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力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2649发布日期:2018-09-04 22:22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物筛选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力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铌(Nb)是一种带光泽的灰白色金属,熔点2468℃,沸点4742℃,广泛用于原子能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军事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超导材料及医疗仪器等方面;钽(Ta)是一种主要存在于钽铁矿中,通常同铌共生的具有非常出色的化学性质,具有极高的抗腐蚀性,是电子工业和空间技术发展不可缺少的战略原料,主要用于电子、机械、华工、宇航四术领域;铼(Re)是一种高熔点的金属,外表与铂相同,纯铼质软,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广泛用于无线电、电视和真空技术。因此,铌、钽、铼等有价金属的回收具有很大意义。

钨、锡、铜、铅矿渣数量很多,但是金属含量品位较低,钨锡品位0.3-0.5%,铜品位0.5-0.8%,铅品位1.5-2%,金品位0.5-0.6g/T,银品位40-60g%T,钽品位0.02%,铌品位0.03%,选矿回收率一般40-50%,所以必须进行综合回收,才能产生效益,现有技术中的选矿机吞吐量较小,结构复杂,且选出的矿渣品位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水力分离装置,具有吞吐量大,结构简单,提高矿渣品位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落差设置的具有矿物清洗机构的洗矿池、具有第一矿物分离机构的分离池和具有第二矿物分离机构的选矿池;所述洗矿池具有第一进料口和位于池体底部的第一出矿口;所述分离池具有第二进料口和位于池体底部的第二出矿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出矿口相连通;所述选矿池具有第三进料口和位于池体底部的第三出矿口,所述第三进料口与所述第二出矿口相连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水力分离装置,在矿渣分离的过程中,该水力分离装置利用水流的浮力与循环作用,将矿渣依次经过洗矿池矿物清洗机构的清洗,分离池第一矿物分离机构对金属矿物进行分离,选矿池第二矿物分离机构对金属矿渣的进一步筛选,从而获得高品位的矿物。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多层次分离矿物,提高了矿渣的品位。

进一步地,所述洗矿池的矿物清洗机构包括第一筛网、进水管和第一污水口;所述第一筛网位于所述洗矿池体的顶部,用于对矿物颗粒进行一级拦阻;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第一筛网的上方;所述第一污水口位于所述第一筛网的上方,用于将污水排出。该洗矿池利用水的浮力作用将矿渣中的大量泥沙进行清除,以得到较干净的矿渣。

进一步地,所述洗矿池的矿物清洗机构包括与洗矿池底部成一定角度倾斜设置的倾斜面;所述第一出矿口设置于所述倾斜面的最低处。该设置使有用的金属矿物沉淀与倾斜的池体底部,并在水流的作用力下从第一出矿口排出进入分离池进行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筛网的目数为100,该设置对矿物颗粒进行一级拦阻,从而将矿物初步筛选出。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池的第一矿物分离机构包括第二筛网、清水管、第二污水口和矿物筛选槽;所述第二筛网位于所述分离池体的顶部,用于对矿物颗粒进行二级拦阻;所述清水管设置于所述第二筛网的下方;所述第二污水口位于所述第二筛网的上方;所述矿物筛选槽位于所述第二筛网的下方。该分离池利用水流方向及矿物金属的重力作用将金属矿渣再次筛选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矿物筛选槽具有多层阶梯,且最下层阶梯位于所述分离池池体的底部;所述第二出矿口设置于所述矿物筛选槽的最下层阶梯处。该阶梯状的矿物槽将金属矿物进行层层筛选以得到品位较高的金属矿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筛网的目数为200。该设置将较小颗粒的金属矿物拦阻在分离池内。

进一步地,所述选矿池的第二矿物分离机构包括第三筛网、喷水管、第三污水口和凹凸形极孔板;所述第三筛网设置于所述选矿池的顶部,用于对矿物颗粒进行三级拦阻;所述喷水管设置于所述第三筛网的下方;所述第三污水口设置于所述筛网的上方;所述凹凸形极孔板以一定角度倾斜设置于所述分离池池体的底部;所述第三出矿口设置于所述凹凸形极孔板的最低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筛网的目数为300。该设置将更小颗粒的金属矿物拦阻在选矿池内,保证有用金属矿物的充分保留。

进一步地,所述洗矿池、分离池和选矿池均可拆分。该设计使得洗矿池、分离池和选矿池方便的拆分、移动或组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水力分离装置,在矿渣分离的过程中,该水力分离装置利用水流的浮力与循环作用,将矿渣依次经过洗矿池矿物清洗机构的清洗,分离池第一矿物分离机构对金属矿物进行分离,选矿池第二矿物分离机构对金属矿渣的进一步筛选,从而获得高品位的矿渣。另外,洗矿池、分离池和选矿池的落差设计,分离池矿物筛选槽的阶梯型设计,以及选矿池凹凸形极孔板的倾斜设计均有助于金属矿渣的层层筛选,从而获得品位更高的金属矿渣,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力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力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水力分离装置,由8毫米厚的钢板制成,长6米、宽2米、高1.2米,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落差设置的洗矿池10、分离池20和选矿池30,并且所述洗矿池10、分离池20和选矿池30之间的落差为0.9米,并均可拆分的活动设计,以便池体的移动或组装。

该洗矿池10具有矿物清洗机构,具体地,矿物清洗机构包括第一进料口11、第一出矿口12、第一筛网13、进水管14和第一污水口15。所述第一进料口11位于池体的侧壁上,用于矿渣的输送;所述第一筛网13位于所述洗矿池体的顶部,并位于所述第一进料口11的上方,用于对金属矿渣进行一级拦阻,具体地,该第一筛网的目数为100目,有效将金属矿物抗阻在洗矿池内,避免流失。所述进水管14位于所述第一筛网13的上方;所述第一污水口15位于所述第一筛网13的上方,用于将污水排出。所述洗矿池的矿物清洗机构包括与洗矿池底部成一定角度倾斜设置的倾斜面;所述第一出矿口12设置于所述倾斜面最低处,以便清洗后的矿渣排出流入到分离池20内。该洗矿池10对金属矿渣进行初洗,清除大部分的泥沙以得到较为干净的金属矿渣。具体地,矿渣从所述第一进料口11进入,进水管14将水输送到池内,对矿渣进行清洗,在水的浮力作用下,部分杂质或泥沙随水流从所述第一污水口15排出,此时,第一筛网13将金属矿渣拦阻在池内,在循环水的不断冲洗下,金属矿渣清洗得更干净。

该分离池20具有第一矿物分离机构,具体地,第一矿物分离机构包括第二进料口21、第二出矿口22、第二筛网23、清水管24、第二污水口25和矿物筛选槽26;所述第二进料口21位于所述分离池体的顶部,且与所述第一出矿口12相连通;所述第二出矿口22位于池体底部;所述第二筛网23位于所述分离池体的顶部,用于将金属矿渣进行二级拦阻,具体地,该第一筛网的目数为200目;所述清水管24设置于所述第二筛网23的下方,且具有细密出水口,并设置有多条,以对金属矿渣再次清洗;所述第二污水口25位于所述第二筛网23的上方,用于污水的排出。所述矿物筛选槽26位于所述第二筛网23的下方,且具有多层阶梯,最下层阶梯位于所述分离池池体的底部;所述第二出矿口22设置于所述矿物筛选槽26的最下层阶梯处。金属矿渣从洗矿池的第一出矿口12进入到分离池20时,经过分离池20的第二筛网23,将颗粒较小的金属矿物筛选出并沉入第二筛网23下方的矿物筛选槽26。多层阶梯状的矿物筛选槽26将金属矿物不断的在水流的浮力与离心力的作用下筛选,以得到高品位的金属矿渣。

该选矿池30具有第二矿物分离机构,具体地,第二矿物分离机构包括第三进料口31、第三出矿口32、第三筛网33、喷水管34、第三污水口35和凹凸形极孔板36;所述第三进料口31位于所述选矿池体的顶部,且与所述第二出矿口22相连通;所述第三出矿口32位于池体底部;所述第三筛网33位于所述选矿池的顶部,用于将金属矿渣进行三级拦阻,具体地,该第三筛网33的目数为300目;所述喷水管34设置于所述第三筛网33的下方,并设置有多条,以对金属矿渣再次清洗;所述第三污水口35设置于所述第三筛网33的上方;所述凹凸形极孔板36以一定角度倾斜设置于所述选矿池30池体的底部;所述第三出矿口32设置于所述凹凸形极孔板36的最低处。金属矿渣从分离池20的第二出矿口22进入到选矿池30时,经过选矿池30的第三筛网33,将颗粒较小的金属矿物筛选出并沉入第三筛网33下方的凹凸形极孔板36,凹凸形极孔板36将金属矿物在细密的多条喷水管的喷洗下筛选,以得到更高品位的金属矿渣。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水力分离装置,在矿渣分离的过程中,该水力分离装置利用水流的浮力与循环作用,将矿渣依次经过洗矿池矿物清洗机构的清洗,分离池第一矿物分离机构对金属矿物进行分离,选矿池第二矿物分离机构对金属矿渣的进一步筛选,从而获得高品位的矿渣。另外,洗矿池、分离池和选矿池的落差设计,分离池矿物筛选槽的阶梯型设计,以及选矿池凹凸形极孔板的倾斜设计均有助于金属矿渣的层层筛选,从而获得品位更高的金属矿渣,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