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空气粉尘过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387269发布日期:2020-12-22 13:52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空气粉尘过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内空气粉尘过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是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物质状态,比如,现在被广泛关注的pm2.5和雾霾等,都是由于粉尘的大量聚集所导致的。同时,这种浮游在空气中的粉尘对于人体危害也极大,长期吸入对于肺部的危害极大,处于较高浓度下的工作人员还容易罹患尘肺病,而这种疾病是无法治愈的。因此,可想而知,这类粉尘对于人体的危害是极为严重的。

常用的除尘设备在对空气中的灰尘过滤后,不易去除设备中的灰尘,集尘网需要拆卸,较为麻烦,拆卸后的集尘网需要在空气中进行拍打除尘,会产生环境污染;直接对设备里立起来的集尘板进行震动时,集尘板上侧被震落的的灰尘会落到集尘板下侧,仍然不便于除去灰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空气粉尘过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改善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室内空气粉尘过滤装置,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壳体、进风管和出风管,所述壳体设置为圆柱型壳体,所述壳体下侧设置有底座,所述进风管和壳体的一侧连通,所述出风管和壳体的另一侧连通,所述出风管另一端设置有抽风机;

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环形框架、集尘网和震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壳体一侧的中心位置,所述环形框架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和驱动组件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框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分隔层,所述分隔层的边缘和壳体的内壁贴合,所述集尘网固定连接在环形框架内部,所述震动组件设置在连接杆上;

集尘机构,所述集尘机构包括集尘板,所述壳体内壁下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壳体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凹槽连通,所述集尘板穿过第一通孔,所述所述集尘板滑动设置在凹槽中。

在本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管包括进风母管和进风支管,所述进风支管设置有多干组,若干组所述进风支管一端和所述进风母管连通,若干组所述进风支管另一端和所述壳体连通。

在本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所述进风母管远离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网。

在本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管包括出风母管和出风支管,所述出风支管的一端和出风母管连通,所述出风支管的另一端和壳体连通,所述出风母管的端部和抽风机连通。

在本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转轴,所述第一电机一侧固定连接在壳体上,所述转轴通过联轴器和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中轴线和壳体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为减速电机。

在本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震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偏心轮,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在环形框架上,所述偏心轮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震动组件设置有至少两组,所述震动组件相对环形框架的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

在本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框架、分隔层和集尘网均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所述环形框架之间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分隔层均设置在环形框架的外侧,且分隔层的边缘均和壳体的内壁贴合,所述集尘网均固定连接在环形框架的内部,靠近所述进风管一侧的所述集尘网的孔径大于靠近所述出风管一侧的所述集尘网的孔径。

在本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吸附机构,所述吸附机构包括吸附箱和固定板,所述吸附箱和壳体内壁贴合,所述固定板和吸附箱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圆弧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吸附箱穿过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板和壳体的外壁固定连接。

在本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圆弧表面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第一通孔和环形框架之间,所述第二通孔内部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第二通孔中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和缓冲层表面贴合。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室内空气粉尘过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开启抽风机,在壳体中产生负压,进风管中进入空气,进气管上设置过滤网,可过滤大颗粒杂质;

s2、空气通过若干组集尘网,集尘网可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收集,若干组集尘网可将空气中的灰尘过滤得更洁净,过滤灰尘后的空气再通过吸附箱,可吸附掉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最后通过出风管和抽风机后排出;

s3、净化预定时间后,处于环形框架下方的震动组件震动,将集尘网上的灰尘震动落下,落到集尘板上,震动预定时间后,驱动组件带动环形框架转动预定角度,将原本处于环形框架上侧的震动组件转动到下侧,开启这个震动组件,继续将集尘网上的灰尘震动落下,落到集尘板上,集尘板上可抽出,便于清理灰尘,依次类推;在正常使用时,挡板抽出到第二通孔上方,不影响空气通过吸附箱,在除尘时,挡板延伸到壳体里,防止灰尘落到吸附箱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上述设计的室内空气粉尘过滤装置,使用时,开启抽风机,在壳体中产生负压,进风管中进入空气,进气管上设置过滤网,可过滤大颗粒杂质;

2.通过上述设计的室内空气粉尘过滤装置,使用时,空气通过若干组集尘网,集尘网可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收集,若干组集尘网可将空气中的灰尘过滤得更洁净,过滤灰尘后的空气再通过吸附箱,可吸附掉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最后通过出风管和抽风机后排出;

3.通过上述设计的室内空气粉尘过滤装置,使用时,净化预定时间后,处于环形框架下方的震动组件震动,将集尘网上的灰尘震动落下,落到集尘板上,震动预定时间后,驱动组件带动环形框架转动预定角度,将原本处于环形框架上侧的震动组件转动到下侧,开启这个震动组件,继续将集尘网上的灰尘震动落下,落到集尘板上,集尘板上可抽出,便于清理灰尘,依次类推,可对集尘板的灰尘进行震落时,集尘板下侧的灰尘受力较大,集尘板下侧的灰尘直接落到集尘板上,集尘板上侧被震落的灰尘较少,便于除去灰尘;在正常使用时,挡板抽出到第二通孔上方,不影响空气通过吸附箱,在除尘时,挡板延伸到壳体里,防止灰尘落到吸附箱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空气粉尘过滤装置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空气粉尘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空气粉尘过滤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空气粉尘过滤装置的挡板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空气粉尘过滤装置的集尘网部分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空气粉尘过滤装置的集尘网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空气粉尘过滤装置的震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空气粉尘过滤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空气粉尘过滤装置的凹槽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空气粉尘过滤装置的集尘网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空气粉尘过滤装置的壳体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11、壳体;12、进风管;13、出风管;14、底座;15、挡板;2、除尘机构;21、驱动组件;22、环形框架;23、集尘网;24、震动组件;221、连接杆;25、分隔层;3、集尘机构;31、集尘板;111、凹槽;112、第一通孔;121、进风母管;122、进风支管;131、出风母管;132、出风支管;211、第一电机;212、转轴;241、第二电机;242、偏心轮;26、固定杆;4、吸附机构;41、吸附箱;42、固定板;113、第二通孔;1131、缓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1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室内空气粉尘过滤装置,包括外壳1、除尘机构2和集尘机构3。

外壳1包括壳体11、进风管12和出风管13,壳体11设置为圆柱型壳体,壳体11下侧设置有底座14,进风管12和壳体11的一侧连通,出风管13和壳体11的另一侧连通,出风管13另一端设置有抽风机;

进风管12包括进风母管121和进风支管122,进风支管122设置有多干组,若干组进风支管122一端和进风母管121连通,若干组进风支管122另一端和壳体11连通。进风母管121远离壳体11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网,用于过滤掉大颗粒杂质。

出风管13包括出风母管131和出风支管132,出风支管132的一端和出风母管131连通,出风支管132的另一端和壳体11连通,出风母管131的端部和抽风机连通。

除尘机构2包括驱动组件21、环形框架22、集尘网23和震动组件24,驱动组件21设置在壳体11一侧的中心位置,环形框架22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21,连接杆221和驱动组件21的驱动端固定连接,环形框架2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分隔层25,分隔层25的边缘和壳体11的内壁贴合,集尘网23固定连接在环形框架22内部,震动组件24设置在连接杆221上;

驱动组件21包括第一电机211和转轴212,第一电机211一侧固定连接在壳体11上,转轴212通过联轴器和第一电机211的输出端转动连接,转轴212的中轴线和壳体11的中轴线重合,第一电机211设置为减速电机。

震动组件24包括第二电机241和偏心轮242,第二电机241固定连接在环形框架22上,偏心轮242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机241的输出端上,震动组件24设置有至少两组,震动组件24相对环形框架22的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为了防止灰尘损坏第二电机241,用一个防护箱将震动组件24防护起来。

环形框架22、分隔层25和集尘网23均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环形框架22之间通过固定杆26固定连接,分隔层25均设置在环形框架22的外侧,且分隔层25的边缘均和壳体11的内壁贴合,集尘网23均固定连接在环形框架22的内部,靠近进风管12一侧的集尘网23的孔径大于靠近出风管13一侧的集尘网23的孔径。

集尘机构3包括集尘板31,壳体11内壁下侧开设有凹槽111,壳体11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112,第一通孔112和凹槽111连通,集尘板31穿过第一通孔112,集尘板31滑动设置在凹槽111中。

还包括吸附机构4,吸附机构4包括吸附箱41和固定板42,吸附箱41和壳体11内壁贴合,固定板42和吸附箱41边缘固定连接,壳体11圆弧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2,吸附箱41穿过第一通孔112,固定板42和壳体11的外壁固定连接。吸附箱41内部装有有害气体吸附装置,例如活性炭颗粒,吸附箱41侧壁开设有通孔,气体可从吸附箱41中通过,可吸附有害气体。

壳体11圆弧表面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13,第二通孔113设置在第一通孔112和环形框架22之间,第二通孔113内部设置有缓冲层1131,第二通孔113中设置有挡板15,挡板15和缓冲层1131表面贴合。

一种室内空气粉尘过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开启抽风机,在壳体中产生负压,进风管中进入空气,进气管上设置过滤网,可过滤大颗粒杂质;

s2、空气通过若干组集尘网,集尘网可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收集,若干组集尘网可将空气中的灰尘过滤得更洁净,过滤灰尘后的空气再通过吸附箱,可吸附掉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最后通过出风管和抽风机后排出;

s3、净化预定时间后,处于环形框架下方的震动组件震动,将集尘网上的灰尘震动落下,落到集尘板上,震动预定时间后,驱动组件带动环形框架转动预定角度,将原本处于环形框架上侧的震动组件转动到下侧,开启这个震动组件,继续将集尘网上的灰尘震动落下,落到集尘板上,集尘板上可抽出,便于清理灰尘,依次类推;在正常使用时,挡板抽出到第二通孔上方,不影响空气通过吸附箱,在除尘时,挡板延伸到壳体里,防止灰尘落到吸附箱上。

具体的,该室内空气粉尘过滤装置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开启抽风机,在壳体11中产生负压,进风管12中进入空气,进气管12上设置过滤网,可过滤大颗粒杂质;空气在壳体11内通过若干组集尘网23,集尘网23可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收集,若干组集尘网23可将空气中的灰尘过滤得更洁净,过滤灰尘后的空气再通过吸附箱41,可吸附掉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最后通过出风管13和抽风机后排出;净化预定时间后,处于环形框架22下方的震动组件24震动,将集尘网23上的灰尘震动落下,落到集尘板31上,震动预定时间后,驱动组件21带动环形框架22转动预定角度,将原本处于环形框架22上侧的震动组件24转动到下侧,开启这个震动组件24,继续将集尘网23上的灰尘震动落下,落到集尘板31上,集尘板31上可抽出,便于清理灰尘,下一组震动组件24的原理依次类推;在正常使用时,挡板15抽出到第二通孔113上方,不影响空气通过吸附箱41,在除尘时,挡板15延伸到壳体11里,防止灰尘落到吸附箱41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机211、第二电机241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