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65644发布日期:2021-06-22 15:32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废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vocs(挥发性有机物)及恶臭废气净化装置一般采用分体式结构,需要现场安装,整套装置分为多个处理单元,各处理单元的基础平台和支撑结构均需要单独拼装,现场安装时,需要先将各处理单元拼装起来之后再进行对接组装,这样难以避免存在施工偏差,导致各处理单元的对接出现问题,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废气净化装置采用分体式结构导致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气净化装置,它将第一处理室、第二处理室和第三处理室设置在同一个箱体内,大大简化了现场的安装工作,省事省力。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废气净化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接入口和排放口,所述箱体内部沿接入口到排放口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处理室、第二处理室以及第三处理室,所述接入口设置在第一处理室上,所述第一处理室用于去除废气中的粉尘和有机化合物,所述第二处理室与第一处理室连通,所述第二处理室用于进一步分解废气中的有机化合物,所述第三处理室与第二处理室连通,且第三处理室设有排放口,所述第三处理室用于去除废气中未被第二处理室完全分解的机化合物。

第一处理室、第二处理室和第三处理室设置在同一个箱体内,废气由接入口进入废气净化装置,经过第一处理室、第二处理室以及第三处理室的处理净化之后,由排放口排入大气,废气净化装置运往现场后,只需将废气管道与接入口对接起来,即可完成安装工作,方便快捷,省事省力。

可选的,所述第一处理室包括第一喷淋管和设置在第一喷淋管下方的第一填料层,所述接入口设置在第一填料层的下方。

可选的,所述第二处理室设有等离子电场和与等离子电场连接的电源。

可选的,所述第三处理室包括第二喷淋管和设置在第二喷淋管下方的第二填料层。

可选的,所述箱体还包括第四处理室,所述第四处理室设有出口,所述第四处理室包括与第三处理室连通的除湿室和与除湿室连接的引风机,所述引风机与出口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填料层和第二填料层中的材料均为多面空心球。

可选的,所述除湿室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顶板和底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顶端与顶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底端与底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高度大于第二侧板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设有第一扰流板,所述第二侧板设有第二扰流板,所述第一扰流板与第一侧板的连接点高于第二扰流板与第二侧板的连接点,所述第一侧板靠近顶端处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第三处理室接通,所述第二侧板的下方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引风机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均沿水平向底板倾斜10°~20°。

可选的,所述第一扰流板远离第一侧板的一端设有挡板,所述第二扰流板远离第二侧板的一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拦截被分离的水汽。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废气净化装置,第一处理室、第二处理室和第三处理室设置在同一个箱体内,废气由接入口进入废气净化装置,经过第一处理室、第二处理室以及第三处理室的处理净化之后,由排放口排入大气,废气净化装置运往现场后,只需将废气管道与接入口对接起来,即可完成安装工作,方便快捷,省事省力。

(2)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废气净化装置,除湿室用于对废气进行除湿,引风机用于将除湿后的废气由出口排出,废气经过第三处理室的进一步净化之后,带着大量的水汽进入第四处理室,经过除湿室除湿之后,由引风机排出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体化废气净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体化废气净化装置的第一处理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体化废气净化装置的第二处理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体化废气净化装置的第三处理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体化废气净化装置的第四处理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5,本实施例的废气净化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接入口2和排放口3,所述箱体1内部沿接入口2到排放口3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处理室11、第二处理室12以及第三处理室13,所述接入口2设置在第一处理室11上,所述第一处理室11用于去除废气中的粉尘和有机化合物,所述第二处理室12与第一处理室11连通,所述第二处理室12用于进一步分解废气中的有机化合物,所述第三处理室13与第二处理室12连通,且第三处理室设有排放口3,所述第三处理室13用于去除废气中未被第二处理室12完全分解的机化合物。第一处理室11、第二处理室12和第三处理室13设置在同一个箱体1内,废气由接入口2进入废气净化装置,经过第一处理室11、第二处理室12以及第三处理室13的处理净化之后,由排放口3排入大气,废气净化装置运往现场后,只需将废气管道与接入口2对接起来,即可完成安装工作,方便快捷,省事省力。

实施例2

结合附图1-5,本实施例的废气净化装置,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处理室11包括第一喷淋管111和设置在第一喷淋管111下方的第一填料层112,所述接入口2设置在第一填料层112的下方。第一喷淋管111对废气进行喷洒液体,第一填料层112用于使废气和液体充分接触,当废气由接入口2进入第一处理室11,并从第一填料层112的下方向上流动,遇到第一喷淋管111喷出的液体后被加湿,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第一填料层112,并在第一填料层112中与液体充分接触,去除废气中的粉尘颗粒以及可溶性vocs、h2s、so2、硫醇等有机化合物。

实施例3

结合附图1-5,本实施例的废气净化装置,与实施例1或2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二处理室12设有等离子电场121和与等离子电场121连接的电源122。本实施例中电源122为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电源,等离子电场121用于分解废气,电源122给等离子电场121供电,废气在第一处理室11初步处理之后,进入第二处理室12,电源122以脉冲的形式给等离子电场121供电,使等离子电场121产生高能的等离子体环境,废气在经过等离子电场121时,废气当中的污染物分子被等离子体环境下的高能电子撞击粉碎生成小分子断链物质,废气中大量的水分子(h2o)、氧气(o2)被电离并反应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超氧化氢(ho2)等活性氧,而这些活性氧具有很强氧化能力,可快速的与被粉碎的小分子污染物发生氧化反应,并完全矿化生成无害物质。

实施例4

结合附图1-5,本实施例的废气净化装置,与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三处理室13包括第二喷淋管131和设置在第二喷淋管下方的第二填料层132。第二喷淋管131对废气进行喷洒液体,第二填料层132用于使废气和液体充分接触,废气经过等离子电场电121分解处理后,大部分污染物质被净化去除,少部分未被净化完全的中间产物,在活性氧氧化反应的作用生成了一些可溶性较高的含氧物质和有机酸类,这些未净化完全的物质随气流进入第三处理室13,废气从第二填料层132下方向上流动,与第二喷淋管131喷出的液体在第二填料层132处充分混合接触,废气当中可溶性较高的含氧物质和有机酸类物质被吸收溶于水中,对废气进一步净化。

实施例5

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废气净化装置,与实施例1-4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箱体1还包括第四处理室14,所述第四处理室14设有出口4,所述第四处理室14包括与第三处理室13连通的除湿室141和与除湿室141连接的引风机142,所述引风机142与出口4连接。除湿室141用于对废气进行除湿,引风机142用于将除湿后的废气由出口4排出,废气经过第三处理室13的进一步净化之后,带着大量的水汽进入第四处理室14,经过除湿室141除湿之后,由引风机142排出该装置。

实施例6

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废气净化装置,与实施例4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填料层112和第二填料层132中的材料均为多面空心球。多面空心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充分进行气液交换,去除废气中的粉尘颗粒、可溶性vocs、恶臭成分、含氧物质和有机酸类物质。

实施例7

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废气净化装置,与实施例5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除湿室141包括第一侧板1411、第二侧板1412、顶板1413和底板1414,所述第一侧板1411和第二侧板1412的顶端与顶板1413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411和第二侧板1412的底端与底板1414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411的高度大于第二侧板1412的高度。废气经过第三处理室13的进一步净化之后,带着大量的水汽由进气孔1417进入除湿室141,第一侧板1411的高度大于第二侧板1412的高度,使顶板1413倾斜设置,带着大量水汽的气体受到顶板1413的撞击而向下方运动,使气体和水汽分离。

实施例8

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废气净化装置,与实施例7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侧板1411设有第一扰流板1415,所述第二侧板1412设有第二扰流板1416,所述第一扰流板1415与第一侧板1411的连接点高于第二扰流板1416与第二侧板1412的连接点,所述第一侧板1411靠近顶端处设有进气孔1417,所述进气孔1417与第三处理室13接通,所述第二侧板1412的下方设有出气孔1418,所述出气孔1418与引风机142连接。受到顶板1413撞击的气体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相继被第一扰流板1415和第二扰流板1416拦截,受撞击后使气体和水汽分离的更加彻底。

实施例9

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废气净化装置,与实施例8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扰流板1415和第二扰流板1416均沿水平向底板1414倾斜10°~20°。第一扰流板1415和第二扰流板1416沿水平向底板1414倾斜的角度为10°~20°,当倾斜角度低于10°,会影响气体向出气孔1418流动,当倾斜角度高于20°,会影响水汽的分离效果,当倾斜角度为15°时,在不影响气体向出气孔1418流动的同时,水汽分离效果最好,倾斜角度也可以为10°,12°,13°,17°,18°以及20°。

实施例10

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废气净化装置,与实施例8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扰流板1415远离第一侧板1411的一端设有挡板1419,所述第二扰流板1416远离第二侧板1412的一端设有挡板1419,所述挡板1419用于拦截被分离的水汽。水汽受到第一扰流板1415和第二扰流板1416的撞击后与气体分离,挡板1419阻止水汽从第一扰流板1415和第二扰流板1416上滑落,防止水汽重新落入气体中。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