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气体干法解毒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3522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有毒气体干法解毒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解毒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吸收氨气的解毒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氨是一种无色且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它对接触的皮肤组织具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某地面模式实验中,需将氨气以工质的形式充入实验设备中,为满足工质氨气的正常尾气排放以及特殊情况下紧急排放的解毒要求,避免氨气对人体及周边环境的损坏,需要一种吸收氨气尾气的解毒装置。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保障使用安全,提供一种有毒气体干法解毒装置;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有毒气体干法解毒装置,它包括:吸收塔、氨吸附器以及吸收循环系统;
[0005]吸收塔包括:塔釜以及与其顶部连通的塔柱;塔釜设有氨气入口、氮气入口以及紧急入口,其中,氨气入口、氮气入口的管路通至塔釜与塔柱的连接处,紧急入口的管路通至塔釜底部;塔釜底部设有排液口以及循环系统接口,在循环系统接口处设有不锈钢丝网过滤器;塔釜内注有氨气吸收液,塔柱内壁设有聚丙烯塑料环;塔柱在顶部设有压力表;
[0006]吸收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泵以及循环液喷头;循环泵通过管路与循环系统接口连通,将塔釜内的氨气吸收液送至循环液喷头,循环液喷头安装于塔柱顶部,其将氨气吸收液向下淋入塔柱;
[0007]氨吸附器与塔柱的顶部连通,在连通的管路上设有紧急排气口以及连通阀门;氨吸附器内设有脱氨剂;氨吸附器的出口端通过管路将安全气体排出;
[0008]使用过程为:
[0009]I)向吸收塔内通过待排放氨气后,通入设定量的氮气;
[0010]2)开启循环泵,循环泵驱动氨气吸收液通过循环液喷头自上而下喷淋氨气,氨气吸收液与氨气反应持续直至压力表示值趋于稳定,关闭循环泵;若在此过程中压力表压力超过阈值,则开启紧急排气口,结束操作;
[0011]3)再次通入设定量的氮气,并开启连通阀门,令氨气推动痕量氨气进入所氨吸附器中发生反应并通过管路排出,完成解毒过程;
[0012]4)解毒完成后,再次通入设定量的氮气,然后从解毒装置出口到入口反顺序依次关闭阀门,并根据解毒效果决定是否更换吸收液;
[0013]5)在紧急情况下,即需要对大量氨气进行解毒时,氨气直接从紧急入口的管路通至塔釜底部;然后从紧急排气口排出;在此情况下,解毒完成后需要对吸收液进行更换。
[0014]有益效果是:(I)本发明采用二级解毒方式联合解毒。有效发挥两种不同方式的特长,吸收容量大、吸附深度高。
[0015](2)初级采用吸收液喷淋解毒,使用吸收塔实现良好吸收效果,通过循环泵的强制循环,降低吸收塔液面高度,减少操作程序;二级采用氨吸附剂解毒,通过固体吸附剂保证尾气中的氨浓度降低到痕量值,满足环保要求。
[0016](3)为提高本发明的实用性,设计紧急解毒和常规解毒两种方式进行解毒:
[0017]紧急解毒:采用吸收液浸泡式解毒,能适应对大流量气体的充分解毒。
[0018]常规解毒:采用间歇式解毒,使用氮气辅助推进,逆流喷淋式解毒,强化解毒效果,并防止吸收液倒吸返流。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吸收塔、1-1塔釜、1-2塔柱、1-3-压力表、2-氨吸附器、2-1紧急排气口、2-2连通阀门、3-吸收循环系统、3-1循环泵、3-2循环液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见附图1,有毒气体干法解毒装置,它包括:吸收塔1、氨吸附器2以及吸收循环系统3 ;
[0022]吸收塔I包括:塔釜1-1以及与其顶部连通的塔柱1-2 ;塔釜1-1设有氨气入口、氮气入口以及紧急入口,其中,氨气入口、氮气入口的管路通至塔釜1-1与塔柱1-2的连接处,紧急入口的管路通至塔釜1-1底部;塔釜1-1底部设有排液口以及循环系统接口,在循环系统接口处设有不锈钢丝网过滤器;塔釜1-1内注有氨气吸收液,塔柱1-2内壁设有聚丙烯塑料环;塔柱1-2在顶部设有压力表1-3 ;
[0023]吸收循环系统3包括:循环泵3-1以及循环液喷头3-2 ;循环泵3_1通过管路与循环系统接口连通,将塔釜1-1内的氨气吸收液送至循环液喷头3-2,循环液喷头3-2安装于塔柱1-2顶部,其将氨气吸收液向下淋入塔柱1-2 ;
[0024]氨吸附器2与塔柱1-2的顶部连通,在连通的管路上设有紧急排气口 2-1以及连通阀门2-2 ;氨吸附器2内设有脱氨剂,脱氨剂采用多孔的活性氧化铝作为单体,通过浸渍复合酸,形成具有酸性的固体脱氨吸附剂氨吸附器2的出口端通过管路将安全气体排出;
[0025]使用过程为:
[0026]1.向吸收塔I内通过待排放氨气后,为防止吸收液倒吸,需通入设量的氮气进行保护;
[0027]2.开启循环泵3-1,循环泵3-1驱动氨气吸收液通过循环液喷头3_2自上而下喷淋氨气,氨气吸收液与氨气反应持续一段时间,直至压力表1-3示值趋于稳定时,说明反应充分,关闭循环泵;若在此过程中压力表1-3压力过高超过阈值,则开启紧急排气口 2-1,结束操作;由于氨属于弱碱性气体,具有强烈的溶解水的物理特性,利用氨气的物化特点,采用酸性水溶液,将尾气中绝大部分的氨气溶解,通过酸碱的中和反应生成稳定的盐类化合物;
[0028]3.再次通入设定量的氮气,并开启连通阀门2-2,令氨气推动痕量氨气进入所氨吸附器2中发生反应并通过管路排出,完成解毒过程;脱氨剂采用多孔的活性氧化铝作为单体,通过浸渍类似柠檬酸等复合酸,形成具有酸性的固体脱氨吸附剂。浸渍在固体脱氨剂的酸性物质可同氨发生酸碱的中和反应,生成稳定的盐类化合物。
[0029]4.解毒完成后,为了防止吸收液的倒吸,再次通入设量的氮气,然后从解毒装置出口到入口反顺序依次关闭阀门,并根据解毒效果决定是否更换吸收液;
[0030]5.在紧急情况下,即需要对大量氨气进行解毒时,氨气直接从紧急入口的管路通至塔釜1-1底部;然后从紧急排气口 2-1排出;在此情况下,解毒完成后需要对吸收液进行更换。
[0031]较优的,为了防止酸性溶液浓度下降,在塔釜1-1还设有通至塔釜1-1底部的二氧化碳入口,通过向吸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以达到增加酸性的目的。
【主权项】
1.有毒气体干法解毒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吸收塔(I)、氨吸附器(2)以及吸收循环系统⑶; 吸收塔(I)包括:塔釜(1-1)以及与其顶部连通的塔柱(1-2);塔釜(1-1)设有氨气入口、氮气入口以及紧急入口,其中,氨气入口、氮气入口的管路通至塔釜(1-1)与塔柱(1-2)的连接处,紧急入口的管路通至塔釜(1-1)底部;塔釜(1-1)底部设有排液口以及循环系统接口,在循环系统接口处设有不锈钢丝网过滤器;塔釜(1-1)内注有氨气吸收液,塔柱(1-2)内壁设有聚丙烯塑料环;塔柱(1-2)在顶部设有压力表(1-3); 吸收循环系统(3)包括:循环泵(3-1)以及循环液喷头(3-2);循环泵(3-1)通过管路与循环系统接口连通,将塔釜(1-1)内的氨气吸收液送至循环液喷头(3-2),循环液喷头(3-2)安装于塔柱(1-2)顶部,其将氨气吸收液向下淋入塔柱(1-2); 氨吸附器(2)与塔柱(1-2)的顶部连通,在连通的管路上设有紧急排气口(2-1)以及连通阀门(2-2);氨吸附器(2)内设有脱氨剂;氨吸附器(2)的出口端通过管路将安全气体排出; 使用过程为: 1)向吸收塔(I)内通过待排放氨气后,通入设定量的氮气; 2)开启循环泵(3-1),循环泵(3-1)驱动氨气吸收液通过循环液喷头(3-2)自上而下喷淋氨气,氨气吸收液与氨气反应持续直至压力表(1-3)示值趋于稳定,关闭循环泵;若在此过程中压力表(1-3)压力超过阈值,则开启紧急排气口(2-1),结束操作; 3)再次通入设定量的氮气,并开启连通阀门(2-2),令氨气推动痕量氨气进入所氨吸附器(2)中发生反应并通过管路排出,完成解毒过程; 4)解毒完成后,再次通入设定量的氮气,然后从解毒装置出口到入口反顺序依次关闭阀门,并根据解毒效果决定是否更换吸收液; 5)在紧急情况下,即需要对大量氨气进行解毒时,氨气直接从紧急入口的管路通至塔釜(1-1)底部;然后从紧急排气口(2-1)排出;在此情况下,解毒完成后需要对吸收液进行更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有毒气体干法解毒装置,其特征在于,塔釜(1-1)还设有通至塔釜(1-1)底部的二氧化碳入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有毒气体干法解毒装置,其特征在于的脱氨剂采用多孔的活性氧化铝作为单体,通过浸渍复合酸,形成具有酸性的固体脱氨吸附剂。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解毒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吸收氨气的解毒装置。有毒气体干法解毒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吸收塔(1)的塔釜(1-1)设有氨气入口、氮气入口以及紧急入口;塔釜(1-1)底部设有排液口以及循环系统接口,在循环系统接口处设有不锈钢丝网过滤器;塔釜(1-1)内注有氨气吸收液,塔柱(1-2)内壁设有聚丙烯塑料环;塔柱(1-2)在顶部设有压力表(1-3);吸收循环系统(3)的循环泵(3-1)通过管路与循环系统接口连通,将塔釜(1-1)内的氨气吸收液送至循环液喷头(3-2),循环液喷头(3-2)安装于塔柱(1-2)顶部,其将氨气吸收液向下淋入塔柱(1-2);氨吸附器(2)与塔柱(1-2)的顶部连通;本发明吸收容量大。
【IPC分类】B01D53-18, B01D53-02
【公开号】CN104548882
【申请号】CN201410721261
【发明人】米珉, 孙福楠, 苗建印, 吕巍, 张红星
【申请人】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