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OCs尾气处理吸附脱附冷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76706发布日期:2021-11-25 11:0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VOCs尾气处理吸附脱附冷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vocs尾气处理吸附脱附冷凝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vocs尾气处理吸附脱附冷凝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vocs尾气处理工艺有:活性炭吸附+rto、活性炭吸附+rco、光氧催化、碱液喷淋等工艺,rto和rco工艺尾气中含的有机物净化比较彻底,光氧催化投资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碱液喷淋对酸性气体和易溶于水的醇类物质净化效果比较明显。
3.但是现有的工艺对处理含氯的有机物难度较大,rto和rco虽然可能分解含氯的有机物,但氯离子最终对设备造成的腐蚀很大,造成设备使用寿命短,而光氧催化适用于低浓度的有机物,同时该工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当有机物浓度达到闪爆极限时,极易容易闪爆,喷淋工艺对有机物的处理选择性比较强,对于难溶于水的有机物,就不能净化处理,所以需要对现有的尾气处理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ocs尾气处理吸附脱附冷凝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含氯有机物对设备的腐蚀问题,尾气闪爆安全问题(氮气保护),废气变废液的回收利用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vocs尾气处理吸附脱附冷凝装置,包括活性炭箱体、氮气换热器和冷凝器,
6.活性炭箱体,所述活性炭箱体包括进气口、出气口、进气阀、排气阀、活性炭吸附网、支腿、排污口和控制面板,所述活性炭箱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气口,所述活性炭箱体的左侧下方开设有出气口,所述活性炭箱体内部上方安装有三层的活性炭吸附网,所述活性炭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支腿,所述活性炭箱体的底部右侧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活性炭箱体的前端设置有控制面板;
7.氮气换热器,所述氮气换热器包括蒸汽入口、蒸汽出口、氮气入口、输氮主管、氮气吹脱阀、蒸汽控制阀、输氮副管、输氮支管和开口,所述氮气换热器设置在活性炭箱体右侧,所述氮气换热器的左侧上方开设有蒸汽入口,所述氮气换热器的右侧下方开设有蒸汽出口,所述氮气换热器的底部开设有氮气入口,所述氮气换热器的顶部设置有输氮主管;
8.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水入口、冷凝水出口、泵体接口、冷凝控制阀、导气管、活性炭箱体脱附阀、导流管、接收罐和电磁阀,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活性炭箱体的右上方,所述冷凝器的右侧下方开设有冷凝水入口,所述冷凝器的左侧上方开设有冷凝水出口,所述冷凝器的顶部设置有泵体接口,所述泵体接口与外部的真空泵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左侧下方通过导气管与活性炭箱体的顶部右侧连接,所述冷凝器的下方通过导流管连接有接收罐。
9.优选的,所述进气口上安装有进气阀,所述出气口上安装有排气阀。
10.优选的,所述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上安装有蒸汽控制阀,且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与外部蒸汽发生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输氮主管上安装有氮气吹脱阀,所述输氮主管左侧连接有输氮副管,所述输氮副管的左侧连接有三根输氮支管,所述输氮支管插入在活性炭箱体内部,所述输氮支管位于活性炭吸附网的下方,所述输氮支管上开设有若干的开口。
12.优选的,所述冷凝水入口和冷凝水出口上安装有冷凝控制阀,所述冷凝水入口和冷凝水出口与外部冷凝水箱连接,所述导气管上安装有活性炭箱体脱附阀,所述导流管上安装有电磁阀。
13.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与进气阀、排气阀、氮气换热器、氮气吹脱阀、蒸汽控制阀、冷凝器、冷凝控制阀、活性炭箱体脱附阀和电磁阀电性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vocs尾气处理吸附脱附冷凝装置,
15.(1)设置有活性炭吸附网,活性炭吸附网在活性炭箱内设置有三层,对输入进来的尾气进行综合吸附处理,使得吸附完的气体达标排放,提高尾气的处理效率,减少污染;
16.(2)设置有氮气换热器和冷凝器,在活性炭吸附网吸收尾气达到饱和状态后,暂停尾气处理的过程,并关闭相应的阀门,启动氮气换热器和冷凝器,并开启相应的阀门,使得高温的氮气对饱和活性炭脱附处理,脱附产生的有机气体进入到冷凝器中冷却液化并落入到接收罐中,以回收再利用,同时使得活性炭可以再次的吸收尾气中的有机物。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性炭箱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活性炭箱体,101、进气口,102、出气口,103、进气阀,104、排气阀,105、活性炭吸附网,106、支腿,107、排污口,108、控制面板,2、氮气换热器,201、蒸汽入口,202、蒸汽出口,203、氮气入口,204、输氮主管,205、氮气吹脱阀,206、蒸汽控制阀,207、输氮副管,208、输氮支管,209、开口,3、冷凝器,301、冷凝水入口,302、冷凝水出口,303、泵体接口,304、冷凝控制阀,305、导气管,306、活性炭箱体脱附阀,307、导流管,308、接收罐,309、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vocs尾气处理吸附脱附冷凝装置,如图1和图3所示,活性炭箱体1包括进气口101、出气口102、进气阀103、排气阀104、活性炭吸附网105、支腿106、排污口107和控制面板108,活性炭箱体1的顶部开设有进气口101,活性炭箱体1的左侧下方开设有出气口102,进气口101上安装有进气阀103,出气口102上安装有排气阀104,有利于控制尾气的输入,活性炭箱体1内部上方安装有三层的活性炭吸附
网105,活性炭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腿106,活性炭箱体1的底部右侧设置有排污口107,活性炭箱体1的前端设置有控制面板108,控制面板108与进气阀103、排气阀104、氮气换热器2、氮气吹脱阀205、蒸汽控制阀206、冷凝器3、冷凝控制阀304、活性炭箱体脱附阀306和电磁阀309电性连接,便于通过控制面板108控制装置内的元件启停,氮气换热器2包括蒸汽入口201、蒸汽出口202、氮气入口203、输氮主管204、氮气吹脱阀205、蒸汽控制阀206、输氮副管207、输氮支管208和开口209,氮气换热器2设置在活性炭箱体1右侧,氮气换热器2的左侧上方开设有蒸汽入口201,蒸汽入口201和蒸汽出口202上安装有蒸汽控制阀206,且蒸汽入口201和蒸汽出口202与外部蒸汽发生器连接,便于控制蒸汽的输入。
23.如图1和图2所示,氮气换热器2的右侧下方开设有蒸汽出口202,氮气换热器2的底部开设有氮气入口203,氮气换热器2的顶部设置有输氮主管204,输氮主管204上安装有氮气吹脱阀205,输氮主管204左侧连接有输氮副管207,输氮副管207的左侧连接有三根输氮支管208,输氮支管208插入在活性炭箱体1内部,输氮支管208位于活性炭吸附网105的下方,输氮支管208上开设有若干的开口209,有利于控制氮气的注入,冷凝器3包括冷凝水入口301、冷凝水出口302、泵体接口303、冷凝控制阀304、导气管305、活性炭箱体脱附阀306、导流管307、接收罐308和电磁阀309,冷凝器3设置在活性炭箱体1的右上方,冷凝器3的右侧下方开设有冷凝水入口301,冷凝器3的左侧上方开设有冷凝水出口302,冷凝器3的顶部设置有泵体接口303,泵体接口303与外部的真空泵连接,冷凝器3的左侧下方通过导气管305与活性炭箱体1的顶部右侧连接,冷凝器3的下方通过导流管307连接有接收罐308,冷凝水入口301和冷凝水出口302上安装有冷凝控制阀304,冷凝水入口301和冷凝水出口302与外部冷凝水箱连接,导气管305上安装有活性炭箱体脱附阀306,导流管307上安装有电磁阀309,便于控制冷凝水的注入与排出。
24.工作原理:在使用该vocs尾气处理吸附脱附冷凝装置时,首先通过控制面板108打开活性炭箱体1的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2上的进气阀103和排气阀104,将经过碱液喷淋预处理后的vocs尾气从进气口101输入到活性炭箱体1内,vocs尾气内的有机物被三层的活性炭吸附网105吸收,经过吸附处理后的尾气达标排放,当活性炭吸附网105达到饱和状态后,关闭进气阀103和排气阀104,打开氮气换热器2、冷凝器3、氮气吹脱阀205、蒸汽控制阀206、冷凝控制阀304、活性炭箱体脱附阀306和电磁阀309,再打开与泵体接口303连接的真空泵,蒸汽从蒸汽入口201进入氮气换热器2,并从蒸汽出口202排出,氮气从氮气入口203进入到氮气换热器2内,氮气在蒸汽的作用下加热成高温状态,高温的氮气通过输氮主管204传输到输氮副管207和输氮支管208处,再通过开口209注入到活性炭箱体1内,对活性炭吸附网105进行脱附处理,脱附产生的有机气体通过导气管305进入到冷凝器3内,而冷凝水通过冷凝水入口301进入冷凝器3,并从冷凝水出口302排出,将有机气体冷却液化,液体通过导流管307落入到接收罐308内,活性炭吸附网105在经过脱附后可以再次进行吸附处理,提高活性炭吸附网105的利用率,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5.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26.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