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电子加热油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5470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远红外电子加热油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柴油车用带远红外电子加热的油管。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车辆的数量也在飞速的增长,其中使用柴油发动机的汽车更是日益增加。但是柴油在冬天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容易结冰吸蜡,导致柴油无法正常流动,因此造成很多车辆无法正常启动,有些车辆即使勉强启动,但因为其中的柴油油管中有结冰吸蜡存在,也无法迅速的使柴油发动机进入到正常工作状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广泛检索,尚未发现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柴油车油管在温度过低时容易结冰吸蜡,无法使柴油在油管中正常流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柴油车用的具有远红外电子加热功能的油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远红外电子加热油管,它由两端设有扁球头的橡胶油管组成,使用扣套分别将扁球头管体与油管压紧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由两段油管组成,通过二通接头互相连接,使用扣套分别将二通接头管体与油管压紧密封;油管内设有远红外加热线,远红外加热线的一端固定在油管一端的扁球头管体与扣套之间,远红外加热线的另一端穿过油管内部,经过油管另一端绕回至二通接头处,从二通接头与扣套之间穿出油管后与插接件连接,油管另一端的扁球头管体与扣套之间压设有固定绳,固定绳绕接在远红外加热线的中部。该油管使用时,安装在发动机与油箱之间,将固定有远红外加热线一端的扁球头连接在发动机搭铁上接地,将远红外加热线另一端的插接件连接在电源正极上;在发动机启动前短暂通电即可使迅速使油管内凝结的柴油升温、解冻。由于加热线直接接触燃油,为接触式加热,其功率小、热效率高、升温速度快,耗电少;另外加热线本身即是完整的回路,只需要在油管的一端安装,使用方便。作为对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远红外加热线穿出二通接头的部分外设有绝缘护套,对加热线外部设置多重保护层,使用安全、寿命延长。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实现了柴油车油管中柴油的预热及保温,保证了油管中柴油在低温气候下的正常流动,解决了柴油车冷启动及熄火问题;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安全可靠。


图1是本发明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一种远红外电子加热油管,它由两段橡胶油管5、5a,扁球头接头1,二通接头8,扣套2,加热线4,护套6和插接件7组成。如图2所示,所述两段橡胶油管5、5a通过二通接头8互相连接,二通接头8两端外部分别设有扣套2将橡胶油管压紧二通接头8的管体上;组合后油管的两端分别设有扁球头1,使用扣套2分别将扁球头I管体与橡胶油管5、5a压紧密封;
橡胶油管5、5a内设有远红外加热线4,远红外加热线4的一端通过扣套2压紧固定在油管5a下端扁球头I的管体与油管5a的内壁之间,远红外加热线4的另一端穿过橡胶油管内部,经过油管5上端绕回至二通接头8处,从二通接头8与油管5内壁之间穿出后连接有插接件7 ;油管5上端的扁球头I管体与油管5内壁之间压设有固定绳3,固定绳3绕接在远红外加热线4的中部;远红外加热线4穿出二通接头8的部分外设有绝缘护套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显而易见的若干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远红外电子加热油管,它包括两端设有扁球头的橡胶油管,使用扣套将扁球头管体与油管压紧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由两段油管组成,通过二通接头互相连接,使用扣套分别将二通接头管体与油管压紧密封;油管内设有远红外加热线,远红外加热线的一端固定在油管一端的扁球头管体与扣套之间,远红外加热线的另一端穿过油管内部,经油管另一端绕回至二通接头处,从二通接头与扣套之间穿出油管后与插接件连接,油管另一端的扁球头管体与扣套之间压设有固定绳,固定绳绕接在远红外加热线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电子加热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加热线穿出二通接头的部分外设有绝缘护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远红外电子加热油管,它由两段橡胶油管5、5a,扁球头接头1,二通接头8,扣套2,内部远红外加热线4,护套6和插接件7组成。该油管安装在发动机与油箱之间,将固定有远红外加热线一端的扁球头连接在发动机搭铁上接地,将远红外加热线另一端的插接件连接在电源正极上。采用本发明的优点是,实现了柴油车油管中柴油的预热及保温,保证了油管中柴油在低温气候下的正常流动,解决了柴油车冷启动及熄火问题;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F02M31/125GK103016219SQ20121058505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0日
发明者沈颂凯, 沈为均, 李召群 申请人:安徽恒佳机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