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汽车发动机节温器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5383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型汽车发动机节温器壳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改良型汽车发动机节温器壳体。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是汽车发动机舱内的重要系统,用于控制和调节汽车发动机温度系数,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节温器总成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重要零部件之一,主要用于调节汽车发动机工作时的温度,而节温器总成绝大部分包括壳体和壳体内部的节温器。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节温器总成的壳体存在以上几点不足:1.壳体整体所述空间较大,不便于安装;2.密封性能较差,极易使冷却液从导流槽内泄漏出;3.整体机械强度较差,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极易发生变形。

然而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发者有必要研制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安装方便、能够有效的避免冷却液从导流槽内漏出,密封性能好、整体机械强度大、不易变形的改良型汽车发动机节温器壳体。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安装方便、能够有效的避免冷却液从导流槽内漏出,密封性能好、整体机械强度大、不易变形的改良型汽车发动机节温器壳体。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改良型汽车发动机节温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节温器外壳体,在所述节温器外壳体的外边缘设有向内翻折的内折边,在所述节温器外壳体上沿其外边缘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在所述节温器外壳体的内表面设有向外凸起的叶轮安装腔,在所述节温器外壳体的内表面上开设有与叶轮安装腔相连通的导流槽,在所述节温器外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分别与叶轮安装腔相连通的进水管和暖风接头管,在所述进水管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节温器的节温器安装腔,在所述节温器外壳体的外表面上还设有与导流槽相连通的出水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节温器外壳体的内表面沿导流槽的外边缘设有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节温器外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多条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该节温器壳体整体紧凑,所占空间较小,便于安装。

2.在节温器外壳体的内表面沿导流槽的外边缘设有密封圈,能够有效的避免冷却液从导流槽内漏出,密封性能好。

3.在节温器外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多条加强筋,避免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发生变形,机械强度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4所示,图中给出的一种改良型汽车发动机节温器壳体,包括节温器外壳体100。

在节温器外壳体100的外边缘设有向内翻折的内折边130,内折边130与节温器外壳体100的内表面120之间的角度为90°,在节温器外壳体100上沿其外边缘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40,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140将节温器外壳体100牢牢的固定安装在汽车发动机上。

在节温器外壳体100的内表面120设有向外凸起的叶轮安装腔121,在叶轮安装腔121内安装有叶轮,叶轮为冷却液的进出提供了输送动力。

在节温器外壳体100的内表面120上开设有与叶轮安装腔121相连通的导流槽122,在节温器外壳体100的外表面110上设有分别与叶轮安装腔121相连通的进水管111和暖风接头管112,在进水管111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节温器的节温器安装腔114,在节温器安装腔114内安装有节温器,便于检测流经节温器的冷却液的温度,从而掌握发动机的冷却状态,在节温器外壳体100的外表面110上还设有与导流槽122相连通的出水管113。

在节温器外壳体100的内表面120沿导流槽122的外边缘设有密封圈300,能够有效的避免冷却液从导流槽内漏出,密封性能好。

在节温器外壳体100的外表面110上设有多条加强筋200,避免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发生变形,有效的提高了该节温器壳体机械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安装方便、能够有效的避免冷却液从导流槽内漏出,密封性能好、整体机械强度大、不易变形等诸多优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