筒骨架53的尾端插入插装孔内且通过内锁紧螺母和外锁紧螺母锁紧,所述内锁紧螺母和外锁紧螺母均花板2的内外侧,所述内锁紧螺母为锥形螺母54,因此,该滤筒骨架53的固定更加方便,并且由于内锁紧螺母为锥形螺母54,这样滤筒本体的后端可以直接套在锥形螺母54上,从而撑紧滤筒本体的同时也使滤筒本体的后端与花板距离更近,减少漏气。

本实施例中提到的电机为目前的常规技术,在2008年4月北京第五版第二十八次印刷的《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中详细的公开了电机的具体结构和原理和其他的设计,属于现有技术,其结构清楚明了。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造,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