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膨胀空间的回转式排气管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9538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膨胀空间的回转式排气管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机车的排气管结构。
技术背景一种现有的排气管结构,如图1所示,是在一外筒10的内部以二隔板11规划出第一、第二、第三膨胀室13、 14、 15,在第二膨胀室14中设有吸音棉16; 一进气管17穿设在第一、第二膨胀室13、 14中,其出口端172位于第三膨胀室 15; —排放管18穿设在第二、第三膨胀室14、 15中,其进气端182位于所述的 第一膨胀室13,出口端183经由第三膨胀室15而穿出外筒10。另有一设在第二 膨胀室14的连通管19使第一与第三膨胀室13、 15相通。引擎废气的流向以图中的箭头表示。废气由进气管17进入,并由其出口端 172排放至第三膨胀室15中。第三膨胀室15中的废气经由所述的连通管19而进 入第一膨胀室13中。第一膨胀室13中的废气再经由所述的排放管18而排至外筒 IO外部。此一型式的排气管制造时由于隔板11多,所以需经过多重的焊接过程,制造 成本高,且原本是希望凭借多膨胀室的设计达到较佳的消音效果,但事实上废气 路线不良反而产生噪音,同时也有回压不稳定的情形。例如废气从进气管17的出 口端172冲进第三膨胀室15以及第三膨胀室15的废气通过连通管19冲进第一膨 胀室13时,会直接冲击外筒10的内壁,以致在外筒10中发生类似金属磨擦的噪 音。而因为废气冲击筒壁的缘故,所以第一与第三膨胀室13、 15的气流混乱,导 致排气不顺畅,回压也不稳定。发明内容本案的主要目的是在提出一种可控制排气回压以及增益消音效果的排气管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膨胀空间的回转式排气管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隔板(31);至少一回转进气管(32),固定在所述的隔板(31)上,其进气端(321)与出口端(322)位于所述的隔板(31)的同一侧;至少一排放管 (33),固定在所述的隔板(31)上,其进气端(331)与上述回转进气管(32) 的进气端(321)与出口端(322)为相同方向; 一消音筒(20),上述隔板(31) 固定在所述的消音筒(20)中,将所述的消音筒(20)内部空间区隔成一第一膨 胀空间(21)与第二膨胀空间(22),且第一膨胀空间(21)的容积小于所述的 第二膨胀空间(22),所述的回转进气管(32)的出口端(322),以及所述的排 放管(33)的进气端(331)位于所述的第一膨胀空间(21)。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1. 本案上述的设计使排气管构造具有消音以及回压控制的效果。2. 关于本案的消音功能,其是以单回转路径的回转进气管使废气在消音筒中 的流动路程延长以及流动导引顺畅,而凭借消音棉的作用,使废气在第二膨胀空 间获得消音作用。废气再经由所述的回转进气管的出口端释放至所述的第一膨胀 空间,再由所述的排放管排放至外部环境。由于所述的排放管是在第二膨胀空间 中,因此废气在排放管流动时同样受到所述的消音棉的消音作用。3. 引擎高速运转的多量废气由所述的回转进气管释出至所述的第一膨胀空 间,而使其压力增加时,第一膨胀空间一部份的废气可通过所述的隔板的消音孔 而向第二膨胀空间流动,以此避免第一膨胀空间产生过高的气压造成高噪音或回 压过大。4. 本案凭借设定所述的排放管的进气端口径以及进气端相对所述的消音筒筒 内壁的直线距离而达到控制排气回压的目的。5. 本案因单回转路径的回转进气管可导引废气在消音筒中顺畅的流动,排气 顺畅可使排气回压稳定。


图1为现有多膨胀室排气管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案排气管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案排气管为直式实施的平面图。 图4为废气在本案排气管中流动的示意图。图5为本案排气管再加设一排管的实施例图。 图6为本案排气管为横式实施的示意图。 图7为本案排气管另一实施例平面图。 图8为本案排气管再一实施例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案排气管构造包括一消音筒20以及一排气管单元30。所述的排气管单元 30的主要实施方式如图2、图3所示,是在一隔板31上焊接固定一回转进气管 32,所述的回转进气管32的管身是单回转型态,其进气端321与出口端322位于 所述的隔板31同一侧。 一排放管33以管端焊接固定在所述的隔板31上,所述的 排放管33是呈直管型,两端分别为进气端331与出口端332。所述的排放管33 的进气端331是与上述回转进气管32的进气端321与出口端322呈同一方向。所 述的隔板31以及回转进气管32上设有消音孔311、 323。所述的排气管单元30是以所述的隔板31焊接固定在所述的消音筒20中,所 述的隔板31将所述的消音筒20内部空间区隔成第一膨胀空间21与第二膨胀空间 22,且第一膨胀空间21的容积小于第二膨胀空间22。所述的第二膨胀空间22中 设有消音棉23。上述的回转进气管32的进气端321凭借一向消音筒20外延伸的 进气接管40而接收引擎运作所产生的废气。上述排放管33的出口端332则连接 一排气尾管50,以便将废气排放至消音筒20外部。引擎废气的流向在图4中以箭头表示。废气经由进气接管40进入所述的回转 进气管32中,行经单一回转路径后,由所述的回转进气管32的出口端322释出 至第一膨胀空间21;所述的第一膨胀空间21中的废气则由所述的排放管33的进 气端331进入,由所述的排放管33的出口端332释出至排气尾管50而排放至外 部环境。本案上述的设计使排气管构造具有可控制排气回压、废气流动顺畅以及增益 消音的效果。关于本案的消音功能,其是以单回转路径的回转进气管32使废气在消音筒 20中的流动路程延长,而凭借消音孔323与消音棉23的作用,使废气在第二膨 胀空间22中进行初步的消音。废气经由所述的回转进气管32的出口端322释放 至所述的第一膨胀空间21。所述的第一膨胀空间21中的废气则由所述的排放管33的进气端331进入,由所述的排放管33的出口端332释出至排气尾管50而排 放至外部环境。由于所述的排放管33是在第二膨胀空间22中,因此废气在排放 管33流动时同样受到所述的消音棉23的消音作用,之后才经由所述的排气尾管 50向外释出。所以废气进入本案排气管中,不论是在回转进气管32或排放管33 中均可得到消音棉23的吸音作用,因此排气噪音非常小。若引擎高速运转的多量废气由所述的回转进气管32释出至所述的第一膨胀 空间21,而使其压力增加时,第一膨胀空间21—部份的废气可通过所述的隔板 31的消音孔311而向第二膨胀空间22流动,利用所述的消音棉23的作用进行消 音以及消减第一膨胀空间21的压力,而第二膨胀空间22的废气可由消音孔323 而进入所述的回转进气管32中,再释出至第一膨胀空间21,因此第一膨胀空间 21是有一疏压管道,以此避免第一膨胀空间21产生过高的气压造成高噪音或回 压过大。关于本案的回压控制功能,其主要是由所述的排放管33的进气端331 口径以 及进气端331相对消音筒20筒壁的直线距离而定。例如,缩小所述的进气端331 口径,会使排放管33进气端的压力变大,第一膨胀空间21在单位时间内的气体 释出量变小,以致第一膨胀空间21的压力变大,因此所述的回转进气管32的出 口端322压力随的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气体释出量变小,环环相扣的作用,使排 气管构造的回压升高,适用于低转速时引擎扭力输出。反的,扩大所述的排放管 33进气端331口径,则会降低回压,适用于高转速时加速引擎废气排除,增进引 擎运作效率。又例如,进气端331相对消音筒20筒壁的直线距离愈短,所述的排 放管33进气端331的压力愈大,相对的使排气管构造的回压升高。本案因单回转路径的回转进气管32可导引废气在消音筒20中顺畅的流动, 乱流与扰流的问题减少,排气顺畅可使排气回压稳定。如图5,本案排气管构造可实施为双排放管,也即两支排放管33、 34平行, 每一排放管33、 34的设置方式同前所述。依上段回压控制的原理可推知,双排放 管可加快第一膨胀空间21的废气释出速度,增加排气量,降低第一膨胀空间21 的压力,相对的使排气管构造的回压降低。图3、图4、图5是本案排气管实施为直式的示意图,适用于前置式引擎的车 辆。图6则为本案排气管实施为横式的示意图,适用于后置式引擎的车辆。主要 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差异之处是消音筒20与排气管单元30横置,使废气为横向的流动。进气接管40与排气尾管50则呈弯管型态,以便连接引擎废气歧管以及将废气外排至车辆后方空间。在图6中,所述的消音筒20设另一排气尾管 51连通所述的第一膨胀空间21,双排放管的设置加快第一膨胀空间21的废气释 出速度,增加排气量。如图7,是单一的排放管33上设有消音孔333。如图8,是双排放管33、 34 上均设有消音孔333、 343。其目的是使废气在向外排放的过程中也可得到消音棉 23的吸音作用,而使排气噪音更小。此一实施例,使排气管单元30的进气与排 气均得到消音作用,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 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 一种双膨胀空间的回转式排气管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隔板(31);至少一回转进气管(32),固定在所述的隔板(31)上,其进气端(321)与出口端(322)位于所述的隔板(31)的同一侧;至少一排放管(33),固定在所述的隔板(31)上,其进气端(331)与上述回转进气管(32)的进气端(321)与出口端(322)为相同方向;一消音筒(20),上述隔板(31)固定在所述的消音筒(20)中,将所述的消音筒(20)内部空间区隔成一第一膨胀空间(21)与第二膨胀空间(22),且第一膨胀空间(21)的容积小于所述的第二膨胀空间(22),所述的回转进气管(32)的出口端(322),以及所述的排放管(33)的进气端(331)位于所述的第一膨胀空间(2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膨胀空间的回转式排气管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回转进气管(32)的管身设有消音孔(323),所述的第二膨胀空间(22)设有 消音棉(23)。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膨胀空间的回转式排气管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隔板(31)上设有多个消音孔(311)。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膨胀空间的回转式排气管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排放管(33)的管壁设多个消音孔(333)。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双膨胀空间的回转式排气管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排放管(33)是直管。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双膨胀空间的回转式排气管构造,其特征在于另一 排放管(34)与前述排放管(33)平行的固定在所述的隔板(31)上。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双膨胀空间的回转式排气管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两个排放管(33) 、 (34)的管壁均设多个消音孔(333) 、 (343)。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膨胀空间的回转式排气管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消音筒(20)的筒端固定一排气尾管(51),所述的排气尾管(51)的进气端 位于所述的第一膨胀空间(2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膨胀空间的回转式排气管构造,包括一隔板;至少一回转进气管,固定在所述的隔板上,其进气端与出口端位于所述的隔板的同一侧;至少一排放管,固定在所述的隔板上,其进气端与上述回转进气管的进气端与出口端为相同方向;一消音筒,上述隔板固定在所述的消音筒中,将所述的消音筒内部空间区隔成一第一膨胀空间与第二膨胀空间,且第一膨胀空间的容积小于所述的第二膨胀空间,所述的回转进气管的出口端,以及所述的排放管的进气端位于所述的第一膨胀空间。本案上述的设计使排气管构造具有消音以及回压控制的功能。
文档编号F01N1/08GK201090277SQ20072015547
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7日
发明者郭丽美 申请人:诚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