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聚羧酸减水剂制备的输送混匀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9766发布日期:2021-03-16 22:33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聚羧酸减水剂制备的输送混匀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聚羧酸减水剂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聚羧酸减水剂制备的输送混匀机构。



背景技术:

聚羧酸减水剂是一种高性能减水剂,是水泥混凝土运用中的一红水泥分散剂,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大坝、隧道、高层建筑灯工程;现有聚羧酸减水剂一般是通过将原料与试剂按照一定比例均匀混合搅拌的方式实现制备。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1043433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聚羧酸减水剂制备的输送混匀机构,包括工作台和固定安装于工作台上的搅拌筒,搅拌筒内设置有转动杆和用于驱动转动杆周向转动的驱动电机,转动杆外侧壁设置有搅拌棒;搅拌筒上方设置有第一集料筒和第二集料筒,工作台的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储料箱和第二储料箱;第一储料箱内壁设置有气力输送机,气力输送机的第一出料管与第一集料筒的顶部贯穿连通;第二储料箱的内壁设置有液泵,液泵的第二出料管与第二集料筒的顶部贯穿连通;第一集料筒和第二集料筒底端均连通有第二排料管,第二排料管与搅拌桶的顶端贯穿连通;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气力输送机将第一储料箱内的原料输送至第一集料筒内,通过液泵将第二储料箱内的试剂输送至第二集料筒内,然后将原料和试剂同时导入搅拌筒内,再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搅拌棒转动,以实现对原料和试剂的搅拌。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原料和试剂的混合效果不佳,混合效率较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对原料和试剂混合效果不佳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聚羧酸减水剂制备的输送混匀机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聚羧酸减水剂制备的输送混匀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聚羧酸减水剂制备的输送混匀机构,包括搅拌筒,所述搅拌筒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集料筒,每一所述集料筒上端分别连通设置有出料管;所述搅拌筒上端设置有螺旋管道,所述螺旋管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所述第一对接管贯穿插设于搅拌筒上表面,每一所述出料管远离对应位置的集料筒方向的一端正对于第二对接管的上端口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送料时,打开两个出料管上的控制阀以使得物料和试剂从对应位置的出料管内排入第二对接管内,并经第二对接管进入螺旋管道内,以使得物料和试剂在螺旋管道中下行输送的过程中就能最大程度地相互接触混合,再一并落入搅拌筒内进行后续的搅拌操作,以达到优化原料和试剂的混合效果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第一对接管外侧壁套接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外侧壁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远离第一对接管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搅拌筒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和支撑环的设置能够起到支撑螺旋管道的作用,以增强螺旋管道与搅拌筒之间的稳固连接关系。

优选的,所述第一对接管外侧壁且位于支撑环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外侧壁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搅拌筒上表面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齿轮周向转动的驱动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轮转动,此时第一对接管带动螺旋管道周向转动,以便在螺旋管道转动过程中进一步混匀螺旋管道中的物料和试剂,优化混合效果。

优选的,所述支撑环内侧壁固定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远离支撑环方向的侧壁固定套接于第一对接管外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的设置减小了支撑环与第一对接管之间的摩擦,以便螺旋管道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带动下实现舒畅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对接管上表面沿其周向开设有对接环槽,所述第二对接管靠近对接环槽处插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表面贯穿开设有供每一出料管插设的对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设密封盖来密封盖合在第二对接管上端口处,以防止外界粉尘随物料和试剂一起进入第二对接管内,从而影响制备的聚羧酸减水剂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对接孔内侧壁沿其周向固定设置有橡胶环圈,所述橡胶环圈内侧壁与对应位置的出料管外侧壁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出料管共同插设在密封盖上表面能够起到防止密封盖随第二对接管转动的作用,而橡胶环圈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减小出料管外侧壁与对接孔内侧壁之间的磨损,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出料管与对接孔之间的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盖上表面贯穿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其中一端连通设置有球状喷淋管,所述球状喷淋管位于密封盖内部,所述球状喷淋管外表面开设有漫射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螺旋管道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通过外部调取水源从球状喷淋管上的漫射孔喷出,以达到清洗螺旋管道的作用,防止螺旋管道堵塞,从而影响螺旋管道对后续物料和试剂的输送。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靠近球状喷淋管处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面的设置使得进水管靠近球状喷淋管处的管径陡然减小,从而增大水流从漫射孔处喷射处的喷射强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送料时,打开两个出料管上的控制阀以使得物料和试剂从对应位置的出料管内排入第二对接管内,并经第二对接管进入螺旋管道内,以使得物料和试剂在螺旋管道中下行输送的过程中就能最大程度地相互接触混合,再一并落入搅拌筒内进行后续的搅拌操作,以达到优化原料和试剂的混合效果的目的;

2.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轮转动,此时第一对接管带动螺旋管道周向转动,以便在螺旋管道转动过程中进一步混匀螺旋管道中的物料和试剂,优化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聚羧酸减水剂制备的输送混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聚羧酸减水剂制备的输送混匀机构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用于体现a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密封盖和第二对接管之间位置关系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搅拌筒;11、通孔;12、螺旋管道;121、第一对接管;1211、支撑环;1212、支撑架;1213、轴承;1214、第一齿轮;1215、第二齿轮;1216、驱动电机;122、第二对接管;1221、对接环槽;1222、密封盖;1223、对接环板;1224、进水管;1225、球状喷淋管;1226、漫射孔;1227、导向面;1228、对接孔;1229、橡胶环圈;2、集料筒;21、气力输送机;22、液泵;23、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聚羧酸减水剂制备的输送混匀机构。参照图1和图2,包括用于搅拌原料和试剂的搅拌筒1,搅拌筒1两侧对称放置有两个集料筒2,其中一个集料筒2内设置有用于制备聚羧酸减水剂的原料和用于输送原料的气力输送机21,另一集料筒2内设置有用于制备聚羧酸减水剂的试剂和用于输送试剂的液泵22;每一集料筒2上端分别连通设置有出料管23。

参照图1和图3,搅拌筒1上方设置有用于输送原料和试剂的螺旋管道12,螺旋管道12的下端连通有第一对接管121,搅拌筒1上表面开设有供第一对接管121插设的通孔11;搅拌筒1上表面固定焊接有若干个支撑架1212,全部支撑架1212远离搅拌筒1方向的端部共同焊接有支撑环1211,支撑环1211内侧壁固定插设有轴承1213,轴承1213固定套接于第一对接管121外侧壁。

参照图1和图3,第一对接管121外侧壁且位于支撑环1211上方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1214,第一齿轮1214外侧壁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215,搅拌筒1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216,驱动电机1216的驱动端竖直向上设置,驱动电机1216的驱动端固定插设于第二齿轮1215内部以驱动第二齿轮1215周向转动。

参照图1和图4,螺旋管道12远离第一对接管121方向的一端连通有第二对接管122,第二对接管122的管口横截面为圆形,第二对接管122上表面开设有对接环槽1221,对接环槽1221沿第二对接管122的周向开设;第二对接管122上方设置有密封盖1222,密封盖1222下表面沿其周向固定焊接有木质的对接环板1223,对接环板1223过盈插设于对接环槽1221内。

参照图1和图4,密封盖1222上表面开设有供每一出料管23插设的对接孔1228,每一对接孔1228内侧壁固定粘接有橡胶环圈1229,每一出料管23远离对应位置的集料筒2方向的一端插设于对应位置的对接孔1228内并与橡胶环圈1229紧密贴合。

参照图1和图4,密封盖1222上表面固定插设有进水管1224,进水管1224下端一体成型有球状喷淋管1225,球状喷淋管1225位于密封盖1222内部,球状喷淋管1225外侧壁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漫射孔1226,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通过从外部调取水源并从漫射孔1226中喷出,以起到定期清洁螺旋管道12,防止螺旋管道12堵塞的作用。

参照图4,进水管1224靠近球状喷淋管1225处的外侧壁设置有导向面1227,导向面1227的设置使得进水管1224靠近球状喷淋管1225处的管径陡然减小,从而增大进水管1224靠近球状喷淋管1225处的水流速度,以提高水流从漫射孔1226处喷射出的喷射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用于聚羧酸减水剂制备的输送混匀机构的实施原理为:在输送原料和试剂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内设于集料筒2内的气力输送机21将原料经对应位置的出料管23输送至第二对接管122内,通过内设于另一集料筒2内的液泵22将试剂经对应位置的出料管23输送至第一对接管121内,此时试剂和原料在螺旋管道12内共同下行,在此过程中,启动驱动电机1216,通过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1214和第二齿轮1215来驱动螺旋管道12周向转动,以便试剂和原料在下行过程中进一步均匀混合,最终试剂和原料经第一对接管121输送至搅拌筒1内,以进行后续的搅拌操作;从而最终在原料和试剂的输送过程中优化原料和试剂的混合效果的目的。

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通过外接水源并将水源经进水管1224从漫射孔1226喷出,以便定期清洗螺旋管道12内壁,防止螺旋管道12堵塞而影响螺旋管道12对后续原料和试剂的稳定输送。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