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的煤用助燃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25408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液体的煤用助燃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助燃剂,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液体的煤用 助燃剂。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所用的燃料,一般的来将可分为液体燃料(如汽油、 柴油等),汽体燃料(如天然气、煤气等),固体然料(如煤、木 炭等)、核燃料(如原子核裂变等)等。但在我国仍然以固体然料 中的煤为主要燃料,无论工业、民用,作为基础能源之一的煤,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从目前看,煤的利用很低,如 何提高煤的合理利用率成为当前至关重要问题,煤在燃烧时只有
温度达到300— 4 0(TC时,煤才会分解出一种可然的物质,如炭氢 化合物等到进行燃烧,为了达到使煤充分燃烧,人们想尽可能的 办法如如何提高炉内温度、加强通风等办法,都不太理想,燃煤 中可分解的可燃挥发物不能完全燃烧,被热量分解成碳黑等物质 排放在大气中,不但浪费能源、而且也污染环境。到目前为止、 尚来发现一种液体的煤用助燃剂来强化煤的燃烧作用,提高燃烧 质量和热效率,降低排烟量和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理想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煤炭利用的不足,提供一种工 艺简单、使用方便、使燃煤燃烧完全、达到环保节煤的目的的一 种液体的煤用助燃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发明由松散 剂、催化剂、氧化剂、固硫剂、增强剂等构成的一种液体的煤用 助燃剂,主要技术在于,由下列组分制成的
氯化钠59—51%
硝酸钾2 0— 30%
高锰酸钾5—10%
氯化钙5 — 8%
碳酸钠5—8%
硝酸铈1%
制备本发明最佳组分是
氯化钠54% 硝酸钾3 0% 高锰酸钾5% 氯化努5% 碳酸钠5% 硝酸铈1%
本发明所用的化工原料,氯化钠是一种松散剂,众所周知, 煤燃烧就是使燃烧的煤分层同空气中的氧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的过程,有了松散剂进一步提高了燃烧强度,抑制煤燃烧时产生 其它副作用如釉化、焦化等,并有利于贮存和运输从而保证本发 明安全使用;碳酸钠是一种催化剂,它可以有利的促进煤层分层 次燃烧,使火焰旺,燃烧彻底,从而减少烟灰对空气中污染;高
锰酸钾是一种氧化剂,它可以分解析出氧气,加速燃煤氧化,保
持氧化均匀,使氧化安全平衡的进行,降低了煤的消耗和粉尘; 氯化钙、碳酸钠是一种固硫剂,具有除臭、固硫作用,使本发明 不含硫也无腐蚀作用;硝酸铈是增强剂起增强(号称工业味精) 作用,使燃烧更加彻底。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是(l )工艺简单、原材料易得;(2) 适用范围广,它不仅适用于烟煤、褐煤、柴煤等多种煤和多年的 陈旧煤,使燃煤燃烧完全;(3)提高燃烧质量和热效率,降低排
烟量和减少对环境污染;(4)使用方便、不怕冷冻、使用前化开,
能于煤混合即可;(5)无毒、无腐蚀、使用时安全可靠;(6)成 本低廉、包装运输方便,便于推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 一种液体的煤用助燃剂作进一步
的描述。 实施例
按下述称取原料
氯化钠54 / 硝酸钾30 / 高锰酸钾5% 氯化4 5% 碳酸钠5%
硝酸铈1%
上述原料可溶于水中,水是上述原料总量的3—5倍,视燃煤
的干湿而定。按上述比例提取各物质共2. 5公斤,放入7.5公斤 水中,便成本发明的一种液体的煤用助燃剂。
本发明采用塑料桷装,10公斤/桷,可配原煤一口屯,它不 仅适用于烟煤、褐煤、柴煤等多种煤和多年的陈旧煤,加入本发 明一种液体的煤用助燃剂后达到原用量的1. 2 — 1. 3倍的热效果, 它适用于链条炉、手烧炉,尤其是人们所称的煤老虎炉。
权利要求
1、一种由松散剂、催化剂、氧化剂、固硫剂、增强剂等到构成的一种液体的煤用助燃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组分制成的氯化钠54%硝酸钾30%高锰酸钾5%氯化钙5%碳酸钠5%硝酸铈1%按上述比例提取各物质共2.5公斤,放入7.5公斤水按上述比例提取各物质2.5公斤,放入7.5公斤水中。
2、根据权利要求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的煤用助燃剂,其特征 在于氯化钠54% 硝酸钾3 0% 高锰酸钾5% 氯化钩5 /。 碳酸钠5% 硝酸铈1%按上述比例提取各物质共2. 5公斤,放入7. 5公斤水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助燃剂,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液体的煤用助燃剂。是由松散剂、催化剂、氧化剂、固硫剂、增强剂等构成的一种液体的煤用助燃剂,主要技术在于由下列组分制成的氯化钠,硝酸钾,高锰酸钾,氯化钙,碳酸钠,硝酸铈,溶于水中,它不仅适用于烟煤、褐煤、柴煤等多种煤和多年的陈旧煤,加入本发明一种液体的煤用助燃剂后达到原用量的1.2-1.3倍的热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使燃煤燃烧完全、达到环保节煤的目的的一种液体的煤用助燃剂。
文档编号C10L9/10GK101165147SQ200610017250
公开日2008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18日
发明者徐晓华, 李克冰, 李德本 申请人:李德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