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风除油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079657阅读:1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风除油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风除油装置,包括涡流室和排气管,所述的涡流室包括进气管、筒体和锥体,在涡流室的内壁上包括一层不沾油涂层。本实用新型旋风除油装置在向下的风力及重力的作用下,?涡流室内壁上只会沾附很薄的一层油膜,起着吸附油滴及灰尘的作用,不会积聚过多的油垢,设备风阻小,除油效率高。
【专利说明】—种旋风除油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旋风除油方式进行油气分离的废气
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旋风除油装置的功能是尽可能除去气体中携带的油滴,达到气油分离的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CN200720157579.8)公开了一种煤气排空旋风除油器,由进气管、圆筒体、锥体、排灰管、除油器和排气管组成,进气管位于圆筒体一侧,圆筒体上端安装排气管,圆筒体下端与锥体相连接。
[0003]传统的旋风除油装置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圆筒体和锥体内壁上油滴的附着,导致风阻增加,风量变小;另一是短路流的原因油滴进入排气管形成油膜顺排气管的横管外溢,导致对后面的设备运行造成影响。
[
【发明内容】
]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设备内壁油滴的附着,提高除油效率的旋风除油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会对后面的设备运行造成影响的旋风除油装置。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风除油装置,包括涡流室和排气管,所述的涡流室包括进气管、筒体和锥体,在涡流室的内壁上包括一层不沾油涂层。
[0007]以上所述的旋风除油装置,所述的不沾油涂层为聚四氟乙烯涂层。
[0008]以上所述的旋风除油装置,包括脱油器,所述的排气管包括竖管和横管,竖管下端的开口位于涡流室中,横管的一端与竖管连接,另一端为出口 ;脱油器包括壳体和排气横管,壳体包括进油管,进油管的中部有出油的通孔,进油管的入口与横管的出口连接;排气横管穿过壳体,主体位于进油管中,出气端与壳体固定;排气横管进气端与进油管入口部位的内壁之间留有过油间隙。
[0009]以上所述的旋风除油装置,包括漏油网,壳体包括外壳,进油管固定在在外壳中;进油管与外壳之间的空隙构成废油收集器的内腔;漏油网安装在所述的通孔中,将进油管的内腔与废油收集器的内腔隔开。
[0010]以上所述的旋风除油装置,包括储油瓶,废油收集器的下部包括出油口,储油瓶安装在出油口的下方,储油瓶的入口与出油口连通。
[0011]以上所述的旋风除油装置,排气横管的进气端为喇叭形。
[0012]本实用新型旋风除油装置在向下的风力及重力的作用下,涡流室内壁上只会沾附很薄的一层油膜,起着吸附油滴及灰尘的作用,不会积聚过多的油垢,设备风阻小,除油
效率高。[【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旋风除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中的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旋风除油装置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涡流室100和排气管200。
[0017]涡流室100包括进气管3、筒体I和锥体2,在涡流室100的内壁上有一层不沾油的聚四氟乙烯(特氟龙)涂层16。
[0018]含油废气从进气管3进入,顺着筒体I 一路向下盘旋到锥体2下部后再盘旋向上,从排气管200排出去。油滴因为密度大于气体,在旋转过程中被甩到涡流室100的内壁上,内壁上有特氟龙涂层16,特氟龙涂层16上面附着的油滴受向下的风力及重力作用,向下流入第一储油瓶14。
[0019]因为筒体及锥体内壁上有特富龙涂层16的存在,在向下的风力及重力的作用下,筒体内壁上只会有很薄的一层油膜,起着吸附油滴及灰尘的作用,不会积聚很多的油垢,导致风阻增加。
[0020]另外,因为涡流室100中可能会有短路气流存在,在排气管200里面会有油膜顺着排气管200往外流动。
[0021]排气管200包括竖管4和横管5,竖管4下端的开口位于涡流室100中,横管5的左端与竖管连接,右端为出口。
[0022]脱油器6包括排气横管601、环形的漏油网602和壳体、壳体包括进油管603和外壳604。进油管603和外壳604之间的空腔构成废油收集器605。
[0023]进油管603左端有废气的入口,进油管603的废气入口与横管5右端的出口连接。
[0024]排气横管601的主体位于进油管603中,排气横管601的进气端为喇口入形,喇机形端部的外缘与进油管603废气入口部位的内壁之间留有过油间隙,排气横管601的出气端固定在外壳604的端面上。
[0025]进油管603上有通孔,通孔连通废油收集器的内腔605。漏油网602安装在通孔上。
[0026]废油收集器605的下部有出油口 606,第二储油瓶7安装在出油口 606的下方,第二储油瓶7的入口与出油口 606连通。
[0027]排气管200里面的油膜流进脱油器6后,沿进油管603的内壁流到装有滤网602的通孔处,通过通孔进入废油收集器605的内腔,并因重力作用落入储油瓶7,进入进脱油器6废气则通过排气横管601排出。进入排气管200的油膜得以及时分离,不会对后面的设备运行造成影响。
[0028]虽然上面仅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作了说明,但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显然还具有许多变化和改变的形式,例如还可以采用特氟龙以外的其它不粘油材料如陶瓷材料作涂层,积液回收也可以采用直接在排气管的横管上开孔,孔外面进行收集的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旋风除油装置,包括涡流室和排气管,所述的涡流室包括进气管、筒体和锥体,其特征在于,在涡流室的内壁上包括一层不沾油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沾油涂层为聚四氟乙烯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油器,所述的排气管包括竖管和横管,竖管下端的开口位于涡流室中,横管的一端与竖管连接,另一端为出口;脱油器包括壳体和排气横管,壳体包括进油管,进油管的中部有出油的通孔,进油管的入口与横管的出口连接;排气横管穿过壳体,主体位于进油管中,出气端与壳体固定;排气横管进气端与进油管入口部位的内壁之间留有过油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油网,壳体包括外壳,进油管固定在在外壳中;进油管与外壳之间的空隙构成废油收集器的内腔;漏油网安装在所述的通孔中,将进油管的内腔与废油收集器的内腔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风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瓶,废油收集器的下部包括出油口,储油瓶安装在出油口的下方,储油瓶的入口与出油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横管的进气端为喇叭形。
【文档编号】B04C5/14GK203525898SQ201320488195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2日
【发明者】王颂, 阮世良 申请人:深圳市高斯宝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