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沼气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11023发布日期:2021-06-18 16:26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沼气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沼气净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沼气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沼气的净化是指沼气中ch4之外其他气体的去除,通常是对沼气进行脱水、脱硫。

现有的沼气净化装置,在对沼气进行脱水处理时,由于沼气在脱水装置中停留的时间较短、流动的路径较短,往往很难与脱水装置发生充分的接触,使得经过脱水处理的沼气中仍含有大量的水蒸气。

此外,现有的沼气净化装置,在利用脱硫板对沼气进行脱硫处理时,由于在脱硫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能够使得脱硫板发货所能堵塞的固态物,是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往往需要对脱硫板进行更换或者对粘附在脱硫板上的固定物进行清理,从而使得脱硫装置能够继续发挥脱硫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沼气净化设备,不仅能够便捷高效地对沼气进行脱水、脱硫处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沼气净化设备,包括净化腔体、活动设置在净化腔体左侧顶部的盖体、设置在净化腔体左侧的进气管、设置在进气管上的第一控制阀、设置在净化腔体右侧的出气管、设置在出气管上的第二控制阀、设置在净化腔体中的脱水模块、设置在净化腔体中且与脱水模块相适配的脱硫模块;

所述脱水模块包括设置在净化腔体底壁上的轴杆、螺旋盘绕在轴杆上的脱水软管、设置在脱水软管中的干燥剂、设置在脱水软管一端用于对干燥剂进行限位且设置有透气孔的第一盖帽、设置在脱水软管另一端用于对干燥剂进行限位且设置有透气孔的第二盖帽、设置在轴杆上端侧部的第一卡槽板、设置在第一卡槽板上且用来对脱水软管进行限位的第一紧固螺栓、设置在轴杆下端侧部的第二卡槽板、设置在第二卡槽板上且用来对脱水软管进行固定的第二紧固螺栓;所述脱水软管的左端的与进气管相连通,所述脱水软管的右端与脱硫模块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的右端通过合页与净化腔体铰接,所述盖体左端与净化腔体的上端的连接处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干燥剂包括硅胶干燥剂、氯化钙干燥剂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槽板通过螺钉与轴杆的上端侧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槽板通过螺钉与轴杆的下端侧部固定连接,所述轴杆的底部通过螺钉与净化腔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脱硫模块包括竖向设置在净化腔体中的顶壁与底壁之间并位于盖体右侧的隔板、设置在净化腔体内部并位于隔板右侧的若干个脱硫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脱硫单元包括设置在净化腔体底壁上的固定槽、设置在净化腔体顶壁上的连接通槽、贯穿连接通槽并与固定槽相卡接的脱硫板、设置在连接通槽内侧壁上且与脱硫板相适配的密封圈、设置在连接通槽与脱硫板连接处的第一密封胶带。

进一步的,所述脱硫板的顶部还设置有提拉板。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上还设置有与脱硫板相适配的导引夹板,所述导引夹板上还设置有透气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贯穿净化腔体的侧端,所述进气管位于净化腔体内部的一端还设置有用来与脱水软管进行连接的第一导气管,所述隔板上贯穿设置有用来与脱水软管相连接的第二导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气管与脱水软管插接,所述第一导气管与脱水软管的连接处通过第二密封胶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气管与脱水软管插接,所述第二导气管与脱水软管的连接处通过第三密封胶带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以螺旋盘绕的方式设置在轴杆上的脱水软管、干燥剂的配合,能够对沼气的运行轨迹进行导引和延展,增大沼气与干燥剂的接触时长,使得沼气与干燥剂充分接触,进而对实现对沼气的充分干燥;通过脱硫板不仅能够对沼气进行脱硫处理,更重要的是,当脱硫板被固态物堵塞时,只需先关闭第一控制阀,暂停通入沼气,并在现有的沼气通过出气管离开净化腔体后,撕下第一密封胶带,借助于提拉板将脱硫板取出,更换上新的脱硫板,并重新利用第一密封胶带对连接通槽与脱硫板的连接处进行固定,随后便可重新打开第一控制阀,向腔体中通入沼气,并对沼气进行脱水、脱硫的处理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紧固螺栓、第一卡槽板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紧固螺栓、第二卡槽板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净化腔体;2、盖体;3、进气管;4、第一控制阀;5、出气管;6、第二控制阀;7、轴杆;8、脱水软管;9、干燥剂;10、第一盖帽;11、第二盖帽;12、第一卡槽板;13、第一紧固螺栓;14、第二卡槽板;15、第二紧固螺栓;16、第三密封胶带;17、隔板;18、固定槽;19、连接通槽;20、脱硫板;21、密封圈;22、第一密封胶带;23、提拉板;24、导引夹板;25、透气通孔;26、第一导气管;27、第二导气管;28、第二密封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清楚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

如图1-3所示,一种沼气净化设备,包括净化腔体1、活动设置在净化腔体1左侧顶部的盖体2、设置在净化腔体1左侧的进气管3、设置在进气管3上的第一控制阀4、设置在净化腔体1右侧的出气管5、设置在出气管5上的第二控制阀6、设置在净化腔体1中的脱水模块、设置在净化腔体1中且与脱水模块相适配的脱硫模块;

所述脱水模块包括设置在净化腔体1底壁上的轴杆7、螺旋盘绕在轴杆7上的脱水软管8、设置在脱水软管8中的干燥剂9、设置在脱水软管8一端用于对干燥剂9进行限位且设置有透气孔的第一盖帽10、设置在脱水软管8另一端用于对干燥剂9进行限位且设置有透气孔的第二盖帽11、设置在轴杆7上端侧部的第一卡槽板12、设置在第一卡槽板12上且用来对脱水软管8进行限位的第一紧固螺栓13、设置在轴杆7下端侧部的第二卡槽板14、设置在第二卡槽板14上且用来对脱水软管8进行固定的第二紧固螺栓15;所述脱水软管8的左端的与进气管3相连通,所述脱水软管8的右端与脱硫模块相连通。

所述第一盖帽10与脱水软管8插接,所述脱水软管8与第一盖帽10的连接处通过粘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盖帽11与脱水软管8插接,所述脱水软管8与第二盖帽11的连接处通过粘胶固定连接。

所述盖体2的右端通过合页与净化腔体1铰接,所述盖体2左端与净化腔体1的上端的连接处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所述干燥剂9包括硅胶干燥剂、氯化钙干燥剂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所述第一卡槽板12通过螺钉与轴杆7的上端侧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槽板14通过螺钉与轴杆7的下端侧部固定连接,所述轴杆7的底部通过螺钉与净化腔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脱硫模块包括竖向设置在净化腔体1中的顶壁与底壁之间并位于盖体2右侧的隔板17、设置在净化腔体1内部并位于隔板17右侧的若干个脱硫单元。

所述脱硫单元包括设置在净化腔体1底壁上的固定槽18、设置在净化腔体1顶壁上的连接通槽19、贯穿连接通槽19并与固定槽18相卡接的脱硫板20、设置在连接通槽19内侧壁上且与脱硫板20相适配的密封圈21、设置在连接通槽19与脱硫板20连接处的第一密封胶带22。

所述脱硫板20的顶部还设置有提拉板23。

所述固定槽18上还设置有与脱硫板20相适配的导引夹板24,所述导引夹板24上还设置有透气通孔25。

所述进气管3贯穿净化腔体1的侧端,所述进气管3位于净化腔体1内部的一端还设置有用来与脱水软管8进行连接的第一导气管26,所述隔板17上贯穿设置有用来与脱水软管8相连接的第二导气管27。

所述第一导气管26与脱水软管8插接,所述第一导气管26与脱水软管8的连接处通过第二密封胶带2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气管27与脱水软管8插接,所述第二导气管27与脱水软管8的连接处通过第三密封胶带16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通过以螺旋盘绕的方式设置在轴杆7上的脱水软管8、干燥剂9的配合,能够对沼气的运行轨迹进行导引和延展,增大沼气与干燥剂9的接触时长,使得沼气与干燥剂9充分接触,进而对实现对沼气的充分干燥。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干燥剂9的脱水效果被用尽或大打折扣时,只需打开盖体,并撕下第二密封胶带28、第三密封胶带16,使得脱水软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气管26、第二导气管27分离,接着取下第一卡槽板12、第二卡槽板14,并取下第一盖帽10、第二盖帽11,将干燥剂9从脱水软管8中取出,对其进行脱水处理,之后将其重新装入脱水软管中,实现对干燥剂9的重复使用,并使得脱水软管8重新与第一导气管26、第二导气管27相连接,如此便可以重新打开第一控制阀4,继续向净化腔体中通入沼气,对沼气继续进行脱水、脱硫处理了。

通过脱硫板20不仅能够对沼气进行脱硫处理,更重要的是,当脱硫板20被固态物堵塞时,只需先关闭第一控制阀4,暂停向净化腔体1中通入沼气,并在现有的沼气通过出气管离开净化腔体1后,撕下第一密封胶带22,借助于提拉板23将脱硫板20取出,将新的脱硫板20通过连接通槽19、导引夹板24、固定槽18的配合插入净化腔体1中,并重新利用第一密封胶带22对连接通槽19与脱硫板20的连接处进行固定,随后便可重新打开第一控制阀4,向腔体中通入沼气,并对沼气进行脱水、脱硫的处理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净化设备结束使用后,可以关闭第一控制阀4、第二控制阀6,避免外界的灰尘进入,导致净化设备无法继续使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