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喷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12152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道路交通喷泉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交通喷泉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市交通灯越来越多,面对纷繁的交通车辆和人群,行人等红灯难免枯燥乏味。此外,城市交通参与者不遵守交通法规的现象也较常见,行人闯红灯导致的交通事故也常见诸媒体报道。为维护交通路口的秩序,交管部门不得不动用大量的警力和交通协管力量,在人行横道线两端由交警或协管打红绿旗,吹口哨,设栅栏,牵警戒拦阻绳等限制行人闯红灯,管理难度大,人工成本高。
[0003]如何让让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人减少等红灯的枯燥乏味感,同时又能提醒不守交通法规者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这种两全其美的人性化方法未见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道路交通喷泉系统,其包括水循环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水栗、高度调节阀、水管、集水槽和与所述集水槽连通的积水沉淀池,其中,
[0005]所述水栗的一端连接所述积水沉淀池,其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水管,所述集水槽和所述积水沉淀池设置在路面的下方,所述水管设置于所述集水槽中,
[0006]所述水管具有喷头,在所述水栗开启后,所述水管上的喷头喷射水流,水流穿过集水槽盖板上的小孔形成景观喷泉。
[0007]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水管设置在斑马线双向车道轴线的下方。
[0008]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水循环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积水沉淀池中的自动浮子补水器,所述自动浮子补水器的一端连接自来水管或中水管,以用于补充喷泉系统工作过程中损失的水量。
[0009]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积水沉淀池的侧壁上设置有溢流出口,所述溢流出口连接市政排水系统,从而在水位高于溢流口时,将多余的水排入市政排水系统。
[0010]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集水槽盖板上设置有漏水防滑槽,从而将落地的喷泉水快速排入所述集水槽。
[0011]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水管还连接有高度调节阀,从而对所述景观喷泉的高度进行调节。
[0012]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景观喷泉的高度范围为30cm?120cm,并且其宽度范围为5cm?30cm。
[0013]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红灯信号继电器、延时继电器和水栗电机开关,其中,
[0014]所述红灯信号继电器根据交通灯的红灯电信号进行动作,并且所述红灯信号继电器连接所述延时继电器,所述延时继电器与所述水栗电机开关相连。
[00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6]道路交通喷泉系统利用斑马线交通灯红灯电信号同步启动红灯信号继电器,红灯信号继电器延时启动水栗电机开关,水栗电机开关启动水栗从而使设置于斑马线双向车道轴线下方的喷管喷射水流,水流穿过集水槽盖板上的小孔形成景观喷泉,其喷射高度可调,红灯信号终止时停喷。这样既改善了行人等红灯时的视觉观感,还可限制行人闯红灯,美化环境,净化城市空气。
[0017]景观喷泉水经集水槽、积水沉淀池循环使用,蒸发损失的水量可用中水、自来水等自动补充,沉淀物定期清除,可节约城市水资源。同时集水沉淀池设有溢流出口,当天然降水导致其水位高于溢流口时,多余的水将排入市政排水系统。
[0018]集水槽盖板设有快速清除喷泉水的漏水防滑槽,且能承受汽车碾压,既能保证景观喷泉水快速排入集水槽,又能防止行人意外滑倒。本实用新型安装快捷,维护方便,投资省,安全可靠,还可美化环境,净化城市空气,使交通管理更和谐、智能和人性化。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循环系统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控制图;
[0021 ]图3是景观喷泉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列表
[0023]1:红灯信号继电器2:延时继电器 3:水栗电机开关
[0024]4:水栗5:高度调节阀 6:水管 7:喷头
[0025]8:集水槽9:积水沉淀池 10:溢流出口
[0026]11:自动浮子补水器12:景观喷泉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8]本实用新型的道路交通喷泉系统包括水循环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水循环系统包括水栗4、高度调节阀5、水管6、集水槽8和与集水槽8连通的积水沉淀池9。水栗4的一端连接积水沉淀池9,其另一端连接至水管6。集水槽8和积水沉淀池9设置在路面的下方,水管6设置于集水槽8中。
[0029]水管6的管体上具有喷头7。在水栗4开启后,水管6上的喷头7喷射水流,水流穿过集水槽盖板上的小孔形成景观喷泉12。具体地,水管6设置在斑马线双向车道轴线的下方,从而使得景观喷泉12的位置位于双向车道轴线处。
[0030]优选地,水循环系统还包括设置于积水沉淀池9中的自动浮子补水器11,自动浮子补水器11的一端连接自来水管或中水管。这样,景观喷泉水经集水槽8、积水沉淀池9循环使用,蒸发损失的水量可用中水、自来水等由自动浮子补水器11自动补充。
[0031]优选地,积水沉淀池9的侧壁上设置有溢流出口 10,溢流出口 10连接市政排水系统。当天然降水导致其水位高于溢流口时,可以将多余的水排入市政排水系统。
[0032]优选地,集水槽8和集水沉淀池9用钢筋混泥土、金属材料或其它材料预制。集水槽盖板材质为橡胶、微孔材料或其它具有快速渗水和防滑功能的材料。此外,集水槽盖板设有用于快速清除喷泉水的漏水防滑槽,这样既能保证景观喷泉水快速排入集水槽,又能防止行人意外滑倒。
[0033]如图3所示,景观喷泉设置于斑马线双向车道轴线上,以十字路口为例,只需安装4组景观喷泉即可。
[0034]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控制图,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红灯信号继电器1、延时继电器2和水栗电机开关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5]利用斑马线交通灯红灯电信号同步启动红灯信号继电器1,红灯信号继电器I控制延时继电器2,延时继电器2启动水栗电机开关3,水栗电机开关3启动水栗4从而使设置于斑马线双向车道轴线下方的带喷头水管6上的喷头7喷射水流,水流穿过集水槽盖板上的小孔形成景观喷泉12。景观喷泉经喷泉高度调节阀5在30cm?120cm范围内调节喷泉喷射高度,景观喷泉12的宽度范围为5cm?30cm,其长度大于或等于斑马线宽度。红灯信号终止时,景观喷泉12同时停喷,既增加行人等红灯的视觉观感,还可限制行人闯红灯。由于红灯启动之前可能有行人还处于人行横道线上,因此喷泉可以延时O?10秒启动,这样就避免了正常过斑马线的行人被喷泉打湿衣服,更加人性化。
[0036]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道路交通喷泉系统,其包括水循环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水栗(4)、高度调节阀(5)、水管(6)、集水槽(8)和与所述集水槽(8)连通的积水沉淀池(9),其中, 所述水栗(4)的一端连接所述积水沉淀池(9),其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水管(6),所述集水槽(8)和所述积水沉淀池(9)设置在路面的下方,所述水管(6)设置于所述集水槽(8)中, 所述水管(6)具有喷头(7),在所述水栗(4)开启后,所述水管(6)上的喷头(7)喷射水流,水流穿过集水槽盖板上的小孔形成景观喷泉(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交通喷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6)设置在斑马线双向车道轴线的下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交通喷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积水沉淀池(9)中的自动浮子补水器(11),所述自动浮子补水器(11)的一端连接自来水管或中水管,以用于补充喷泉系统工作过程中损失的水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交通喷泉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积水沉淀池(9)的侧壁上设置有溢流出口(10),所述溢流出口(10)连接市政排水系统,从而在水位高于溢流口时,将多余的水排入市政排水系统。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交通喷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盖板上设置有漏水防滑槽,从而将落地的喷泉水快速排入所述集水槽(8)。6.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道路交通喷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6)还连接有高度调节阀(5),从而对所述景观喷泉(12)的高度进行调节。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道路交通喷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喷泉(12)的高度范围为30cm?120cm,并且其宽度范围为5cm?30cm。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道路交通喷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红灯信号继电器(I)、延时继电器(2)和水栗电机开关(3),其中, 所述红灯信号继电器(I)根据交通灯的红灯电信号进行动作,并且所述红灯信号继电器(I)连接所述延时继电器(2),所述延时继电器(2)与所述水栗电机开关(3)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交通喷泉系统,其包括水循环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水泵、高度调节阀、水管、集水槽和与所述集水槽连通的积水沉淀池。所述水泵的一端连接所述积水沉淀池,其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水管,所述集水槽和所述积水沉淀池设置在路面的下方,所述水管设置于所述集水槽中。所述水管具有喷头,在所述水泵开启后,所述水管上的喷头喷射水流,水流穿过集水槽盖板上的小孔形成景观喷泉,其喷射高度可调。本实用新型既改善了行人等红灯时的视觉观感,还可限制行人闯红灯,使交通管理更智能和人性化。
【IPC分类】B05B17/08, B05B12/12
【公开号】CN205324066
【申请号】CN201620023302
【发明人】黄钰雪
【申请人】黄钰雪
【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