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碗碟杯分类导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6451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碗碟杯分类导正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碗碟杯导正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碗碟杯分类导正机。



背景技术:

餐饮行业各种分类设备都没有达到全自动化,靠人工与各种输送链共同完成主机需要的分类产品,为了解决这难题,我司经过研发和试验,制造出全自动碗碟杯分类导正机,完全不需人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碗碟杯分类导正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碗碟杯分类导正机,包括A部分、B部分、C部分、D部分、E部分、F部分、G部分、H部分、I部分,所述A部分与B部分通过胶滑板连接,所述B部分通过小输送链与E部分连接,所述B部分通过输送链与C部分连接,所述E部分、F部分、G部分、H部分、I部分依次通过输送链连接,所述C部分与D部分通过输送链连接;所述A部分为输送网链装置,所述输送网链的两端设有传动主轴,所述动力链轮的一端与传动主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电机的转轴转动连接;所述B部分设为上下两层,上层与A部分的落差为0-350mm,落差位置装有胶滑板,上层为螺杆型分类系统,由大小相同的螺杆以中心距为10-250mm均匀排列,螺杆面的倾斜角度为0-60°,前端的铝板上装有链轮动力机构,后端设有轴承副传动,螺杆长度为500mm--2500mm,下层为倾斜角度为0-60°的输送链,输送链与小输送链连接;所述C部分为碗碟分类装置,挡板离输送带面的距离为0-200 mm,两根胶棒之间的距离为10-200mm,间距大于碗的直径,小于碟的直径;所述D部分为碗碟勺子输送链部分, 碗输送链部分含有导正碗方向的装置,呈向外斜度为0-90°设计,D部分有两道碗的输送链,每道的宽度为两个碗直径并列的宽度,碟的输送链的宽度是两个碟的直径并列宽度,前端设计有碟输送的坡度梯,后端设计有三个可调节的挡块,起着把碟拨开,以免重叠,侧边是勺子输送链;所述B部分设为上下两层输送链,下层输送链与侧边小输送链连接,小输送链与E部分连接;所述F部分为杯子分类导正装置,F部分前端设有分类端口, E部分与F部分交接处设计有拐弯轨道,角度在0-180°,拐弯轨道让玻璃杯从E部分顺利滑落到F部分的输送链上,陶瓷杯从另一道输送链输送,输送链设有导正杯子方向的装置,导正装置设为内斜角度0-90°,杯子经过导正机构时,杯子自动调好位置,成为倒扣式,杯口向下,F部分设有两道陶瓷杯的输送链,两道玻璃杯的输送链;从F部分到G部分时,玻璃杯在此两部交接处进行换向,所述G部分与F部分的交接处设计有弧度0-180°,且设有导向机构;所述G部分与H部分交接处设计有导正机构,导正机构把玻璃杯导正为横卧式,杯底在外侧,杯口在里侧,另一边设有玻璃杯输送链;I部分与H部分的输送链交接处设有落差为10-200 mm的导正机构,倒正好的玻璃杯与陶瓷杯汇合,共有两道,每道都是倒扣好的玻璃杯与陶瓷杯汇合好后,分别在这两道输送链上输送往后面主机对应的输送链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全自动碗碟杯分类导正机,全自动分拣导正碗碟杯,工作效率高,完全不需要人工,较之目前的人工分类或者是半自动分类具有明显的优势,效率高,操作方便,分类错误率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值得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运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碗碟分类导正输送链示意图。

图中:1 A部分、2 B部分、3 C部分、4 D部分、5 E部分、6 F部分、7 G部分、8 H部分、9 I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全自动碗碟杯分类导正机分为A、B、C、D、E、F、G、H、I九大部分;

A部分1:餐具从浸泡池中浸泡清洗上来到A部分1,此部分起着对餐具分散输送作用,把分散的碗碟杯输送到B部分2;

B部分2:此部分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与A部分1的落差为0-350mm,落差位置装有胶滑板,起着把A部分1的餐具完好接纳到B部分2,上层为螺杆型分类系统,由大小相同的螺杆以中心距为10-250mm均匀排列,此螺杆面的倾斜角度为0-60°,经A部分1分散输送过来的餐具来到B部分2,螺杆靠动力旋转,前端是铝板上装有链轮动力机构,后端是轴承副传动,螺杆长度为500mm--2500mm,经过螺杆不停旋转,各种杯子从螺杆间落下,掉在下层倾斜角度为0-60°的输送链上,再经小输送链输送往E部分5;

C部分3:此部分是对碗碟进行分类,详细如图4所示的碗碟分类输送链,碟从挡板①②③下面过,这些挡板离输送带面的距离为0-200 mm,往红色箭头方向输送,碗从蓝色圆胶棒之间穿过,每两根胶棒之间的距离为10-200mm,这个间距大于碗的直径,小于碟的直径,往蓝色箭头方向输送,各自再往D部分4输送;

D部分4:碗碟勺子输送链部分,其中碗输送链部分含有导正碗方向的装置,其设计有外斜度为0-90°的装置,把输送过来的碗导正为倒扣型,也就是碗口朝下,这部分有两道碗的输送链,每道的宽度为两个碗直径并列的宽度,碟的输送链的宽度是两个碟的直径并列宽度,前端设计有碟输送的坡度梯,后端设计有三个可调节的挡块,起着把碟拨开,以免重叠,侧边是勺子输送链;

E部分5:从B部分2螺杆间落下的杯子掉在下层输送链上,杯子连贯动力,向前运行到侧边小输送链上,小输送链输送往E部分5,E部分5分为两道输送链,每道输送链均含有各种杯子;

F部分6:此部分对杯子进行分类并导正,前端设有分类端口,玻璃杯从侧边走,玻璃杯从E部分5输送往F部分6时,E部分5与F部分6交接处设计有拐弯轨道,角度在0-180°,此轨道让玻璃杯从E部分5顺利滑落到F部分6的输送链上;陶瓷杯从里面那道输送链走,此输送链设计有导正杯子方向的装置,此导正装置设计有内斜角度0-90°,杯子经过导正机构时,杯子自动调好位置,成为倒扣式,也就是杯口向下,F部分6含有两道陶瓷杯的输送链,两道玻璃杯的输送链,两类输送链互相对称,功能一致;

G部分7:从F部分6到G部分7时,玻璃杯在此两部交接处进行换向,此交接处设计有弧度0-180°,并有导向机构,玻璃杯来到这位置,会自动导正为杯底向前,杯口向后,另一边的玻璃杯输送链的原理一样,陶瓷杯继续保持倒扣式向前输送;

H部分8:当G部分7导正好的玻璃杯来到H部分8时,因为G部分7与H部分8交接处设计有导正机构,此导正机构的作用是把玻璃杯导正为横卧式,杯底在外侧,杯口在里侧,另一边的玻璃杯输送链的原理一样。陶瓷杯继续保持倒扣式向前输送;

I部分9:从H部分8输送过来的玻璃杯经过两输送链交接处时,玻璃杯自动导正为玻璃杯口向下倒扣式,因为此处设计有落差为10-200 mm的导正机构,倒正好的玻璃杯与陶瓷杯汇合,共有两道,每道都是倒扣好的玻璃杯与陶瓷杯汇合好后,分别在这两道输送链上输送往后面主机对应的输送链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