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GCC电站节能型启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512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IGCC电站节能型启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型涉及清洁燃煤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IGCC电站节能型启动装置。



背景技术:

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经过了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实践,运行技术逐渐完善,可靠性得到大幅提升,年发电可利用小时数已经可以与常规燃煤发电厂相媲美。但是,现有的IGCC电站的启动方法还不够完善,启动过程消耗时间长,能量浪费和启动成本偏高是IGCC电站启动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一方面,为确保IGCC电站的可靠性,并增加整体系统的灵活性,IGCC电站中很多采用独立的电动驱动空分单元,其中电动空分系统的空压机和增压机是IGCC电站的最主要的耗电大户。而IGCC电站启动过程中,必须先启动空分系统,当IGCC电厂尚未发电的时候,电厂必须从电网购电以满足空分单元的耗电,等到整厂发电系统稳定以后,才可以把空分单元的电源切换为厂用电。因此,如果全厂启动过程太慢,会造成空分系统的耗电量上升,增加购电成本。另一方面,在IGCC系统中,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和汽轮机组成联合循环系统,余热锅炉利用燃气轮机排烟的余热产生蒸汽送往汽轮机发电,若要启动汽轮机,必须先要启动燃气轮机,汽轮机暖机、冲转和并网的速度较慢,该过程要求燃气轮机保持在低负荷等待,而燃气轮机需要利用轻质柴油启动,等到燃机负荷升至约55%~70%额定负荷以后才可以切换成合成气燃料,燃用轻质柴油的成本很高,而在燃气轮机配合汽轮机启动的过程中,因为燃气轮机保持在较低的负荷,必须持续燃用轻质柴油,持续时间长,燃油成本很大。此外,由于燃气轮机配合汽轮机启动,在低负荷持续的时间较长,造成燃气轮机迟迟不能切换成合成气燃料,气化炉产生的合成气燃料只能送去火炬塔白白放空烧掉,造成能量的浪费。综合看来,现有的IGCC电站的典型启动方法存在启动时间长,耗电、耗油量大以及能量浪费严重和启动成本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IGCC电站节能型启动装置,缩短整厂的启动时间以及启动过程的耗电量、耗油量和合成气火炬放空量,降低启动费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IGCC电站节能型启动装置,包括煤气化单元2,煤气化单元2的一煤粉入口和煤粉1连接,煤气化单元2的氧气入口和空分单元3的氧气出口连接,空分单元3的空压机4入口吸入第一空气5,煤气化单元2的合成气出口分成三路,第一路与火炬塔20连接,第二路与补燃器11连接,第三路与燃气轮机7的燃烧室连接;燃气轮机7的空压机入口吸入第二空气6,燃气轮机7的燃烧室入口输入轻质柴油8,燃气轮机7刚性轴与燃气轮发电机13连接,燃气轮机7的第一排烟12与余热锅炉14的烟道入口连通,余热锅炉14的第二排烟19排入大气;

补燃器11空气入口与补燃风机10出口连接,补燃风机10的入口吸入第三空气9,补燃器11出口与余热锅炉14烟道入口连接,余热锅炉14的给水入口与给水管15连接,余热锅炉14过热蒸汽出口与汽轮机17蒸汽入口连接,汽轮机17乏汽出口16连接至凝汽系统,汽轮机17刚性轴与汽轮发电机18连接。

所述的空分单元3为采用电动驱动的独立空压机。

所述的燃气轮机7为适用于燃用合成气的低热值燃气轮机,需要利用轻质柴油8启动并升负荷至55%~70%额定负荷才能切换至合成气燃料。

所述的余热锅炉14为带补燃型的余热锅炉,采用外置式补燃装置。

所述的补燃风机10和补燃器11组成余热锅炉14的补燃装置,补燃装置采用煤气化单元2产的合成气作为补燃燃料,补燃装置只在IGCC电站启动过程中使用,在IGCC电站正常稳定运行以后补燃装置退出运行。

所述的余热锅炉14在煤气化单元2启动完成以后随即利用合成气补燃进行启动,余热锅炉14产生蒸汽带动汽轮机17启动,并带动汽轮发电机18发电。

所述的空分单元3的耗电,在最开始启动时采用电网购电,等到汽轮发电机发电以后,空分单元3的耗电切换为厂用电。

所述的一种IGCC电站节能型启动装置的启动方法为:首先从电网取电启动空分单元3,空分单元3的空压机4利用电网的电力驱动,等到空分单元3稳定产氧后,向煤气化单元2提供氧气启动煤气化单元2;煤气化单元2利用煤粉1和空分单元3送来的氧气产生合成气,煤气化单元2启动的初始阶段合成气产量不稳定,合成气送火炬塔20做放空燃烧处理;待煤气化单元2运行稳定以后合成气送补燃器11,与此同时启动补燃风机10,补燃风机吸入第三空气9并向补燃器11提供助燃空气,合成气在燃烧器11内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送余热锅炉14,与此同时,给水管15向余热锅炉14持续提供给水;余热锅炉14利用补燃器11来的高温烟气加热给水产生蒸汽送往汽轮机17;汽轮机17利用余热锅炉14产生的蒸汽进行冲转并带动汽轮发电机18发电并网,并带初始负荷暖机;暖机结束后,根据合成气产量,逐步提高补燃风机10、补燃器11以及余热锅炉14的负荷,增加蒸汽产量,以逐步提升汽轮机17的负荷,汽轮发电机18发电负荷同步提升;空分单元3的供电源由从电网取电切换至厂用电;启动燃气轮机7,燃气轮机7启动冲转阶段燃气轮发电机13作为电动机使用,利用厂用电带动燃气轮机7的空压机转动,燃气轮机7空压机吸入第二空气6送入燃烧室,投入轻质柴油8送至燃烧室,燃气轮机7点火后燃烧室产生的高温高压烟气经燃气轮机7的透平室膨胀做功后作为燃气轮机7的第一排烟12送至余热锅炉14的烟道;燃气轮机7点火成功后,通过调节轻质柴油8供给量来调节燃气轮机7转数稳定至3000r/min,随后将燃气轮发电机13转变为发电机使用进行发电并网,然后通过提升轻质柴油8供给量逐渐提升燃气轮机7负荷至可以进行燃料切换的负荷;在燃气轮机7负荷逐渐上升的过程中,燃气轮机7送往余热锅炉14的第一排烟12流量逐渐增大,这时逐渐减小补燃器11的负荷,以使余热锅炉14和汽轮机17负荷维持稳定,煤气化单元2产的多余合成气通过火炬塔20放空燃烧;当燃气轮机7负荷升至能够进行燃料切换的负荷以后,进行燃气轮机7燃料切换操作,将燃气轮机7的燃料由轻质柴油8切换为合成气,并逐渐关小送往补燃器11和火炬塔20的合成气直至全关;停补燃风机10,补燃器11退出运行,此时余热锅炉14完全由燃气轮机的第一排烟12带动,IGCC电站完成全厂的启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由于先利用煤气化单元2产生的合成气进行余热锅炉14补燃来启动汽轮机17发电,再启动燃气轮机7的启动过程,相比于传统的先启动燃气轮机7再启动余热锅炉14和汽轮机7发电的过程,具有整体启动时长缩短,节省电厂购电量、减少轻质柴油使用量以及减少合成气火炬放空量的特点,节能效果显著,极大的节省了IGCC电站的启动费用,提升了电厂的经济效益。以一座300MW容量的IGCC电站为例,每次全厂冷态启动,可整体缩短启动时间3小时,减少合成气火炬塔放空约40万Nm3,减少燃气轮机消耗轻质柴油约30t,节省启动费用约53万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启动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一座总发电容量为260MW的IGCC电站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叙述,该IGCC电站的主要配置和设备参数见表1。

表1 IGCC电站主要设备配置

参照图1,一种IGCC电站节能型启动装置,包括煤气化单元2,煤气化单元2的一煤粉入口和煤粉1连接,煤气化单元2的氧气入口和空分单元3的氧气出口连接,空分单元3的空压机4入口吸入第一空气5,煤气化单元2的合成气出口分成三路,第一路与火炬塔20连接,第二路与补燃器11连接,第三路与燃气轮机7的燃烧室连接;燃气轮机7的空压机入口吸入第二空气6,燃气轮机7的燃烧室入口输入轻质柴油8,燃气轮机7刚性轴与燃气轮发电机13连接,燃气轮机7带动燃气轮发电机13发电,燃气轮机7的第一排烟12与余热锅炉14的烟道入口连通,余热锅炉14的第二排烟19排入大气;

补燃器11空气入口与补燃风机10出口连接,补燃风机10的入口吸入第三空气9,补燃器11出口与余热锅炉14烟道入口连接,余热锅炉14的给水入口与给水管15连接,余热锅炉14过热蒸汽出口与汽轮机17蒸汽入口连接,汽轮机17乏汽出口16连接至凝汽系统,汽轮机17刚性轴与汽轮发电机18连接,汽轮机17带动汽轮发电机18发电。

所述的空分单元3为采用电动驱动的独立空压机。

所述的燃气轮机7为适用于燃用合成气的低热值燃气轮机,需要利用轻质柴油8启动并升负荷至55%~70%额定负荷才能切换至合成气燃料。

所述的余热锅炉14为带补燃型的余热锅炉,采用外置式补燃装置。

所述的补燃风机10和补燃器11组成余热锅炉14的补燃装置,补燃装置采用煤气化单元2产的合成气作为补燃燃料,补燃装置只在IGCC电站启动过程中使用,以提高余热锅炉和汽轮机系统的启动速度,在IGCC正常稳定运行以后补燃装置退出运行。

所述的余热锅炉14在煤气化单元2启动完成以后随即利用合成气补燃进行启动,余热锅炉14产生蒸汽带动汽轮机17启动,并带动汽轮发电机18发电,而不必等待燃气轮机7优先启动。

所述的空分单元3的耗电,在最开始启动时采用电网购电,等到汽轮发电机发电以后,空分单元3的耗电切换为厂用电。

所述的一种IGCC电站节能型启动装置的启动方法为:首先从电网取电启动空分单元3,空分单元3的空压机4等主要耗电设备利用电网的电力驱动,等到空分单元3稳定产氧后,向煤气化单元2提供氧气启动煤气化单元2;煤气化单元2利用煤粉1和空分单元2送来的氧气产生合成气,煤气化单元2启动的初始阶段合成气产量不稳定,合成气送火炬塔20做放空燃烧处理;待煤气化单元2运行比较稳定以后合成气送补燃器11,与此同时启动启动补燃风机10,补燃风机吸入第三空气9并向补燃器11提供助燃空气,合成气在燃烧器11内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送余热锅炉14,与此同时,给水管15向余热锅炉14持续提供一定压力的给水;余热锅炉14利用补燃器11来的高温烟气加热给水产生蒸汽送往汽轮机17;汽轮机17利用余热锅炉14产生的蒸汽进行冲转并带动汽轮发电机18发电并网,并带初始负荷10MW进行暖机;暖机结束后,根据合成气产量,逐步提高补燃风机10、补燃器11以及余热锅炉14的负荷,增加蒸汽产量,以逐步提升汽轮机17的负荷,汽轮发电机18发电负荷同步提升;在本实施实例中,由于采用的煤气化单元2中的气化炉还可以产生约150t/h流量的中压饱和蒸汽,这部分蒸汽在汽轮机17启动之前除了供应厂用辅助蒸汽以外,多余分放空,在汽轮机17启动并带发电负荷至约50MW以后,可以根据负荷情况将该部分蒸汽送至余热锅炉14的中压蒸汽系统进行过热,然后送汽轮机17发电;汽轮机17带动汽轮发电机18发电以后,空分单元3的供电源由从电网取电切换至厂用电;启动燃气轮机7,燃气轮机7启动冲转阶段燃气轮发电机13作为电动机使用,利用厂用电带动燃气轮机7的空压机转动,燃气轮机7空压机吸入第二空气6送入燃烧室,投入轻质柴油8送至燃烧室,燃气轮机7点火后燃烧室产生的高温高压烟气经燃气轮机7的透平室膨胀做功后作为燃气轮机7的第一排烟12送至余热锅炉14的烟道;燃气轮机7点火成功后,通过调节轻质柴油8供给量来调节燃气轮机7转数稳定至3000r/min,随后将燃气轮发电机13转变为发电机使用进行发电并网,然后通过提升轻质柴油8供给量逐渐提升燃气轮机负荷至110MW;在燃气轮机7负荷逐渐上升的过程中,燃气轮机7送往余热锅炉14的第一排烟12流量逐渐增大,这时逐渐减小补燃器11的负荷,以使余热锅炉14和汽轮机17负荷维持稳定,煤气化单元2产的多余合成气通过火炬塔20放空燃烧;当燃气轮机7负荷升至110MW以后,进行燃气轮机7燃料切换操作,将燃气轮机7的燃料由轻质柴油8切换为合成气,并逐渐关小送往补燃器11和火炬塔20的合成气直至全关;停补燃风机10,补燃器11退出运行,此时余热锅炉14完全由燃气轮机的第一排烟12带动;根据电网负荷需求进行发电负荷调整,空分单元3、煤气化单元2、燃气轮机7以及汽轮机17等协调配合,IGCC电站完成全厂的启动。各单元的启动顺序及所需要的时间如图2所示,表2给出了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法进行IGCC电站冷态启动与目前通用方法之间的成本对比,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方法可以减少启动时间,节约能耗,降低启动费用。

表2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法进行IGCC电站冷态启动与目前通用方法的成本对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