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管道式自动加液混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51238发布日期:2020-08-14 18:17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用管道式自动加液混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加液混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用管道式自动加液混溶装置。



背景技术:

混溶装置可以将多种物料配合成均匀的混合物,如将水泥、砂、碎石和水混合成混凝土湿料等;还可以增加物料接触表面积。以促进化学反应;还能够加速物理变化,例如粒状溶质加入溶剂,通过混合机械的作用可加速溶解混匀。混溶装置广泛用于各类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其用途是:将多种物料配合成均匀的混合物。例如将水泥、砂、碎石和水混合成混凝土湿料。增加物料接触表面积以促进化学反应。例如气液相催化反应时,既要使固体粉状催化剂或液体催化剂在液体中均匀悬浮,又要使气体形成小气泡在液体中均匀分散。加速物理变化。例如粒状溶质加入溶剂,通过混合机械的作用可加速溶解混匀。常用的混合机械分为气体和低粘度液体混合器、中高粘度液体和膏状物混合机械、热塑性物料混合机粉状与粒状固体物料混合机械4大类。传统的自动加液混溶装置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865724u的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生产n-甲基苯胺配料管道混溶装置,现有的可根据各种配比,进行原料的混料。该管道混料装置主要由内管开孔及管道挡板及外管组成,可适用于各种混料方式,减少了配比误差,与传统混料装置相比降低了能耗及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但其并没有解决该装置物料混合不够均匀,导致影响使用以及在工作过程中内管的外壁粘有物质导致不便取出内管导致清洗不便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矿用管道式自动加液混溶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用管道式自动加液混溶装置,解决了该装置物料混合不够均匀,导致影响使用以及在工作过程中内管的外壁粘有物质导致不便取出内管导致清洗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矿用管道式自动加液混溶装置,包括:内管、外管、安装在内管外表面的转动机构和安装在外管内侧的清洗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齿轮二和凸环一,所述齿轮二设在内管的外表面,所述齿轮二与齿轮一通过轮齿啮合,所述齿轮一与电机一相连接,所述内管的外表面安装有凸环一,所述凸环一的外侧安装有凸台,所述凸台与凹槽相连接,所述凹槽设在凸环二的内侧表面。

优选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泡沫环和锥齿轮一,所述泡沫环安装在内管的外表面,所述内管的后端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贯穿外管,所述螺杆的外表面与锥齿轮一相连接,所述锥齿轮一安装在外管的外表面,所述锥齿轮一与锥齿轮二之间通过轮齿啮合,所述锥齿轮二与电机二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管的底端安装有底座,所述外管的顶端安装有进液口二,所述外管的后端安装有出液口,所述外管的内侧安装有内管,所述内管的前端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前端安装有进液口一。

优选的,所述凸台的截面形状为t形,所述凹槽的截面尺寸与凸台的截面尺寸相同,所述凹槽与凸台之间通过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凸环二的前端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共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安装孔围绕凸环二的轴线等距布置。

优选的,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通过滑动连接,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内管的外表面设有通孔二。

优选的,所述进液口一的截面尺寸与进液口二的截面尺寸相同,所述进液口二的截面尺寸与出液口的截面尺寸相同。

优选的,所述泡沫环与内管之间通过滑动连接,所述锥齿轮一的前端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螺杆外表面的螺纹通过螺纹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用管道式自动加液混溶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用管道式自动加液混溶装置,通过启动电机一,电机一的转动带动齿轮一的转动,齿轮一的转动带动齿轮二的转动,齿轮二的转动带动内管的转动,内管的转动带动凸环一的转动,由于凸环二固定在外管的前端,从而使内管的转动,从而使内管和外管中的液体通过通孔二进行混合,由于内管处于转动状态带动液体晃动,从而实现了便于混合液体,使混合更均匀的功能。

启动电机二,电机二的转动带动锥齿轮二的转动,锥齿轮二的转动带动锥齿轮一的转动,锥齿轮一的转动带动螺杆的移动,螺杆的移动带动泡沫环的移动,从而使泡沫环在内管的外表面滑动,从而实现了清洁内管的外侧表面,防止内管的外表面粘有污渍,便于取出内管对外管内侧进行清洗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用管道式自动加液混溶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混溶装置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混溶装置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混溶装置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混溶装置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电机一,2、齿轮一,3、固定板,4、进液口一,5、齿轮二,6、内管,7、凸环一,8、安装孔,9、凸环二,10、外管,11、进液口二,12、底座,13、锥齿轮一,14、螺杆,15、锥齿轮二,16、电机二,17、出液口,18、凹槽,19、凸台,20、泡沫环,21、通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用管道式自动加液混溶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混溶装置主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混溶装置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混溶装置左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混溶装置剖面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矿用管道式自动加液混溶装置,包括:内管6、外管10、安装在内管6外表面的转动机构和安装在外管10内侧的清洗机构,转动机构包括齿轮二5和凸环一7,齿轮二5设在内管6的外表面,齿轮二5与齿轮一2通过轮齿啮合,齿轮一2与电机一1相连接,内管6的外表面安装有凸环一7,凸环一7的外侧安装有凸台19,凸台19与凹槽18相连接,凹槽18设在凸环二9的内侧表面,为了保证混合更均匀。

为了便于清洗内管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清洗机构包括泡沫环20和锥齿轮一13,泡沫环20安装在内管6的外表面,内管6的后端安装有螺杆14,螺杆14贯穿外管10,螺杆14的外表面与锥齿轮一13相连接,锥齿轮一13安装在外管10的外表面,锥齿轮一13与锥齿轮二15之间通过轮齿啮合,锥齿轮二15与电机二16相连接。

为了便于固定装置,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管10的底端安装有底座12,外管10的顶端安装有进液口二11,外管10的后端安装有出液口17,外管10的内侧安装有内管6,内管6的前端安装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前端安装有进液口一4。

为了便于转动内管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凸台19的截面形状为t形,凹槽18的截面尺寸与凸台19的截面尺寸相同,凹槽18与凸台19之间通过滑动连接。

为了便于固定凸环二9的位置,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凸环二9的前端设有安装孔8,安装孔8共设有四个,四个安装孔8围绕凸环二9的轴线等距布置。

为了保证装置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内管6与外管10之间通过滑动连接,内管6与外管10之间设有密封圈,内管6的外表面设有通孔二21。

为了便于管道的安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进液口一4的截面尺寸与进液口二11的截面尺寸相同,进液口二11的截面尺寸与出液口17的截面尺寸相同。

为了保证清洗装置正常工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泡沫环20与内管6之间通过滑动连接,锥齿轮一13的前端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螺杆14外表面的螺纹通过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电机一1的型号为yl7114,电机二16的型号为64zy0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用管道式自动加液混溶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装置安装完成后,通过启动电机一1,电机一1的转动带动齿轮一2的转动,由于齿轮一2与齿轮二5之间通过轮齿啮合,齿轮二5设在内管6的外表面,齿轮一2的转动带动齿轮二5的转动,齿轮二5的转动带动内管6的转动,内管6的转动带动凸环一7的转动,由于凸环二9固定在外管10的前端,凸环一7外表面的凸台19与凹槽18之间通过滑动连接,从而使内管6在转动过程中不发生横向移动,从而使内管6和外管10中的液体通过通孔二21进行混合,由于内管6处于转动状态带动液体晃动,从而实现了便于混合液体,使混合更均匀的功能;启动电机二16,电机二16的转动带动锥齿轮二15的转动,由于锥齿轮二15与锥齿轮一13之间通过轮齿啮合,锥齿轮二15的转动带动锥齿轮一13的转动,由于锥齿轮一13的前端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螺杆14的外表面通过螺纹连接,锥齿轮一13的转动带动螺杆14的移动,螺杆14的移动带动泡沫环20的移动,从而使泡沫环20在内管6的外表面滑动,从而实现了清洁内管6的外侧表面,防止内管6的外表面粘有污渍,便于取出内管6对外管10内侧进行清洗的功能。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用管道式自动加液混溶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启动电机一1,电机一1的转动带动齿轮一2的转动,齿轮一2的转动带动齿轮二5的转动,齿轮二5的转动带动内管6的转动,内管6的转动带动凸环一7的转动,由于凸环二9固定在外管10的前端,从而使内管6的转动,从而使内管6和外管10中的液体通过通孔二21进行混合,由于内管6处于转动状态带动液体晃动,从而实现了便于混合液体,使混合更均匀的功能。

启动电机二16,电机二16的转动带动锥齿轮二15的转动,锥齿轮二15的转动带动锥齿轮一13的转动,锥齿轮一13的转动带动螺杆14的移动,螺杆14的移动带动泡沫环20的移动,从而使泡沫环20在内管6的外表面滑动,从而实现了清洁内管6的外侧表面,防止内管6的外表面粘有污渍,便于取出内管6对外管10内侧进行清洗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