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679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组合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支架,其在第一板和第二板上集成了线束固定架和第一凸焊螺母,从而可将电磁阀、四通管、线束等设置在该组合支架上,进而有效地解决了在发动机其他部位增加固定点困难的问题,使得各个零部件在发动机上的布置更加紧凑。线束固定架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用于发动机控制线束的固定,可有效地防止线束脱落,使线束走向更加顺畅。另外,将电磁阀预装在该组合支架上,然后再整体装配到发动机上,可有效地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专利说明】组合支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配件领域,特别是一种组合支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发动机功能性部件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复杂。发动机控制线束、管类零部件、传感器以及执行器等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发动机上。如何合理的布置这些零部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宄课题。
[0003]目前,线束、管类部件以及其他不直接装配在发动机本体上的零部件通常是采用单个的支架固定在发动机本体上或者固定在车身等部位。这一安装方式集成化程度不高,管路和线路布置混乱,从而易造成相互干涉。同时,管路和线路过多,在发动机上进行装配时也相对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集成化程度高的组合支架。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组合支架,包括:
[0007]第一板,其一端顶部设置有第一线束固定架,所述第一板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该第一固定孔从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板;
[0008]第二板,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板的另一端相交,该第二板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板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二板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凸焊螺母,该第一凸焊螺母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板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侧面;
[0009]第二线束固定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板的另一端。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线束固定架包括:
[0011]第一弯折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板的一端顶部,并背向所述第一板延伸,所述第一弯折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孔的侧面;
[0012]第二弯折部,其一端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该第二弯折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板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反;
[0013]第三弯折部,其一端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另一端,该第三弯折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第三弯折部上设置有第一线束固定孔,该第一线束固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板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
[0014]所述第一弯折部背向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凸焊螺母,该第二凸焊螺母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线束固定孔的轴线平行。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线束固定架包括:
[0016]第四弯折部,其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板的另一端,该第四弯折部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和第二线束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二线束固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轴线平行;
[0017]第五弯折部,其设置在所述第四弯折部的另一端,并背向该第四弯折部延伸,所述第五弯折部垂直于所述第四弯折部上所述第二固定孔所在侧面,该第五弯折部设置有第二凸焊螺母,所述第二凸焊螺母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的轴线垂直。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相交处设置有第六弯折部,该第六弯折部朝向所述第二线束固定架延伸,所述第六弯折部上设置有第三线束固定孔,该第三线束固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轴线平行。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板朝向所述第二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管架。
[0020]优选地,所述第一管架包括:
[0021]第一管,其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板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
[0022]第二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的一端垂直相交,该第二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四弯折部和所述第五弯折部的连接处。
[0023]优选地,所述第一板朝向所述第二板的一侧设置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管设置在该第一夹持部内。
[0024]优选地,所述第二板朝向所述第一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管架。
[0025]优选地,所述第二管架包括:
[0026]第三管,其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板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
[0027]第四管,其与所述第三管上靠近所述第一板的一端垂直相交,该第四管背向所述第二板延伸。
[0028]优选地,所述第二板朝向所述第一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三管设置在该第二夹持部内。
[0029]本实用新型组合支架在第一板和第二板上集成了线束固定架和第一凸焊螺母,从而可将电磁阀、四通管、线束等设置在该组合支架上,进而有效地解决了在发动机其他部位增加固定点困难的问题,使得各个零部件在发动机上的布置更加紧凑。线束固定架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用于发动机控制线束的固定,可有效地防止线束脱落,使线束走向更加顺畅。另外,将电磁阀预装在该组合支架上,然后再整体装配到发动机上,可有效地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支架的轴测图;
[00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支架的主视图;
[00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支架的使用状态图。
[0033]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板、11第一固定孔、2第二板、21第一凸焊螺母、3第一线束固定架、31第一弯折部、311第二凸焊螺母、32第二弯折部、33第三弯折部、331第一线束固定孔、4第二线束固定架、41第四弯折部、411第二固定孔、412第二线束固定孔、42第五弯折部、421第二凸焊螺母、5第六弯折部、51第三线束固定孔、6第一管架、61第一管、62第二管、7第一夹持部、8第二管架、81第三管、82第四管、9第二夹持部、101四通管、102第一电磁阀、103第二电磁阀、104第一连接管、105第二连接管、106第三连接管、107第四连接管、108第五连接管、109第六连接管、110第七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组合支架,包括:第一板1、第二板2、第一线束固定架3、第二线束固定架4。其中,第一板I的上端顶部设置有第一线束固定架3。第一板I的侧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孔11,这两个第一固定孔11沿第一板I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从厚度方向贯穿第一板I。第二板2的右端与第一板I的下端相交,该第二板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板I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第二板2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侧面上焊接有两个第一凸焊螺母21,这两个第一凸焊螺母21沿第二板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这两个第一凸焊螺母21的轴线垂直于第二板2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侧面。第二线束固定架4设置在第二板2的左端。
[0036]优选地,第一线束固定架3包括第一弯折部31、第二弯折部32和第三弯折部33。第一弯折部31设置在第一板I的上端顶部,并背向第一板I延伸,第一弯折部31垂直于第一板I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1的侧面。第二弯折部32的下端垂直设置在第一弯折部31的右端,该第二弯折部3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板I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反。第三弯折部33的左端垂直设置在第二弯折部3的上端,该第三弯折部33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弯折部31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反,第三弯折部33上设置有第一线束固定孔331,该第一线束固定孔331的轴线与第一板I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第一弯折部31背向第二弯折部32的侧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凸焊螺母311,这两个第二凸焊螺母311沿第一弯折部3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此两个第二凸焊螺母311的轴线与第一线束固定孔331的轴线平行。如此结构的第一线束固定架3结构简单,通过两个第二凸焊螺母311可将四通管101固定,并通过第一线束固定孔331固定线束。
[0037]进一步优选地,第二线束固定架4包括第四弯折部41和第五弯折部42,其中,第四弯折部41的上端设置在第二板2的左端,该第四弯折部41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411和第二线束固定孔412,第二固定孔411和第二线束固定孔412的轴线与第一固定孔11的轴线平行。第五弯折部42设置在第四弯折部41的下端,并背向该第四弯折部41延伸,第五弯折部42垂直于第四弯折部41上第二固定孔411所在侧面,该第五弯折部42设置有第二凸焊螺母421,第二凸焊螺母421的轴线与第二固定孔411的轴线垂直。这一结构的第二线束固定架4结构简单,用材省,能为第二电磁阀103和线束提供了安装空间。再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板I和第二板2相交处设置有第六弯折部5,该第六弯折部5朝向第二线束固定架4延伸,第六弯折部5上设置有第三线束固定孔51,该第三线束固定孔51的轴线与第一固定孔11的轴线平行。第六弯折部5的设置可为发动机上杂乱的线束进一步提供放置空间。
[0038]第一板1、第二板2、第一线束固定架3、第二线束固定架4以及第六弯折部5可一体冲压成型。
[0039]一种实施例,第一板I朝向第二板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管架6,用于连接管路。优选地,第一管架6包括第一管61和第二管62,第一管6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板I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第二管62的右端与第一管61的下端垂直相交,该第二管62的左端位于第四弯折部41和第五弯折部42的连接处。这一管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在连接软管的同时还起到支撑第一板I的作用。为了便于第一管架6的固定,于是优选在第一板I朝向第二板2的一侧设置第一夹持部7,第一管61设置在该第一夹持部7内。
[0040]一种实施例,第二板2朝向第一板I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管架8,用于连接管路。优选地,第二管架8包括第三管81和第四管82,第三管8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板2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第四管82与第三管81上靠近第一板I的一端垂直相交,该第四管82背向第二板2延伸。这一管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在连接软管的同时还起到支撑第二板2的作用,为了便于第二管架8的固定,于是优选在第二板2朝向第一板I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夹持部9,第三管81设置在该第二夹持部9内。
[0041]第一管61的上端、第二管62的左端、第三管81的左端以及第四管82的上端设计相应的凸台或鼓包以防止软管安装后脱落,并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的管径。
[0042]如图3所示,该组合支架在使用时,通过两个第一固定孔11和第二固定孔411固定在发动机上,通过三个孔固定,固定更牢固,防止在振动过程中晃动。四通管101通过螺栓固定在两个第二凸焊螺母311上,该四通管101分别于第一连接管104、第二连接管105、第四连接管107和第五连接管108相连通,第一连接管104再与真空泵相连通,第二连接管105再与真空助力器相连通,第五连接管108与第四管82的上端相连。第一电磁阀102通过螺栓固定在两个第一凸焊螺母21上,第一电磁阀102通过第四连接管107与四通管101相连,第一电磁阀102再通过第三连接管106与增压器相连。第二电磁阀103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凸焊螺母421上,第二电磁阀103通过第六连接管109与第三管81的左端相连,第二电磁阀103还通过第七连接管110与EGR旁通电磁阀相连。第一管61的上端和第二管62的左端分别与喷油器回油管相连。
[0043]此组合支架可将电磁阀、四通管、线束等设置在该组合支架上,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在发动机其他部位增加固定点困难的问题,使得各个零部件在发动机上的布置更加紧凑。线束固定孔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适的孔径,用于发动机控制线束的固定,有效的防止线束脱落,走向更加顺畅。另外,将电磁阀及管路预装在该组合支架上,然后在整体装配到发动机上,可有效地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004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指导思想轻易提出其它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板(I),其一端顶部设置有第一线束固定架(3),所述第一板(I)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1),该第一固定孔(11)从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板(I); 第二板(2),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板(I)的另一端相交,该第二板(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板(I)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二板(2)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凸焊螺母(21),该第一凸焊螺母(21)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板(2)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侧面; 第二线束固定架(4),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板(2)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束固定架(3)包括: 第一弯折部(31),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板(I)的一端顶部,并背向所述第一板(I)延伸,所述第一弯折部(31)垂直于所述第一板(I)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孔(11)的侧面; 第二弯折部(32),其一端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部(31)的一端,该第二弯折部(3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板(I)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反; 第三弯折部(33),其一端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弯折部(3)的另一端,该第三弯折部(33)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弯折部(31)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第三弯折部(33)上设置有第一线束固定孔(331),该第一线束固定孔(331)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板(I)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 所述第一弯折部(31)背向所述第二弯折部(32)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凸焊螺母(311),该第二凸焊螺母(311)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线束固定孔(331)的轴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束固定架(4)包括: 第四弯折部(41),其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板(2)的另一端,该第四弯折部(41)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411)和第二线束固定孔(412),所述第二固定孔(411)和所述第二线束固定孔(412)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1)的轴线平行; 第五弯折部(42),其设置在所述第四弯折部(41)的另一端,并背向该第四弯折部(41)延伸,所述第五弯折部(42)垂直于所述第四弯折部(41)上所述第二固定孔(411)所在侧面,该第五弯折部(42)设置有第二凸焊螺母(421),所述第二凸焊螺母(42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固定孔(411)的轴线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I)和所述第二板(2)相交处设置有第六弯折部(5),该第六弯折部(5)朝向所述第二线束固定架(4)延伸,所述第六弯折部(5)上设置有第三线束固定孔(51),该第三线束固定孔(51)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1)的轴线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I)朝向所述第二板(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管架(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架(6)包括: 第一管(61),其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板(I)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 第二管(62),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管(61)的一端垂直相交,该第二管(62)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四弯折部(41)和所述第五弯折部(42)的连接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I)朝向所述第二板(2)的一侧设置第一夹持部(7),所述第一管(61)设置在该第一夹持部(7)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2)朝向所述第一板(I)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管架(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架(8)包括: 第三管(81),其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板(2)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 第四管(82),其与所述第三管(81)上靠近所述第一板(I)的一端垂直相交,该第四管(82)背向所述第二板(2)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2)朝向所述第一板(I)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夹持部(9),所述第三管(81)设置在该第二夹持部(9)内。
【文档编号】F02B77/00GK204186472SQ201420664934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7日
【发明者】张焕岩, 刘青林, 李 杰, 肖海云, 葛娟娟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