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动卸泥式板框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43936发布日期:2021-11-17 23:52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随动卸泥式板框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滤机,尤其涉及一种随动卸泥式板框压滤机。


背景技术:

2.板框压滤机,通过板框和滤布配合使用对于污泥施加压力析出所含液体,是常用的固液分离设备,运用在产生污水污泥等场景,避免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板框压滤机在卸泥过程中,容易发生泥板无法自动脱落的情况,影响下次使用,需要人工辅助卸泥,人工辅助卸泥会导致卸泥不彻底,且操作不当易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随动卸泥式板框压滤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随动卸泥式板框压滤机,包括压滤机体、固定端a、固定端b、管道、压滤板、推板、托梁、棘轮盘、铲泥结构、滑轨、卸泥小车,所述压滤机体顶端后部固定固定端a,所述固定端b固定于压滤机顶端前部,所述管道安装于固定端a与固定端b内端中部,所述压滤板分布于管道,所述推板安装于固定端b后端,两个所述托梁分别安装于固定端a与固定端b内端下部左右两侧,所述棘轮盘安装于左部托梁上侧,所述铲泥结构安装于棘轮盘,所述滑轨安装于左部托梁左下侧,所述卸泥小车与滑轨滑动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压滤板包括压滤框、滤板、管孔、托把,所述压滤框中部安装滤板,所述管孔开于滤板中部,且滤板通过管孔滑动连接于管道,两个所述托把分别安装于压滤框左右两端下部,且托把底端中部对应托梁顶端。
5.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铲泥结构包括连接柱、顶盖、棘轮结构、伺服电机、传动柱a、传动柱b、l型板、固定板、泥铲、管槽,所述连接柱前后两端分别固定两个顶盖内端,所述棘轮结构安装于顶盖底端,所述伺服电机安装于棘轮结构底端,两个所述传动柱a分别铰接于两个顶盖顶端内侧中部,两个所述传动柱b分别铰接于两个顶盖顶端外侧右部,所述l型板顶端内部铰接于传动柱a外端,且l型板顶端右部铰接于传动柱b,所述固定板固定于l型板顶端外部,所述固定板下部固定于l型板外端,所述泥铲左下部固定于固定板外端,且泥铲或对应滤板,所述管槽开于泥铲前后端右部,且管槽对应管道。
6.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棘轮结构包括底板、竖板、固定柱a、棘轮、限位轮、限位柱、弹簧、滑位、限位槽、固定柱b、簧扣,所述底板右部固定竖版,且竖版固定于顶盖底部,所述固定柱a固定于底板顶端中部,所述棘轮过盈连接于固定柱a,所述限位轮固定于棘轮侧端,所述限位柱固定于限位轮顶端,且限位轮对应棘轮盘,所述弹簧弹力连接限位轮与竖版左端,所述滑位开于棘轮左部,所述限位槽开于滑位前侧,所述固定柱b固定于底板顶端外部左侧,所述簧扣固定于固定柱b侧端,且簧扣对应滑位或限位槽。
7.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卸泥小车包括拉板小车、限位槽、单向轴、信号柱,所述拉板小车与滑轨滑动连接,且拉板小车或对应托把,所述限位槽开于拉板小车顶端上部,
所述单向轴下部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信号柱安装于单向轴顶端,且信号柱对应伺服电机。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通过铲泥结构随拉板小车的往复运动完成对滤板的前后端泥块进行清理,避免了人工辅助卸泥会导致卸泥不彻底,且操作不当易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问题。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发明外观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本发明压滤板结构图。
11.图3为本发明铲泥结构示意图。
12.图4为本发明棘轮结构示意图。
13.图5为本发明棘轮滑动结构示意图。
14.图6为本发明卸泥小车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压滤机体,2、固定端a,3、固定端b,4、管道,5、压滤板,6、推板,7、托梁,8、棘轮盘,9、铲泥结构,10、滑轨,11、卸泥小车,12、压滤框,13、滤板,14、管孔,15、托把,16、连接柱,17、顶盖,18、棘轮结构,19、伺服电机,20、传动柱a,21、传动柱b,22、l型板,23、固定板,24、泥铲,25、管槽,26、底板,27、竖板,28、固定柱a,29、棘轮,30、限位轮,31、限位柱,32、弹簧,33、滑位,34、限位槽,35、固定柱b,36、簧扣,37、拉板小车,38、限位槽,39、单向轴,40、信号柱。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17.如图1

6所示,一种随动卸泥式板框压滤机,包括压滤机体1、固定端a2、固定端b3、管道4、压滤板5、推板6、托梁7、棘轮盘8、铲泥结构9、滑轨10、卸泥小车11,所述压滤机体1顶端后部固定固定端a2,所述固定端b3固定于压滤机1顶端前部,所述管道4安装于固定端a2与固定端b3内端中部,所述压滤板5分布于管道4,所述推板6安装于固定端b3后端,两个所述托梁7分别安装于固定端a2与固定端b3内端下部左右两侧,所述棘轮盘8安装于左部托梁7上侧,所述铲泥结构9安装于棘轮盘8,所述滑轨10安装于左部托梁7左下侧,所述卸泥小车11与滑轨10滑动连接。
18.所述压滤板5包括压滤框12、滤板13、管孔14、托把15,所述压滤框12中部安装滤板13,所述管孔14开于滤板13中部,且滤板13通过管孔14滑动连接于管道4,两个所述托把15分别安装于压滤框12左右两端下部,且托把15底端中部对应托梁7顶端。
19.所述铲泥结构9包括连接柱16、顶盖17、棘轮结构18、伺服电机19、传动柱a20、传动柱b21、l型板22、固定板23、泥铲24、管槽25,所述连接柱16前后两端分别固定两个顶盖17内端,所述棘轮结构18安装于顶盖17底端,所述伺服电机19安装于棘轮结构18底端,两个所述传动柱a20分别铰接于两个顶盖17顶端内侧中部,两个所述传动柱b21分别铰接于两个顶盖17顶端外侧右部,所述l型板22顶端内部铰接于传动柱a20外端,且l型板22顶端右部铰接于传动柱b21,所述固定板23固定于l型板22顶端外部,所述固定板23下部固定于l型板22外端,所述泥铲24左下部固定于固定板23外端,且泥铲24或对应滤板13,所述管槽25开于泥铲
24前后端右部,且管槽25对应管道4。
20.所述棘轮结构18包括底板26、竖板27、固定柱a28、棘轮29、限位轮30、限位柱31、弹簧32、滑位33、限位槽34、固定柱b35、簧扣36,所述底板26右部固定竖版27,且竖版27固定于顶盖17底部,所述固定柱a28固定于底板26顶端中部,所述棘轮29过盈连接于固定柱a28,所述限位轮30固定于棘轮29侧端,所述限位柱31固定于限位轮30顶端,且限位轮31对应棘轮盘8,所述弹簧32弹力连接限位轮30与竖版27左端,所述滑位33开于棘轮29左部,所述限位槽34开于滑位33前侧,所述固定柱b35固定于底板26顶端外部左侧,所述簧扣36固定于固定柱b35侧端,且簧扣36对应滑位33或限位槽34。
21.所述卸泥小车11包括拉板小车37、限位槽38、单向轴39、信号柱40,所述拉板小车37与滑轨10滑动连接,且拉板小车37或对应托把15,所述限位槽38开于拉板小车37顶端上部,所述单向轴39下部与限位槽38滑动连接,所述信号柱40安装于单向轴39顶端,且信号柱40对应伺服电机19。
2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当压滤机压滤结束后,压滤板5沿管道复位抵于固定端b3,压滤板5堆叠抵于固定端a2,启动卸泥小车11沿滑轨10后移,信号柱40随拉板小车37移动时接触后部伺服电机19,伺服电机19控制后部传动柱a20与传动柱b21沿顶盖17旋转l型板22,泥铲24随之移动抵于顶盖左侧,信号柱40通过随拉板小车37移动时后向推动伺服电机19至后部压滤板5前侧 ,限位柱40同时滑动至限位槽38前部,底板26随伺服电机19沿棘轮盘8后移,同时后部顶盖17通过连接柱16拉动前部顶盖17同步后移,限位柱31在弹簧32的拉动下卡于棘轮盘8,阻止铲泥结构9前移,拉板小车37通过拉动托把15将压滤板5沿托梁7前移,信号柱40脱离后部伺服电机19,后部传动柱a20与传动柱b21沿顶盖17旋转l型板22,后部泥铲24随之移动抵于后部前端的压滤板5前端,泥铲24铲落滤板13前端的泥板,卸泥小车11沿滑轨10后移,信号柱40随拉板小车37移动时接触前部伺服电机19,伺服电机19控制前部泥铲24随之移动抵于顶盖左侧,信号柱40随之移动至限位槽38后部,拉板小车37将压滤板5放置于管道4前部后,拉板小车37返回,信号柱40随拉板小车37移动脱离前部伺服电机19,前部传动柱a20与传动柱b21沿顶盖17旋转l型板22,前部泥铲24随之移动抵于前部后端的压滤板5后端,泥铲24铲落滤板13后端的泥板。
23.以上所述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