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籽壳分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80690发布日期:2021-04-21 06:1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籽壳分离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茶籽壳分离机,属于茶籽脱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茶籽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茶树的成熟种子,按照其生长情况又分为油茶树的种子和茶树的种子,即油茶籽和茶叶籽,两者均可榨油供食用。茶籽油具有抗氧化能力,能够降血压、降血脂和抑制动脉硬化。茶籽油的营养价值能和橄榄油相媲美,甚至更高一些,是高级食用油。由于是我国特有物种,故也被称为“东方橄榄油”。在茶籽采收回来后,要堆沤六至七天,让茶籽起后熟作用增加油分,并抓紧晴天晾晒,摊开翻晒,晒三至四天后,茶籽壳自然会开裂四瓣,此时就需要对茶籽和茶籽壳进行分离,对茶籽壳进行回收利用,因为籽壳中含有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它们都是化工、轻工、食品、饲料工业产品等的原料,油茶壳就是其果实的外壳,茶籽壳还可制成糠醛、活性炭等 ,茶壳还是一种良好的食用菌培养基。
3.但传统的茶籽壳分离方式大多为人工进行拣分,此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分离效率也低,而现有的茶籽壳分离机构造比较复杂,使用步骤繁琐,在实用性方面有待提高,现在急需一种茶籽壳分离机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茶籽壳分离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方便对茶籽与茶籽壳进行分离,构造简单,便于操作。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茶籽壳分离机,包括分离箱体、箱盖、投料斗、分离机构以及支撑柱,所述分离箱体上端面安装有箱盖,所述箱盖上端面左侧焊接有投料斗,所述分离箱体内部设置有分离机构,所述分离箱体下端面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支撑柱,所述分离机构包括滑落板、侧挡板、减速电机、转动辊、延伸杆、不锈钢筛分网板、导流座、滑落筒、导流板、不锈钢细网板以及橡胶击打头,所述箱盖上端面中间位置装配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下侧安装有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环形侧面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环形侧面上下两侧对称粘接有橡胶击打头,所述分离箱体右端面上侧安装有滑落板,所述分离箱体左端面下侧安装有滑落筒,所述分离箱体下端面中间位置安装有导流板,所述分离箱体内部上侧卡装有不锈钢筛分网板,所述分离箱体内部右侧嵌入有侧挡板,所述分离箱体内部左侧焊接有导流座,所述分离箱体内部下侧放置有不锈钢细网板。
6.进一步地,所述分离箱体内部右侧开设有贯穿腔,所述分离箱体内部左侧开设有滑落腔,所述分离箱体内部上侧位置开设有分离腔,所述分离箱体内部下侧开设有掉落腔。
7.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击打头粘接有多组,且多组橡胶击打头规格相同,多组所述橡胶击打头均通过结构胶粘接固定在延伸杆环形侧面上下两侧,所述延伸杆焊接有两组,且
两组延伸杆规格相同。
8.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筛分网板网孔直径略大于外界茶籽直径,所述不锈钢细网板网孔直径小于外界茶籽直径,所述不锈钢筛分网板和不锈钢细网板均为可拆装结构。
9.进一步地,所述侧挡板为可上下提拉结构,所述侧挡板上端面中间位置焊接有提拉把杆,所述侧挡板前后端面与分离腔内壁前后两侧相贴合。
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焊接有四组,且四组支撑柱规格相同,四组支撑柱内部下侧均开设有安装孔。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茶籽壳分离机,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滑落板、侧挡板、减速电机、转动辊、延伸杆、不锈钢筛分网板、导流座、滑落筒、导流板、不锈钢细网板以及橡胶击打头,该设计具备分离结构,便于对茶籽和茶籽壳进行分离并筛分,解决了原有分离机筛分效果欠佳,并且使用步骤繁琐的问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分离效果。
12.因分离箱体内部右侧开设有贯穿腔,分离箱体内部左侧开设有滑落腔,分离箱体内部上侧位置开设有分离腔,分离箱体内部下侧开设有掉落腔,贯穿腔方便将分离后的茶籽壳排到滑落板,滑落腔方便将分离后的茶籽导流至滑落筒中,掉落腔方便将通过不锈钢细网板的杂质导流至导流板,因橡胶击打头粘接有多组,且多组橡胶击打头规格相同,多组橡胶击打头均通过结构胶粘接固定在延伸杆环形侧面上下两侧,延伸杆焊接有两组,且两组延伸杆规格相同,该设计使橡胶击打头击打破碎分离效果更好,因不锈钢筛分网板网孔直径略大于外界茶籽直径,不锈钢细网板网孔直径小于外界茶籽直径,不锈钢筛分网板和不锈钢细网板均为可拆装结构,不锈钢筛分网板方便对茶籽壳进行阻挡,而不锈钢细网板方便对茶籽进行阻挡,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方便对茶籽与茶籽壳进行分离,构造简单,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1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茶籽壳分离机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茶籽壳分离机中分离机构的正视剖面图;
16.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17.图中:1

分离箱体、2

箱盖、3

投料斗、4

分离机构、5

支撑柱、41

滑落板、42

侧挡板、43

减速电机、44

转动辊、45

延伸杆、46

不锈钢筛分网板、47

导流座、48

滑落筒、49

导流板、411

不锈钢细网板、412

橡胶击打头。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9.请参阅图1

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茶籽壳分离机,包括分离箱体1、箱盖2、投料斗3、分离机构4以及支撑柱5,分离箱体1上端面安装有箱盖2,箱盖2上端面左侧焊接有投料斗3,分离箱体1内部设置有分离机构4,分离箱体1下端面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支撑柱5。
20.分离机构4包括滑落板41、侧挡板42、减速电机43、转动辊44、延伸杆45、不锈钢筛分网板46、导流座47、滑落筒48、导流板49、不锈钢细网板411以及橡胶击打头412,箱盖2上端面中间位置装配有减速电机43,减速电机43下侧安装有转动辊44,转动辊44环形侧面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延伸杆45,延伸杆45环形侧面上下两侧对称粘接有橡胶击打头412,分离箱体1右端面上侧安装有滑落板41,分离箱体1左端面下侧安装有滑落筒48,分离箱体1下端面中间位置安装有导流板49,分离箱体1内部上侧卡装有不锈钢筛分网板46,分离箱体1内部右侧嵌入有侧挡板42,分离箱体1内部左侧焊接有导流座47,分离箱体1内部下侧放置有不锈钢细网板411,该设计解决了原有分离机筛分效果欠佳,并且使用步骤繁琐的问题。
21.分离箱体1内部右侧开设有贯穿腔,分离箱体1内部左侧开设有滑落腔,分离箱体1内部上侧位置开设有分离腔,分离箱体1内部下侧开设有掉落腔,贯穿腔方便将分离后的茶籽壳排到滑落板41,滑落腔方便将分离后的茶籽导流至滑落筒48中,掉落腔方便将通过不锈钢细网板411的杂质导流至导流板49,橡胶击打头412粘接有多组,且多组橡胶击打头412规格相同,多组橡胶击打头412均通过结构胶粘接固定在延伸杆45环形侧面上下两侧,延伸杆45焊接有两组,且两组延伸杆45规格相同,该设计使橡胶击打头412击打破碎分离效果更好,不锈钢筛分网板46网孔直径略大于外界茶籽直径,不锈钢细网板411网孔直径小于外界茶籽直径,不锈钢筛分网板46和不锈钢细网板411均为可拆装结构,不锈钢筛分网板46方便对茶籽壳进行阻挡,而不锈钢细网板411方便对茶籽进行阻挡。
22.侧挡板42为可上下提拉结构,侧挡板42上端面中间位置焊接有提拉把杆,侧挡板42前后端面与分离腔内壁前后两侧相贴合,提拉把杆方便使用人员对侧挡板42进行提拉,支撑柱5焊接有四组,且四组支撑柱5规格相同,四组支撑柱5内部下侧均开设有安装孔,该设计方便对支撑柱5进行安装固定,进而对分离箱体1进行安装固定。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首先借助外界膨胀螺栓将支撑柱5安装固定在外界地面指定位置,从而对分离箱体1进行安装固定,而后将三组外界存放筐分别搁置在滑落板41、滑落筒48和导流板49下侧适当位置,然后启动减速电机43,使减速电机43通电转动带动转动辊44转动,而转动辊44会带动延伸杆45和橡胶击打头412同步转动,此时便可以将适量晒干的茶籽通过投料斗3倒入分离箱体1中,而茶籽会通过投料斗3滑落至分离腔中被橡胶击打头412进行转动击打,进而对茶籽壳进行分离,而分离后的茶籽会通过不锈钢筛分网板46向下侧掉落在导流座47上端面,随后茶籽会滑落在不锈钢细网板411上端面右侧,此时小于不锈钢细网板411网孔直径的杂质会向下侧掉落至掉落腔中,而后会通过导流板49滑落至外界存放筐中进行暂放,与此同时,茶籽会在不锈钢细网板411上端面向左侧滑落至滑落筒48中,而后滑落在外界存放筐中进行暂放,当分离腔中的茶籽分离完成后,工作人员便可以手握提拉把杆将侧挡板42向上侧提拉从分离箱体1中抽出,此时不锈钢筛分网板46上端面堆积的茶籽壳,会被转动辊44和橡胶击打头412转动时离心力通过贯穿腔排出到滑落板41上端面,而后会滑落到外界存放筐中进行暂放,当分离腔中的茶籽壳清理完成后,关闭减速电机43并将侧挡板42再次插入分离箱体1内部原位即可。
2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
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