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满罐自动排料的双级搅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12256发布日期:2021-12-11 09:56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满罐自动排料的双级搅拌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带满罐自动排料的双级搅拌系统。


背景技术:

2.搅拌系统是用于机械加工以及建材等加工用的重要设备,具有将不同组成物料进行混合的作用,从而满足生产的需求,现阶段的搅拌系统使用过程中,多采用的是单级搅拌系统,搅拌过程中产生的剪切力不够,且需要定量向搅拌容器内注入物料,搅拌完成后再加入物料,不仅操作繁琐,且容易产生搅拌不均匀的问题,同时不能够连续作业影响了操作效率,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带满罐自动排料的双级搅拌系统,解决了现有的背景技术问题。
4.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满罐自动排料的双级搅拌系统,包括一对一级搅拌装置、二级搅拌机构以及一对物料输送机构,一对所述一级搅拌装置安装于地面上,所述二级搅拌机构安装于地面以下,一对所述物料输送机构安装于一对所述一级搅拌装置上,一对所述一级搅拌装置设有与二级搅拌机构间设有一对满仓下料机构;
5.所述满仓下料机构包括:下料口、下料管、一对旋转杆、一对半开板、一对阻拦块、一对伸缩杆、一对连杆以及一对调节组件;
6.所述一级搅拌装置底端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上连通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内侧设有一对旋转杆,一对所述旋转杆上套设有一对相互啮合的半开板,一对所述半开板一侧设有一对阻拦块,一对所述半开板两侧壁面上分别连接有一对伸缩杆,一对所述连杆连接于一对所述一对所述半开板的端部,一对所述连杆与一对所述伸缩杆的伸缩端连接,一对所述伸缩杆内设有一对调节组件与一对所述伸缩杆的伸缩端连接。
7.所述一级搅拌装置包括:立式搅拌筒、第一搅拌电机、第一搅拌轴以及行星搅拌架;
8.所述立式搅拌筒安装于底面上,所述立式搅拌筒中心设有第一搅拌电机,所述立式搅拌筒内设有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上套设有行星搅拌架,所述第一搅拌电机的驱动端与第一搅拌轴顶端连接,所述立式搅拌筒底端一侧开设有下料口。
9.所述二级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槽、固定架、第二搅拌电机、第二搅拌轴以及门型搅拌架;
10.所述立式搅拌筒一侧设有搅拌槽,所述固定架安装于搅拌槽顶端开口上,所述固定架顶面设有第二搅拌电机,所述固定架中心开设有旋转孔,所述旋转孔内套设有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二搅拌轴上套设有门型搅拌架,一对所述下料管端部延伸至搅拌槽顶面。
11.所述物料输送机构包括:物料输送带以及进料管;
12.所述立式搅拌筒顶面开口,且立式搅拌筒的顶面设有物料输送带,所述立式搅拌筒顶面一侧连接有进料管。
13.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插套、调节推杆以及插杆;
14.所述伸缩杆由固定于下料管内壁面上的插套,以及插装于插套内的插杆组成,所述插套内设有调节推杆,所述调节推杆的伸缩端与插杆端部连接。
15.所述下料管端部为弯曲向下的通管,所述下料管与下料口通过一对法兰盘连接。
16.一级搅拌装置分别为镜像结构布置于搅拌装置的一侧。
17.所述立式搅拌筒底面设有混凝土底座。
18.所述搅拌架上且位于第二搅拌电机一侧设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入端与第二搅拌电机的驱动端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与第二搅拌轴顶端连接。
19.所述插套中心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端部设有限位槽,所述插杆端部设有匹配的限位板。
20.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带满罐自动排料的双级搅拌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双极搅拌系统,一次搅拌系统采用笼式搅拌器,二级搅拌系统采用门型搅拌架,一二次搅拌系统间设有依据压力进行调节的满仓下料机构,从而将物料从一次搅拌系统通入到二次搅拌系统内,连续搅拌,增加设备的加工效率,提高搅拌的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满罐自动排料的双级搅拌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满罐自动排料的双级搅拌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满罐自动排料的双级搅拌系统的满仓下料机构关闭状态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满罐自动排料的双级搅拌系统的局部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满罐自动排料的双级搅拌系统的满仓下料机构开启状态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下料口;2、下料管;3、旋转杆;4、半开板;5、阻拦块;6、伸缩杆;7、连杆;8、调节组件;9、立式搅拌筒;10、第一搅拌电机;11、第一搅拌轴;12、行星搅拌架;13、搅拌槽;14、固定架;15、第二搅拌电机;16、第二搅拌轴;17、门型搅拌架;18、法兰盘;19、混凝土底座;20、减速机;21、限位板;601、插套;801、调节推杆;602、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

5所示,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包括一对一级搅拌装置、二级搅拌机构以及一对物料输送机构,一对一级搅拌装置安装于地面上,二级搅拌机构安装于地面以下,一对物料输送机构安装于一对一级搅拌装置上,一对一级搅拌装置设有与二级搅拌机构间设有一对满仓下料机构;满仓下料机构包括:下料口1、下料管2、一对旋转杆3、一对半开板4、一对阻拦块5、一对伸缩杆6、一对连杆7以及一对调节组件8;一级搅拌装置底端设有下料口1,下料口1上连通有下料管2,下料管2内侧设有一对旋转杆3,一对旋转杆3上套设有一对相互啮合的半开板4,一对半开板4一侧设有一对
阻拦块5,一对半开板4两侧壁面上分别连接有一对伸缩杆6,一对连杆7连接于一对一对半开板4的端部,一对连杆7与一对伸缩杆6的伸缩端连接,一对伸缩杆6内设有一对调节组件8与一对伸缩杆6的伸缩端连接;该一种带满罐自动排料的双级搅拌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双极搅拌系统,一次搅拌系统采用笼式搅拌器,二级搅拌系统采用门型搅拌架,一二次搅拌系统间设有依据压力进行调节的满仓下料机构,从而将物料从一次搅拌系统通入到二次搅拌系统内,连续搅拌,增加设备的加工效率,提高搅拌的效果。
28.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29.实施例:根据说明书附图1

5可知,本案为一种带满罐自动排料的双级搅拌系统,包括一对一级搅拌装置、二级搅拌机构以及一对物料输送机构,一对一级搅拌装置安装于地面上,二级搅拌机构安装于地面以下,一对物料输送机构安装于一对一级搅拌装置上,一对一级搅拌装置设有与二级搅拌机构间设有一对满仓下料机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一对物料输送机构将粉料以及湿料分别送入一对一级搅拌装置,通过一对一级搅拌装置对物料进行搅拌,一级搅拌装置分别为镜像结构布置于搅拌装置的一侧,搅拌完时当物料堆积满一级搅拌装置后,利用一对满仓下料机构将物料导入到二级搅拌机构从而完成二级搅拌,提高物料的搅拌效果;
30.根据说明书附图1

5可知,上述满仓下料机构包括:下料口1、下料管2、一对旋转杆3、一对半开板4、一对阻拦块5、一对伸缩杆6、一对连杆7以及一对调节组件8,其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如下;
31.一级搅拌装置底端设有下料口1,下料口1上连通有下料管2,下料管2内侧设有一对旋转杆3,一对旋转杆3上套设有一对相互啮合的半开板4,一对半开板4一侧设有一对阻拦块5,一对半开板4两侧壁面上分别连接有一对伸缩杆6,一对连杆7连接于一对一对半开板4的端部,一对连杆7与一对伸缩杆6的伸缩端连接,一对伸缩杆6内设有一对调节组件8与一对伸缩杆6的伸缩端连接;
3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插套601中心开设有空腔,空腔端部设有限位槽,插杆602端部设有匹配的限位板21,下料管2端部为弯曲向下的通管,下料管2与下料口1通过一对法兰盘18连接,物料在一级搅拌装置进行一级搅拌后,利用下料口1从下料管2推出,由于压力的作用,利用压力对一对调节组件8产生压力,当压力达到高值时,通过一对调节组件8的伸缩作用控制伸缩杆6伸出,推动连杆7,使连杆7推动半开板4绕旋转杆3转动,进而使下料管2内物料通过,进而利用二级搅拌机构进行二次搅拌,增加了物料的搅拌效率。
33.根据说明书附图1

5可知,上述调节组件8包括:插套601、调节推杆801以及插杆602,其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如下;
34.伸缩杆6由固定于下料管2内壁面上的插套601,以及插装于插套601内的插杆602组成,插套601内设有调节推杆801,调节推杆801的伸缩端与插杆602端部连接;
3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调节组件8,通过控制调节推杆801,利用调节推杆801的伸缩端推动伸缩杆6的插杆602从插套601内完成伸缩,进而实现带动半开板4绕旋转杆3转动,使得半开板4封闭或者打开下料管2。
36.根据说明书附图1

5可知,上述一级搅拌装置包括:立式搅拌筒9、第一搅拌电机10、第一搅拌轴11以及行星搅拌架12,其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如下;
37.立式搅拌筒9安装于底面上,立式搅拌筒9中心设有第一搅拌电机10,立式搅拌筒9内设有第一搅拌轴11,第一搅拌轴11上套设有行星搅拌架12,第一搅拌电机10的驱动端与第一搅拌轴11顶端连接,立式搅拌筒9底端一侧开设有下料口1。
38.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立式搅拌筒9底面设有混凝土底座19,混凝土底座19固定立式搅拌筒9,通过第一搅拌电机10驱动第一搅拌轴11转动,从而带动行星搅拌架12转动,从而对进入立式搅拌筒9的物料进行搅拌,下料口1用于排出一次搅拌的物料。
39.根据说明书附图1

5可知,上述二级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槽13、固定架14、第二搅拌电机15、第二搅拌轴16以及门型搅拌架17,其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如下;
40.立式搅拌筒9一侧设有搅拌槽13,固定架14安装于搅拌槽13顶端开口上,固定架14顶面设有第二搅拌电机15,固定架14中心开设有旋转孔,旋转孔内套设有第二搅拌轴16,第二搅拌轴16上套设有门型搅拌架17,一对下料管2端部延伸至搅拌槽13顶面。
4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物料通过下料管2排入到搅拌槽13后,利用搅拌架上的第二搅拌电机15作为动力,搅拌架上且位于第二搅拌电机15一侧设有减速机20,减速机20的输入端与第二搅拌电机15的驱动端连接,减速机20的输出端与第二搅拌轴16顶端连接,通过动力输入到减速机20上,从而利用第二搅拌轴16驱动门型搅拌架17,进行二次搅拌。
42.根据说明书附图1

5可知,上述物料输送机构包括:物料输送带以及进料管,其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如下;
43.立式搅拌筒9顶面开口,且立式搅拌筒9的顶面设有物料输送带,立式搅拌筒9顶面一侧连接有进料管。
4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物料输送带进行骨料的输送,进料管用于湿料的输送,进而利用一级搅拌装置进行充分搅拌。
45.综上所述总体可知,该一种带满罐自动排料的双级搅拌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双极搅拌系统,一次搅拌系统采用笼式搅拌器,二级搅拌系统采用门型搅拌架17,一二次搅拌系统间设有依据压力进行调节的满仓下料机构,从而将物料从一次搅拌系统通入到二次搅拌系统内,连续搅拌,增加设备的加工效率,提高搅拌的效果。
46.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