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端轴向开孔的指数形超声纵振动变幅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64635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输出端轴向开孔的指数形超声纵振动变幅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机械振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超声换能器的超声变幅杆。
【背景技术】
[0002] 超声变幅杆可广泛地应用于化工、石油、清洗、机械加工、食品、医药、汽车、仪器仪 表、纺织、机械加工(如车削、打孔、研磨、塑料焊接、金属焊接)等领域中。它是超声振动系 统中一个重要组件,与超声换能器相连接,主要作用是把超声换能器输出的机械振动的质 点位移或速度进行放大,并将超声能量集中在变幅杆输出端的面积上即起着聚能的作用, 也称变速杆或聚能器。通常超声换能器输出端的振幅较小,只有几微米,超声变幅杆能把振 幅放大到超声处理或超声加工所需要几十甚至几百微米的振幅上。因此,超声变幅杆对提 高超声振动系统的工作效率,延长换能器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0003] 为了放大质点的振动位移或速度,一般是变幅杆的输入端与换能器输出端相连 接,变幅杆输入端的面积较大、输出端的面积较小,这样可将超声能量集中在较小的输出端 面积上,从而实现聚能的作用,如悬链线形、指数形、圆锥形、高斯形等传统的变截面变幅 杆,其输入端面积大,输出端面积小。为了提高超声处理和超声加工的效率,实际应用中,超 声塑料焊接、超声金属焊接、超声打孔等,在换能器的输入电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变幅杆放 大系数越大,则工作时间越短,工作效率也越高。在振动系统中,若采用一个变幅杆没有达 到工作所要求的振动幅度,则通常采用多个变幅杆级联起来。
[0004] 功率超声振动系统中的变幅杆主要起着放大振幅作用,以便进行超声加工和超声 处理。为了提高超声处理和超声加工的效率,实际应用中,例如超声塑料焊接、超声金属焊 接、超声打孔等,在换能器的输入电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变幅杆放大系数越大,则工作时间 越短,工作效率也越高。传统的变截面实心体变幅杆的振幅放大系数有限,对大振幅的功率 超声应用,往往不能满足要求。解决的方法第一种是将多级变幅杆级联在一起,第二种是加 大换能器的输入电功率,第一种方法会增大成本,第二种方法会减短换能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装置的缺点,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 简单、振幅放大系数大的输出端轴向开孔的指数形超声纵振动变幅杆。
[0006]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变幅杆的中心线轴向小端内侧加工有 矩形通孔,矩形通孔的外孔壁与小端之间的距离t为2_~0. 18变幅杆长度L,该变幅杆的 几何形状是两端面为垂直于中心线的平行平面、侧面为指数旋转曲面的棒状体。
[0007] 本发明的指数旋转曲面为:以直角坐标系中的曲线
【主权项】
1. 一种输出端轴向开孔的指数形超声纵振动变幅杆,其特征在于:在变幅杆(1)的中 屯、线轴向小端内侧加工有矩形通孔,矩形通孔的外孔壁与小端之间的距离t为2mm~0. 18 变幅杆长度以该变幅杆(1)的几何形状是两端面为垂直于中屯、线的平行平面、侧面为指数 旋转曲面的椿状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端轴向开孔的指数形超声纵振动变幅杆,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指数旋转曲面为;W直角坐标系中的曲线 y=值/2)e-ex,其中
为母线、X轴为旋转轴形成的旋转曲面,0《X《变幅杆长度以式中y为坐标X截面处 的半径,D为变幅杆(1)的大端直径,d为变幅杆(1)的小端直径。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出端轴向开孔的指数形超声纵振动变幅杆,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变幅杆(1)的大端直径D为变幅杆长度L的0. 15~0. 4倍,小端直径d至少比 大端直径D小于2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端轴向开孔的指数形超声纵振动变幅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矩形通孔的长度b为变幅杆长度L的0. 15~0. 6倍、宽度a为变幅杆小端直径d的 0. 3 ~0. 8 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输出端轴向开孔的指数形超声纵振动变幅杆,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变幅杆长度L为40~20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出端轴向开孔的指数形超声纵振动变幅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变幅杆长度L为40~200mm。
【专利摘要】一种输出端轴向开孔的指数形超声纵振动变幅杆,在变幅杆的中心线轴向小端内侧加工有矩形通孔,矩形通孔的外孔壁与小端之间的距离t为2mm~0.18变幅杆长度L,该变幅杆的几何形状是两端面为垂直于中心线的平行平面、侧面为指数旋转曲面的棒状体。由于本发明采用在指数形变幅杆的中心线轴向距离输出端的一定距离处加工有一个矩形通孔,在纵振动谐振频率处工作,输出端除了有变幅杆的纵振动外,还会激励有弯曲振动的分量,纵振动和弯曲振动的分量的叠加,开孔指数变幅杆的振幅放大系数比相同形状相同材料制作的实心指数形变幅杆的振幅放大系数提高1.8~4.8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IPC分类】B06B3-02
【公开号】CN104785432
【申请号】CN201510178624
【发明人】贺西平
【申请人】陕西师范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