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混合捕收剂在硫化铅锌矿浮选中优先浮铅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04122发布日期:2019-06-13 17:28阅读:1002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混合捕收剂在硫化铅锌矿浮选中优先浮铅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选矿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使用混合捕收剂在硫化铅锌矿浮选中优先浮铅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铅锌矿资源较为丰富,但矿石类型复杂,共伴生组分较多,综合利用价值较大;铅锌矿床多以硫化矿为主,但也不乏大型的氧化铅锌矿床,铅锌比例以锌为主的,单一的铅矿床较少,总体呈现出贫矿多,富矿少的分布规律。硫化铅锌矿床中虽以硫化矿为主,但由于地质成矿以及地表风化等原因,常出现硫化矿与氧化矿共生的混合矿脉,给铅锌选别回收带来困难。

我国的铅锌矿选别方法主要以浮选为主,矿石的嵌布粒度、共伴生组分的不同直接影响浮选工艺的选别流程和药剂制度,但大多数矿石的选别遵循一个普遍的选别原则流程,即“优先浮铅,再选锌”,这主要是因为硫化铅锌矿中普遍锌所占比例要高于铅,且硫化铅矿(一般以方铅矿为主)的可浮性要高于硫化锌矿,一般以闪锌矿、铁闪锌矿为主,通过简单的药剂制度优先浮铅,就可得到含铅较高的铅精矿,再从浮铅尾矿中回收锌及其他伴生元素。科研人员在硫化铅锌矿浮选的捕收剂、抑制剂、起泡剂和工艺流程等各方面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在硫化铅锌矿浮选的捕收剂方面的公开文献有: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7138285a公开了一种硫化铅、锌矿浮选组合捕收剂及其使用方法,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7252735a公开了一种硫化矿浮选复合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475267a公开了一种方铅矿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在硫化铅锌矿浮选的抑制剂方面的公开文献有: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817013a公开了铅锌矿浮选抑制剂组合物以及铅锌矿浮选方法,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138749公开了一种在铅浮选中使用的抑制剂,在硫化铅锌矿浮选的起泡剂方面的公开文献有: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6944247a公开了一种浮选捕收起泡剂及其制备方法,在硫化铅锌矿浮选的工艺流程方面的公开文献有: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084313a公开了一种低品位硫化铅锌矿的选矿方法,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417266公开了铅锌硫化矿浮选新工艺。值得关注的是,硫化铅锌矿的矿石性质差异中有两个对浮选选别效果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一个是原矿中炭质的含量,另一个是氧化矿或者风化矿的含量。解决这两个影响因素的关键在于捕收剂的选择及使用,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138750公开了含碳较高的铅锌硫化矿铅浮选工艺,在选铅过程中采用添加丁基黄药的办法,来防止炭质高引起的沉槽现象,提高铅收率,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797868a公开了从铅锌矿浮选尾矿中回收低品位氧化锌矿的选矿方法,提出硫化矿脱泥或单独处理氧化风化矿的办法来回收铅锌;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797868a公开了从铅锌矿浮选尾矿中回收低品位氧化锌矿的选矿方法,或者开发新型的捕收剂或使用组合捕收剂,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907181a公开了一种选别铅矿石的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704170公开了一种硫化-氧化混合铅锌矿浮选方法,来强化硫化矿中氧化风化矿的收率。但这些方法多在高碱环境下使用,需要配合高用量的生石灰,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容易遇到管道石灰结钙等问题。

因此,本发明针对硫化铅锌矿含炭质、氧化矿、风化矿比例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低碱环境下使用的混合捕收剂,可显著提高铅的回收指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混合捕收剂在硫化铅锌矿浮选中优先浮铅的方法,能够在低碱环境下实现炭质、氧化风化矿占比较大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铅的选别指标,同时不影响锌的回收。选别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不经过脱炭、脱泥或对氧化矿单独处理,通过浮选直接回收铅的硫化矿与氧化矿,避免氧化风化矿中铅的损失,从而提高铅的回收率。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一种使用混合捕收剂在硫化铅锌矿浮选中优先浮铅的方法,由如下步骤组成:

(1)将原矿细磨至粒级为-0.074mm+0.010mm,

(2)添加调整剂、抑制剂和混合捕收剂进行调浆,

(3)然后进行浮选,泡沫产品为铅粗精矿或经多次精选后的铅精矿,槽内产品为尾矿,

所述混合捕收剂按照乙硫氮:丁基黄药=5:1~1:1配制后与苯甲羟肟酸20~100克/吨混合例配制而成,其总量在100~300克/吨,调整剂用量为碳酸钠500~1500克/吨与石灰200~2000克/吨,调节ph为10,抑制剂为硫酸锌200~2000克/吨和亚硫酸钠100~500克/吨。

所述混合捕收剂是根据原矿组成的差异,混合使用丁基黄药、乙硫氮与苯甲羟肟酸做为捕收剂,混合捕收剂中苯甲羟肟酸是氧化铅矿的主要捕收剂,乙硫氮与丁基黄药是硫化铅矿的捕收剂,在浮选过程中直接使用,或者是在浮选过程中分别添加乙硫氮、丁基黄药及苯甲羟肟酸。

所述混合捕收剂中苯甲羟肟酸的用量为20-100克/吨。

入选硫化铅锌矿矿浆为原矿磨矿后的矿浆,无需脱泥、脱炭处理,在适宜的加药点,依次加入调整剂、抑制剂及捕收剂,控制浮选ph在8~10是保证苯甲羟肟酸对氧化铅矿较高捕收作用的关键,其中苯甲羟肟酸可与丁基黄药、乙硫氮同时在浮铅粗选加入,也可在浮铅扫选时加入。

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在于:

在捕收剂中使用了苯甲羟肟酸,与不加苯甲羟肟酸相比,能够在不影响锌浮选回收的前提下,使铅粗精矿中铅的回收率提高2~8%,其效果受原矿中氧化铅矿的比例影响,实现了硫化铅与氧化铅混合浮选,避免了脱泥(脱除氧化风化矿)带来的铅损失以及单独处理氧化风化矿增加的成本。

在捕收剂中使用了丁基黄药与乙硫氮,对含炭质高的硫化铅锌矿有较好的选别效果,可以避免脱炭造成的铅锌损失,同时浮选ph为8~10的低碱环境可降低石灰的用量。

本发明工艺简单,便于工业生产操作,可有效降低药剂成本,并提高铅的回收率,不影响锌的回收,从而提高铅锌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在硫化铅锌矿浮选中使用混合捕收剂优先浮铅的选矿方法的浮铅粗选试验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在硫化铅锌矿浮选中使用混合捕收剂优先浮铅的选矿方法的闭路试验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矿石样品为内蒙某硫化铅锌矿原矿样,其中氧化风化矿比例高达30%,磨矿至-0.074mm粒级占85%后,原铅粗选采用生石灰为6000克/吨,抑制剂硫酸锌400克/吨,硫化钠400克/吨,捕收剂使用丁铵黑药用量100克/吨,采用混合捕收剂替换原捕收剂为乙硫氮50克/吨、丁基黄药50克/吨及苯甲羟肟酸50克/吨,并减少生石灰用量为3000克/吨,其他条件相同,分别进行浮选试验结果对比见下表:

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捕收剂,不仅提高了粗精矿铅品位,同时提高了粗精矿钨回收率5%左右。

实施例2

矿石样品为云南某硫化铅锌矿原矿样,含碳1%左右,氧化矿占比例约15%,原浮选流程为一次粗选三次扫选两次精选优先浮铅,粗选使用石灰2500克/吨,硫酸锌800克/吨,亚硫酸钠800克/吨,25#黑药45克/吨,丁基黄药50克/吨,不改变原有的药剂制度和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在浮铅扫选段加入80克/吨原矿的苯甲羟肟酸,进行闭路浮选试验结果对比见下表:

结果表明,采用加入苯甲羟肟酸的混合捕收剂,铅精矿铅的回收率显著提高约7%。

实施例3

矿石样品为内蒙某硫化铅锌铜矿原矿样,其中含碳1.18%,原流程采用脱炭工艺,先使用硫酸锌200克/吨、亚硫酸钠200克/吨与乙硫氮30克/吨浮选炭,再采用石灰6500克/吨、硫酸锌1200克/吨、亚硫酸钠1200克/吨、乙硫氮200克/吨从脱炭尾矿中浮铅,将原有捕收剂替换为混合使用乙硫氮120克/吨、丁基黄药80克/吨及苯甲羟肟酸20克/吨,去掉脱碳作业直接优先浮铅,其他条件相同,进行浮选试验结果对比见下表:

结果表明,原药剂制度和脱碳作业将在脱除的炭质中损失约4%回收率的铅,采用混合捕收剂去除脱碳作业,提高了铅精矿铅回收率约7%左右。

实施例4

矿石样品为新疆某低品位铅锌多金属硫化矿原矿风化样,风化矿约占35%,原流程采用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两次扫选,粗选使用丁铵黑药50克/吨与乙硫氮100克/吨作为混合捕收剂,石灰用量6000克/吨,硫酸锌200克/吨、亚硫酸钠200克/吨、硫化钠250克/吨,精选不加捕收剂,抑制剂用量逐级减半,扫选不加抑制剂,捕收剂用量逐级减半。将原流程捕收剂替换为混合使用乙硫氮80克/吨、丁基黄药15克/吨及苯甲羟肟酸60克/吨,其他条件相同,进行浮选试验结果对比见下表:

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捕收剂同时提高了铅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约8%,对铅的选别效果显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