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沿面放电净化装置及电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33005发布日期:2022-03-05 01:32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沿面放电净化装置及电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沿面放电净化装置及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的净化装置大多采用吸附或喷淋的方式来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其中,吸附的方式一般是采用以活性炭为代表的吸附剂来吸附空气中的voc、异味分子、微生物等污染物,但是,由于家居环境中异味多样化,且嗅阈值极低,所以,传统的吸附方式并不能很好解决异味污染问题;而喷淋的方式是通过水洗来将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但是,喷淋的方式只是用淋洗液把空气中的voc、异味分子、微生物等污染物吸收溶解,污染物本身并没有完全分解,而且喷淋的方式效率低下并存在水体易发生交叉污染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净化效果的沿面放电净化装置及电器设备。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沿面放电净化装置,包括:
5.液体吸收组件,所述液体吸收组件包括循环管路、吸收主体和吸收液,所述吸收主体设置在所述循环管路上,且所述吸收主体至少有部分区域位于外界气流的气流流通路径上,所述吸收液在所述循环管路内循环流动,并流经所述吸收主体;
6.用于产生活性物质的气相沿面放电组件,所述气相沿面放电组件与所述液体吸收组件连通,以将所述活性物质导入所述吸收液内,使所述活性物质通过所述吸收液的循环流动输送至所述吸收主体位于所述气流流通路径上的区域,并与流经所述吸收主体的外界气流接触进行净化。
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收主体包括第一储液箱以及位于所述气流流通路径上的液体导流件,所述液体导流件与所述第一储液箱连通,以对流入所述第一储液箱的所述吸收液进行导流。
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储液箱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均与所述循环管路连通,所述液体导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之间,以将所述吸收液从所述第一容纳腔导入所述第二容纳腔。
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液体导流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液体导流件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之间间隔设置。
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容纳腔具有多个导流口,所述导流口与所述液体导流件一一对应连通。
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液体导流件为纤维吸水导流件或硬质非吸水导流件。
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气相沿面放电组件包括介质管和金属导电介质,所述介质管具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所述金属导电介质设置在所述介质管内,以在通电状态下通过放电激发所述介质管内的空气产生所述活性物质。
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导电介质为惰性金属丝。
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气相沿面放电组件还包括曝气器,所述曝气器与所述空气出口连通且位于所述吸收液中。
1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收主体包括第一储液箱以及位于所述气流流通路径上的液体导流件,所述液体导流件与所述第一储液箱连通,以对流入所述第一储液箱的所述吸收液进行导流;
16.所述介质管设置在所述液体吸收组件的外部,所述曝气器伸入所述第一储液箱内且位于所述液体导流件沿液体流动方向的上游。
1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曝气器为微孔曝气器,所述循环管路位于液体流动方向的末端的管段上设置有多个出液孔,所述循环管路设置有多个所述出液孔的所述管段伸入所述第一储液箱内,且多个所述出液孔朝向所述微孔曝气器的微孔。
1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液体吸收组件还包括第二储液箱,所述第二储液箱设置在所述循环管路上且位于所述吸收主体沿液体流动方向的上游,所述介质管和所述曝气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储液箱内,且所述空气入口与外界连通。
1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收液为水;或,所述吸收液包括水和表面活性剂。
2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收主体沿液体流动方向的始端的离地高度高于所述吸收主体沿液体流动方向的末端的离地高度,所述液体吸收组件还包括液体泵,所述液体泵设置在所述循环管路上,以将从所述吸收主体流出的所述吸收液从低位输送至高位。
2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沿面放电净化装置还包括催化组件,所述催化组件设置在所述气流流通路径上且位于所述吸收主体沿气流流动方向的下游,以用于去除净化后的所述外界气流中的所述活性物质。
22.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沿面放电净化装置。
2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沿面放电净化装置及电器设备,沿面放电净化装置设置了液体吸收组件以及与液体吸收组件连通的气相沿面放电组件,液体吸收组件包括循环管路、吸收主体和吸收液,吸收液在循环管路内循环流动的过程中,能够与气相沿面放电组件产生并导入吸收液中的活性物质混合,并将活性物质输送至吸收主体位于气流流通路径上的区域,使活性物质能够与流经吸收主体的外界气流通过接触进行净化,由此,通过气相沿面放电组件所具有的臭氧产生量高、易产生羟基自由基等特点可以产生大量的活性物质,而通过吸收液与活性物质混合,并将活性物质输送至吸收主体位于气流流通路径上的区域,可以极大地提高外界气流与活性物质的接触面积,从而,通过气相沿面放电组件与液体吸收组件的协同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降解外界气流中所含有的vocs、异味分子和微生物等污染物,还可以提高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减少二次污染,进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沿面放电净化装置的结构简图,图中吸收主体两侧的空心箭头表示外界气流流动的方向,介质管内的双点划线箭头表示空气流动的方向,循环管路内的箭头表示吸收液流动的方向,管段处的多排箭头表示吸收液从出液孔流出的方向,曝气器处的多排箭头表示携带活性物质的空气从曝气器流出的方向;
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沿面放电净化装置的结构简图,图中吸收主体两侧
的空心箭头表示外界气流流动的方向,介质管内的双点划线箭头表示空气流动的方向,循环管路内的箭头表示吸收液流动的方向。
26.附图标记说明
27.液体吸收组件10;循环管路11;管段11a;出液孔11b;吸收主体12;第一储液箱121;第一容纳腔121a;第二容纳腔121b;导流口121c;液体导流件122;吸收液13;液体泵14;第二储液箱15;气相沿面放电组件20;介质管21;空气入口21a;空气出口21b;金属导电介质22;曝气器23。
具体实施方式
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技术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制。
29.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沿面放电净化装置,请参阅图1和图2,该沿面放电净化装置包括液体吸收组件10和气相沿面放电组件20;液体吸收组件10包括循环管路11、吸收主体12和吸收液13,吸收主体12设置在循环管路11上,且吸收主体12至少有部分区域位于外界气流的气流流通路径上,吸收液13在循环管路11内循环流动,并流经吸收主体12;气相沿面放电组件20用于产生活性物质,气相沿面放电组件20与液体吸收组件10连通,以将活性物质导入吸收液13内,使活性物质通过吸收液13的循环流动输送至吸收主体12位于气流流通路径上的区域,并与流经吸收主体12的外界气流通过接触进行净化。
30.本技术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该电器设备包括本技术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面放电净化装置。
31.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器设备可以是空调器、净化器以及其它需要配置净化功能的电器设备。
32.气相沿面放电组件20主要采用的是气相沿面放电技术,气相沿面放电是介质阻挡放电的一种形式,它能够在放电介质表面产生较大面积、较为均匀且稳定的等离子体层以及较强的紫外光,通过电离通入气相沿面放电组件20的气体,可以产生氧原子(
·
o)、羟基(
·
oh)、臭氧(o3)、一氧化氮(no)、过氧化氢(h2o2)以及上述物质的激发态粒子等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可以分解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异味分子和微生物等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33.气相沿面放电具有放电展宽和频移大,电子密度高、反应时间短、产生的活性物质多、高氧化性、能降解物质、处理效率高、二次污染少、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34.吸收液13为能够与活性物质混合的液体,示例性地,吸收液13可以是水,也可以由水和添加在水中的表面活性剂组成,其中,表面活性剂用于改变水的表面张力,以达到加速活性物质溶解以及增加活性物质溶解量的目的。
35.本技术实施例的沿面放电净化装置设置了液体吸收组件10以及与液体吸收组件10连通的气相沿面放电组件20,液体吸收组件10包括循环管路11、吸收主体12和吸收液13,吸收液13在循环管路11内循环流动的过程中,能够与气相沿面放电组件20产生并导入吸收液13中的活性物质混合,并将活性物质输送至吸收主体12位于气流流通路径上的区域,使活性物质能够与流经吸收主体12的外界气流通过接触进行净化,由此,通过气相沿面放电
组件20所具有的臭氧产生量高、易产生羟基自由基等特点可以产生大量的活性物质,而通过吸收液13与活性物质混合,并将活性物质输送至吸收主体12位于气流流通路径上的区域,可以极大地提高外界气流与活性物质的接触面积,从而,通过气相沿面放电组件20与液体吸收组件10的协同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降解外界气流中所含有的vocs、异味分子和微生物等污染物,还可以提高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减少二次污染,进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净化效果。
36.本技术实施例的沿面放电净化装置对甲醛、硫化氢、氨气等异味极性物质,以及含氮含硫的臭气、苯系等弱极性或非极性物质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37.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吸收主体12包括第一储液箱121以及位于气流流通路径上的液体导流件122,液体导流件122与第一储液箱121连通,以对流入第一储液箱121内的吸收液13进行导流。
38.也就是说,液体导流件122可以将流入第一储液箱121内的混合了活性物质的吸收液13引导至外界气流的气流流通路径上,以便于活性物质与外界气流进行接触。
39.液体导流件122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示例性地,液体导流件122可以为纤维吸水导流件,也就是说,液体导流件122在导流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吸水性,由此,既可以减缓吸收液13的流动速度,以使吸收液13中的活性物质能够与外界气流充分接触,也可以避免外界气流将液体导流件122上的吸收液13吹散而影响净化效果。
40.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导流件122也可以不具备吸水性,比如,液体导流件122可以是硬质非吸水导流件,也就是说,吸收液13主要沿液体导流件122的表面流动,而不会被吸入液体导流件122中。
41.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储液箱121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容纳腔121a和第二容纳腔121b,第一容纳腔121a和第二容纳腔121b均与循环管路11连通,液体导流件122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21a和第二容纳腔121b之间,以将吸收液13从第一容纳腔121a导入第二容纳腔121b。
42.具体地,混合了活性物质的吸收液13从第一容纳腔121a内流出后,流到液体导流件122上,以使吸收液13中的活性物质在液体导流件122上与外界气流接触,并对外界气流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净化,吸收液13再通过液体导流件122汇集至第二容纳腔121b中,并从第二容纳腔121b流入循环管路11,进行再一次的循环。
43.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液体导流件1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液体导流件122在第一容纳腔121a和第二容纳腔121b之间间隔设置,相当于混合了活性物质的吸收液13从第一容纳腔121a流出后,可以沿多条导流路径流入第二容纳腔121b,由此,可以提高液体导流件122的导流效率,进而可以提高净化效率和净化效果。
44.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第一容纳腔121a可以具有多个导流口121c,导流口121c与液体导流件122一一对应连通,也就是说,第一容纳腔121a内混合了活性物质的吸收液13可以分别从多个导流口121c流出,并流向对应的液体导流件122,由此,可以使混合了活性物质的吸收液13能够较为均匀地分散到各个液体导流件122上。
45.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气相沿面放电组件20包括介质管21和金属导电介质22,介质管21具有空气入口21a和空气出口21b,金属导电介质22设置在介质管21内,以在通电状态下通过放电激发介质管21内的空气产生活性物质。
46.具体地,空气从介质管21的空气入口21a进入介质管21内,当金属导电介质22在通电状态下放电时,可以激发空气产生氧原子(
·
o)、羟基(
·
oh)、臭氧(o3)、一氧化氮(no)、过氧化氢(h2o2)以及上述物质的激发态粒子等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随着空气从介质管21的空气出口21b流出,最终流入液体吸收组件10内与吸收液13混合。
47.介质管21的材质可以为石英玻璃,介质管21的壁厚、内径、内表面积等参数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调整。
48.金属导电介质22可以为惰性金属丝,示例性地,惰性金属丝的材质可以是金、银、铂、钨,也可以是金、银、铂、钨中至少两种的组合,惰性金属丝的线径可以为0.5mm-5mm。
49.另外,为了确保金属导电介质22能够在通电状态下通过放电激发介质管21内的空气产生活性物质,金属导电介质22一般与高压电源电连接,示例性地,高压电源可以为高频高压交流电源,电压调节范围为3kv-25kv,频率为在50khz-1,000,000khz之间可调。
50.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气相沿面放电组件20还包括曝气器23,曝气器23与空气出口21b连通且位于吸收液13中。
51.曝气器23可以由耐氧化的材质制成,曝气器23的类型不限,示例性地,曝气器23可以是微孔曝气器,也可以是射流曝气器。
52.设置曝气器23可以使从曝气器23的出气端流出的携带活性物质的空气与吸收液13强烈接触,以通过搅动吸收液13,加速活性物质向吸收液13内转移。
53.气相沿面放电组件20可以只将曝气器23伸入吸收液13中,也可以同时将介质管21的一部分或整个介质管21都设置在吸收液13中,只要便于曝气器23能够将携带活性物质的空气通入吸收液13中即可。
54.一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介质管21可以设置在液体吸收组件10的外部,曝气器23伸入第一储液箱121内且位于液体导流件122沿液体流动方向的上游,也就是说,可以只将曝气器23设置在第一储液箱121内,流入第一储液箱121内的吸收液13在第一储液箱121内与曝气器23通入的携带活性物质的空气混合之后再流向液体导流件122,由此,可以使得吸收液13能够与活性物质充分混合。
55.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曝气器23为微孔曝气器,循环管路11位于液体流动方向的末端的管段11a上设置有多个出液孔11b,循环管路11设置有多个出液孔11b的管段11a伸入第一储液箱121内,且多个出液孔11b朝向微孔曝气器23的微孔。
56.具体地,微孔曝气器的微孔可以起到均匀分散空气的作用,也就是说,循环管路11内的吸收液13从多个出液孔11b处流出之后,可以直接与从微孔曝气器的微孔流出的携带活性物质的空气混合,由此,可以使得吸收液13能够与活性物质混合均匀。
57.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液体吸收组件10还包括第二储液箱15,第二储液箱15设置在循环管路11上且位于吸收主体12沿液体流动方向的上游,介质管21和曝气器23均设置在第二储液箱15内,且空气入口21a与外界连通,也就是说,吸收液13在循环管路11中流动的过程中,会流入第二储液箱15内,流入第二储液箱15内吸收液13在第二储液箱15内与曝气器23通入的携带活性物质的空气混合之后再通过循环管路11流向吸收主体12,由此,也可以使得吸收液13能够与活性物质充分混合。
58.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吸收主体12沿液体流动方向的始端的离地高度高于吸收主体12沿液体流动方向的末端的离地高度,液体吸收组件10还包括液体泵14,液体
泵14设置在循环管路11上,以将从吸收主体12流出的吸收液13从低位输送至高位。
59.具体地,吸收主体12可以与水平面垂直,也可以与水平面之间呈一定的夹角,只要吸收主体12沿液体流动方向的始端的离地高度高于吸收主体12沿液体流动方向的末端的离地高度即可。
60.液体泵14的流量可以为0.1-10l/min。
61.从吸收主体12流出的吸收液13在液体泵14的作用下,可以在循环管路11内从低处向高处流动,然后再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从吸收主体12的上侧流向吸收主体12的下侧,由此,可以提高吸收液13向吸收主体12位于气流流通路径上的区域流动的速度。
62.在一些实施例中,沿面放电净化装置也可以水平设置。
63.一实施例中,沿面放电净化装置还包括催化组件,催化组件设置在气流流通路径上且位于吸收主体12沿气流流动方向的下游,以用于去除净化后的外界气流中的活性物质。
64.具体地,在一些情况下,在吸收主体12处与活性物质通过接触进行净化后的外界气流中可能会夹杂一些活性物质,比如臭氧(o3)、氮氧化物(no
x
)等,因此,可以在吸收主体12沿气流流动方向的下游设置催化组件,催化组件主要由催化剂构成,通过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可以去除外界气流中的臭氧(o3)、氮氧化物(no
x
)等活性物质,以防止臭氧(o3)、氮氧化物(no
x
)等流入周围的环境中。
65.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沿面放电净化装置的液体吸收组件10包括循环管路11、第一储液箱121、液体导流件122、吸收液13和液体泵14,其中,循环管路11的材质为聚乙烯(polyethene,pe),其管径为1/4英寸,第一储液箱121由聚丙烯(pp)注塑而成,吸收液13体为水,液体泵14输送2-4吸收液13体的流量1l/min,气相沿面放电组件20包括介质管21、惰性金属丝和微孔曝气器23,介质管21的材质为石英玻璃,壁厚为1mm,介质管21的内径为20mm,惰性金属丝的材质为钨,其线径0.5mm,微孔曝气器23的材质为聚丙烯,尺寸为500mm
×
260mm
×
50mm,孔径为0.1mm,从介质管21的空气入口21a和空气出口21b经过的空气的风量为5l/min,与惰性金属丝电连接的电源为高频高压交流电源,电压调节为6kv,频率优选为5k-7khz。
66.该沿面放电净化装置应用于空调器上,空调器的测试风量为600m3/h。
67.测试结果如下:
68.1、vocs去除性能
69.vocs种类时间灭菌率甲醛30min》99%甲苯60min》97%氨气20min》99%乙硫醇20min》99%
70.2、抗菌性能
71.菌种时间灭菌率金黄色葡萄球菌10min》99%大肠杆菌10min》99%
72.经过上述测试,室内常见的醛酮等异味以及含氮含硫的臭气、苯系等污染物的去
除率》97%,10min的抗菌率达到99%以上,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
73.本技术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7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