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碎茶粉碎拣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7474发布日期:2020-04-24 22:13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碎茶粉碎拣梗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茶生产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红碎茶粉碎拣梗系统。



背景技术:

红碎茶是国际茶叶市场的大宗产品,目前占世茶叶总出口量的80%左右,有百余年的产制历史,而在我国发展,则是近30年的事。在红碎茶的生产工艺中,首先需要将摊凉、萎凋的茶叶经初次切碎后,再将其中包含的茶梗剔除。

现有技术中,大型企业一般采用静电拣梗机剔除碎茶中的茶梗,但是静电拣梗机存在投资大、成本高的问题。而对于小型企业来说,一般采用普通的筛子进行筛选,存在工作效率低和茶梗剔除不干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红碎茶粉碎拣梗系统,能够实现红碎茶粉碎拣梗的一步化操作,提高红碎茶加工效率,并且保证茶梗与碎红茶之间的分离效率,保障最终碎红茶的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碎茶粉碎拣梗系统,包括粉碎仓和筛选网笼,所述的粉碎仓顶部为进料口,粉碎仓底部设置下料管,粉碎仓内设有两个相切的粉碎轮,筛选网笼设置在粉碎仓下方;

所述的筛选网笼设置在底座上,底座顶面两端设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之间设有水平的转轴,转轴穿过筛选网笼设置,在筛选网笼内的转轴部分上设有搅动机构,位于筛选网笼外的转轴部分通过传动带与设置在底座上的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筛选网笼侧壁上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与下料管设置在同一竖直位置上,远离进料口的筛选网笼一端端面上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设有茶梗导槽。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进料口上设有盖板,盖板采用弧板,盖板的尺寸大于进料口的尺寸,且盖板一侧通过弹簧合页与进料口一侧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下料管包括内层下料管和外层下料管,内层下料管和外层下料管采用套接的方式连接,外层下料管的顶部对称设有两根牵引绳,两根牵引绳一端与外层下料管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设置在粉碎仓底部的料斗段外侧壁上的两个牵引电机连接;

所述的内层下料管对称的两个侧壁在靠近上端的位置上还分别设有一个导向轮,两根牵引绳分别对应穿过导向轮设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底座顶面上还设有活动支撑板,底座一端设有第一铰接耳板,另一端设有顶面开口的空腔,活动支撑板一端与底座上的第一铰接耳板通过铰接销轴铰接;

在所述的空腔内设有液压推力装置,液压推力装置的推杆向上设置且推杆端部与活动支撑板的底面一端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活动支撑板底面上设有槽体,槽体内设有滑块,滑块上设有第二铰接耳板,液压推力装置的推杆端部与第二铰接耳板之间铰接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活动支撑板上设有碎茶导槽,碎茶导槽底面固定在活动支撑板上,活动支撑板内设有两个带有弧形缺口的板件,筛选网笼通过带有弧形缺口的板件实现支撑固定。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粉碎仓顶部两侧设有由粉碎仓两侧向中部倾斜的两块导料板,粉碎仓上方还设有送料皮带。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搅动机构包括多组,单组搅动机构包括两根夹角呈180°的固定杆,固定杆端部设有搅料弧板,相邻两组搅动机构之间的夹角为90°。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红碎茶粉碎拣梗系统,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实现了红碎茶粉碎拣梗一体化加工,提高了碎红茶生产效率;

(2)碎红茶与茶梗的筛选过程中依靠搅动机构对混合料进行搅动,能够加快筛分效率;

(3)筛分后的碎红茶与茶梗分别由不同的导槽输出,实现了分开收集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搅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料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料管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与活动支撑板组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筛选网笼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筛选网笼进料口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碎茶导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粉碎仓1,粉碎轮2,下料管3,内层下料管301,外层下料管302,筛选网笼4,进料口401,出料口402,盖板403,弹簧合页404,底座5,第一铰接耳板501,空腔502,支撑板6,转轴7,搅动机构8,固定杆801,搅料弧板802,驱动电机9,传动带10,活动支撑板11,槽体111,滑块112,第二铰接耳板113,铰接销轴12,液压推力装置13,导料板14,送料皮带15,牵引绳16,牵引电机17,导向轮18,茶梗导槽19,碎茶导槽20,板件200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0中,一种红碎茶粉碎拣梗系统,包括粉碎仓1和筛选网笼4,所述的粉碎仓1顶部为进料口,粉碎仓1底部设置下料管3,粉碎仓1内设有两个相切的粉碎轮2,筛选网笼4设置在粉碎仓1下方;

所述的筛选网笼4设置在底座5上,底座5顶面两端设有两个支撑板6,两个支撑板6之间设有水平的转轴7,转轴7穿过筛选网笼4设置,在筛选网笼4内的转轴7部分上设有搅动机构8,位于筛选网笼4外的转轴7部分通过传动带10与设置在底座5上的驱动电机9传动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筛选网笼4侧壁上设有进料口401,进料口401与下料管3设置在同一竖直位置上,远离进料口401的筛选网笼4一端端面上设有出料口402,出料口402上设有茶梗导槽19。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进料口401上设有盖板403,盖板403采用弧板,盖板403的尺寸大于进料口401的尺寸,且盖板403一侧通过弹簧合页404与进料口401一侧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下料管3包括内层下料管301和外层下料管302,内层下料管301和外层下料管302采用套接的方式连接,外层下料管302的顶部对称设有两根牵引绳16,两根牵引绳16一端与外层下料管302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设置在粉碎仓1底部的料斗段外侧壁上的两个牵引电机17连接;

所述的内层下料管301对称的两个侧壁在靠近上端的位置上还分别设有一个导向轮18,两根牵引绳16分别对应穿过导向轮18设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底座5顶面上还设有活动支撑板11,底座5一端设有第一铰接耳板501,另一端设有顶面开口的空腔502,活动支撑板11一端与底座5上的第一铰接耳板501通过铰接销轴12铰接;

在所述的空腔502内设有液压推力装置13,液压推力装置13的推杆向上设置且推杆端部与活动支撑板11的底面一端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活动支撑板11底面上设有槽体111,槽体111内设有滑块112,滑块112上设有第二铰接耳板113,液压推力装置13的推杆端部与第二铰接耳板113之间铰接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活动支撑板11上设有碎茶导槽20,碎茶导槽20底面固定在活动支撑板11上,活动支撑板11内设有两个带有弧形缺口的板件2001,筛选网笼4通过带有弧形缺口的板件2001实现支撑固定。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粉碎仓1顶部两侧设有由粉碎仓1两侧向中部倾斜的两块导料板14,粉碎仓1上方还设有送料皮带15。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搅动机构8包括多组,单组搅动机构8包括两根夹角呈180°的固定杆801,固定杆801端部设有搅料弧板802,相邻两组搅动机构8之间的夹角为90°。

本新型的原理如下:

开始作业之前,预先调节牵引电机17,使外层下料管302在重力作用下下移并顶开盖板403,然后将红茶叶由送料皮带15输送至粉碎仓1内,经两个相切的粉碎轮2挤压粉碎之后,红碎茶与茶梗落入筛选网笼4中,下料完成之后,控制牵引电机1717牵引外层下料管302上移,盖板403在弹簧合页404作用下复位,然后开启驱动电机9,带动转轴7以及转轴7上的搅动机构8对筛选网笼4内的物料进行搅动,红碎茶穿过筛选网笼4落在碎茶导槽20中,而茶梗则留在了筛选网笼4中;

完成分离作业之后,关闭驱动电机9,然后启动液压推力装置13推动活动支撑板11一端上移形成倾斜,此时筛选网笼4的茶梗移动至茶梗导槽19中,而成品红碎茶则沿着碎茶导槽20输出。

采用上述结构,实现了红碎茶粉碎拣梗一体化加工,提高了碎红茶生产效率;碎红茶与茶梗的筛选过程中依靠搅动机构对混合料进行搅动,能够加快筛分效率;筛分后的碎红茶与茶梗分别由不同的导槽输出,实现了分开收集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