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吸附分子筛制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67986发布日期:2022-04-14 21:05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吸附分子筛制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吸附分子筛制氧装置。


背景技术:

2.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简称psa),是一种新型气体吸附分离技术,它有如下优点:产品纯度高;一般可在室温和不高的压力下工作,床层再生时不用加热,产品纯度高;设备简单,操作、维护简便;连续循环操作,可完全达到自动化。因此,当这种新技术问世后,就受到各国工业界的关注,竞相开发和研究,发展迅速,并日益成熟。
3.现有的变压吸附分子筛制氧装置的增压过程和降压过程不能够同步进行,停机时间过长,影响制氧的产能和效率,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变压吸附分子筛制氧装置,用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变压吸附分子筛制氧装置的增压过程和降压过程不能够同步进行,停机时间过长,影响制氧的产能和效率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变压吸附分子筛制氧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变压吸附分子筛制氧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号变压吸附塔和二号变压吸附塔,所述一号变压吸附塔和二号变压吸附塔的前侧均密封连通有分支管,两个分支管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密封连通有横管,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切换块,且切换块为中空设置,两个横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延伸至切换块的内部,所述切换块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分别滑动安装有一号堵板和二号堵板,所述一号堵板和二号堵板分别可脱离完全覆盖与其相对应的横管,所述一号堵板和二号堵板上传动连接有同一个切换组件。
7.优选的,所述切换组件包括更换电机和螺纹轴,所述更换电机的顶部和切换块顶部内壁固定安装,且更换电机输出轴的底部和螺纹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螺纹轴的外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板,且螺纹板的前侧活动安装有曲柄,所述曲柄的底部和一号堵板的右侧活动连接,且螺纹轴和二号堵板传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螺纹轴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同步盘,且同步盘的底部固定活动安装有联动板,所述联动板的右端和二号堵板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切换块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柱,且限位柱的底部和螺纹板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切换块的顶部内壁上从右至左依次固定安装有蓄电池、电控板和计时器,所述计时器和蓄电池均与电控板电性连接,且电控板和更换电机电性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移动板,且移动板的底部设有刹车轮,刹车轮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刹车轮对称安装在移动板的底部四角位置,所述一号变压吸附塔和二号变压吸附塔的后侧均密封连通有氧气收集管。
11.优选的,所述一号变压吸附塔和二号变压吸附塔的顶部均密封连通有t型出氮管,两个t型出氮管的前端均密封连通有氮气收集管。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号变压吸附塔、二号变压吸附塔、蓄电池、电控板、计时器和更换电机的规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电控板上存储增压时间和降压解吸时间,切换块的前侧密封连通有空气进管,空气进管连通空气压缩机和干燥机,一号吸附塔和二号吸附塔内部装填了碳分子筛吸附剂,使用时,切换块的内部与右侧的横管和右侧的分支管密封相连通,压缩干燥过后的空气通入一号变压吸附塔的内部,一号变压吸附塔内部的碳分子筛吸附剂选择性吸附氧气,氮气会从t型出氮管引出,计时器会进行计时,当增压吸附时间达到增压时间后,计时器会和电控板进行信息的交互,电控板会启动更换电机,使螺纹轴跟随更换电机的输出轴进行转动,由于螺纹轴和螺纹板螺纹连接,可以将螺纹轴的转动转化为螺纹板的上移,经由设置的曲柄,可以驱动一号堵板右移,与此同时,经由设置的同步盘和联动板,可以驱动二号堵板右移,二号堵板完全覆盖右侧的横管,左侧的横管和切换块的内部密封相连通,二号变压吸附塔中重复上述的增压吸附作业,一号变压吸附塔中进行降低解吸作业,较之常规的变压吸附分子筛制氧装置,能够实现增压吸附和降压解吸的同步进行,减少了停机时间,大大提高了制氧的产能和效率,还能够精确识别增压吸附和降压解吸的时间,可靠性高;
13.为了解决螺纹轴会带动螺纹板进行同步转动的问题,通过在切换块的顶部设置的限位柱,用来对螺纹板进行限位,避免出现螺纹板和螺纹轴同步转动的状况;
14.为了解决装置本体的灵活性较差,不便于进行移动的问题,通过在底座设置的移动板,在移动板的底部设置的四个刹车轮,可以便于提升装置本体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变压吸附分子筛制氧装置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变压吸附分子筛制氧装置的切换块结构主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变压吸附分子筛制氧装置的同步盘结构立体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变压吸附分子筛制氧装置的图2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1移动板、2底座、3一号变压吸附塔、4二号变压吸附塔、5氧气收集管、6 t型出氮管、7氮气收集管、8分支管、9切换块、10横管、11一号堵板、12二号堵板、13蓄电池、14电控板、15计时器、16更换电机、17螺纹轴、18螺纹板、19限位柱、20曲柄、21同步盘、22联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实施例一
22.参照图1-4,一种变压吸附分子筛制氧装置,包括底座2,底座2呈方形设置,底座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号变压吸附塔3和二号变压吸附塔4,一号变压吸附塔3和二号变压吸附塔4内部均装填了碳分子筛吸附剂,一号变压吸附塔3和二号变压吸附塔4的前侧均密封
连通有分支管8,用来切换进入,两个分支管8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密封连通有横管10,一号变压吸附塔3和二号变压吸附塔4的顶部均密封连通有t型出氮管6,两个t型出氮管6的外侧均设置了单向阀,两个t型出氮管6的前端均密封连通有氮气收集管7,底座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切换块9,底座2通过安装柱安装切换块9,且切换块9为中空设置,两个横管10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延伸至切换块9的内部,切换块9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分别滑动安装有一号堵板11和二号堵板12,一号堵板11和二号堵板12能够完全覆盖两个横管10,一号堵板11和二号堵板12分别可脱离完全覆盖与其相对应的横管10,一号堵板11和二号堵板12上传动连接有同一个切换组件,切换组件包括更换电机16和螺纹轴17,更换电机16的顶部和切换块9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提高更换电机16安装的可靠性,且更换电机16输出轴的底部和螺纹轴17的顶部固定安装,螺纹轴17的外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板18,能够切换运动状态,且螺纹板18的前侧活动安装有曲柄20,曲柄20的底部和一号堵板11的右侧活动连接,且螺纹轴17和二号堵板12传动连接,螺纹轴1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同步盘21,且同步盘21的底部固定活动安装有联动板22,联动板22能够驱动二号堵板12进行横移,提升联动性,联动板22的右端和二号堵板12的左侧活动连接,切换块9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柱19,且限位柱19的底部和螺纹板18滑动连接,避免出现螺纹板18和螺纹轴17同步转动的状况。
23.实施例二
2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出如下进一步的改进:
25.本实用新型中,切换块9的顶部内壁上从右至左依次固定安装有蓄电池13、电控板14和计时器15,为了对增压吸附时间和降压解吸时间进行计时,提升智能化程度,计时器15和蓄电池13均与电控板14电性连接,且电控板14和更换电机16电性连接。
26.本实用新型中,底座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移动板1,且移动板1的底部设有刹车轮,为了提升装置本体的灵活性,方便对其进行移动,刹车轮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刹车轮对称安装在移动板1的底部四角位置,一号变压吸附塔3和二号变压吸附塔4的后侧均密封连通有氧气收集管5,氧气收集管5上密封连通收集箱,在氧气收集管5的外侧设置了电磁阀。
27.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切换块9的内部与右侧的横管10和右侧的分支管8密封相连通,压缩干燥过后的空气通入一号变压吸附塔3的内部,一号变压吸附塔内部的碳分子筛吸附剂选择性吸附氧气,氮气会从t型出氮管6引出,计时器15会进行计时,当增压吸附时间达到增压时间后,计时器15会和电控板14进行信息的交互,电控板14会启动更换电机16,使螺纹轴17跟随更换电机16的输出轴进行转动,由于螺纹轴17和螺纹板18螺纹连接,可以将螺纹轴17的转动转化为螺纹板18的上移,经由设置的曲柄20,可以驱动一号堵板11右移,与此同时,经由设置的同步盘21和联动板22,可以驱动二号堵板12右移,二号堵板12完全覆盖右侧的横管10,左侧的横管10和切换块9的内部密封相连通,二号变压吸附塔4中重复上述的增压吸附作业,一号变压吸附塔3中进行降低解吸作业,较之常规的变压吸附分子筛制氧装置,能够实现增压吸附和降压解吸的同步进行,减少了停机时间,大大提高了制氧的产能和效率,还能够精确识别增压吸附和降压解吸的时间,可靠性高。
28.本实用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
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