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薄膜的渗透性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91906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多孔薄膜的渗透性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孔薄膜的渗透性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0002]烧结金属多孔材料主要用作过滤材料。在具体应用中,需将烧结金属多孔材料制成一定形状和构造的过滤元件,然后将过滤元件安装到过滤装置中。现有的烧结金属多孔材料过滤元件基本上都为刚性的管型或板型结构。它们的制备原理类似,即大致上为:先通过专门的成型模具将构成该金属多孔材料的原料粉压制成管型或板型的压坯(一般采用等静压成型技术),然后再对压坯进行烧结,烧结后得到产品。
[0003]上述管型或板型的烧结金属多孔材料过滤元件由于受其形状、构造以及附带而来的对过滤装置及系统的相应要求的影响,使用范围受限。由于烧结金属多孔材料过滤元件在化学侵蚀的抵抗性、材料不可逆污染抵抗性、机械强度等方面上相比目前的过滤元件(例如有机过滤膜)具有更强的优势,因此,开发出在多个领域中能够相应替代原有过滤元件的新型烧结金属多孔材料过滤元件很有意义。
[0004]基于上述背景,申请人提交了申请号为2014106089803、名称“柔性多孔金属箔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下称参考文件),其中的柔性多孔金属箔作为过滤元件在工业上和民用上具有广泛的用途。随着柔性多孔金属箔及其类似产品的相继开发,产生了对这类多孔薄膜进行渗透性检测的需求,如为验证多孔薄膜的过滤性能需进行渗透性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即为应对上述需求提供一种多孔薄膜的渗透性检测工装,该工装可被用于一种多孔薄膜的渗透性检测系统而实现对多孔薄膜渗透性的检测。
[0006]本实用新型的多孔薄膜的渗透性检测工装包括薄膜前侧夹件和薄膜后侧夹件,所述薄膜前侧夹件上设有前侧窗口,所述薄膜后侧夹件上设有后侧窗口,该薄膜前侧夹件与薄膜后侧夹件可拆卸连接从而将待测多孔薄膜夹持在薄膜前侧夹件与薄膜后侧夹件之间,所述前侧窗口与后侧窗口相对设置于被夹持多孔薄膜两侧,薄膜前侧夹件与被夹持多孔薄膜的夹持面之间沿前侧窗口周边设有薄膜前侧密封垫,薄膜后侧夹件与被夹持多孔薄膜的夹持面之间沿后侧窗口周边设有薄膜后侧密封垫,所述薄膜前侧夹件上设有与前侧窗口导通的检测介质输入结构,所述薄膜后侧夹件上设有与后侧窗口导通的检测介质输出结构。
[0007]需进行多孔薄膜的渗透性检测时,将组装好的本多孔薄膜的渗透性检测工装通过其检测介质输入结构、检测介质输出结构连接于一多孔薄膜的渗透性检测系统中,待测多孔薄膜安装夹持在薄膜前侧夹件与薄膜后侧夹件之间,前侧窗口与后侧窗口相对设置于被夹持多孔薄膜两侧,系统供给的检测介质(检测介质既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气体)从检测介质输入结构进入到多孔薄膜的渗透性检测工装中并从前侧窗口通过被夹持多孔薄膜后向后侧窗口流动,再从检测介质输出结构流出,通过获取检测介质的压力、流量以及被夹持多孔薄膜的实际工作面积等参数从而就可以计算或评价多孔薄膜的渗透性能,达到多孔薄膜渗透性检测目的。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具体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孔薄膜的渗透性检测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2所示,组装好的多孔薄膜的渗透性检测工装包括薄膜前侧夹件110和薄膜后侧夹件150,薄膜前侧夹件110上设有前侧窗口 111,薄膜后侧夹件150上设有后侧窗口 151,该薄膜前侧夹件110与薄膜后侧夹件150可拆卸连接从而将待测多孔薄膜200夹持在薄膜前侧夹件110与薄膜后侧夹件150之间,所述前侧窗口 111与后侧窗口 151相对设置于被夹持多孔薄膜200两侧,其中,所述前侧窗口 111的形状、大小与后侧窗口 151的形状、大小最好相等,这样能够较好的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另外,所述薄膜前侧夹件110与被夹持多孔薄膜200的夹持面之间沿前侧窗口 111周边设有薄膜前侧密封垫120,薄膜后侧夹件150与被夹持多孔薄膜200的夹持面之间沿后侧窗口 151周边设有薄膜后侧密封垫140,这样就较好解决了被夹持多孔薄膜200与薄膜前侧夹件110以及薄膜后侧夹件150之间夹持部位的密封问题,保证检测介质只能从前侧窗口通过被夹持多孔薄膜后向后侧窗口流动;所述薄膜前侧夹件110上还设有与前侧窗口 111导通的检测介质输入结构,所述薄膜后侧夹件150上设有与后侧窗口 151导通的检测介质输出结构。
[0012]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前侧窗口 111与后侧窗口 151为大小相同的矩形窗口,该前侧窗口 111或后侧窗口 151的开口面积即为被夹持多孔薄膜的实际工作面积。同时,所述薄膜前侧夹件110、薄膜后侧夹件150均为板状件,其中薄膜后侧夹件150上设有定位凹槽152,当薄膜前侧夹件110与薄膜后侧夹件150可拆卸连接后薄膜前侧夹件110沉入或部分沉入该定位凹槽152内从而与该定位凹槽152相配合,从而保证薄膜前侧夹件110与薄膜后侧夹件150之间的位置精度,使前侧窗口 111与后侧窗口 151相对齐。如图1所示,所述薄膜前侧夹件110与薄膜后侧夹件150之间具体是通过间隔布置于薄膜前侧夹件110或薄膜后侧夹件150边缘处的螺纹连接件170可拆卸连接。
[0013]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保证被夹持多孔薄膜200与薄膜前侧夹件110以及薄膜后侧夹件150之间夹持部位的密封性,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薄膜前侧夹件110以及薄膜后侧夹件150均由尼龙材料制成,尼龙材料具体一定的柔性,能够与薄膜前侧密封垫120、薄膜后侧密封垫140很好的贴合,提高密封性。当然,薄膜前侧夹件110以及薄膜后侧夹件150也可由与尼龙效果等同的其它材料来制作。
[0014]如图1所示,作为所述检测介质输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检测介质输入结构包括安装在薄膜前侧夹件110外侧面上的封闭壳体160,该壳体160内部形成与前侧窗口 111导通的腔室161,壳体160上设有检测介质输入接口 162。封闭壳体160对检测介质起扩散作用,能够提高检测介质通过被夹持多孔薄膜200时在被夹持多孔薄膜200分布的均匀性。而后侧窗口 151可兼作为检测介质输出结构。
[0015]考虑到被夹持多孔薄膜200大多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变形,因此,如图1、2所示,所述薄膜后侧密封垫140与被夹持多孔薄膜200之间还设置有当检测介质从前侧窗口 111通过被夹持多孔薄膜200向后侧窗口 151流动时可防止被夹持多孔薄膜200朝后侧窗口 151弯曲变形的后支撑网130b。进一步的是,所述薄膜前侧密封垫120与被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