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基珩磨、精铰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28637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基珩磨、精铰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基珩磨、精铰液。
在机械加工中,为使所加工的零件达到较高的精密度和粗糙度,通常需采用珩磨、精铰等加工方法,在这类加工过程中,大多采用0号柴油作为工件和磨具之间的冷却剂、润滑剂和防锈剂。但使用柴油的最大弊端是价格高,对环境和人体均有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具有冷却、润滑、清洗和防锈功能,在珩磨、精铰等机械加工中能替代柴油,成本低、无污染的水基珩磨、精铰液。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基珩磨、精铰液,由8种组分按如下重量百分比组成太古油15%~40%硼酸 2%~7%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8%~15%油酸 8%~20%十二烯基丁二酸2%~5%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7%~10%椰子油烷基二乙醇酰胺 7%~10%三乙醇胺 21%~44%。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①本发明的水基珩磨、精铰液,由润滑剂太古油和硼酸,极压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防锈剂油酸、三乙醇胺、十二烯基丁二酸,清洗剂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椰子油烷基二乙醇酰胺,按恰当比例复配而成,因此,可同时具有冷却、润滑、清洗和防锈功能。配方中的太古油和硼酸可以确保本发明的水基珩磨、精铰液在200℃以下起润滑作用,而极压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存在,可确保在600℃左右仍具有润滑作用,本发明中采用的防锈剂使能保持工序间也有防锈作用,所采用的清洗剂,可确保加工过程中的残屑不会粘着在工件和磨具上。②本发明的水基珩磨、精铰液按GB/T6144-85合成切削液的试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水基珩磨、精铰液在≥0℃仍不分层、无沉淀,呈均匀液体且有良好流动性;在-20℃冻冷试验后能恢复原状。本发明的珩磨、精铰液其PH值为8~9;防锈性试验结果单片≥48h,叠片≥8h。对机床油漆适应性试验表明机床油漆不起泡、不发粘、不开裂且不脱落,有轻微失光和变色。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而且加工部件可达到用柴油加工的技术指标。因此,可以代替柴油。③经实际使用表明,加工后零件的清洁度和保持机床的清洁性方面,均优于使用柴油。由于本发明的珩磨、精铰液每1份用15~30份水稀释后使用,而且本发明的珩磨、精铰液中各组分均无毒、无特殊异味,因此对环境、人体均无伤害。实际使用测算表明,综合加工成本,与使用柴油相比可降低40%以上,且节约一次能源。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有描述,但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水基珩磨、精铰液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如下太古油15%,硼酸6%,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10%,油酸15%,十二烯基丁二酸2%,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8%,椰子油烷基二乙醇酰胺8%,三乙醇胺36%。
取上述水基珩磨、精铰液1份,加入自来水15~30份(以上均为体积比),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用上述水基珩磨、精铰液对铸铁缸套进行珩磨加工,加工后测定缸套达到的技术指标如下切削量≥8丝,加工尺寸和粗糙度符合图纸要求。
使用柴油加工的铸铁缸套达到的技术指标如下切削量≥5丝,加工尺寸和粗糙度符合图纸要求。
本发明的水基珩磨、精铰液各组分的规格,可选用适合机械加工行业使用的品种,均可在市场购得。稀释时所用水为自来水,水与水基珩磨、精铰液的比例,可根据生产实践在15~30份1份体积比之间进行选择。
本发明的水基珩磨、精铰液使用时用自来水稀释并搅拌均匀即可。
实际应用证明,本发明水基珩磨、精铰液特别适用于铸铁缸套、缸盖的珩磨、精铰;钢铁件的强力磨削(例如,活塞环端面磨)及钻、铰、攻螺纹等;铝合金件的精铰。应用前景广阔。
权利要求
1.一种水基珩磨、精铰液,其特征在于,由8种组分按如下重量百分比组成太古油 15%~40%硼酸2%~7%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8%~15%油酸8%~20%十二烯基丁二酸 2%~5%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7%~10%椰子油烷基二乙醇酰胺 7%~10%三乙醇胺21%~44%。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基珩磨、精铰液。由太古油、硼酸、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油酸、十二烯基丁二酸、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椰子油烷基二乙醇酰胺和三乙醇胺组成。同时具有冷却、润滑、清洗和防锈四种功能,可代替柴油用于铸铁件、钢铁件、铝合金的珩磨、精铰等加工,技术指标达到柴油加工的同等水平,成本低、对人体和环境均无害。
文档编号C10M173/00GK1355280SQ0013325
公开日2002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23日
发明者郭志新 申请人:陶洪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