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收浓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29324发布日期:2021-11-03 17:35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收浓缩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收浓缩器。


背景技术:

2.浓缩器主要应用于中药、保健品、天然调味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化工等行业的浓缩生产工艺,浓缩器包括加热器和蒸发器,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主要通过加热的方式利用液体之间沸点的不同从而将杂质分离出来,但在实际操作中,加热器与蒸发器的底部连通接头处由于长时间处在高温和液体压力的状态下常常发生泄漏,致使药液白白流失,造成严重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使加热器与蒸发器的底部连通接头处密封牢靠,不易使其产生泄漏的一种回收浓缩器。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回收浓缩器,包括加热器和蒸发器,所述加热器的上部设置有蒸发循环出口,所述加热器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安装有出料阀,所述加热器的底部侧面设置有加热循环入口,所述蒸发器的侧壁中部位置处设置有蒸发循环入口,所述蒸发循环入口与所述蒸发循环出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底部还设置有加热循环出口,所述加热循环入口与所述加热循环出口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加热循环入口上设置有第一增压密封机构,所述加热循环出口上设置有第二增压密封机构;
5.所述第一增压密封机构能够随着所述加热器的内部温度的逐渐增高而逐渐增加所述加热循环入口与所述连接管之间的密封性能,所述第二增压密封机构能够随着所述蒸发器的内部温度的逐渐增高而逐渐增加所述加热循环出口与所述连接管之间的密封性能。
6.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循环入口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法兰盘,所述连接管的相应所述加热循环入口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法兰盘相适配的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增压密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器内的充满气体的第一增压腔、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盘端部的中空的第一密封部件和将所述第一增压腔与中空的所述第一密封部件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通气管,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具有弹性,所述加热循环入口通过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实现与所述连接管之间的密封。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法兰盘的与所述第二法兰盘相配合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密封部件的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部件的横截面呈c形,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呈环状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盘的端部,c形的所述第一密封部件的开口朝向外侧,所述第二法兰盘的相应所述第一密封部件的开口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密封部件的开口相适配的第一凸环。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为至少两层材料制成,最外层与具有弹性的普通橡胶密封圈材质相同,最内层的材质为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延展性的橡胶或乳胶。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气管为开设在所述加热循环入口内壁中的通道,所述第一法兰盘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气管连通的第一过渡孔道,所述第一过渡孔道的靠近所述第一密封部件的端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锥形接口,所述第一密封部件的相应各所述第一锥形接口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形接口相配合的第一锥形接头,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二法兰盘抵住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并使所述第一锥形接头与所述第一锥形接口相贴合并形成密封。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增压腔内的气体为空气,所述加热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单向气阀,所述第一单向气阀的进气口连通外界空气,所述第一单向气阀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增压腔连通,在所述第一增压腔的内部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时,所述第一单向气阀自动打开,外界空气进入所述第一增压腔内。
11.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循环出口的端部设置有第三法兰盘,所述连接管的相应所述加热循环出口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法兰盘相适配的第四法兰盘,所述第二增压密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蒸发器内的充满气体的第二增压腔、设置在所述第三法兰盘端部的中空的第二密封部件和将所述第二增压腔与中空的所述第二密封部件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二通气管,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具有弹性,所述加热循环出口通过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实现与所述连接管之间的密封。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法兰盘的与所述第四法兰盘相配合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密封部件的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部件的横截面呈c形,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呈环状设置在所述第三法兰盘的端部,c形的所述第二密封部件的开口朝向外侧,所述第四法兰盘的相应所述第二密封部件的开口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密封部件的开口相适配的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密封部件为至少两层材料制成,最外层与具有弹性的普通橡胶密封圈材质相同,最内层的材质为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延展性的橡胶或乳胶。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气管为开设在所述加热循环出口内壁中的通道,所述第三法兰盘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气管连通的第二过渡孔道,所述第二过渡孔道的靠近所述第二密封部件的端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锥形接口,所述第二密封部件的相应各所述第二锥形接口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锥形接口相配合的第二锥形接头,工作状态下,所述第四法兰盘抵住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并使所述第二锥形接头与所述第二锥形接口相贴合并形成密封。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增压腔内的气体为空气,所述蒸发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单向气阀,所述第二单向气阀的进气口连通外界空气,所述第二单向气阀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增压腔连通,在所述第二增压腔的内部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时,所述第二单向气阀自动打开,外界空气进入所述第二增压腔内。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增压密封机构和第二增压密封机构能够使加热器、蒸发器和连接管之间的密封性能随着加热器和蒸发器的内部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解决了加热器与蒸发器的底部连通接头处由于长时间处在高温和液体压力的状态下发生泄漏致使药液流失的问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回收浓缩器的主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回收浓缩器的主视图的局部剖视图;
20.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视图;
21.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视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
加热器,11

蒸发循环出口,12

出料口,13

出料阀,14

加热循环入口, 15

第一增压密封机构,151

第一增压腔,1511

第一隔板,152

第一密封部件, 1521

第一锥形接头,153

第一通气管,16

第一法兰盘,161

第一密封槽,162
‑ꢀ
第一过渡孔道,163

第一锥形接口,17

第一单向气阀,2

蒸发器,21

蒸发循环入口,22

加热循环出口,23

第二增压密封机构,231

第二增压腔,2311
‑ꢀ
第二隔板,232

第二密封部件,2321

第二锥形接头,233

第二通气管,24

第三法兰盘,241

第二密封槽,242

第二过渡孔道,243

第二锥形接口,25

第二单向气阀,3

连接管,31

第二法兰盘,311

第一凸环,32

第四法兰盘,321
‑ꢀ
第二凸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5]
需要说明,若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6]
另外,若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 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 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多个”指两个以上。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7]
参见图1至图4。
[0028]
本实用新型一种回收浓缩器,包括加热器1和蒸发器2,所述加热器1的上部设置有蒸发循环出口11,所述加热器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2,所述出料口12上安装有出料阀13,所述加热器1的底部侧面设置有加热循环入口14,所述蒸发器2的侧壁中部位置处设置有蒸发循环入口21,所述蒸发循环入口21 与所述蒸发循环出口11连接,所述蒸发器2的底部还
设置有加热循环出口22,所述加热循环入口14与所述加热循环出口22通过连接管3连通,所述加热循环入口14上设置有第一增压密封机构15,所述加热循环出口22上设置有第二增压密封机构23;
[0029]
所述第一增压密封机构15能够随着所述加热器1的内部温度的逐渐增高而逐渐增加所述加热循环入口14与所述连接管3之间的密封性能,所述第二增压密封机构23能够随着所述蒸发器2的内部温度的逐渐增高而逐渐增加所述加热循环出口22与所述连接管3之间的密封性能。
[003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循环入口14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法兰盘16,所述连接管3的相应所述加热循环入口14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法兰盘16相适配的第二法兰盘31,所述第一增压密封机构15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器1内的充满气体的第一增压腔151、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盘16端部的中空的第一密封部件152和将所述第一增压腔151与中空的所述第一密封部件152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通气管153,所述第一密封部件152具有弹性,所述加热循环入口14 通过所述第一密封部件152实现与所述连接管3之间的密封。这样设计,初始阶段加热循环入口与连接管之间为初步密封,能够确保在加热器内部处于低温常压状态下时加热循环入口与连接管之间无渗漏,当加热器内部升温时,第一增压腔内的气体受热体积增大在第一增压腔内产生高压,第一增压腔内的气体通过第一通气管进入中空的第一密封部件内将第一密封部件撑起并充满加热循环入口与连接管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加热循环入口与连接管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当加热器内部降温时,第一增压腔内的气体温度下降体积减小在第一增压腔内形成负压,第一密封部件内的气体通过第一通气管进入第一增压腔内,加热循环入口与连接管之间恢复至初步密封,因初步密封时第一密封部件与第二法兰盘之间的摩擦力较小,第一密封部件不会抱死在第二法兰盘上,当需要拆卸第二法兰盘时,第二法兰盘能够较容易脱离第一密封部件,对第一密封部件不会造成较大的磨损,第一密封部件不易产生损坏,有利于第一密封部件的长期使用,即使在长期使用后第一密封部件的表面产生一些磨损,但在内部冲满气体的状态下,进入第一密封部件内的气体将第一密封部件能撑起并充满加热循环入口与连接管之间的间隙,使第一密封部件能够继续使用,延长了第一密封部件的使用寿命。
[0031]
优选的,所述第一增压腔151设置在所述加热器1内的底部位置处,所述第一增压腔151由第一隔板1511与所述加热器1的内壁围合而成,所述第一隔板1511的面向所述加热器1内的一面呈圆滑的曲面。这样设计,通过第一隔板与加热器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一增压腔,这样第一增压腔的内部空间较大且易于加工,通过使第一隔板的面向加热器内的一面呈圆滑的曲面,可以使加热器在清洗时更容易清洗,通过将第一增压腔设置在加热器内的底部,第一增压腔与第一密封部件之间的距离较小,压力传递损失小。
[003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法兰盘16的与所述第二法兰盘31相配合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密封部件152的第一密封槽161,所述第一密封部件 152的横截面呈c形,所述第一密封部件152呈环状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盘16 的端部,c形的所述第一密封部件152的开口朝向外侧,所述第二法兰盘31的相应所述第一密封部件152的开口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密封部件152的开口相适配的第一凸环311。这样设计,通过将第一密封部件设计成c形,在与第二法兰盘配合时能够形成较好的密封效果。
[0033]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部件152为至少两层材料制成,最外层与具有弹性的
普通橡胶密封圈材质相同,最内层的材质为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延展性的橡胶或乳胶。这样设计,通过将第一密封部件设计成为至少两层材料制成,这样在保证第一密封部件能够产生良好密封效果的同时使第一密封部件更耐磨耐用,并且不会应影响第一密封部件的正常使用。
[0034]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气管153为开设在所述加热循环入口14内壁中的通道,所述第一法兰盘16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气管153连通的第一过渡孔道162,所述第一过渡孔道162的靠近所述第一密封部件152的端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锥形接口163,所述第一密封部件152的相应各所述第一锥形接口163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形接口163相配合的第一锥形接头 1521,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二法兰盘31抵住所述第一密封部件152并使所述第一锥形接头1521与所述第一锥形接口163相贴合并形成密封。这样设计,能够有效减少第一增压腔内的气体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使第一密封部件的内部在工作状态下能够长期保持高压状态。
[0035]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增压腔151内的气体为空气,所述加热器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单向气阀17,所述第一单向气阀17的进气口连通外界空气,所述第一单向气阀17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增压腔151连通,在所述第一增压腔 151的内部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时,所述第一单向气阀17自动打开,外界空气进入所述第一增压腔151内。这样设计,当第一增压腔内的气体压力发生损失时,能够在加热器冷却后自动对第一增压腔的内部进行气体补偿,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0036]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循环出口22的端部设置有第三法兰盘24,所述连接管3的相应所述加热循环出口22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法兰盘24相适配的第四法兰盘32,所述第二增压密封机构23包括设置在所述蒸发器2内的充满气体的第二增压腔231、设置在所述第三法兰盘24端部的中空的第二密封部件232和将所述第二增压腔231与中空的所述第二密封部件232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二通气管233,所述第二密封部件232具有弹性,所述加热循环出口22 通过所述第二密封部件232实现与所述连接管3之间的密封。这样设计,初始阶段加热循环出口与连接管之间为初步密封,能够确保在蒸发器内部处于低温常压状态下时加热循环出口与连接管之间无渗漏,当蒸发器内部升温时,第二增压腔内的气体受热体积增大在第二增压腔内产生高压,第二增压腔内的气体通过第二通气管进入中空的第二密封部件内将第二密封部件撑起并充满加热循环出口与连接管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加热循环出口与连接管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当蒸发器内部降温时,第二增压腔内的气体温度下降体积减小在第二增压腔内形成负压,第二密封部件内的气体通过第二通气管进入第二增压腔内,加热循环出口与连接管之间恢复至初步密封,因初步密封时第二密封部件与第四法兰盘之间的摩擦力较小,第二密封部件不会抱死在第四法兰盘上,当需要拆卸第四法兰盘时,第四法兰盘能够较容易脱离第二密封部件,对第二密封部件不会造成较大的磨损,第二密封部件不易产生损坏,有利于第二密封部件的长期使用,即使在长期使用后第二密封部件的表面产生二些磨损,但在内部冲满气体的状态下,进入第二密封部件内的气体将第二密封部件能撑起并充满加热循环出口与连接管之间的间隙,使第二密封部件能够继续使用,延长了第二密封部件的使用寿命。
[0037]
优选的,所述第二增压腔231设置在所述蒸发器2内的底部位置处,所述第二增压腔231由第二隔板2311与所述蒸发器2的内壁围合而成,所述第二隔板2311的面向所述蒸发
器2内的一面呈圆滑的曲面。这样设计,通过第二隔板与蒸发器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二增压腔,这样第二增压腔的内部空间较大且易于加工,通过使第二隔板的面向蒸发器内的一面呈圆滑的曲面,可以使蒸发器在清洗时更容易清洗,通过将第二增压腔设置在蒸发器内的底部,第二增压腔与第二密封部件之间的距离较小,压力传递损失小。
[0038]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法兰盘24的与所述第四法兰盘32相配合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密封部件232的第二密封槽241,所述第二密封部件 232的横截面呈c形,所述第二密封部件232呈环状设置在所述第三法兰盘24 的端部,c形的所述第二密封部件232的开口朝向外侧,所述第四法兰盘32的相应所述第二密封部件232的开口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密封部件232的开口相适配的第二凸环321,所述第二密封部件232为至少两层材料制成,最外层与具有弹性的普通橡胶密封圈材质相同,最内层的材质为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延展性的橡胶或乳胶。这样设计,通过将第二密封部件设计成c形,在与第四法兰盘配合时能够形成较好的密封效果,通过将第二密封部件设计成为至少两层材料制成,这样在保证第二密封部件能够产生良好密封效果的同时使第二密封部件更耐磨耐用,并且不会应影响第二密封部件的正常使用。
[0039]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气管233为开设在所述加热循环出口22内壁中的通道,所述第三法兰盘24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气管233连通的第二过渡孔道242,所述第二过渡孔道242的靠近所述第二密封部件232的端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锥形接口243,所述第二密封部件232的相应各所述第二锥形接口243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锥形接口243相配合的第二锥形接头 2321,工作状态下,所述第四法兰盘32抵住所述第二密封部件232并使所述第二锥形接头2321与所述第二锥形接口243相贴合并形成密封。这样设计,能够有效减少第一增压腔内的气体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使第一密封部件的内部在工作状态下能够长期保持高压状态。
[004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增压腔231内的气体为空气,所述蒸发器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单向气阀25,所述第二单向气阀25的进气口连通外界空气,所述第二单向气阀25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增压腔231连通,在所述第二增压腔 231的内部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时,所述第二单向气阀25自动打开,外界空气进入所述第二增压腔231内。这样设计,当第二增压腔内的气体压力发生损失时,能够在蒸发器冷却后自动对第二增压腔的内部进行气体补偿,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004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更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