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用电化学反应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4653发布日期:2020-10-02 08:40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用电化学反应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用电化学反应槽,属于实验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化学是研究两类导体形成的带电界面现象及其上所发生的变化的科学。电化学在化工、冶金、机械、电子、航空、航天、轻工、仪表、医学、材料、能源、金属腐蚀与防护、环境科学等科技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当前世界上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如能源、材料、环境保护、生命科学等等都与电化学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关联在一起。电化学反应是通过将正负极、电解液放入反应槽中,然后通电进行电化学反应,很多因素影响电化学反应的效果,目前在实验研究时没有一个专门用于测试电化学反应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实验用电化学反应槽,该反应槽可通过触片启闭控制模块来控制每一块电级片接入正极还是负极,从而可以便捷的测试电级片排布方式对电化学反应的影响,底部设有电热板,便于控制槽内温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实验用电化学反应槽,其包括主槽体和电极片,所述主槽体的前后侧壁的底部连接多块电极片座,且前后侧壁上的电极片座一一对应,所述电极片座上开有卡槽,所述电极片设有多片,分别卡在对应的所述电极片座的卡槽内,所述主槽体前侧壁的电极片座上设有正极触片,所述主槽体后侧壁的电极片座上设有负极触片,所述主槽体的前侧设有前侧板,后侧设有后侧板,所述前侧板的顶部设有多个正极触片启闭控制模块,所述前侧板的底部设有正极导柱,所述后侧板的顶部设有多个负极触片启闭控制模块,所述后侧板的底部设有负极导柱,每个所述正极触片通过电线连接到对应的所述正极触片启闭控制模块后再通过电线连接到所述正极导柱,每个所述负极触片通过电线连接到对应的所述负极触片启闭控制模块后再通过电线连接到所述负极导柱。

所述正极触片启闭控制模块和所述负极触片启闭控制模块上均设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设置在所述前侧板或后侧板的顶部。

所述主槽体的一侧设有主控装置,所述主控装置的顶部设有控制面板。

每个所述电极片座的正上方均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上也设有卡槽,卡住对应的所述电极片。

所述主槽体的底部设有电热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用电化学反应槽可通过触片启闭控制模块来控制每一块电级片接入正极还是负极,从而可以便捷的测试电级片排布方式对电化学反应的影响;

2、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用电化学反应槽底部设有电热板,便于控制槽内温度;

3、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用电化学反应槽的电极片通过卡块和电极片座固定,装卸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用电化学反应槽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用电化学反应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用电化学反应槽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用电化学反应槽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主槽体,2为电极片,3为电极片座,4为正极触片,5为负极触片,6为前侧板,7为后侧板,8为正极触片启闭控制模块,9为正极导柱,10为负极触片启闭控制模块,11为负极导柱,12为控制按钮,13为主控装置,14为控制面板,15为卡块,16为电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4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局限所述内容。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且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实用新型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一种实验用电化学反应槽,其包括主槽体1和电极片2,主槽体1的前后侧壁的底部连接多块电极片座3,且前后侧壁上的电极片座3一一对应,电极片座3上开有卡槽,电极片2设有多片,分别卡在对应的电极片座3的卡槽内,主槽体1前侧壁的电极片座3上设有正极触片4,主槽体1后侧壁的电极片座3上设有负极触片5,主槽体1的前侧设有前侧板6,后侧设有后侧板7,前侧板6的顶部设有多个正极触片启闭控制模块8,前侧板6的底部设有正极导柱9,后侧板7的顶部设有多个负极触片启闭控制模块10,后侧板7的底部设有负极导柱11,每个正极触片4通过电线连接到对应的正极触片启闭控制模块8后再通过电线连接到正极导柱9,每个负极触片5通过电线连接到对应的负极触片启闭控制模块10后再通过电线连接到负极导柱11。

正极触片启闭控制模块8和负极触片启闭控制模块10上均设有控制按钮12,控制按钮12设置在前侧板6或后侧板7的顶部。

主槽体1的一侧设有主控装置13,主控装置13的顶部设有控制面板14。

每个电极片座3的正上方均设有卡块15,卡块15上也设有卡槽,卡住对应的电极片2。

主槽体1的底部设有电热板16,电热板16连接到主控装置13。

使用过程中,可通过触片启闭控制模块来控制每一块电级片接入正极还是负极,同一个电极片2如通过控制按钮12控制正极触片启闭控制模块8,连通正极触片4和电极片2,电极片2即为正极,如通过控制按钮12控制负极触片启闭控制模块10,连通负极触片5和电极片2,电极片2即为负极,一个电极片2只能接通一个,从而可以便捷的测试电级片排布方式对电化学反应的影响;正极导柱9和负极导柱11以及电热板16均电连接连接主控装置13到主控装置13,主控装置13对正极导柱9和负极导柱11以及电热板16的控制属于现有公知技术,他们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尽管已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实验用电化学反应槽,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槽体(1)和电极片(2),所述主槽体(1)的前后侧壁的底部连接多块电极片座(3),且前后侧壁上的电极片座(3)一一对应,所述电极片座(3)上开有卡槽,所述电极片(2)设有多片,分别卡在对应的所述电极片座(3)的卡槽内,所述主槽体(1)前侧壁的电极片座(3)上设有正极触片(4),所述主槽体(1)后侧壁的电极片座(3)上设有负极触片(5),所述主槽体(1)的前侧设有前侧板(6),后侧设有后侧板(7),所述前侧板(6)的顶部设有多个正极触片启闭控制模块(8),所述前侧板(6)的底部设有正极导柱(9),所述后侧板(7)的顶部设有多个负极触片启闭控制模块(10),所述后侧板(7)的底部设有负极导柱(11),每个所述正极触片(4)通过电线连接到对应的所述正极触片启闭控制模块(8)后再通过电线连接到所述正极导柱(9),每个所述负极触片(5)通过电线连接到对应的所述负极触片启闭控制模块(10)后再通过电线连接到所述负极导柱(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用电化学反应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触片启闭控制模块(8)和所述负极触片启闭控制模块(10)上均设有控制按钮(12),所述控制按钮(12)设置在所述前侧板(6)或后侧板(7)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用电化学反应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槽体(1)的一侧设有主控装置(13),所述主控装置(13)的顶部设有控制面板(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用电化学反应槽,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极片座(3)的正上方均设有卡块(15),所述卡块(15)上也设有卡槽,卡住对应的所述电极片(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用电化学反应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槽体(1)的底部设有电热板(1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用电化学反应槽,其包括主槽体和电极片,电极片设有多片,分别卡在对应的电极片座的卡槽内,主槽体的前侧设有前侧板,后侧设有后侧板,前侧板的顶部设有多个正极触片启闭控制模块,前侧板的底部设有正极导柱,后侧板的顶部设有多个负极触片启闭控制模块,后侧板的底部设有负极导柱。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可通过触片启闭控制模块来控制每一块电级片接入正极还是负极,从而可以便捷的测试电级片排布方式对电化学反应的影响;底部设有电热板,便于控制槽内温度;电极片通过卡块和电极片座固定,装卸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谢幸秦;周龙;莫福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10.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