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析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25115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层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化学领域的反应装置,特别是涉及层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实验室或者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层析系统多为开放式层析系统,即层析柱为上下无封闭或者半封闭式。由于层析过程中大量使用的有毒有机溶剂甲醇、氯仿,大量溶剂挥发到环境中对操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同时也给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其次,由于溶剂挥发严重,开放式层析系统使得洗脱剂难以重复使用,从而带来严重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再次,传统层析过程需要人工添加流动相、收集馏分、旋蒸回收产物和洗脱剂,操作繁杂。

【发明内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层析装置。
[0004]一种层析装置,包括层析柱、蒸馏装置、冷凝装置、接收容器、供给容器、第一抽真空装置和负压装置,所述层析柱的下端与所述蒸馏装置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所述冷凝装置连通所述蒸馏装置和接收容器、且形成连通区域,所述第一抽真空装置对所述连通区域进行抽气以形成负压,所述供给容器与所述接收容器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所述供给容器位于所述层析柱的上方、且与所述层析柱的上端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所述供给容器分别与大气压、所述负压装置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
[0005]上述层析装置,溶剂在封闭体系内实现层析、回收和循环使用,使用方便,减少了有毒有机溶剂在环境中挥发,减少溶剂的消耗量以及对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危害;且采用上置的供给容器,充分利用了负压,大大加速了层析过程,层析完成后通大气即可自动实现溶剂同步向上转移过程,使层析过程溶剂自上而下方式供给。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装置为所述连通区域,所述供给容器与形成负压的所述连通区域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从而使所述供给容器形成负压。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装置为第二抽真空装置,所述第二抽真空装置对所述供给容器进行抽气以形成负压,所述供给容器与所述第二抽真空装置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给容器包括两个供给容器,其中一个供给容器与大气压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另一个供给容器则与负压装置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抽真空装置可对与负压装置连通的所述供给容器以及所述连通区域连通的区域进行抽气以形成负压。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给容器包括第一供给容器和第二供给容器,所述第一供给容器和所述第二供给容器分别与所述接收容器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所述第一供给容器和所述第二供给容器分别与所述层析柱的上端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其中一个供给容器与大气压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另一个供给容器则与所述负压装置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层析装置包括第一连通阀,所述第一连通阀将所述层析柱的上端与所述第一供给容器、所述第二供给容器可选择性地连通。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层析装置包括第二连通阀,所述第二连通阀将所述接收容器与所述第一供给容器、所述第二供给容器可选择性地连通。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给容器包括第三供给容器和第四供给容器,所述第三供给容器与所述层析柱的上端、所述第四供给容器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所述第三供给容器与大气压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所述第四供给容器与所述接收容器、所述负压装置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层析装置还包括储存容器,所述储存容器与所述层析柱的上端、所述供给容器可选择性的连通。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层析装置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所示的层析装置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所示的层析装置的第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层析装置的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1]参照图1,一实施方式的层析装置100,包括层析柱110、蒸馏装置120、冷凝装置130、接收容器140、供给容器150、第一抽真空装置160和负压装置,层析柱110的下端与蒸馏装置120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冷凝装置130连通蒸馏装置120和接收容器140、且形成连通区域,第一抽真空装置160对所述连通区域进行抽气以形成负压,供给容器150与接收容器140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供给容器150位于层析柱110的上方、且与层析柱110的上端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供给容器150分别与大气压、负压装置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
[0022]上述层析装置100,层析开始时,保持层析柱110的下端与蒸馏装置120封闭,供给容器150与接收容器140封闭,使冷凝装置130、蒸馏装置120和接收容器140形成连通区域,第一抽真空装置160对所述连通区域进行抽气以形成负压。供给容器150位于层析柱110的上方、且将供给容器150与层析柱110的上端连通,供给容器150与大气压连通,溶剂在重力作用下从供给容器150转移到层析柱110中,此过程不需要消耗所述连通区域的负压,使层析柱110与蒸馏装置120之间的压力差足以保证层析的速度。将层析柱110的下端与蒸馏装置120连通,开始层析、溶剂回收。层析、洗脱、溶剂回收结束后进行溶剂向上转移时,将供给容器150与接收容器140连通,供给容器150与负压装置连通以使供给容器150为负压,使得接收容器140中的溶剂在大气压与供给容器150的负压的压力差作用下转移到供给容器150中,以进行下次层析循环。上述层析装置100,溶剂在封闭体系内实现层析、回收和循环使用,使用方便,减少了有毒有机溶剂在环境中挥发,减少溶剂的消耗量以及对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危害;且采用上置的供给容器150,充分利用了负压,大大加速了层析过程,层析完成后通大气即可自动实现溶剂同步向上转移过程,使层析过程溶剂自上而下方式供给。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负压装置为负压的所述连通区域,供给容器150与负压的所述连通区域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将层析柱I1的下端与蒸馏装置120连通,开始层析、溶剂回收。层析、洗脱、溶剂回收结束后进行溶剂向上转移时,将供给容器150与接收容器140连通,供给容器150与层析柱110的上端封闭,使供给容器150与所述连通区域的负压区连通,再使供给容器150与接收容器140封闭,这时将连通区域与大气压连通,使得接收容器140中的溶剂在大气压与供给容器150的负压的压力差作用下转移到供给容器150中,以进行下次层析循环。如此充分了现有的负压,减少了抽真空的次数。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供给容器150与接收容器140之间设有气体连通管(图未示),所述气体连通管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如此所述气体连通管可加快供给容器150与所述连通区域的负压区的连通。
[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负压装置为第二抽真空装置(图未示),第二抽真空装置对供给容器150进行抽气以形成负压,供给容器150与第二抽真空装置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
[00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供给容器150包括两个供给容器,其中一个供给容器与大气压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另一个供给容器则与负压装置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
[00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供给容器150包括第一供给容器151和第二供给容器152,第一供给容器151和第二供给容器152分别与接收容器140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第一供给容器151和第二供给容器152分别与层析柱110的上端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其中一个供给容器与大气压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另一个供给容器则与负压装置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如此第一供给容器151和第二供给容器152可交替的与大气压、负压装置连通,与负压装置连通的供给容器接收溶剂后与大气压连通直接进入层析柱110中。
[0028]参照图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供给容器150包括第三供给容器153和第四供给容器154,第三供给容器153分别与层析柱110的上端、第四供给容器154可操纵性的连通或封闭,第三供给容器153与大气压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第四供给容器154与接收容器140、负压装置可操作性的连通或封闭,此结构的工作原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相同。
[0029]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供给容器153的下端与层析柱110的上端可操纵性的连通或封闭,第三供给容器153的上端与第四供给容器154可操纵性的连通或封闭,从第四供给容器154转移至第三供给容器153再进入层析柱110中均在重力驱动下完成,无需额外施加驱动力。可以理解,由于第三供给容器153只需要保持与大气压连通,因此第三供给容器153的下端与层析柱110的上端保持连通即可,即第三供给容器153的下端与层析柱110的上端之间的阀门可以省略。
[0030]继续参照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抽真空装置和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