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用型砂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4622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铸造用型砂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砂再生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铸造用型砂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铸造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型砂的回收利用,需要用到型砂再生生产线,为了实现对型砂的除尘,型砂除尘装置是型砂再生生产线中不可缺少的设备,目前市面上的型砂除尘设备在对型砂进行除尘时,无法实现对型砂的翻动,这样一来,型砂中的灰尘容易夹杂在型砂中,从而存在型砂除尘效果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型砂除尘效果的铸造用型砂除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铸造用型砂除尘装置,包括除尘装置和内部带有空腔的除尘塔体,除尘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出料口上设置有放料阀,空腔的内底部上固定有提升管,提升管内部设置有用于提升型砂的绞龙,除尘塔体底部固定有用于驱动绞龙转动的电机,提升管的下端侧壁上设置有进料通道,提升管上端外周壁上固定有环形状的导料板,导料板由内向外逐渐向下倾斜,提升管外部安装有内部带有环形吸尘腔的环形吸尘管,环形吸尘管的底部设置有与环形吸尘腔连通的进尘孔,除尘装置包括进尘管、除尘筒和安装在除尘筒上的上盖,除尘筒中安装有用于将除尘筒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除尘室和第二除尘室的过滤网,进尘管一端贯穿除尘塔体后与环形吸尘管中的环形吸尘腔连通,进尘管另一端贯穿上盖后与第一除尘室连通,除尘筒的外壁上安装有负压风机,负压风机的进口通过进风管与第二除尘室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铸造用型砂除尘装置,其中,提升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环形吸尘管的环形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铸造用型砂除尘装置,其中,过滤网上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环形台阶,上盖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将环形台阶压紧到除尘筒上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铸造用型砂除尘装置,其中,上盖与除尘筒之间嵌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铸造用型砂除尘装置,其中,空腔的内底部由外向内逐渐向下倾斜。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除尘塔体中设置提升管和绞龙,当型砂落到空腔底部后,型砂通过进料通道进入到提升管中,进入到提升管中的型砂通过绞龙被再次提升到空腔的上部,这样周而复始,实现了对型砂的翻动,型砂中的灰尘进一步被环形吸尘管吸走,提高了型砂的除尘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的铸造用型砂除尘装置,包括除尘装置和内部带有空腔11的除尘塔体1,除尘塔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空腔11连通的进料口12和出料口13,出料口 13上设置有放料阀14,空腔11的内底部上固定有提升管21,提升管21内部设置有用于提升型砂的绞龙22,除尘塔体1底部固定有用于驱动绞龙22转动的电机23,提升管 21的下端侧壁上设置有进料通道211,提升管21上端外周壁上固定有环形状的导料板 212,导料板212由内向外逐渐向下倾斜,提升管21外部安装有内部带有环形吸尘腔 31的环形吸尘管3,环形吸尘管3的底部设置有与环形吸尘腔31连通的进尘孔32,除尘装置包括进尘管41、除尘筒42和安装在除尘筒42上的上盖43,除尘筒42中安装有用于将除尘筒42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除尘室44和第二除尘室45的过滤网46,进尘管 41一端贯穿除尘塔体1后与环形吸尘管3中的环形吸尘腔31连通,进尘管41另一端贯穿上盖43后与第一除尘室44连通,除尘筒42的外壁上安装有负压风机47,负压风机47的进口通过进风管48与第二除尘室45连通。

提升管21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环形吸尘管3的环形凸台213。

过滤网46上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环形台阶461,上盖43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将环形台阶461压紧到除尘筒42上的凹槽431。

上盖43与除尘筒42之间嵌设有密封圈49。

空腔11的内底部由外向内逐渐向下倾斜;这样设置,型砂能够更容易地通过进料通道进入到提升管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负压风机工作,使得第一除尘室和第二除尘室中形成负压,然后经进尘管和环形吸尘管从除尘塔体中吸风,型砂由进料口进入到除尘塔体中,型砂最终会下落到空腔的底部,而型砂在下落过程中,夹杂在型砂中的灰尘由于质量较轻,灰尘会悬浮在空腔中,这样一来,灰尘能够被环形吸尘管吸走,并经进尘管被吸收到第一除尘室中;在型砂落到空腔底部后,型砂通过进料通道进入到提升管中,提升管和绞龙再次将型砂提升,使得型砂再次从空腔上部下落,在型砂下落过程中,型砂中的灰尘进一步被环形吸尘管吸走,这样周而复始,有效提高了型砂的除尘效果,当第一除尘室中的灰尘积满后,将过滤网拿出进行清理即可。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