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混料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62559发布日期:2021-04-14 00:17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混料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料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合于日化行业内使用的高效混料罐,属于日化产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混料罐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混料设备,通常用于工业生产原料的搅拌混合,在涂料、医药、建材、化工、颜料、树脂等行业内均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3.一般而言,根据应用场景和待加工产品的不同,混料罐在其结构和选材方面也有着些许的差别。常见的混料罐大多由罐体以及设置于罐体内部的搅拌机构组成,在其使用过程中,操作者直接将多种原料倒入罐体内,然后通过驱动搅拌机构直接带动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在这样的加工方式中,由于多种原料在投入罐体内部时是完全处于分离状态的且整个混料过程完全依赖于搅拌机构的运作,因此这类现有设备可以实现原材料的搅匀,但是其所花费的搅拌时间较长,混合效率偏低。
4.此外,对于日化行业而言,混料加工过程往往处于生产的下游环节、搅拌过程结束后就已经在实质上完成了对产品的加工,因此混料加工的效果、混合效率将直接决定着企业整体的生产效率。目前日化行业中所使用的混料设备,普遍存在着搅拌效率低、混合效果不均匀、原料残留较多等方面的问题。
5.正因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着上述不足,因此,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具有更高搅拌效率的、能够更好的适用于日化行业中的混料罐,也就成为了目前行业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适合于日化行业内使用的高效混料罐,具体如下。
7.一种高效混料罐,包括罐体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罐体机构内部、用于完成对所述罐体机构内部原料混合搅拌的搅拌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罐体机构外侧、与所述搅拌机构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搅拌机构运作的驱动机构,以及环绕设置于所述罐体机构外周侧、用于向所述罐体机构内部供热、辅助实现所述罐体机构内部原料混合的加热机构;
8.所述罐体机构包括一个内层罐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内层罐体外周侧的外层罐体,所述内层罐体与所述外层罐体二者同轴设置且二者间存在间隙,所述加热机构埋设于所述内层罐体与所述外层罐体二者间的间隙内。
9.优选地,所述内层罐体由罐体主体、罐体顶盖以及罐体底托三部分拼接组成、三者间匹配对应,所述罐体主体呈圆筒状结构,所述罐体顶盖固定连接于所述罐体主体的上端、所述罐体底托固定连接于所述罐体主体的下端;
10.在所述罐体主体的外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三个用于外接吊装设备的工装吊耳;
11.在所述罐体顶盖的周圈位置处开设有用于固态原料进料的固体进料口以及用于液态原料进料的液体进料口,在所述固体进料口处还固定设置有可开闭的入口阀门;
12.在所述罐体底托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一下法兰,所述下法兰与所述内层罐体二者同轴设置,所述下法兰上设置有用于搅拌后成品出料的出料口;
13.所述液体进料口及所述出料口均通过管路连接头与外部设备管路连接。
14.优选地,所述罐体底托整体呈下凹结构、由四周向中心方向倾斜,倾斜角度为2
°
~10
°

15.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一根中心搅拌杆以及设置于所述中心搅拌杆外周侧的外围搅拌框架,所述中心搅拌杆与所述外围搅拌框架二者同轴设置且二者的中心轴与所述内层罐体的中心轴相重合;
16.所述中心搅拌杆的外周侧与所述外围搅拌框架的内周侧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实现原料快速搅拌的搅拌桨,所述中心搅拌杆上的搅拌桨与所述外围搅拌框架上的搅拌桨交错分布,所述外围搅拌框架的外周侧还固定连接有多个用于避免原料在所述内层罐体的内侧壁上粘结的柔性刮板,所述柔性刮板的端部与所述内层罐体的内侧壁相触接。
17.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一台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法兰上、用于实现辅助搅拌功能的均质搅拌装置,所述均质搅拌装置的作用端穿过所述下法兰、伸入所述内层罐体的内部空腔中。
18.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罐体顶盖的中心位置处,所述驱动机构为双向电机组或同轴双向电机,所述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中心搅拌杆及所述外围搅拌框架传动连接,在所述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所述中心搅拌杆及所述外围搅拌框架二者均绕其中心轴线转动且所述中心搅拌杆及所述外围搅拌框架二者的转动方向相反。
19.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为双向电机组,所述双向电机组内的两台驱动电机通过设置于所述罐体顶盖的中心位置处的传动底座层叠固定设置,所述双向电机组内的一台驱动电机与所述中心搅拌杆传动连接并带动所述中心搅拌杆绕其中心轴线逆时针转动,所述双向电机组内的另一台驱动电机与所述外围搅拌框架传动连接并带动所述外围搅拌框架绕其中心轴线顺时针转动。
20.优选地,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环绕设置于所述罐体主体外周侧的加热管路,所述加热管路贴附于所述罐体主体外表面、用于将热量由所述罐体主体外侧传导至所述罐体主体内侧;
21.所述加热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接入热水的热水进口以及用于排除热水的热水出口,所述热水进口及所述热水出口均通过管路连接头与外部设备管路连接。
22.优选地,所述加热机构还包括环绕设置于所述罐体底托外周侧的保温管路,所述保温管路贴附于所述罐体底托外表面、用于实现对所述内层罐体内部空间的保温;
23.所述保温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接入及排出保温水的保温水端口,所述保温水端口通过管路连接头与外部设备管路连接。
24.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罐体机构固定连接、用于混料过程中材料称重的称重机构;
25.所述称重机构包括一个固定连接于所述内层罐体外周侧的称重基座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称重基座下方且与所述称重基座相触接、用于感应罐体整体质量的称重器;
26.所述加热管路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热水出口,两个所述热水出口上下对称设置,所
述称重机构固定设置于两个所述热水出口之间,所述罐体机构的外侧、所述称重机构的上方位置处还固定设置有一圈防水沿。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8.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高效混料罐,整体结构清晰直观,各部分间的机械连接关系优异,在显著提升混合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设备整体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9.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高效混料罐还具有称重、加热、自清洗等诸多辅助功能,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减轻了人工作业负担,大幅度提升了加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并且操作者还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和待加工产品,对本实用新型的硬件结构及其中的各部分进行选择性地增减和应用,从而进一步地拓展了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其适配性。
30.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各部分、各元器件均为普通易得的现有产品、结构,且均能够实现集成化的安装、设置,加工企业可以通过对现有设备的改造、组合来获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从而使得方案整体的制造成本得到了大幅降低,也为其后续的大规模推广提供了便利。
31.最后,本实用新型还为同领域内的其他相关方案提供了参考,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拓展延伸,运用于同领域内其他混料设备的设计方案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2.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4.其中:1、内层罐体;2、外层罐体;3、工装吊耳;4、固体进料口;5、入口阀门;6、液体进料口;7、下法兰;8、出料口;9、中心搅拌杆;10、外围搅拌框架;11、柔性刮板;12、均质搅拌装置;13、传动底座;14、加热管路;15、热水进口;16、热水出口;17、保温管路;18、保温水端口;19、称重基座;20、称重器;21、防水沿;22、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35.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适合于日化行业内使用的高效混料罐,具体如下。
36.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混料罐,包括罐体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罐体机构内部、用于完成对所述罐体机构内部原料混合搅拌的搅拌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罐体机构外侧、与所述搅拌机构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搅拌机构运作的驱动机构22,以及环绕设置于所述罐体机构外周侧、用于向所述罐体机构内部供热、辅助实现所述罐体机构内部原料混合的加热机构。
37.所述罐体机构包括一个内层罐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内层罐体1外周侧的外层罐体2,所述内层罐体1与所述外层罐体2二者同轴设置且二者间存在间隙,所述加热机构埋设于所述内层罐体1与所述外层罐体2二者间的间隙内。
38.所述内层罐体1由罐体主体、罐体顶盖以及罐体底托三部分拼接组成、三者间匹配对应,所述罐体主体呈圆筒状结构,所述罐体顶盖固定连接于所述罐体主体的上端、所述罐体底托固定连接于所述罐体主体的下端。
39.在所述罐体主体的外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三个用于外接吊装设备的工装吊耳3。
40.在所述罐体顶盖的周圈位置处开设有用于固态原料进料的固体进料口4以及用于液态原料进料的液体进料口6,所述固体进料口4及所述液体进料口6均设置有向下的倾角、用于避免送料时出现残留、堆积的情况。此外,在所述固体进料口4处还固定设置有可开闭的入口阀门5。
41.在所述罐体底托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一下法兰7,所述下法兰7与所述内层罐体1二者同轴设置,所述下法兰7上设置有用于搅拌后成品出料的出料口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法兰7上通过特殊加工的方式开设有三个倾斜向所述出料口8的斜面,从而进一步减少罐内产品残留。
42.所述液体进料口6及所述出料口8均通过管路连接头与外部设备管路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涉及到与外部设备管路连接的情况时,均需要保证连接管路带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实现材料输送过程的顺畅、保证罐体内部不存在过多的残留。
43.所述罐体底托整体呈下凹结构、由四周向中心方向倾斜,倾斜角度为2
°
~10
°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倾斜角度优选为5
°
。此处倾斜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所述罐体机构内部的原料在罐体底部沉积,从而造成排料时下料困难、下料不充分等问题,确保混料罐整体的使用效果、保证最终加工成品的品质。
44.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一根中心搅拌杆9以及设置于所述中心搅拌杆9外周侧的外围搅拌框架10,所述中心搅拌杆9与所述外围搅拌框架10二者同轴设置且二者的中心轴与所述内层罐体1的中心轴相重合。
45.所述中心搅拌杆9的外周侧与所述外围搅拌框架10的内周侧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实现原料快速搅拌的搅拌桨,所述中心搅拌杆9上的搅拌桨与所述外围搅拌框架10上的搅拌桨交错分布,所述外围搅拌框架10的外周侧还固定连接有多个用于避免原料在所述内层罐体1的内侧壁上粘结的柔性刮板11,所述柔性刮板11的端部与所述内层罐体1的内侧壁相触接。在所述中心搅拌杆9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对搅拌桨的桨叶方向的调整,可以实现对下压所述内层罐体1内部原料的下压、捣碎等操作,进而提升搅拌混合的效率。
46.除上述结构外,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一台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法兰7上、用于实现辅助搅拌功能的均质搅拌装置12,所述均质搅拌装置12的作用端穿过所述下法兰7、伸入所述内层罐体1的内部空腔中。在产品的加工过程中,所述均质搅拌装置12以2500转/分的速度剪切、混合物料使,生产更为高效。
47.所述驱动机构22固定设置于所述罐体顶盖的中心位置处,所述驱动机构22为双向电机组或同轴双向电机,所述驱动机构22分别与所述中心搅拌杆9及所述外围搅拌框架10传动连接,在所述驱动机构22的带动下、所述中心搅拌杆9及所述外围搅拌框架10二者均绕其中心轴线转动且所述中心搅拌杆9及所述外围搅拌框架10二者的转动方向相反。
48.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22为双向电机组,所述双向电机组内的两台驱动电机通过设置于所述罐体顶盖的中心位置处的传动底座13层叠固定设置,所述双向电机组内的一台驱动电机与所述中心搅拌杆9传动连接并带动所述中心搅拌杆9绕其中心轴线逆时针转动,所述双向电机组内的另一台驱动电机与所述外围搅拌框架10传动连接并
带动所述外围搅拌框架10绕其中心轴线顺时针转动。
49.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环绕设置于所述罐体主体外周侧的加热管路14,所述加热管路14贴附于所述罐体主体外表面、用于将热量由所述罐体主体外侧传导至所述罐体主体内侧。
50.所述加热管路14上设置有用于接入热水的热水进口15以及用于排除热水的热水出口16,所述热水进口15及所述热水出口16均通过管路连接头与外部设备管路连接。
51.除上述结构外,所述加热机构还包括环绕设置于所述罐体底托外周侧的保温管路17,所述保温管路17贴附于所述罐体底托外表面、用于实现对所述内层罐体1内部空间的保温。
52.所述保温管路17上设置有用于接入及排出保温水的保温水端口18,所述保温水端口18通过管路连接头与外部设备管路连接。
53.此外,为了配合所述加热机构的运作,在所述内层罐体1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感应所述内层罐体1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伸入所述内层罐体1的内部空间中。
5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效混料罐,还包括与所述罐体机构固定连接、用于混料过程中材料称重的称重机构。
55.所述称重机构包括一个固定连接于所述内层罐体1外周侧的称重基座19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称重基座19下方且与所述称重基座19相触接、用于感应罐体整体质量的称重器20。
5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路14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热水出口16,两个所述热水出口16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称重机构固定设置于两个所述热水出口16之间。为了不影响所述称重机构的使用,在所述罐体机构的外侧、所述称重机构的上方位置处还固定设置有一圈防水沿21。
5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高效混料罐,整体结构清晰直观,各部分间的机械连接关系优异,在显著提升混合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设备整体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8.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高效混料罐还具有称重、加热、自清洗等诸多辅助功能,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减轻了人工作业负担,大幅度提升了加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并且操作者还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和待加工产品,对本实用新型的硬件结构及其中的各部分进行选择性地增减和应用,从而进一步地拓展了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其适配性。
59.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各部分、各元器件均为普通易得的现有产品、结构,且均能够实现集成化的安装、设置,加工企业可以通过对现有设备的改造、组合来获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从而使得方案整体的制造成本得到了大幅降低,也为其后续的大规模推广提供了便利。
60.最后,本实用新型还为同领域内的其他相关方案提供了参考,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拓展延伸,运用于同领域内其他混料设备的设计方案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6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62.最后,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