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直流空滤器的进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3911发布日期:2018-12-21 20:26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安装直流空滤器的进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中、重型车辆上,为发动机提供动力,涉及一种安装直流空滤器的进气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中、重型车辆上采用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中,现有的空滤器布置于车辆驾驶室的后方,并固定在车辆车架的腹面上,这样会严重影响货箱的空间,难以满足大货箱的要求。另外,随着排放法规的不断升级,柴油机后处理系统体积增大,导致重卡底盘的可利用空间减小,现有的空滤器布置于车辆车架侧方或者布置于车辆车架侧上方、高出车架翼面,无法满足整车布置需求。再者,现有的空滤器为圆通型空滤器,进气口上置、出气口侧置,气流方向改变,影响空滤器中单位时间的进气量。因此,急需提出一种进气系统,满足大货箱要求及大马力发动机进气量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直流空滤器的进气系统,降低进气阻力,使气流更加顺畅,从而满足大马力发动机要求,同时满足大货箱的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装直流空滤器的进气系统,包括进气扁管、波纹管、底座总成、进气管、直流空滤器及出气管。进气扁管安装于车辆驾驶室的右后方,进气扁管的下方安装波纹管,底座总成安装于波纹管的下方,底座总成的前方安装有进气管,进气管的前方依次安装有直流空滤器、出气管,出气管与发动机相连,直流空滤器设置于车辆驾驶室的右下方、车辆右前轮胎的上方,其整体外形成“跑道型”结构,内部设有滤芯,直流空滤器的轴线水平设置,为了使气体直进直出,使气流更加顺畅。高压气体依次经过进气扁管、波纹管、底座总成、进气管、直流空滤器及出气管,然后进入车辆发动机中,为车辆发动机提供动力。

进一步地,直流空滤器包括进口壳体、出口壳体及端盖,进口壳体与进气管的前端固定连接,出口壳体与出气管的后端固定连接,端盖固定于进口壳体与出口壳体之间。进口壳体、出口壳体及端盖使直流空滤器形成一个内部空腔,用于容置滤芯,使气体通过并得到过滤。

进一步地,进口壳体与端盖之间设有密封条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出口壳体与端盖之间设有密封条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密封条对直流空滤器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其出现漏气的现象。

进一步地,端盖为可拆卸的端盖,包括左端盖和右端盖,左端盖与右端盖之间设有密封条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可拆卸的设计便于保养或更换滤芯。

进一步地,滤芯包括主滤芯和安全滤芯,主滤芯靠近进口壳体设置于直流空滤器内部,安全滤芯靠近出口壳体设置于直流空滤器内部。主滤芯对气体起到首次过滤作用,安全滤芯对气体起到再次过滤作用。

进一步地,车辆右前轮胎的上方安装有车辆翼子板,空滤器支架位于车辆翼子板的下方,直流空滤器的底部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车辆翼子板和空滤器支架上,为了将进气系统固定在车辆上。

进一步地,空滤器支架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车辆车架上,空滤器支架对直流空滤器起支撑作用。

进一步地,底座总成的下前方设有小支架,小支架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底座总成和车辆翼子板上,小支架对底座总成起支撑、固定的作用。

进一步地,底座总成的底部设有排尘口,流经底座总成的气体中沉淀、堆积的杂质可经排尘口排出。

进一步地,进气扁管包括进气扁管本体、预过滤装置及进气格栅,进气扁管本体的下端部通过卡箍与波纹管连接,预过滤装置位于进气扁管本体的内部,且位于整个系统的进气口处,进气格栅安装于进气扁管本体的另一端部,并与发动机增压器相连。预过滤装置对发动机增压器传出的高压气体进行初步过滤,进气格栅起到防水的作用,防止气体中掺杂的少量水汽进入进气扁管本体中。

进一步地,进气扁管的上前方设有扁管上支架,进气扁管的下前方设有扁管下支架,通过螺栓、扁管上支架及扁管下支架将进气扁管固定于车辆驾驶室的右后方。

进一步地,预过滤装置的下方安装有排尘袋,可将预过滤装置内沉淀、堆积的杂质排出。

进一步地,底座总成与进气管之间、进气管与直流空滤器之间、直流空滤器与出气口之间均通过卡箍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出气管的底部设有小支架,小支架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车辆支架和出气管上,小支架对出气管起到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直流空滤器的进气系统,为车辆发动机提供高压气体,直流空滤器布置于车辆驾驶室的右下方、车辆右前轮胎的上方,使高压气体以直进直出的方式通过直流空滤器,降低进气阻力,使气流更加顺畅,从而满足大马力发动机要求,同时满足大货箱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直流空滤器的主视图;

图4为直流空滤器在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5为直流空滤器的侧视图;

图6为直流空滤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进气扁管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车辆上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进气扁管

11 进气扁管本体

12 预过滤装置

121 排尘袋

13 进气格栅

14 扁管上支架

15 扁管下支架

2 波纹管

3 底座总成

31 小支架

32 排尘口

4 进气管

5 直流空滤器

51 进口壳体

511 进气口

52 出口壳体

521 出气口

53 端盖

531 左端盖

532 右端盖

54 滤芯

541 主滤芯

542 安全滤芯

55 空滤器支架

6 出气管

61 小支架

7 卡箍

8 橡胶缓冲块

9 车辆

91 车辆驾驶室

92 车辆车架

93 车辆翼子板

94 车辆右前轮胎

95 车辆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装直流空滤器的进气系统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图2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直流空滤器的进气系统,用于给车辆发动机95输送经过滤的高压气体,为车辆发动机95提供动力,进气系统包括进气扁管1、波纹管2、底座总成3、进气管4、直流空滤器5及出气管6。进气扁管1安装于车辆驾驶室91的右后方,进气扁管1的下方安装波纹管2,底座总成3安装于波纹管2的下方,底座总成3的前方安装有进气管4,进气管4的前方依次安装有直流空滤器5、出气管6,出气管6与发动机相连,直流空滤器5设置于车辆驾驶室91的右下方、车辆右前轮胎94的上方。

具体地,如图5所示,直流空滤器5的整体外形成“跑道型”结构,左外壁和右外壁大致成圆弧形结构,上壁和下壁大致成平面状结构。如图6所示,直流空滤器5是可拆卸的,包括进口壳体51、出口壳体52及端盖53,其中,端盖53又包括左端盖531和右端盖532,左端盖531和右端盖532之间设有密封条,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左端盖531和右端盖532整体围成“跑道型”结构。端盖53两端分别为进口壳体51和出口壳体52,进口壳体51与端盖53之间设有密封条,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出口壳体52与端盖53之间设有密封条,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进口壳体51、出口壳体52、左端盖531及右端盖532共同使直流空滤器5内部形成一个空腔,直流空滤器5的轴线水平设置,即直流空滤器5的进气口511和出气口521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这样使得通过直流空滤器5中的气体直进直出,降低进气阻力,使气流更加顺畅。

如图4所示,直流空滤器5内部的上述空腔中设有滤芯54,滤芯54包括主滤芯541和安全滤芯542,主滤芯541靠近进口壳体51设置于直流空滤器5的内部,安全滤芯542靠近出口壳体52设置于直流空滤器5的内部,主滤芯541和安全滤芯542由端盖53内壁的凹凸结构卡于直流空滤器5的内部,流经进气口511的气体进入直流空滤器5中,经主滤芯541进行一次过滤,再经安全滤芯542进行二次过滤,以提高进入车辆发动机95中的气体的纯度。于实际操作中,当需要更换滤芯54或者保养滤芯54时,可将进口壳体51、出口壳体52、左端盖531及右端盖532彼此拆离,取出滤芯54进行必要的操作。

如图1、图2和图8所示,直流空滤器5设置于车辆驾驶室91的右下方、车辆右前轮胎94的上方,车辆右前轮胎94的上方设有车辆翼子板93,车辆翼子板93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轮胎甩带的泥土等溅到直流空滤器5上,保证直流空滤器5的清洁和性能。直流空滤器5的底部与车辆翼子板93接触,车辆翼子板93的下方设有空滤器支架55,通过螺栓将直流空滤器5安装固定于车辆翼子板93和空滤器支架55上,空滤器支架55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车辆车架92上,本实施例中,空滤器支架55设有两个,对直流空滤器5起到支撑连接的作用,于实际应用中,空滤器支架55可设有一个或多个,在此不作限制。

如图1所示,进气口511处通过卡箍7连接进气管4的一端,出气口521处通过卡箍7连接出气管6的一端,出气管6的底部设有小支架61,小支架61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车辆支架92和出气管6上,小支架61用于将出气管6固定在车辆9上,对出气管6起支撑作用。出气管6的另一端与车辆发动机95连接,将最终被过滤的气体输送至车辆发动机95中。进气管4和出气管6均采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材质,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可保证卡箍打紧,同时使管路具有一定的尺寸补偿能力。

如图1所示,进气管4的另一端通过卡箍7与底座总成3固定连接,底座总成3的下前方设有小支架31,小支架31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底座总成3和车辆翼子板93上,小支架31对底座总成3起支撑、固定的作用。底座总成3的底部设有排尘口32,流经底座总成3的气体中沉淀、堆积的杂质可经排尘口32排出。

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进气扁管1包括进气扁管本体11、预过滤装置12及进气格栅13,进气扁管本体11的下端部通过卡箍7与波纹管2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波纹管2的下端部与底座总成3的上端部接触,由于波纹管2具有伸缩性,波纹管2一直处于压缩状态,以实现波纹管2与底座总成3之间的接触连接。预过滤装置12位于进气扁管本体11的内部,且位于整个进气系统的进气口处,进气格栅13通过铆钉固定连接于进气扁管本体11的另一端,并与发动机增压器(未示出)相连。预过滤装置12对发动机增压器传出的高压气体进行初步过滤,进气格栅13起到防水的作用,防止气体中掺杂的少量水汽或者外界液体等进入进气扁管本体11中。此外,预过滤装置12的下方安装有排尘袋121,可将预过滤装置12内沉淀、堆积的杂质排出。

进气扁管1的上前方设有扁管上支架14,扁管上支架14上设有上、中、下三个螺栓孔,通过将两个螺栓插入上、下螺栓孔中,从而将扁管上支架14固定于车辆驾驶室91的右后方。将橡胶缓冲块8置于扁管上支架14和进气扁管本体11之间,通过将螺栓插入中间螺栓孔中,从而将进气扁管本体11的上端固定于扁管上支架14上。进气扁管1的下前方设有扁管下支架15,扁管下支架15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上、下两个螺栓孔,通过将两个螺栓插入两个上螺栓孔中,从而将扁管下支架15固定于车辆驾驶室91的右后方。将橡胶缓冲块8置于扁管下支架15和进气扁管本体11之间,通过将两个螺栓插入两个下螺栓孔中,从而将进气扁管本体11的下端固定于扁管下支架15上。这样,进气扁管1通过扁管上支架14和扁管下支架15被固定于车辆驾驶室91的右后方,于实际应用中,对扁管上支架14和扁管下支架15的形状及上述螺栓孔的数量不作限制。进气扁管1和底座总成3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质,具有一定的强度,避免在卡箍7打紧时进气扁管1和底座总成3产生变形,从而防止漏气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直流空滤器的进气系统,发动机增压器(未示出)传出的高压气体进入进气扁管1中,首先经预过滤装置12进行初步过滤,之后,高压气体进入波纹管2和底座总成3中,进气管4、直流空滤器5及出气管6均设于车辆驾驶室91的右下方,且进气口511和出气口521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这样使得高压气体以直进直出的方式通过直流空滤器5,降低进气阻力,使气流更加顺畅,增大单位时间内通过直流空滤器5中的气体流量,从而满足大马力的发动机进气量的要求、节省燃油消耗。高压气体在直流空滤器5中依次通过主滤芯541和安全滤芯542被两次过滤,从出气口521流出的高压气体更加洁净,在同样的空间体积内,直流空滤器5的滤纸有效面积能够达到现有空滤器的2倍。之后,高压气体流经出气管6至车辆发动机95中,至此完成高压气体的输送。上述各部件的布置方式有效地利用了车辆驾驶室91下方的空间,从而增加了货箱的布置空间,满足大货箱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一次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