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融滴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7664发布日期:2020-06-26 20:1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熔融滴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熔融滴加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使用的化工生产装置越来越趋于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对原有生产装置的改造和扩建,使得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越来越高。在生产投料过程中,液体原料通常通过管道输送进行投料,而固体原料可分为颗粒状、片状、粉剂等,其中颗粒状、片状原料通常可以使用的投料方式有输送带、料斗等,粉剂还可通过真空上料的方式投料。这些传统的固体投料方式,一旦涉及单次投加量少且精度要求高的情况,传统的固体原料投加方式便无法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熔融滴加装置,包括:

物料罐,其包括出料口和内部容纳固体物料的罐体;

加热系统,其对所述固体物料进行加热使其处于熔融状态;

中转储料罐,其通过管道a与物料罐的出料口密封连接,物料罐内处于熔融状态的物料通过管道a进入中转储料罐;

计量装置,其与中转储料罐连接并对中转储料罐内物料的量进行计量;

反应釜,其与中转储料罐之间通过管道b连接,所述中转储料罐内熔融状态的物料通过管道b进入反应釜。

所述物料罐还包括进气口,熔融滴加装置还包括气源a,所述气源a通过管道c与物料罐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管道c与物料罐密封连接。

物料罐和中转储料罐分别为密封式结构;气源a的气体包括纯度不小于99.9%的氮气或者纯度不小于99.9%氩气等不与物料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管道a与物料罐的出料口密封连接,管道a深入物料罐内熔融态物料的液面以下。

熔融滴加装置还包括第一开关阀、第一压力传感器、三通阀a和自动控制系统;所述第一开关阀和三通阀a设置在管道c上,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物料罐或管道c内;所述三通阀a的一端排空,另外两端分别通过管道c与第一开关阀和物料罐连接;所述第一开关阀设置在三通阀a和气源a之间;所述第一开关阀和三通阀a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并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第一压力传感器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并将压力信息反馈至自动控制系统。

所述开关阀包括但不限于气动开关阀,第一压力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压力变送器,压力变送器为隔膜式压力变送器,压力测量范围为0-60kpa,响应时间小于10ms;三通阀a包括但不限于l型气动三通阀,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但不限于plc控制系统。

所述三通阀a连通第一开关阀与物料罐时,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第一开关阀使气源a内的气体经管道c进入物料罐;以此避免物料在升温熔融过程中变质。

自动控制系统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反馈的压力信息控制三通阀a使三通阀a连通排空端与物料罐时,可以控制物料罐内的气压超压排放。

所述加热系统内设置有监测加热系统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并将温度信息反馈至自动控制系统;加热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并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温度变送器。

所述管道a设置有监测管道a内物料的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管道a设置有第一伴热装置和第二开关阀;第二开关阀和第一伴热装置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并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第二温度传感器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并将温度信息反馈至自动控制系统。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温度变送器,第二开关阀包括但不限于气动开关阀。

所述中转储料罐设置有压力控制装置,所述压力控制装置包括由管道d连接的第三开关阀、三通阀b、气源b和真空负压站,压力控制装置通过管道d与中转储料罐连通;第三开关阀设置在三通阀b和中转储料罐之间,三通阀b的一端经第三开关阀与中转储料罐连通,另外两端分别与气源b和真空负压站连通。

第三开关阀包括但不限于气动开关阀,三通阀b包括但不限于l型气动三通阀,气源b为纯度不小于99.9%的氮气或者纯度不小于99.9%氩气等不与物料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第二开关阀和调节阀外包伴热装置,如电伴热,第二开关阀和调节阀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用以反馈第二开关阀和调节阀温度的阀门温度传感器,该外包的伴热装置及阀门温度传感器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并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第二开关阀和调节阀温度,使得第二开关阀和调节阀的温度不低于物料的熔融温度。

所述三通阀b连通气源b和第三开关阀时,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第三开关阀的开闭,控制气源b内的气体进入中转储料罐,从而控制罐体内部保持正压0-100kpa。

所述三通阀b连通真空负压站和第三开关阀时,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第三开关阀的开闭,进而控制罐体内部保持负压-100-0kpa。

所述压力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三开关阀和中转储料罐之间;所述第三开关阀、三通阀b、气源b和真空负压站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并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第二压力传感器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并将压力信息反馈至自动控制系统。

第二压力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压力变送器。

所述管道b设置有第二伴热装置、调节阀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二伴热装置和调节阀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并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第三温度传感器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并将温度信息反馈至自动控制系统,计量装置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并将物料计量信息反馈至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控制调节阀的开启和开度,使得熔融态的物料由中转储料罐经管道b进入反应釜,并控制物料的流速。

计量装置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并将物料计量信息反馈至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计量装置可以是称重装置,物料计量信息可以是称重信息。自动控制系统根据物料计量信息控制调节阀的开度,可以精确控制物料进入反应釜的投料量。

所述调节阀包括但不限于气动调节阀,第三温度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温度变送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管道b内物料的温度。

所述加热系统包括鼓风干燥箱、蒸汽换热箱、油浴系统中的至少一种,物料罐设置在加热系统内部。

中转储料罐外侧设置有夹套,所述夹套内设置有用于热浴的导热液体。

导热液体包括但不限于导热油。

夹套内设置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导热液体液面以下;第四温度传感器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并将温度信息反馈至自动控制系统。

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温度变送器。

所述第一伴热装置和第二伴热装置设置在管道的外部,所述第一伴热装置为伴热管、电伴热或夹套伴热中的一种;所述第二伴热装置为伴热管、电伴热或夹套伴热中的一种;自动控制系统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温度信号控制第一伴热装置和/或第二伴热装置的开闭,使得管道a和管道b内的物料温度不低于物料熔融温度,以使物料顺利通过管道,不发生凝固结晶阻塞管道的情况。

所述计量装置为称重装置,所述称重装置设置在中转储料罐的支撑部下方。称重装置设置在中转储料罐的支撑部下方,使得称重装置能够反映中转储料罐及其内部的物料的重量。

称重装置对中转储料罐内物料的量进行计量时,计量信息包含了中转储料罐和部分管道的重量。

自动控制系统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温度信号控制伴热装置的开启或者关闭,以达到控制管道中物料温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熔融滴加装置利用加热系统和中转储料罐配合计量装置实现了固体物料的精准投料,本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显著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熔融滴加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未示出自动控制系统的熔融滴加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中转储料罐及压力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物料罐,2:加热系统,3:中转储料罐,4:管道a,5:计量装置,6:反应釜,7:管道b;8:气源a,9:管道c,10:第一开关阀,11:第一压力传感器,12:三通阀a,13:自动控制系统,14:第一温度传感器,15:第二温度传感器,16:第一伴热装置,17:第二开关阀,18:管道d,19:第三开关阀,20:三通阀b,21:气源b,22:真空负压站,23:第二压力传感器,24:第二伴热装置,25:调节阀,26:第三温度传感器,27:夹套,28:第四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熔融滴加装置,包括:

物料罐1,其包括出料口、进气口和内部容纳固体物料的罐体。

加热系统2,其对所述固体物料进行加热使其处于熔融状态,所述加热系统2包括鼓风干燥箱、蒸汽换热箱、油浴系统中的至少一种,物料罐1设置在加热系统2内部。

中转储料罐3,其通过管道a4与物料罐1的出料口连接,管道a4深入物料罐1内熔融态物料的液面下方,物料罐1内处于熔融状态的物料通过管道a4进入中转储料罐3;所述管道a4设置有监测管道a4内物料的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15,管道a4设置有第一伴热装置16和第二开关阀17;第二开关阀17和第一伴热装置16与自动控制系统13连接并由自动控制系统13控制,第二温度传感器15与自动控制系统13连接并将温度信息反馈至自动控制系统13。所述中转储料罐3设置有压力控制装置,所述压力控制装置包括由管道d18连接的第三开关阀19、三通阀b20、气源b21和真空负压站22,压力控制装置通过管道d18与中转储料罐3连通;第三开关阀19设置在三通阀b20和中转储料罐3之间,三通阀b20的一端经第三开关阀19与中转储料罐3连通,另外两端分别与气源b21和真空负压站22连通;所述压力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23,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23设置在第三开关阀19和中转储料罐3之间;所述第三开关阀19、三通阀b20、气源b21和真空负压站22与自动控制系统13连接并由自动控制系统13控制,第二压力传感器23与自动控制系统13连接并将压力信息反馈至自动控制系统13。中转储料罐3外侧设置有夹套27,所述夹套27内设置有用于热浴的导热液体;夹套27内设置第四温度传感器28,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28设置在导热液体液面以下;第四温度传感器28与自动控制系统13连接并将温度信息反馈至自动控制系统13。管道a4与物料罐1之间为密封连接,管道a4与中转储料罐3之间为密封连接,管道d18与中转储料罐3之间为密封连接。

计量装置5,其与中转储料罐3连接并对中转储料罐3内物料的量进行计量,所述计量装置5为称重装置,所述称重装置设置在中转储料罐3的支撑部下方。

反应釜6,其与中转储料罐3之间通过管道b7连接,所述中转储料罐3内熔融状态的物料通过管道b7进入反应釜6。所述管道b7设置有第二伴热装置24、调节阀25和第三温度传感器26;第二伴热装置24和调节阀25与自动控制系统13连接并由自动控制系统13控制,第三温度传感器26与自动控制系统13连接并将温度信息反馈至自动控制系统13,计量装置5与自动控制系统13连接并将物料计量信息反馈至自动控制系统13。管道b7与中转储料罐3之间为密封连接。

还包括气源a8、第一开关阀10、第一压力传感器11、三通阀a12和自动控制系统13,所述气源a8通过管道c9与物料罐1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管道c9与物料罐1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阀10和三通阀a12设置在管道c9上,第一压力传感器11设置在物料罐1或管道c9内;所述三通阀a12的一端排空,另外两端分别通过管道c9与第一开关阀10和物料罐1连接;所述第一开关阀10设置在三通阀a12和气源a8之间;所述第一开关阀10和三通阀a12与自动控制系统13连接并由自动控制系统13控制,第一压力传感器11与自动控制系统13连接并将压力信息反馈至自动控制系统13。

所述加热系统2内设置有监测加热系统2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4,第一温度传感器14与自动控制系统13连接并将温度信息反馈至自动控制系统13;加热系统2与自动控制系统13连接并由自动控制系统13控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