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清污、排污的滤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14581阅读:7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清污、排污的滤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工业供水系统用滤水设备,特别是一种具有自动清污、排污功能的滤水器。尤其适合电站或电厂供水系统对含有沉积物、悬浮物及漂浮物水质进行分离、过滤处理。
目前,电站或电厂供水系统所用冷却水或循环水多直接取自于江河,而这些水质中必然含有泥沙、杂草、纤维织物等沉积物和悬浮物,以及木屑、泡沫等漂浮物。要将这些污物从水中分离并清除,一般采用下述三种带滤网的滤水器进行处理一是采用滤网固定,人工清污,此种方式必须经常检修滤水器以清除污物杂质,其效率低,往往影响机组正常发电;二是人工转动滤网,滤网由隔板分成若干个单元,当某个单元与排污口相对时,形成一个独立的排污系统,污物杂质借助于过滤后的清水反冲将该单元内的污物由排污口经排污管排出。此类滤水器由于水是从滤水器底部进入,大量的堆积物堆积在滤水器底部,而其漂浮物则浮于滤网上部,易将滤网堵塞;因此,也必须经常停机检修,加之采用人工转动滤网清污,其效率仍很低、清污工作量大。三是采用减速器带动排污管转动,滤网固定不动,但滤网仍然由隔板分成若干个单元,当工作过程中达到设定的工况条件时,减速器自动启动,排污阀自动开启,在转动的排污管与滤网的某个单元相对时,该单元就进行反向冲洗清污。但该滤水器由于仍将进水口设于底部,因此,同样存在漂浮物及沉积物不易排出的问题,亦必须经常检修、清洗滤网;而每检修一次,都必须动用起吊设备将滤水器罐体拆开方能进行,因此,工作量极大且耗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有效进行自动清污、排污的滤水器。以达到提高自动清污、排污的效果,实现滤水器无人值班在线运行,检修周期长、检修方便,提高滤水效率等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在滤水器罐体上部增设一带排污口的进水及排污腔,同时将进水口改设于罐体的上部与该进水及排污腔连通,以避免漂浮物堵塞过滤部件且便于排出;带过滤部件的过滤腔设于中下部,并与下部的过滤水出水口接通,底部仍设一排污腔,以排出对过滤件清污后的污水。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滤水器罐体,设于罐体上的进、出水口过滤组件、排污系统、动力及控制系统;关键在于在罐体内设置三个腔体,其中上部为进水及排污腔,中部为带上、下转板的过滤腔,底部为下污水腔;而进、出水口则分设于罐体的下部及上部,分别与进水及排污腔和过滤腔连通;过滤组件则为过滤筒组,过滤筒均设置于过滤腔内,各筒的上口与进水及排污腔连通,下口则通过下转板上的排污孔间断地与下污水腔连通,而上、下转板均与主轴紧和固成一体;排污系统设置有上、下两套带电动阀的排污口,上排污口与进水及排污腔接通,下排污口则与下污水腔接通。为了便于检修,在罐体上部对应于进水及排污腔位置处还设有1~2个检修孔。而所述上转板为宽度不小于过滤筒直径的条形板;而下转板为仅开设有一个清污孔的圆板,该清污孔的直径不小于过滤筒在下隔板上的座孔直径。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部进水,下部出水,并在罐体内的上部增设一进水及排污腔,当漂浮物随进水进入该腔体内后仍浮于水面上(即腔体上部)不致流入过滤筒,而悬浮物及沉积物则随水流进入过滤筒并附着于过滤筒内壁或沉积于底部;排污时采用漂浮物及沉积物分流排放的方式,具有清污、排污既彻底,效率又高,过滤部件亦不会因漂浮物进入造成堵塞。检修孔的设置,又可在需检修时只要将检修孔打开,则可将每个过滤筒拆下清洗,而不需动用起吊设备,快捷、方便、可靠,工作量小。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自动清污、排污彻底、可靠、效率高,检修周期长且检修方便,并可实现无人值班在线运行等特点。
附图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进水口,3.过滤腔下隔板,4.下排污口,5.支承脚,6.下转板,7.过滤筒,8.下污水腔,9.清污孔,10.出水口,11.过滤腔,12.上转板,13.过滤腔上隔板,14.环状法兰,15.主轴,16.上排污口,17.检修孔,18.检修孔法兰,19.进水及排污腔,20.离合器。
实施例本实施例以流量为2120M3/h,工作压力1.6MPa,过滤精度5mm的自动清污、排污滤水器为例整个罐体、主轴、隔板、转板、过滤筒法兰及其紧固件等均采用耐酸不锈钢制作。其中罐体1壁厚14mm,公称内径Φ1200mm,高1960mm;进水口2及出水口10直径均为Φ500mm;上排污口16及下排污口4的直径均为Φ200mm;检修孔17本实施例前后对称各设一个,孔径均为Φ500mm;主轴15直径Φ85mm、长1300mm;与上、下排污口16、4配套的电动阀本实施例采用电动球阀,型号均为Q941F-16C。上转板12、下转板6均紧固于主轴15上,本实施例上转板12为条形转板,板体长380mm,宽260mm,厚20mm,通过套盘与主轴15固定,板体端头距主轴中心线490mm,下转盘6为圆盘形,直径Φ940mm,厚亦为20mm,通过螺栓与主轴15的下端部紧固联接,在板体上开一清污孔9,直径为Φ210mm,孔中心距主轴中心360mm,安装时上转板12与下转板6上的清污孔9对齐,其投影应将清污孔9覆盖,工作时随主轴1同步转动。过滤筒7本实施例设8个,环形设置于过滤腔11内,下端座于下隔板3的座孔上,座孔出口直径为Φ200mm;上端卡于上隔板13的孔内,筒体外径Φ273mm,内径Φ250mm,高65mm,其上遍设过滤孔,孔径均为Φ5mm,滤孔总面积为400cm2.离合器20直接与动力系统的减速器联接以控制主轴15的转、停,减速器输出功率1.5KW,主轴15的转速本实施例为1.0rpm/min。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待过滤的)江、河水由进水口2流入进水及排污腔19,漂浮物浮于腔体上部,带悬浮物及沉积物的水流入过滤筒7并经过滤后经过滤腔11及出水口10输往供水系统,而漂浮物及沉积物则附着于过滤筒7的内壁或沉积于底部,当达到工况条件时,即达到通过电器控制件设定的清、排污时间或压力损失达到差压控制器的范围时,亦或当手启动电器控制柜上清、排污按钮时,上、下排污阀分别开启、离合器20啮合带动主轴1及上、下转板12、6转动。当上转板12转至某一过滤筒7并将筒口盖住时,下转板6上的清污孔9也同时转至过滤筒7的下筒口将下筒口敝开并与下污水腔8接通,此时进水及排污腔19内的水由于不能进入过滤筒7内,因而过滤腔11内经过滤后的水在压力作用下由过滤孔反冲入过滤筒7内,将附着于筒壁上的污物冲入下污水腔8并经下排污口4排除,达到循环清除各个过滤筒内的悬浮及沉积物的目的;而处于进水及排污腔19内的漂浮物则在进水压力的作用下直接由上排污口16排出。清污、排污完毕,关闭各电动阀,离合器20脱离主轴15即恢复正常工作状态。检修时只需打开两检修孔法兰18即可对过滤器进行检修。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清污、排污的滤水器,包括滤水器罐体,设于罐体上的进、出水口,过滤组件、排污系统、动力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罐体内设有三个腔体,其中上部为进水及排污腔,中部为带上、下转板的过滤腔,底部为下污水腔;而进、出水口则分设于罐体的下部及上部,分别与进水及排污腔连通;过滤组件则为过滤筒组,过滤筒均设置于过滤腔内,各筒的上口与进水及排污腔和过滤腔连通,下口则通过下转板上的排污孔间断地与下污水腔连通,而上、下转板均与主轴紧固成一体;排污系统设置有上、下两套带电动阀的排污口,上排污口与进水及排污腔接通,下排污口则与下污水腔接通。
2.按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清污、排污的滤水器;其特征在于在罐体上部对应于进水及排污腔位置处还设有1~2个检修孔。
3.按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清污、排污的滤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板为宽度不小于过滤筒直径的条形板;而下转板为仅开设有一个清污孔的圆板,该清孔的直径不小于过滤筒在下隔板上的座孔直径。
专利摘要该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电站(厂)冷却供水系统用自动滤水器。包括罐体,进水及排污腔,过滤腔及上、下排污转板,下污水腔,进、出水口,带电动阀的上、下排污口及检修孔。该滤水器采用上部进水、下部出水,漂浮物及悬浮、沉积物分流排放的方式而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自动清污、排污彻底、可靠,检修方便并可实现无人值班在线运行等特点。克服了背景技术采用下部进水、上部出水及滤网过滤存在的滤网易堵塞、检修困难等弊病。
文档编号B01D29/33GK2391663SQ9924127
公开日2000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1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1日
发明者刘贞贵 申请人:自贡市滤油机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