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可变进气管进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8606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可变进气管进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可变进气管进气系统,属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 明是通过控制阀门改变进气管的长短,形成了不同转速工况下的进气道,使得发动机在低、 中、高转速区的工况下,进气、容积效率、扭矩、功率都达到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发动机的充 气效率和动力性能,节约了燃料,减少了排放污染。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由于进气管长度是一定的,在不同的转速工况下,空气都要 经过一个定长的进气管,然后向各气缸充气,造成了在低、中、高转速工况下,充气不能控制 的状况,不能满足发动机在低、中、高转速不同工况的充气需要。浪费了燃料,扭矩、功率都 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废气排放达不到标准。本发明就是用控制阀门改变进气管长度,形成了 不同转速工况下的进气道,使发动机在低、中、高转速工况下,各气缸都能良好充气,扭矩、 功率都达到良好的效果。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节约燃料,减少排放。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可变进气管进气系统。这种进 气系统通过改变进气管的长度,满足发动机在低、中、高转速工况下,对充气量的需要。使发 动机在低、中、高转速工况下,各气缸都能良好充气,扭矩、功率都达到良好的效果。提高发 动机动力性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可变进气管技术,改变进气管 的长度。可变进气管包括四段进气管串联和三个控制阀门的组成形式,通过三个控制阀门 的状态切换,构成了三条不同的气流流经途径,从而形成了不同转速工况下的进气道,使得 发动机在低、中、高转速区的工况下,进气、容积效率、扭矩、功率都达到良好的效果。所述的可变进气管包括第一段进气管、第二段进气管、第三段进气管和第四段进 气管,四段进气管相互串联。(见附图1)所述控制阀门包括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和第三控制阀门。(见附图1)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控制阀门改变进气管的长短,形成了不同转速工况下的进气道,使得 发动机在低、中、高转速区的工况下,进气、容积效率、扭矩、功率都达到良好的效果。提高了 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和动力性能,节约了燃料,减少了排放污染。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可变进气管包括第一段进气管、第二段进气管、第三段 进气管和第四段进气管,四段进气管相互串联;所述控制阀门包括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 阀门和第三控制阀门。如图2所示,发动机低速运转时,第一控制阀打开,第二、第三控制阀全关闭,空气流经过四段进气管,给气缸充气。如图3所示,发动机中速运转时,第二控制阀打开,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三控制阀 关闭,空气流经过第一、第三、第四段进气管,给气缸充气。如图4所示,发动机高速运转时,第三控制阀打开,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二控制阀 关闭,空气流经过第一、第四段进气管,给气缸充气。
具体实施例方式发动机停机时,第一、第二、第三控制阀全为打开状态。发动机低速运转时,发动机ECU发出信号,第一控制阀打开,第二、第三控制阀全 关闭,空气流经过四段进气管,给气缸充气,满足了发动机低速时对长进气道的要求,提高 了发动机低速时的输出扭矩。发动机中速运转时,发动机E⑶发出信号,第二控制阀打开,第一、第三控制阀全 关闭,空气流经过第一、第三、第四段进气管,给气缸充气,保证了发动机中速时,对进气量 的需要。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发动机ECU发出信号,第三控制阀打开,第一、第二控制阀关 闭,空气流经过第一、第四段进气管,给气缸充气,满足了发动机高速时对短进气道的要求, 提高了发动机高速时的输出功率。发动机低、中、高转速可根据具体发动机进行设定。
权利要求
一种发动机可变进气管进气系统,包括四段进气管、控制阀门和谐振腔。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可变进气管包括第一段进气管、第二段进气管、第三段进 气管和第四段进气管,四段进气管相互串联;所述控制阀门包括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 门和第三控制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书1和2所述,本发明可以用于汽油发动机,也用于柴油发动机和使用 其它燃料的发动机。
4.根据权利要求书1和2所述,凡是与本发明相似的串联控制方式改变进气道长短,都 在本发明范围之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可变进气管进气系统,其结构特点是含有可变进气管包括四段进气管、三个控制阀门和谐振腔;其中,所述的可变进气管包括第一段进气管、第二段进气管、第三段进气管和第四段进气管,四段进气管相互串联;所述控制阀门包括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和第三控制阀门;本发明采用了四段进气管串联和三个控制阀门的组成形式,通过三个控制阀门的状态切换,构成了三条不同的气流流经途径,从而形成了不同转速工况下的进气道(见图);使得发动机在低、中、高转速区的工况下,进气、容积效率、扭矩、功率都达到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和动力性能,节约了燃料,减少了排放污染。
文档编号F02M35/104GK101852152SQ20091014275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9日
发明者柳光日 申请人:柳光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