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活塞直轴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9157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式活塞直轴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特别是一种利用燃烧室内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相反作用力的旋转式活塞直轴发动机。
背景技术
根据牛顶定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在传统的内燃机式发动机的原理中,只是利用了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压力,而其反作用力白白浪费掉,这样就造成了能源和能量的极大浪费。而且现在的发动机普遍结构复杂,能量损耗大,能源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传统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反作用力的相辅作用的旋转式活塞直轴发动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式活塞直轴发动机,包括发动机筒体, 所述发动机筒体包括两个储气筒,储气筒之间通过燃烧室连通;储气筒的中心套装有上下贯穿的传动轴,储气筒上部为V形气斗,该V形气斗内的传动轴上套装有旋转叶片,传动轴的上部套装有相啮合的传动齿轮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能量损耗小,能源的利用率高。由于将燃烧室内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应用到了传动轴的旋转输出, 使得反作用力的输出对作用力的运动输出起到了相辅助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使用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储气筒与燃烧室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储气筒1,V形气斗2,第一传动轴3,燃烧室4,传动齿轮组5,第二传动轴6, 放气口 7,旋转叶片8,凸轮单向阀门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1-2,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要公开的是一种充分利用内燃机式发动机的燃烧室内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使反作用力的能量输出对作用力的能量输出起到辅助作用的发动机。这种旋转式活塞直轴发动机,包括发动机筒体,发动机筒体包括两个储气筒1,储气筒1之间通过燃烧室4连通。储气筒1的中心套装有上下贯穿的传动轴,本实施例中的传动轴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储气筒内的第一传动轴3和第二传动轴6。储气筒1的上部均为V形气斗2,该V形气斗2内的传动轴上均套装有旋转叶片8,传动轴的上部套装有相啮合的传动齿轮组5,即第一传动轴3和第二传动轴6的上部套装的齿轮相互啮合。燃烧室4与两个储气筒的V形气斗2连通,且燃烧室4内设置有一组可调的凸轮单向阀门9。储气筒1的下部均设有放气口 7,两个储气筒1的放气口 7分别通过管道合并后输
出ο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燃烧室内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压力向燃烧室的两端作用,压力能量分别通过凸轮单向阀门进入两个V形气斗2内,旋转叶片8在压力作用下高速旋转,即应用的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特性,从而带动各自的传动轴转动,即第一传动轴3和第二传动轴6转动。套装在两个传动轴上的齿轮组相啮合,而用于力的输出的是第一传动轴3,那么第二传动轴6上齿轮的转动对第一传动轴上齿轮的传动起到辅助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式活塞直轴发动机,包括发动机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筒体包括两个储气筒,储气筒之间通过燃烧室连通;储气筒的中心套装有上下贯穿的传动轴,储气筒上部为V形气斗,该V形气斗内的传动轴上套装有旋转叶片,传动轴的上部套装有相啮合的传动齿轮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活塞直轴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与两个储气筒的V形气斗连通,且燃烧室内设置有一组可调的凸轮单向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活塞直轴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筒的下部均设有放气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特别是一种利用燃烧室内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相反作用力的旋转式活塞直轴发动机。它包括发动机筒体,所述发动机筒体包括两个储气筒,储气筒之间通过燃烧室连通;储气筒的中心套装有上下贯穿的传动轴,储气筒上部为V形气斗,该V形气斗内的传动轴上套装有旋转叶片,传动轴的上部套装有相啮合的传动齿轮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能量损耗小,能源的利用率高。由于将燃烧室内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应用到了传动轴的旋转输出,使得反作用力的输出对作用力的运动输出起到了相辅助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使用率。
文档编号F02B61/06GK201953470SQ201120053208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5日
发明者王久昌, 王立宝, 王立山 申请人:王久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