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64696发布日期:2021-04-13 22:33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法除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厂运行时产生的臭气是城市中的臭气的重要来源之一,其中印染废水污水处理厂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较高浓度的废气,不仅对内部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对周边的居民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健康隐患。
3.臭气的各种处理工艺方法中,常用的处理工艺方法是微生物处理法,微生物处理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处理方法,其原理是将污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臭气经收集系统收集后集中送至微生物滤池除臭装置处理,臭气通过湿润、多孔和充满活性微生物的滤层,利用微生物细胞对恶臭物质的吸附、吸收和降解功能,微生物的细胞个体小、表面积大、吸附性强、代谢类型多样的特点,将恶臭物质吸附后分解成co2、h2o、h2so4、hno3等简单无机物。
4.现有技术中,进入微生物除臭装置后的臭气只能沿一个方向穿过微生物层进行除臭,因此,除臭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臭装置,能够有效提高臭气通过装置后的除臭效果。
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除臭装置,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微生物层,在箱体内设置有挡板,用于将箱体的内部空间划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微生物层设置在第一腔室内,微生物层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微生物层和第二微生物层,第一腔室通过第一微生物层与箱体顶部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微生物层与箱体底部之间的间隙和第二腔室连通,在箱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与第一腔室连通,进气口位于第一微生物层和第二微生物层之间,以使进入进气口的臭气通过第一微生物层或者通过第二微生物层进入第二腔室,第二腔室与出气口连通。
8.可选地,第一微生物层包括依次设置的多层第一微生物填料层,且相邻第一微生物填料层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微生物层包括依次设置的多层第二微生物填料层,且相邻第二微生物填料层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
9.可选地,箱体为长方体,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置在长方体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上,挡板的两侧分别与长方体相对的两个第二侧壁固定连接,且挡板与第一侧壁平行,挡板分别与长方体的顶板和长方体的底板之间具有间隙。
10.可选地,箱体为圆柱型,挡板沿圆柱型的径向固定设置在圆柱型的侧壁上,且挡板分别与圆柱型的顶部和圆柱型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置在圆柱型的侧壁上,并且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连线与挡板的板面垂直。
11.可选地,除臭装置还包括营养液装置,营养液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储液箱、循
环泵、第一输液管和第一喷嘴,第一储液箱的进口与第一腔室的底部连通,第一储液箱的出口与循环泵连接,第一喷嘴设置在第一腔室的顶部,用于朝向第一微生物填料层喷射。
12.可选地,第一喷嘴包括多个,多个第一喷嘴均布设置在第一腔室的顶部且分别连接第一输液管。
13.可选地,除臭装置还包括微雾装置,微雾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储液箱、雾化器、第二输液管和第二喷嘴,第二储液箱的进口与第二腔室的底部连通,第二储液箱的出口与雾化器连通,第二喷嘴设置在第二腔室。
14.可选地,雾化器为高压雾化器。
15.可选地,第二输液管包括第二输液总管以及与第二输液总管连通的多个第二输液支管,多个第二输液支管穿过箱体侧壁,且与第二腔室连通,第二喷嘴设置于第二输液支管上。
16.可选地,除臭装置还包括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第一凸部设置在箱体的顶部内侧,且第一凸部位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相交处,第二凸部设置在箱体的底部内侧,且第二凸部位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相交处。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臭装置,通过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微生物层,对臭气进行除臭。在箱体内设置有挡板,用于将箱体的内部空间划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微生物层设置在第一腔室内,微生物层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微生物层和第二微生物层,第一腔室通过第一微生物层与箱体顶部之间的间隙和第二微生物层与箱体底部之间的间隙和第二腔室连通,以使进入第一腔室的臭气通过第一微生物层或者通过第二微生物层进行除臭,有效提高了该装置的除臭效果。除臭结束的臭气在通过微生物层通过间隙进入第二腔室。在箱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与第一腔室连通,臭气通过进气口进入第一腔室,因为进气口位于第一微生物层和第二微生物层之间,因此,从进气口进入的臭气沿两个方向分别进入第一微生物和第二微生物层进行除臭,分别以使进入进气口的臭气通过第一微生物层和第二微生物层分别进入第二腔室,第二腔室与出气口连通,从而使得臭气从进气口进入,然后通过第一微生物层和第二微生物层沿不同的方向分别进入第二腔室,以提高对臭气的除臭的效果,其中被净化的臭气再经过出气口排出,以实现通过微生物手段进行对臭气高效除臭的目的。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24.图标:100-除臭装置;110-箱体;1101-第一腔室;1102-第二腔室;111-进气口;
112-出气口;113-第一凸部;114-第二凸部;120-挡板;121-第一微生物层;1211-第一微生物填料层;1212-第一隔板;122-第二微生物层;1221-第二微生物填料层;1222-第二隔板;131-第一储液箱;132-循环泵;133-第一输液管;134-第一喷嘴;141-第二储液箱;142-雾化器;143-第二输液管;144-第二输液支管;145-第二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应注意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之一,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除臭装置100,包括:箱体110以及设置在箱体110内的微生物层,在箱体110内设置有挡板120,用于将箱体110的内部空间划分为第一腔室1101和第二腔室1102,微生物层设置在第一腔室1101内,微生物层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微生物层121和第二微生物层122,第一腔室1101通过第一微生物层121与箱体110顶部之间的间隙和第二微生物层122与箱体110底部之间的间隙和第二腔室1102连通,在箱体110上设置有进气口111和出气口112,进气口111与第一腔室1101连通,进气口111位于第一微生物层121和第二微生物层122之间,以使进入进气口111的臭气通过第一微生物层121或者通过第二微生物层122进入第二腔室1102,第二腔室1102与出气口112连通。
29.其中,第一微生物层121和第二微生物层122可以是一层,也可以是多层,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臭气比较多,若分别设置一层第一微生物层121和一层第二微生物层122,为了对臭气净化的效果较佳,就需要设置将第一微生物层121和第二微生物层122设置的较厚,但是若是第一微生物层121和第二微生物层122过厚,会影响第一微生物层121和第二微生物层122内部微生物的呼吸,从而影响微生物的存活,如此,会降低微生物对臭气的除臭或者净化效果。
30.第一微生物层121与箱体110顶部之间的间隙和第二微生物层122与箱体110底部之间的间隙不宜过大,也不宜太小,若是上述间隙过大,会影响微生物层设置,即就是说,在需要设置较多微生物层时,第一腔室1101对微生物层的容纳空间较小,从而会导致浪费装
置空间。若是上述间隙太小,会影响被第一微生物层121和第二微生物层122净化后的臭气的通过率,例如,当需要除臭或者净化的臭气较多时,通过第一微生物层121和第二微生物层122臭气较多,当被净化的臭气进入第二容腔时,因为间隙太小,从而影响被净化后臭气的通过顺畅性。
31.示例地,臭气源与进气口111密封连接,从而使得臭气通过进气口111进入箱体110中的第一容腔,进入第一容腔后的臭气分别穿过第一微生物层121和第二微生物层122,沿不同的方向通过第一微生物层121与箱体110顶部之间的间隙和第二微生物层122与箱体110底部之间的间隙分别进入第二容腔,又因为第二容腔与出气口112连通,因此,进入第二容腔的臭气通过出气口112被排出,以实现将臭气源中的臭气通过除臭装置100除臭的目的。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臭装置100,通过箱体110以及设置在箱体110内的微生物层,对臭气进行除臭。在箱体110内设置有挡板120,用于将箱体110的内部空间划分为第一腔室1101和第二腔室1102,微生物层设置在第一腔室1101内,微生物层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微生物层121和第二微生物层122,第一腔室1101通过第一微生物层121与箱体110顶部之间的间隙和第二微生物层122与箱体110底部之间的间隙和第二腔室1102连通,以使进入第一腔室1101的臭气分别通过第一微生物层121和第二微生物层122进行除臭,有效提高了该装置的除臭效果。除臭结束的臭气在通过微生物层通过间隙进入第二腔室1102。在箱体110上设置有进气口111和出气口112,进气口111与第一腔室1101连通,臭气通过进气口111进入第一腔室1101,因为进气口111位于第一微生物层121和第二微生物层122之间,因此,从进气口111进入的臭气沿两个方向分别进入第一微生物层121和第二微生物层122进行除臭,分别以使进入进气口111的臭气通过第一微生物层121和第二微生物层122分别进入第二腔室1102,第二腔室1102与出气口112连通,从而使得臭气从进气口111进入,然后通过第一微生物层121和第二微生物层122沿不同的方向分别进入第二腔室1102,以提高对臭气的除臭的效果,其中被净化的臭气再经过出气口112排出,以实现通过微生物手段进行对臭气高效除臭的目的。
33.请参照图1,为了提高对大量臭气的除臭效果,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微生物层121包括依次设置的多层第一微生物填料层1211,且相邻第一微生物填料层1211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1212;第二微生物层122包括依次设置的多层第二微生物填料层1221,且相邻第二微生物填料层1221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1222。
34.其中,第一微生物层121和第二微生物层122可根据臭气的成分进行具体优化,具体地,第一微生物层121和第二微生物层122根据待除臭臭气的成分,选择适当的微生物种类,以提高对臭气的除臭效果。
35.第一隔板1212和第二隔板1222设置有小通孔,小通孔用以使臭气和微生物营养液穿过,因为微生物是附着在填料上面,所以小通孔的直径小于微生物填料的直径,以防微生物随填料通过小通孔掉落在相邻第一微生物填料层1211或者第二微生物填料层1221的层中。
36.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箱体110为长方体,进气口111和出气口112分别设置在长方体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上,挡板120的两侧分别与长方体相对的两个第二侧壁固定连接,且挡板120与第一侧壁平行,挡板120分别与长方体的顶板和长方体的底板之间具有间隙。
37.上述只是给出了本申请除臭装置100中箱体110的一个方案,当箱体110为长方体时,进气口111和出气口112的连线与挡板120垂直。
38.可选地,上述给出了箱体110为长方体,此处给出箱体110的另一种可实施方案,即箱体110为圆柱型,挡板120沿圆柱型的径向固定设置在圆柱型的侧壁上,且挡板120分别与圆柱型的顶部和圆柱型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进气口111和出气口112分别设置在圆柱型的侧壁上,并且进气口111和出气口112的连线与挡板120的板面垂直。
39.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应选择箱体110的形状,其他形状的箱体110只要能实现对臭气较佳的除臭效果均可,并不限于上述两种箱体110形状。
40.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和图2,为了提高除臭装置100中微生物存活率,本实施例中除臭装置100还包括营养液装置,营养液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储液箱131、循环泵132、第一输液管133和第一喷嘴134,第一储液箱131的进口与第一腔室1101的底部连通,第一储液箱131的出口与循环泵132连接,第一喷嘴134设置在第一腔室1101的顶部,用于朝向第一微生物填料层1211喷射。
41.需要说明的是,营养液装置用于对微生物的生存提供营养,以使微生物在除臭装置100中长时间存活。
42.请参照图2和图4,为了使得微生物均匀获得营养液,在箱体110顶部和进气口111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喷嘴134,以提高微生物获取营养液的效果。
43.请参照图1,示例地,第一储液箱131中的营养液通过循环泵132使其能够进入第一输液管133,并到达至第一喷嘴134,第一喷嘴134将第一储液箱131中的营养液朝向微生物层均匀喷射,以使微生物层中的微生物都可获得营养液,以提高微生物的存活能力和存活时间,从而提高微生物对臭气除臭效果和除臭效率。从微生物层中渗入箱体110底部的营养液会进入第一储液箱131中,以使营养液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44.进一步地,为了使营养液均匀喷射于微生物层中的微生物,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喷嘴134包括多个,多个第一喷嘴134均布设置在第一腔室1101的顶部且分别连接第一输液管133。
45.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第一喷嘴134分别与第一输液管133连通,均布设置多个第一喷嘴134在第一腔室1101顶部,能够将微生物所需的营养液均布喷射于微生物层中,以使第一腔室1101中的微生物都能吸收到营养液。
46.请参照图3,为了进一步提高除臭装置100对进入的臭气的除臭效果,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除臭装置100还包括微雾装置,微雾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储液箱141、雾化器142、第二输液管143和第二喷嘴145,第二储液箱141的进口与第二腔室1102的底部连通,第二储液箱141的出口与雾化器142连通,第二喷嘴145设置在第二腔室1102。
47.其中,第二储液箱141中存储的是植物液除臭剂,植物液除臭剂是从聚山梨醇酯、鹿蹄草、桉树油、柠檬、青叶醇等100多种植物的根、茎、叶和花果中提取的有效除臭成分,属于水基型环保配方。
48.经雾化的植物液活性除臭分子快速高效耦合捕捉到空气中含氨、三甲胺、苯、硫化合物(硫醇类、硫醚类)、烃类(烷烃、芳香烃等)、含氧化合物(酚、醛、酮)等各种臭味分子,通过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来去除各种异味。
49.微雾装置中的植物液除臭剂分解臭气分子的机理可以表述为:植物液除臭剂通过
专用控制设备喷洒成气雾状,在微小的液滴表面形成极大的表面能。该表面能可以吸附空气中的臭气分子,并使臭气分子中的立体结构发生变化,变得不稳定。此时,溶液中的有效分子可以向臭气分子提供电子,与臭气分子发生反应;同时,吸附在液滴表面的臭气分子也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经过作用,臭气分子将生成无味无毒的分子,如:水、无机盐等,从而消除臭气,并且反应的产物不会形成二次污染。
50.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植物液除臭剂的雾化效果,本实施例中雾化器142为高压雾化器。
51.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微雾装置的除臭的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二输液管143包括第二输液总管以及与第二输液总管连通的多个第二输液支管144,多个第二输液支管144穿过箱体110侧壁,且与第二腔室1102连通,第二喷嘴145设置于第二输液支管144上。
52.通过设置多个第二输液支管144与第二输液总管并联连接,以增加第二喷嘴145的设置数量,从而将雾化的植物液除臭剂尽可能均匀的喷洒在第二腔室1102内。
53.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植物除臭剂进入第一腔室1101内,本实施中除臭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凸部113和第二凸部114,第一凸部113设置在箱体110的顶部内侧,且第一凸部113位于第一腔室1101和第二腔室1102的相交处,第二凸部114设置在箱体110的底部内侧,且第二凸部114位于第一腔室1101和第二腔室1102的相交处。
54.其中,设置第一凸部113和第二凸部114的目的是防止第一腔室1101中的营养液进入第二腔室1102,防止第二腔室1102中的植物液除臭剂进入第一腔室1101。
5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