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孔同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04176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孔同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喷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灌溉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到一种双孔同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喂'头。
【背景技术】
[000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宄推广、节水灌溉设备的开发生产、节水示范工程的建设、节水灌溉服务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节水灌溉技术试验研宄;20世纪70年代大面积推广应用渠道防渗、畦田改造;20世纪80年代大面积推广低压管道输水并大范围进行喷灌、滴灌、微喷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试点示范;20世纪90年代节水灌溉全面推广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水平越来越先进,工程标准越来越高,推广范围越来越广。到1998年底,全国共建成各类节水灌溉工程的总面积达0.152亿hm2,其中喷灌、滴灌和微喷面积173.3万hm2,管道输水灌溉面积520万hm2,渠道防渗面积826.7万hm2。此外,还有水稻节水灌溉和坐水种等非工程面积0.133多亿hm2,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各地摸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各自特色的节水灌溉技术与方法。包括各种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技术;适合小麦、玉米等大田使用的管式、卷盘式、时针式移动喷灌以及常规的土地平整沟畦灌;适合棉花、蔬菜和果树等经济作物使用的滴灌、微喷灌、膜下滴灌、自压滴灌、渗灌等技术;南方水田的控制灌溉技术和园田化建设;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雨水集流、窖水滴灌技术;东北、西北等干旱地区的“坐水种”、“旱地龙”、保水剂等抗旱措施。节水灌溉在全国迅速推广普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003]节水灌溉的普及,取得了显著的节水效果,用水效率大幅度提高,抗旱能力大大增强,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了贡献。1995年,全国粮食产量是4665亿kg,到1998年,生产能力增长到5000亿kg,净增335亿kg。2000年,农村水利突出节水灌溉工程及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水利现代化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等。大型灌区以节水为中心进行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推广喷滴灌等先进技术与改进传统地面灌水方法相结合。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有效灌溉面积有所扩大,全年新增132.5万hm2,累计达到5500万hm2。节水灌溉面积新增133.3万hm2,累计达到1667万hm2。灌溉事业的发展,为农业增产创造了条件。
[0004]喷灌是利用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将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经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喷洒在土壤上,为作物正常生长提供必要水分条件的一种先进灌水方法。喷灌技术与传统的地面灌溉相比,喷灌灌水均匀、节水、增产、省力、节地、适应性强,同时还可以调节田间小气候、防止干热风和霜冻对作物的伤害,可广泛地应用于除水稻外的大田作物以及果树等。因此,世界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这项节水技术的应用。喷灌有多种形式,不同的喷灌形式适应不同的场合,发展喷灌要因地制宜,才能充分发挥其节水和增产效果。喷灌是压力水流通过管道送到田间,经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喷洒在农田上,为作物正常生长提供必要水分条件,在合理布置喷洒点的位置的情况下,能使田块内各处土壤湿润深度及土壤含水量大体相近。现有技术中多数喷灌采用圆形或扇形喷洒方式。这种方式存在有诸多不足;首先是圆形喷灌以喷头为圆心,喷灌完毕后,周围土壤全部湿润,喷头难以移动,只有等地面湿度降低后才能移动喷头,大大影响了喷灌机具的使用效率。其次是圆形喷灌受风力、风向影响较大,使喷灌的不均匀性增加。第三,圆形喷灌为全面灌溉,灌溉面积大,需水量大,蒸散和漂移损失大,节水效果差。此外,由于国内目前土地集约化程度低,土地按户分配,条块分隔严重,同一地块上相邻农户间种植的作物往往不同,使用圆形或扇形喷灌作业时难以控制和管理。这影响了喷灌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喷头是喷灌设备的主要部件,它的设计制约着喷灌机的工作模式。现有喷头大多只能实现圆形喷洒,或者虽然可实现条带状喷洒,但由于几何角度的关系,常发生水流不能击打叶轮叶片的情况,使叶轮不能正常旋洒,成为射流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实现条带状均匀喷洒的双孔同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喷头。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孔同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喷头,所述水力击打喷头包括螺母5、喷头主轴2和叶轮4 ;所述喷头主轴2为一端封闭、一端设进水口 I的空心结构,其近封闭端设有两个同向的喷水孔3 ;所述叶轮4为径流式封闭叶轮,共有两个,各自套设在一个喷水孔3 ;所述螺母5将叶轮4固定在喷头主轴2上。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孔同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喷头,所述叶轮4的外径为95-105 mm,叶片曲率半径为38-45 mm。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孔同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喷头,所述喷水孔3的孔径为
2.5-3.0 mm0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孔同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喷头,所述叶轮4的叶片数为6-8 片。
[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孔同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喷头,所述喷水孔3的水流喷射仰角为18-22°。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孔同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喷头,所述水力击打喷头的工作压力为 0.2-0.5Mpa。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孔同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喷头有利于移动喷灌,有利于配套动力机械连续喷灌,特别是用于土壤缺墒时播种保全苗,补水灌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其能固定于温室内进行侧向隔行喷灌,也方便灵活,节水节能。
【附图说明】
[0013]图1:双孔同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喷头装配剖视图;图2:喷头主轴结构图;图3:叶轮左视图;图4:叶轮正视图;1-进水孔、2-喷头主轴、3-喷水孔、4-叶轮、5-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孔同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喷头做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0015]实施例1
[0016]一种双孔问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喂'头,所述水力击打喂'头包括螺母5、喂.头主轴2和叶轮4;所述喷头主轴2为一端封闭、一端设进水口 I的空心结构,其近封闭端设有两个同向的喷水孔3 ;所述叶轮4为径流式封闭叶轮,共有两个,各自套设在一个喷水孔3 ;所述螺母5将叶轮4固定在喷头主轴2上;所述叶轮4的外径为100 mm,叶片曲率半径为40 mm ;所述喷水孔3的孔径为2.8 mm ;所述叶轮4的叶片数为8片;所述喷水孔3的水流喷射仰角为21° ;所述水力击打喷头的工作压力为0.20Mpa。
[0017]双孔同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喷头喷灌指标田间测定试验条件:喷灌时间30min,平均风速0.5?1.0m/s,喷头安装高度0.6m,喷头喷水方向与主风向平行,叶轮转向一致,保证主支流喷射方向在试验过程中不变。试验结果:顺风侧有效射程8m,最大射程9.5m;逆风侧有效射程6m,最大射程7.5m ;顺风侧平均喷灌强度24.36mm/h,逆风侧平均喷灌强度29.52mm/h0
[0018]实施例2
[0019]—种双孔问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喂'头,所述水力击打喂'头包括螺母5、喂.头主轴2和叶轮4;所述喷头主轴2为一端封闭、一端设进水口 I的空心结构,其近封闭端设有两个同向的喷水孔3 ;所述叶轮4为径流式封闭叶轮,共有两个,各自套设在一个喷水孔3 ;所述螺母5将叶轮4固定在喷头主轴2上;所述叶轮4的外径为95 mm,叶片曲率半径为38 mm ;所述喷水孔3的孔径为2.5 mm ;所述叶轮4的叶片数为6片;所述喷水孔3的水流喷射仰角为18° ;所述水力击打喷头的工作压力为0.25Mpa。
[0020]双孔同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喷头喷灌指标田间测定试验条件:喷灌时间30min,平均风速0.5?1.0m/s,喷头安装高度0.6m,喷头喷水方向与主风向平行,叶轮转向一致,保证主支流喷射方向在试验过程中不变。试验结果:顺风侧有效射程8.7m,最大射程9.9m ;逆风侧有效射程7.1m,最大射程8.2m ;顺风侧平均喷灌强度26.41mm/h,逆风侧平均喷灌强度31.24mm/ho
【主权项】
1.一种双孔同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击打喷头包括螺母(5)、喷头主轴(2)和叶轮(4);所述喷头主轴(2)为一端封闭、一端设进水口(I)的空心结构,其近封闭端设有两个同向的喷水孔(3);所述叶轮(4)为径流式封闭叶轮,共有两个,各自套设在一个喷水孔(3)上;所述螺母(5)将叶轮(4)固定在喷头主轴(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孔同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4)的外径为95-105 mm,叶片曲率半径为38-45 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孔同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孔(3)的孔径为2.5-3.0 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孔同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4)的叶片数为6-8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孔同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孔(3)的水流喷射仰角为18-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孔同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击打喷头的工作压力为0.2-0.5Mpa。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灌溉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到一种双孔同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喷头。其所述水力击打喷头包括螺母、喷头主轴和叶轮;所述喷头主轴为一端封闭、一端设进水口的空心结构,其近封闭端设有两个同向的喷水孔;所述叶轮为径流式封闭叶轮,共有两个,各自套设在一个喷水孔;所述螺母将叶轮固定在喷头主轴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孔同向双叶轮水力击打喷头有利于移动喷灌,有利于配套动力机械连续喷灌,特别是用于土壤缺墒时播种保全苗,补水灌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其能固定于温室内进行侧向隔行喷灌,也方便灵活,节水节能。
【IPC分类】B05B3-06
【公开号】CN204412498
【申请号】CN201420860720
【发明人】杨淑巧, 王慧杰, 南洋, 冯瑞云, 刘跃鹏, 南建福
【申请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