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全工况脱硫及脱硝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75345发布日期:2021-05-07 22:4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全工况脱硫及脱硝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实现全工况脱硫及脱硝的装置。



背景技术:

硫磺回收装置焚烧炉尾气含有so2和nox,根据《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570-2015的要求,2017年7月1日后要实现尾气出口so2小于100mg/nm3的要求。硫磺回收装置焚烧炉尾气分正常工况、开工工况及旁路工况,正常工况尾气中so2浓度大约为300~400mg/nm3,开工及旁路工况尾气中的so2浓度高达30000mg/nm3以上,该股烟气中还含有100~200mg/nm3的nox。

目前常规的脱硫技术难以实现全工况脱硫。脱硫效果较好的填料旋转挂膜脱硫技术,存在动设备多、系统磨损严重、耐冲击能力有限等缺陷;高效喷雾技术存在正常工况下系统能耗高、尾气带水量大、设备腐蚀严重、烟囱周边易出现落雨现象等缺陷。

虽然国标中未要求硫磺回收尾气脱硝,但国内其他装置已经要求出口烟气中的nox需小于50mg/nm3,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也必将对烟气脱硝提出标准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全工况脱硫及脱硝的装置,可对硫磺回收装置焚烧尾气全工况实现高效脱硫,并实现正常工况下的烟气脱硝,确保硫磺回收装置焚烧尾气全流程达标排放。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现全工况脱硫及脱硝的装置,包括第一脱硫塔和第二脱硫塔,所述第一脱硫塔的塔身底端通过连接管接入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所述连接管自所述第一脱硫塔向所述第二脱硫塔方向倾斜向下设置,其与所述第二脱硫塔的连接位置(通常为所述连接管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液位的上方,所述第一脱硫塔的顶端设有烟气入口,所述第二脱硫塔的顶端设有烟气出口,所述第一脱硫塔的塔体内和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体内分别设有各自的喷淋装置。

所述连接管可以为独立于所述第一脱硫塔和所述第二脱硫塔的管段,其进口与所述第一脱硫塔的底端连接并圆滑过渡(例如通过弯头连接),其出口与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连接,所述连接管的管径通常较大,接近所述第一脱硫塔的横截面直径或与所述第一脱硫塔的横截面直径相同,以便不影响来自所述第一脱硫塔的废气和/或浆液流入所述第二脱硫塔,或者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脱硫塔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管为自所述第一脱硫塔的底端向外伸出的弯曲状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

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优选设有接入塔外氧化池的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可以设有排液阀,所述排液阀可以为关断阀、调节阀或控制阀等。

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内可以设有浆液池,所述浆液池可以是设于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内的独立的浆液池,其外壁可以与所述塔釜的内壁贴合,或者可以将所述塔釜的底部空间作为所述浆液池,当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内设有独立的浆液池时,所述排液管连通所述浆液池与塔外氧化池。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内设有第一除雾器,所述第一除雾器覆盖其所在的连接管轴向截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除雾器为波纹板除雾器,所述波纹板除雾器的设置方式为自上向下的由所述第二脱硫塔向所述第一脱硫塔方向倾斜,所述波纹板除雾器的波纹板优选竖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脱硫塔的塔体内的喷淋装置为自上向下设置的多个雾化喷枪组,所述雾化喷枪组包括一个或多个雾化喷枪,当所述雾化喷枪组包括多个雾化喷枪时,同一所述雾化喷枪组的多个雾化喷枪沿所述第一脱硫塔的同一高度的周向均匀分布,各所述雾化喷枪可以固定设于所述第一脱硫塔内的侧壁上,可以分别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一脱硫塔外的碱液输送管,各所述碱液输送管可以通过碱液输送总管连接新鲜碱液储罐,所述碱液输送总管上可以设有碱液输送泵。

所述雾化喷枪优选采用喷出的雾滴粒径为100~500μm的雾化喷枪。

优选的,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体内的喷淋装置为自上向下设置的多个喷嘴组,所述喷嘴组包括进液管和多个喷嘴,所述进液管自所述第二脱硫塔外水平伸入所述第二脱硫塔,每个所述喷嘴组的多个所述喷嘴均匀分布在相对应的位于所述第二脱硫塔内的进液管上,位于所述第二脱硫塔内的进液管为直管、环形管或盘管,各位于所述第二脱硫塔外的进液管可以通过进液总管连通所述浆液池(例如,所述进液总管连接所述浆液池的底部或插入所述浆液池的下部),所述进液总管上可以设有浆液循环泵。

所述喷嘴优选采用空心锥喷嘴,口径优选大于所述雾化喷枪的口径,喷出的液滴粒径优选为1800~2200μm。

优选的,所述第一脱硫塔内的上部设有氧化脱硝剂喷入格栅,所述氧化脱硝剂喷入格栅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氧化脱硝剂喷嘴,所述氧化脱硝剂喷入格栅位于多个所述雾化喷枪组的上方,所述氧化脱硝剂喷入格栅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一脱硫塔外的脱硝剂进管,所述脱硝剂进管的进口连接脱硝剂储罐,所述脱硝剂通常为臭氧。

优选的,所述第一脱硫塔的侧壁上设有冲洗水进水口,所述冲洗水进水口位于所述氧化脱硝剂喷入格栅与多个所述雾化喷枪组之间,所述冲洗水进水口可以自塔外向塔内自上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冲洗水进水口可以通过进水管连接水源,例如水罐或工艺水来源,所述进水管上可以设有水泵。

所述冲洗水进水口可以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脱硫塔内的喷头或喷嘴,有助于将冲洗水喷射至所述第一脱硫塔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脱硫塔内的上部设有第二除雾器,所述第二除雾器覆盖所述第二脱硫塔的横截面,所述第二除雾器位于多个所述喷嘴组的上方,所述第二除雾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下适宜的各类高效除雾器。

所述第二脱硫塔的侧壁上可以设有碱液入口和增效剂入口,所述碱液入口和所述增效剂入口均位于所述浆液池与多个所述喷嘴组之间,所述碱液入口用于向所述浆液池补充新鲜碱液,所述雾化喷枪的所述碱液输送总管可以通过支管连接所述碱液入口或所述碱液入口外接的碱液进管,通过所述碱液入口或其外接的碱液进管向所述雾化喷枪输送新鲜碱液,所述增效剂入口用于向所述浆液池内添加增效剂,所述增效剂可以为现有技术下任意适于提高氮氧化物脱除效率的增效剂。

实现全工况脱硫及脱硝的装置还可以包括氧化池,所述氧化池位于所述第二脱硫塔外,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或所述浆液池(设有独立的浆液池时,下同)的底部设有浆液出口,所述浆液出口通过所述排液管连通所述氧化池,用于将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或所述浆液池内的浆液输送至所述氧化池进行氧化,所述氧化池通常低于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或所述浆液池(通常指所述氧化池的顶面低于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底面或所述浆液池的底面),以利于浆液的流通,所述氧化池设有自外部伸入池内底部的氧化风管或曝气管,位于所述氧化池内底部的氧化风管或曝气管上均匀分布有风嘴、曝气器或通孔。

所述第一脱硫塔自上向下可以依次分为脱硝剂喷入段、冲洗水喷入段和高效喷雾段,所述氧化脱硝剂喷入格栅位于所述脱硝剂喷入段内,所述冲洗水进水口位于所述冲洗水喷入段内,多个所述雾化喷枪组位于所述高效喷雾段内。所述第二脱硫塔自上向下可以分为高效除雾段和喷淋段,所述第二除雾器位于所述高效除雾段内,多个所述喷嘴组位于所述喷淋段内。

各管道上可以根据需要设有阀门,便于控制。

一种全工况脱硫及脱硝的方法,采用本发明的任一种实现全工况脱硫及脱硝的装置,当从所述烟气入口进入高浓度烟气时,通过多个所述雾化喷枪组向所述第一脱硫塔内喷入新鲜碱液,通过多个所述喷嘴组向所述第二脱硫塔内喷入新鲜碱液或废碱液,通过所述冲洗水进水口间歇性向所述第一脱硫塔内喷入冲洗水;当从所述烟气入口进入低浓度烟气时,只通过多个所述喷嘴组向所述第二脱硫塔内喷入新鲜碱液或废碱液,根据低浓度烟气的成分选择性通过所述氧化脱硝剂喷入格栅向所述第一脱硫塔内喷入脱硝剂。

优选的,通过多个所述喷嘴组喷入所述第二脱硫塔内的碱液为所述浆液池内收集的浆液。

本发明的技术原理为:

湿法脱硫主要是通过ph值在5~7.5的碱液与烟气接触吸收并中和烟气中的so2。其效率遵从双膜理论,脱硫效率与气液接触面积及溶液ph值等因素相关,提高脱硫效率的主要途径是增大液气接触面积和提高ph值。

提高ph值可以增大脱硫效率,但不能过于提高,因为高ph值下脱硫产生的亚硫酸盐不易氧化成稳定的硫酸盐,且ph值过高会吸收烟气中的co2等酸性气体,增加碱液的消耗量。过高的ph值也会增加系统结垢,喷嘴、管口、除雾器等容易被硫酸盐结垢堵塞。

增加液气接触面积的方法有提高浆液量和增加浆液表面积。

提高浆液量会增加系统能耗(循环泵),甚至再增加一个或多个脱硫塔,造成系统投资和运行成本增大。如果以硫磺回收尾气的含硫量(so2浓度达到30000mg/nm3),按照常规脱硫设计就需要至少3个脱硫塔,每个脱硫塔喷淋层在4~5层,液气比达到约40l/m3

提高脱硫效率还可以通过减小液滴粒径提高液气接触面积。目前常规脱硫液滴粒径一般在1800~2200μm,若降低液滴粒径至800~1000μm则液气比可减少三分之一,若进一步降低液滴粒径,液气比则可进一步减少。但液滴粒径减小到一定程度则脱硫效率不会增加反而会降低,因为液滴粒径过小(几十微米级),液滴会悬浮在烟气中,液滴和烟气之间不能发生相对摩擦运动,液滴表面不能实现界面更新,气液传质反而会降低。另外,液滴粒径过小,烟气中的液滴夹带量增加,除雾器捕捉难度会大大增加,甚至无法高效捕捉而造成烟囱落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同一装置内既可以实现对超高浓度烟气的脱硫,又可以实现对低浓度烟气的脱硫,系统阻力降小(800~2000pa),能耗低(系统风机出口压力小),脱硫效率高。所述第一脱硫塔为高效脱硫区,适应于开停车工况和旁路工况时烟气中so2达到30000mg/nm3的阶段,可将烟气中的so2浓度降至100mg/nm3以下,所述第二脱硫塔为正常脱硫区,适应于正常工况时烟气中so2为800mg/nm3以下的阶段,可将烟气中的so2浓度降低至30mg/nm3以下,实现烟气二氧化硫超低排放。正常工况时,可以通过所述氧化脱硝剂喷入格栅向所述第一脱硫塔内喷入脱硝剂,实现烟气脱硝,脱硝效率可达到80%以上。开停车工况、旁路工况和正常工况时的烟气在同一装置中分开治理,可大大降低正常工况下的能耗,又可实现低投资成本的全工况流程治理。本发明除了机泵外无其他动设备,还具有系统磨损小、能耗低、运行周期长等特点。

2、本发明在通过所述雾化喷枪向所述第一脱硫塔内喷入新鲜碱液时,在适当降低液滴粒径的情况下提高液滴比表面积、增加液气接触面积,通过所述雾化喷枪可以将液滴粒径控制在100~500μm的单位内,既可以实现液气相对速度差,产生气液界面更新,又不大量增加气液夹带。适当降低脱硫效率使so2浓度由30000mg/nm3脱至400mg/nm3,而不是直接脱到100mg/nm3以下,并且采用新鲜碱液ph值略高的特点加快脱硫的酸碱中和反应,可将脱硫液气比从常规的30~40l/m3降低至10~18l/m3(正常工况下液气比通常为2~4l/m3,停工及旁路工况下液气比通常为10~18l/m3),从而减小碱液输送泵的流量,降低系统能耗,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喷入所述第一脱硫塔内的碱液采用新鲜的干净碱液,不易堵塞所述雾化喷枪,还可提高脱硫效率,降低液气比。

3、本发明的所述第一除雾器的设置,可以有效去除从所述第一脱硫塔向所述第二脱硫塔流入的烟气中夹带的液滴(采用所述雾化喷枪降低新鲜碱液的液滴粒径后,必然增加烟气中夹带的液滴)。所述第一除雾器倾斜设置,可以增加其与烟气接触的有效面积、降低阻力降,提高除雾效率。所述第一除雾器的波纹板竖向设置,一方面有利于所述第一脱硫塔内喷淋后的碱液流入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另一方面可使所述第一除雾器捕捉到的液滴顺着所述波纹板顺利流至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再流入所述第二脱硫塔。

4、本发明的所述第二脱硫塔采用大口径的空心锥喷嘴进行空塔喷淋(液滴直径大约在1800~2200μm之间),喷淋的液滴粒径大,在可满足脱硫效率的情况下,烟气中的液滴夹带少。所述空心锥喷嘴喷出的大粒径液滴还可以对来自所述第一脱硫塔的烟气中夹带的微小液滴产生凝并作用,进一步降低来自所述第一脱硫塔的气液夹带。另外,采用大口径的空心锥喷嘴不容易堵塞,在正常工况下(烟气中的so2含量不高,脱硫效率无需太高)可采用含有一定杂质的废碱液脱硫,可节约原料并降低运行成本,例如,采用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收集的浆液,ph值可控制在7以下,可定期在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内加入少量的新鲜碱液或废碱液以中和吸收的so2,调节ph值。

5、本发明的所述氧化脱硝剂喷入格栅的设置,可以通过喷入臭氧等脱硝剂将烟气中的低价氮氧化物(通常no占95%)氧化成高价的氮氧化物(no2、n2o5等),通过高价的氮氧化物溶于水的特性进行脱硝。

6、本发明的所述冲洗水进水口的设置,可以通过其向所述第一脱硫塔内间隙性喷入冲洗水(冲洗水从适当角度喷至所述第一脱硫塔的内壁上),对脱硫过程的干湿界面定期进行冲洗,防止烟气在遇到所述雾化喷枪喷淋的碱液时在干湿界面处产生结晶盐结垢,避免所述第一脱硫塔的入口结垢堵塞。

7、本发明的所述氧化池与所述第一脱硫塔和所述第二脱硫塔独立分开设置,脱硫浆液采用塔外氧化,可有效提高氧化效率并避免脱硫浆液氧化对氮氧化物吸收的影响。采用塔外氧化(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内的浆液与所述氧化池内的浆液分开),还可在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添加少量的还原剂,以提高浆液对臭氧等脱硝剂氧化后no2的吸收,no2溶于水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1份子no和2分子no32-,吸收过程又会释放出三分之一的氮氧化物到烟气中,既降低了脱硝效率又浪费脱硝剂,如果在塔釜内的浆液中不通氧气,而加入适量的还原剂,则可将歧化反应引向生成no2-和no32-的反应,可将氧化脱硝的效率从50%提高至8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全工况脱硫及脱硝的装置,包括第一脱硫塔1和第二脱硫塔2,所述第一脱硫塔为高效脱硫区,所述第二脱硫塔为正常脱硫区,所述第一脱硫塔的塔身底端通过连接管3接入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所述连接管自所述第一脱硫塔向所述第二脱硫塔方向倾斜向下设置,便于所述第一脱硫塔的废气和/或浆液流入所述第二脱硫塔,其与所述第二脱硫塔的连接位置(通常为所述连接管的出口)位于所述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液位的上方(所述第一脱硫塔与所述第二脱硫塔之间不设动力装置,来自所述第一脱硫塔的浆液靠自流进入所述浆液池),所述第一脱硫塔的顶端设有烟气入口5,所述第二脱硫塔的顶端设有烟气出口6,所述第一脱硫塔内自上向下设有多个雾化喷枪组7,用于在高效脱硫时向所述第一脱硫塔内喷入新鲜碱液,所述第二脱硫塔内自上向下设有多个喷嘴组8,用于在正常脱硫时向所述第二脱硫塔内喷入废碱液或新鲜碱液。

所述连接管可以为独立于所述第一脱硫塔和所述第二脱硫塔的管段,其进口与所述第一脱硫塔的底端连接并圆滑过渡(例如通过弯头连接),其出口与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连接,所述连接管的管径通常较大,接近所述第一脱硫塔的横截面直径或与所述第一脱硫塔的横截面直径相同,以便不影响来自所述第一脱硫塔的废气和/或浆液流入所述第二脱硫塔;或者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脱硫塔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管为自所述第一脱硫塔的底端向外伸出的弯曲状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

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优选设有接入塔外氧化池的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可以设有排液阀,所述排液阀可以为关断阀、调节阀或控制阀等。

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内可以设有浆液池4,所述浆液池可以是设于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内的独立的浆液池,其外壁可以与所述塔釜的内壁贴合;或者可以将所述塔釜的底部空间作为所述浆液池,当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内设有独立的浆液池时,所述排液管连通所述浆液池与塔外氧化池。所述浆液池内可以设有搅拌器。

所述连接管内优选设有第一除雾器9,所述第一除雾器覆盖其所在的连接管轴向截面。所述第一除雾器优选为波纹板除雾器,所述波纹板除雾器的设置方式为自上向下的由所述第二脱硫塔向所述第一脱硫塔方向倾斜,所述波纹板除雾器的波纹板优选竖向设置。所述第一除雾器可以采用耐高温的金属材质(例如不锈钢)制成,结构强度大、耐热性强,可以承受来自所述第一脱硫塔的高温烟气的冲击和通过。

所述雾化喷枪组优选包括一个或多个雾化喷枪,当所述雾化喷枪组包括多个雾化喷枪时,同一所述雾化喷枪组的多个雾化喷枪沿所述第一脱硫塔的同一高度的周向均匀分布,各所述雾化喷枪可以固定设于所述第一脱硫塔内的侧壁上,可以分别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一脱硫塔外的碱液输送管,各所述碱液输送管可以通过碱液输送总管连接新鲜碱液储罐,所述碱液输送总管上可以设有碱液输送泵。

所述雾化喷枪优选采用喷出的雾滴粒径为100~500μm的雾化喷枪。

所述雾化喷枪组的数量可以为3~5组,在所述第一脱硫塔内的安装部位自上向下等间距间隔布置,每个所述雾化喷枪组的所述雾化喷枪的数量优选不少于3个,例如3个、4个或5个,均匀的将新鲜碱液喷入所述第一脱硫塔内。

所述喷嘴组优选包括进液管和多个喷嘴,所述进液管自所述第二脱硫塔外水平伸入所述第二脱硫塔,每个所述喷嘴组的多个所述喷嘴均匀分布在相对应的位于所述第二脱硫塔内的进液管上,位于所述第二脱硫塔内的进液管可以为直管、环形管或盘管,各位于所述第二脱硫塔外的进液管可以通过进液总管连通所述浆液池(例如,所述进液总管连接所述浆液池的底部或插入所述浆液池的下部),所述进液总管上可以设有浆液循环泵,所述第二脱硫塔采用所述浆液池内的浆液作为喷淋液进行烟气脱硫。

所述喷嘴优选采用空心锥喷嘴,口径优选大于所述雾化喷枪的口径,喷出的液滴粒径优选为1800~2200μm。

所述喷嘴组的数量可以为2~3个,在所述第二脱硫塔内的安装部位自上向下等间距间隔布置。

所述第一脱硫塔内的上部优选设有氧化脱硝剂喷入格栅10,所述氧化脱硝剂喷入格栅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氧化脱硝剂喷嘴,所述氧化脱硝剂喷入格栅位于多个所述雾化喷枪组的上方(靠近所述烟气入口),所述氧化脱硝剂喷入格栅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一脱硫塔外的脱硝剂进管,所述脱硝剂进管的进口可以连接脱硝剂储罐,所述脱硝剂通常为臭氧。

所述第一脱硫塔的侧壁上可以设有冲洗水进水口11,所述冲洗水进水口位于所述氧化脱硝剂喷入格栅与多个所述雾化喷枪组之间(即所述氧化脱硝剂喷入格栅与位于最上面的所述雾化喷枪组之间),所述冲洗水进水口可以自塔外向塔内自上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冲洗水进水口可以通过进水管连接水源,例如水罐或工艺水来源,所述进水管上可以设有水泵。所述冲洗水进水口可以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脱硫塔内的喷头或喷嘴,有助于将冲洗水喷射至所述第一脱硫塔的内壁上,对脱硫过程的干湿界面定期进行冲洗,防止烟气在遇到所述雾化喷枪喷淋的碱液时在干湿界面处产生结晶盐结垢。

所述第二脱硫塔内的上部可以设有第二除雾器12,所述第二除雾器覆盖所述第二脱硫塔的横截面,所述第二除雾器位于多个所述喷嘴组的上方(即位于最上面的所述喷嘴组的上方,靠近所述烟气出口处),所述第二除雾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下适宜的各类高效除雾器。所述第一除雾器和所述第二除雾器的设置(多级除雾),可有效解决所述烟气出口的烟气带水问题。

所述第二脱硫塔的侧壁上可以设有碱液入口13和增效剂入口14,所述碱液入口和所述增效剂入口均位于所述浆液池与多个所述喷嘴组之间(即位于所述浆液池与最下面的所述喷嘴组之间),所述碱液入口用于向所述浆液池补充新鲜碱液或废碱液,所述雾化喷枪的所述碱液输送总管可以通过支管连接所述碱液入口或所述碱液入口外接的碱液进管,通过所述碱液入口或其外接的碱液进管向所述雾化喷枪输送新鲜碱液,以节省设备占用空间,所述增效剂入口用于向所述浆液池内添加增效剂,所述增效剂可以为现有技术下任意适于提高氮氧化物脱除效率的增效剂。

实现全工况脱硫及脱硝的装置还可以包括氧化池15,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或所述浆液池(设有独立的浆液池时,下同)的底部设有浆液出口,所述浆液出口通过所述排液管连通所述氧化池,用于将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或所述浆液池内的浆液输送至所述氧化池进行氧化(所述浆液池内不设氧化曝气系统),所述氧化池通常低于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或所述浆液池(通常指所述氧化池的顶面低于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底面或所述浆液池的底面),以利于浆液的流通。所述氧化池可以设有自外部伸入池内底部的氧化风管或曝气管16,位于所述氧化池内底部的氧化风管或曝气管上均匀分布有风嘴、曝气器或通孔。

所述第一脱硫塔自上向下可以依次分为脱硝剂喷入段、冲洗水喷入段和高效喷雾段,所述氧化脱硝剂喷入格栅位于所述脱硝剂喷入段内,所述冲洗水进水口位于所述冲洗水喷入段内,多个所述雾化喷枪组位于所述高效喷雾段内。所述第二脱硫塔自上向下可以分为高效除雾段和喷淋段,所述第二除雾器位于所述高效除雾段内,多个所述喷嘴组位于所述喷淋段内。烟气从所述第一脱硫塔的所述烟气入口进入,自上向下流经所述所述脱硝剂喷入段、苏搜狐冲洗水喷入段和所述高效喷雾段后进入所述连接管,从所述连接管进入所述第二脱硫塔,在所述第二脱硫塔内自下向上流经所述喷淋段和所述高效除雾段后从所述烟气出口达标排放。

各管道上可以根据需要设有阀门,便于控制。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全工况脱硫及脱硝的方法,采用本发明的任一种实现全工况脱硫及脱硝的装置,当从所述烟气入口进入高浓度烟气时(通常指停工工况及旁路工况时),通过多个所述雾化喷枪组向所述第一脱硫塔内喷入新鲜碱液,通过多个所述喷嘴组向所述第二脱硫塔内喷入新鲜碱液或废碱液,通过所述冲洗水进水口间歇性向所述第一脱硫塔内喷入冲洗水;当从所述烟气入口进入低浓度烟气时(通常指正常工况时),只通过多个所述喷嘴组向所述第二脱硫塔内喷入新鲜碱液或废碱液,根据低浓度烟气的成分选择性通过所述氧化脱硝剂喷入格栅向所述第一脱硫塔内喷入脱硝剂。通过多个所述喷嘴组喷入所述第二脱硫塔内的碱液优选为所述浆液池内收集的浆液。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停工及旁路工况,高浓度含so2的烟气从所述烟气入口进入所述第一脱硫塔,经过所述脱硝剂喷入段脱硝(所述氧化脱硝剂喷入格栅喷入脱硝剂),再经过所述高效喷雾段脱硫(所述雾化喷枪喷入新鲜碱液),将烟气中的so2从30000mg/nm3降低至100mg/nm3以下,再经过所述第一除雾器除去所述第一脱硫塔脱硫过程中产生的液滴。烟气经过除雾后直接进入所述第二脱硫塔的所述喷淋段,除下来的雾滴自流至所述浆液池,在所述第一脱硫塔内脱硫后的低浓度烟气在所述第二脱硫塔内向上流动与所述喷淋段喷淋的浆液逆向接触进一步脱硫,将烟气中的so2脱除至35mg/nm3以下。经所述第二脱硫塔脱硫后的净烟气经过所述第二除雾器除雾后从所述烟气出口达标排出。所述冲洗水喷入段(冲洗水进口)间歇性开启,对所述第一脱硫塔的内壁进行冲洗,防止烟气干湿界面处形成亚硫酸盐的结晶及结垢。

正常工况,低浓度烟气从所述烟气入口进入所述第一脱硫塔,此时所述冲洗水喷入段(冲洗水进口)和所述高效喷雾段(雾化喷枪)均不开启,低浓度烟气无阻力通过所述第一脱硫塔直接进入所述第二脱硫塔,低浓度烟气在第所述第二脱硫塔内与浆液逆向接触脱硫(所述喷嘴喷入废碱液或新鲜碱液),通常所述喷淋段只需要运行两层(两个所述喷嘴组)即可实现低浓度烟气的脱硫,脱硫后的烟气经过所述第二除雾器除雾后从所述烟气出口达标排出。需要脱硝时只需要开启所述氧化脱硝剂喷入格栅,将脱硝剂均匀喷入所述第一脱硫塔内,与烟气在所述第一脱硫塔内充分混合并反应,将no氧化成no2,然后在所述第二脱硫塔内与sox一并被浆液吸收。若效率需要提高(no浓度过高)可向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塔釜内加入添加剂以提高脱硝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