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粉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63779发布日期:2020-08-25 18:49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粉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铝粉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材料的各方面性能提出了日益苛刻的要求。有色金属是现代国防、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以及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铝粉大量应用于冶金、航天、化工、烟花等行业,其用途极为广泛。

当铝粉用在冶金中时,需要先与其它金属粉混合后才能使用,铝粉与其它金属粉需要通过混料缸来进行混合,但是现有的混料缸在铝粉和其它金属粉混合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现阶段的混料缸在混合大量金属粉时不能充分混合均匀。其次,金属粉在混合时部分金属粉在低温的条件下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出现结块,从而导致金属粉的团聚,因此需要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混合,但是现有的混料缸的主要局部加热,加热效果差,无法快速对金属粉进行加热,影响混合进度,降低了金属粉混合的速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铝粉混合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铝粉混合装置,包括呈圆柱状的混料缸,设置在混料缸底部的支持柱,设置在混料缸顶部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设置在混料缸侧面的出料口,安置在混料缸内的顶部呈圆锥状并能旋转的转盘,设置在混料缸的内侧壁上并与转盘匹配的旋转槽,安置在转盘上并与转盘转动方向相反的搅拌机构,设置在混料缸的侧壁夹层中的加热机构,设置在混料缸底部并与转盘和搅拌机构均连接的转动机构,以及与转盘和旋转槽均连接的旋转机构。

为了让转盘旋转,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设置在转盘的底部的滚槽,以及与滚槽对应设置并安置于旋转槽上的滚轴。

为了让搅拌机构安置在转盘上并顺利转动,所述转盘内设置有与搅拌机构匹配的安置孔,以及与安置孔同轴设置连接的并与转动机构匹配的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安置孔的孔径大于连接孔的孔径。

为了让金属粉充分混合,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插入安置孔与转动机构连接的连接杆,以及螺旋连接在连接杆上的搅拌叶。

为了对混料缸进行加热,避免金属粉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结块,所述加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混料缸的侧壁夹层中并呈管状的加热元件,连接加热元件两端的温控器,以及一端与温控器连接并设置于混料缸中的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元件螺旋环绕设置在混料缸的侧壁夹层中。

为了让铝粉和其它金属粉进一步充分混合,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与转盘连接的主动转轴,连接主动转轴的主动齿轮,连接主动齿轮的电机,连接连接杆的从动转轴,以及连接从动转轴的从动齿轮,其中,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

为了让铝粉和其它金属粉匀速的进入混料缸中,所述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均与混料缸的顶部形成一个夹角。

为了控制铝粉和其它金属粉混合的质量,所述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出料口均设置有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进料口与混料缸的顶部形成一个夹角,该夹角的角度为45°,有利于金属粉匀速的进入到混料缸中,解决了间歇式大量铝粉和金属粉进入混料缸中不能充分的混合均匀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增设由加热元件、温控器、温度传感器组成的加热机构,在对铝粉和其它金属粉混合之前,启动加热机构对混料缸的整体空间进行预热,一方面降低混料缸中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另一方面让混合时的所有金属粉都均匀受热,解决了部分金属因吸收低温空气中的水分结块从而导致的金属粉团聚问题,实现铝粉和其它金属粉充分混合。

(3)本实用新型中转盘顶部呈圆锥形,避免铝粉和其它金属粉进入混料缸出现堆积现象;此外,搅拌机构中的搅拌叶螺旋连接在连接杆上,与搅拌机构对应连接的第二转轴和转盘连接的第一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反,搅拌机构自转的同时还随着转盘转动,当搅拌机构转动时,搅拌叶将铝粉和其它金属粉扬起来混合,转盘转动时将沉积在转盘角落金属粉扬起来进行混合,由于转盘的转动方向与搅拌机构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金属粉能够充分混合均匀,避免金属粉沉积在转盘上,解决混料缸不能将大量的铝粉和其它金属粉混合均匀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由滚槽和滚轴组成的旋转机构降低了转盘与旋转槽之间的摩擦力,解决因金属粉量过大时转盘与旋转槽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造成转盘无法旋转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中转盘中同轴设置并连接的安置孔的孔径大于穿孔的孔径,安置孔与穿孔之间形成一个环状平台,此时搅拌机构将环形平台作为支撑点,作为搅拌机构、从动转轴以及从动齿轮支撑点,解决了从动齿轮在随着主动齿轮转动和自转时无受力支撑导致掉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铝粉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盘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盘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混料缸,2-第一进料口,3-第二进料口,4-出料口,5-转盘,6-旋转槽,7-旋转机构,8-安置孔,9-连接孔,10-搅拌机构,11-连接杆,12-搅拌叶,13-滚槽,14-加热机构,15-加热元件,16-温控器,17-温度传感器,18-转动机构,19-主动齿轮,20-主动转轴,21-从动齿轮,22-从动转轴,23-电机,24-阀门,25-支撑柱,26-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铝粉混合装置,包括混料缸1、支撑柱24、第一进料口2、第二进料口3、出料口4、转盘5、旋转槽6、搅拌机构10、加热机构14、转动机构18,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的混料缸呈圆柱形,在混料缸的底部设置有3个支撑柱25,便于混料缸将混合后的金属粉出料;混料缸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进料口与混料缸的顶部形成一个45°的夹角,便于铝粉和其它金属粉匀速进入到混料缸中,避免同时大量金属粉进入到混料缸中导致铝粉和其它金属粉不能够充分混合;混料缸的侧面上设置有出料口,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以及出料口上均设置有阀门24,用于控制铝粉和其它金属粉混合的速度,从而达到控制金属粉混合质量;混料缸中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转盘匹配的旋转槽,用于转盘的旋转以及作为转盘的受力支撑点,具体地,旋转槽上设置有与旋转槽和转盘匹配的用于防止铝粉和其它金属粉泄露的密封圈。混料缸中的底部设置有能够旋转的转盘,转盘由上部分和下部分组成,上部分呈圆锥形,下部分呈圆柱形,避免铝粉和其它金属粉进入混料缸时发生堆积。为了避免金属粉量过大时造成转盘无法转动,转盘与旋转槽通过旋转机构7连接,旋转机构包括设置在转盘底部的滚槽13,以及与管槽对应设置并安置于旋转槽上的滚轴26,具体地,滚轴为球状。转盘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安置搅拌机构并与搅拌机构中连接杆11匹配的安置孔8,以及与安置孔同轴设置连接并与转动机构中的从动转轴22匹配的连接孔9,安置孔的孔径大于连接孔的直径,此时安置孔与连接孔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平台,用于搅拌机构的旋转以及作为搅拌机构受力支撑点;转盘主要通过旋转将沉积在转盘上的金属粉扬起并与搅拌机构扬起的铝粉和其它金属粉混合,具体地,安置孔上设置有与安置孔和搅拌机构匹配的防止铝粉和其它金属粉泄露的橡胶密封圈。搅拌机构通过安置孔安置在转盘上,搅拌机构包括插入安置孔并与转动机构连接的连接杆,以及螺旋连接在连接杆上的连接叶12,搅拌机构用于铝粉和其它金属粉的混合,具体地,搅拌机构共3个,均匀分布在底盘上,3个搅拌机构之间成120°的夹角。混料缸的底部设置有转动机构,包括与转盘连接的主动转轴20,连接主动转轴的主动齿轮19,连接主动齿轮的电机23,与连接杆连接的从动转轴22,连接从动转轴的从动齿轮21,其中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具体地,3个搅拌机构均与从动齿轮连接,在混合铝粉和其它金属粉的时,主动齿轮的转动方向与从动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驱使转盘和搅拌机构朝不同方向旋转,此外,由于搅拌机构安置在转盘上,搅拌机构在从动齿轮驱动下进行自转的同时还随着转盘转动,转盘旋转将沉积在转盘上的金属粉扬起与搅拌机构扬起的铝粉和其它金属粉混合,不仅有利于铝粉和其它金属粉的充分混合,还避免铝粉和其它金属粉沉积在转盘上。混料缸上设置有加热机构,加热机构中呈管状的加热元件15螺旋环绕设置在混料缸侧面壁的夹层中,加热元件的两端连接在混料缸外的温控器16上,温度传感器17设置在混料缸中但一端与温控器连接,加热机构用于对混料缸的整体空间进行预热,降低混料缸中空气的中的含水量,避免部分金属在低温条件下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结块,导致金属粉团聚而无法将铝粉和其它金属粉混合均匀。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首先打开加热机构对混料缸整体空间进行预热,设置好混料缸预热需要的温度,温度传感器将混料缸中实时检测到的温度反馈到温控器,温控器根据设置的温度与检测的温度之间的差值来控制加热元件进行加热和停止加热,让混料缸中的温度维持在设定温度的范围内。混料缸预热好后,打开电机,让转盘和搅拌机构先转动,等到转盘和搅拌机构的转速稳定后,打开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的阀门,让金属粉顺着进料口进入到混料缸中,金属粉先是被搅拌机构进行混合,同时还有一部分金属粉沉积在转盘上,此时,转盘转动将沉积的金属粉扬起并与搅拌机构扬起的金属粉进行再次混合,实现铝粉和其它金属粉充分混合均匀,当铝粉和其它金属粉混合好之后打开出料口上的阀门直接放出得到混合均匀铝粉和其它金属粉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用于冶炼。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