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沉淀分离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5767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污水处理沉淀分离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沉淀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通常,污水处理沉淀分离装置包括混凝池、絮凝池和沉淀分离池,污水首先在混凝池内进行混凝反应,然后进入絮凝池进行絮凝反应,最后在沉淀分离池内进行泥水分离,污泥沉淀在沉淀分离池底部,清水在沉淀分离池的上方,沉淀分离池的顶部侧壁上连接有出水管,在栗的作用下,清水从出水管排出,进入下步工序。上述沉淀分离器存在的不足是:混凝池、絮凝池和沉淀分离池三者相互独立,导致其占地面积大,成本高,不符合在场地紧张的场所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成本低、适合在场地紧张的场所使用的污水处理沉淀分离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沉淀分离装置,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按由上至下的顺序被依次分隔成清水区、泥水分离区和沉淀区,沉淀池的顶部侧壁上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清水区连通;所述沉淀区内两侧各设置有一倾斜隔板,所述的两隔板将沉淀区依次分隔成混凝区、泥斗和絮凝区,沉淀池底部侧壁上有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混凝区连通;所述混凝区与絮凝区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连通,并且絮凝区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絮凝区和泥斗隔断或连通的翻板;沉淀池的底部侧壁上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与泥斗内的多孔排泥管连通。
[0005]优选地,所述混凝区内设置有混凝管式反应器,所述混凝管式反应器与进水管连通。
[0006]优选地,所述混凝区与絮凝区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絮凝管式反应器,并且沉淀池的侧壁上连接有PAM加药管,所述PAM加药管与絮凝管式反应器连通。
[0007]优选地,所述连接管道为U形管,U形管的两端分别与混凝区和絮凝区连通。
[0008]优选地,所述隔板与沉淀池底部之间的夹角为60°。
[0009 ]优选地,所述清水区上方设置有溢水堰。
[0010]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沉淀分离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实用新型将混凝和絮凝反应区设置在沉淀池底部,节省了混凝和絮凝反应区的水平投影占地面积,占地面积可节约20%左右,成本降低,适合在场地紧张的场所使用。
[0012]2、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混凝管式反应器和絮凝管式反应器,混凝管式反应器和絮凝管式反应器内具有搅拌叶片,利用进水动能使搅拌叶片工作,使化学药剂与污水充分混合,实现混凝和絮凝反应,不需要新增能耗,节约了能耗成本,同时由于没有搅拌装置,不需要机械传动部件,不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维护。
【附图说明】
[0013]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沉淀分离装置的立面示意图。
[0014]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沉淀分离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0015]元件标号说明
[00?6] I一沉淀池;2—清水区;3—泥水分尚区;4一沉淀区;5—出水管;6—隔板;7—混凝区;8—絮凝区;9一进水管;10—连接管道;11一混凝管式反应器;12—絮凝管式反应器;13—翻板;14 一溢水堰;15—多孔排泥管;16—排泥管;17—PAM加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沉淀分离装置,包括沉淀池I,沉淀池I内按由上至下的顺序被依次分隔成清水区2、泥水分离区3和沉淀区4,沉淀池I的顶部侧壁上连接有出水管5,出水管5与清水区2连通;沉淀区4内两侧各设置有一倾斜隔板6,隔板6与沉淀池I内壁之间形成三角形区域,两个三角形区域分别为混凝区7和絮凝区8,两三角形区域的中间部分构成泥斗,沉淀池I底部侧壁上有连接进水管9,进水管9与混凝区7连通;混凝区7与絮凝区8之间通过连接管道10连通,并且絮凝区8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絮凝区8和泥斗隔断或连通的翻板13;沉淀池I的底部侧壁上连接有排泥管16,排泥管16与泥斗内的多孔排泥管15连通。
[001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污水从进水管9流入混凝区7内,在混凝区进行混凝反应,然后通过连接管道10进入絮凝区8,在絮凝区8内进行絮凝反应后,在水的压力作用下翻板13打开,经过絮凝反应后的污水进入泥斗,污泥沉淀到泥斗底部,清水经过泥水分离区3分离后进入清水区2,然后在栗的作用下,通过出水管5将清水区2内的清水抽出。
[0020]本实用新型将混凝和絮凝反应区设置在沉淀池底部,节省了混凝和絮凝反应区的水平投影占地面积,占地面积可节约20%左右,成本降低,适合在场地紧张的场所使用。
[0021]通常,在进行混凝反应时,都需要将化学药剂与污水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反应,然而使用搅拌装置进行搅拌需要增加能耗,同时还需要对传动部件进行定期维护,为此,本实用新型在混凝区7内设置有混凝管式反应器11,混凝管式反应器11与进水管9连通,由于混凝管式反应器11内具有叶片,污水从进水管9进入混凝区7后,在水动能的作用下带动叶片转动,使化学药剂与污水充分混合反应,这样就不需要新增能耗,节约了能耗成本,同时不需要设置机械传动部件,不需要定期维护。同理,本实用新型在混凝区7与絮凝区8之间的连接管道10上设置有絮凝管式反应器12,并且沉淀池I的侧壁上连接有PAM加药管17,PAM加药管17与絮凝管式反应器12连通,使用时,通过PAM加药管向絮凝管式反应器12内添加PAM絮凝剂,在水动能的作用下,絮凝管式反应器12内的叶片转动,使PAM絮凝剂与污水充分混合反应。
[0022]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连接管道10为U形管,U形管的两端分别与混凝区7和絮凝区8连通。
[0023]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隔板6与沉淀池底部之间的夹角β为60°。
[0024]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清水区2上方设置有溢水堰14,溢水堰14用于对清水进行进一步的泥水分离,提高泥水分离质量。
[0025]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主权项】
1.一种污水处理沉淀分离装置,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按由上至下的顺序被依次分隔成清水区、泥水分离区和沉淀区,沉淀池的顶部侧壁上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清水区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内两侧各设置有一倾斜隔板,所述的两隔板将沉淀区依次分隔成混凝区、泥斗和絮凝区,沉淀池底部侧壁上有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混凝区连通;所述混凝区与絮凝区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连通,并且絮凝区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絮凝区和泥斗隔断或连通的翻板;沉淀池的底部侧壁上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与泥斗内的多孔排泥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区内设置有混凝管式反应器,所述混凝管式反应器与进水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区与絮凝区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絮凝管式反应器,并且沉淀池的侧壁上连接有PAM加药管,所述PAM加药管与絮凝管式反应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为U形管,U形管的两端分别与混凝区和絮凝区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与沉淀池底部之间的夹角为6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区上方设置有溢水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沉淀分离装置,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由上至下被依次分隔成清水区、泥水分离区和沉淀区,沉淀池的顶部侧壁上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清水区连通;所述沉淀区内两侧各设置有一倾斜隔板,所述的两隔板将沉淀区依次分隔成混凝区、泥斗和絮凝区,沉淀池底部侧壁上有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混凝区连通;所述混凝区与絮凝区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连通,并且絮凝区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絮凝区和泥斗隔断或连通的翻板;沉淀池的底部侧壁上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与泥斗内的多孔排泥管连通。本实用新型将混凝和絮凝反应区设置在沉淀池底部,节省了混凝和絮凝反应区的水平投影占地面积,成本降低,适合在场地紧张的场所使用。
【IPC分类】B01D21/08, C02F1/52
【公开号】CN205269149
【申请号】CN201521123683
【发明人】王兴勇
【申请人】重庆逸境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