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装置和具有通气装置的除雪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97283发布日期:2020-04-21 22:2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通气装置和具有通气装置的除雪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窜气中所含有的液体的通气装置(breatherdevice)和具有通气装置的除雪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驱动源)在驱动时产生废气、未燃烧的混合气体即窜气。在现有技术中,在除雪机等作业机中,将窜气排出到大气中,但近年来,为了保护环境,期望适当地处理窜气。

例如,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120977号所公开的通气结构(空气滤清器)中,通过使窜气回流到发动机来抑制向大气排出。另外,该通气装置在窜气的流动路径上具有迷宫式结构和空气滤清器结构要素来捕集窜气中所含有的液体,而成为仅使空气回流到发动机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120977号所公开的通气装置中,由于形成为具有迷宫式结构和空气滤清器结构要素的复杂结构,因此产生装置的制造成本增大这样的问题。另外,在除雪作业时,可能发生吸附在空气滤清器结构要素上的水分结冰等现象,从而使过滤器的功能下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良好地分离窜气的液体、并能够使制造成本低廉化的通气装置和具有通气装置的除雪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通气装置,具有:流动部,其使发动机的窜气流动;箱体,在所述流动部中流动的所述窜气流入该箱体中;流出口,其使气体从所述箱体内流出;和气液分离机构部,其将所述窜气中含有的水分分离,该通气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机构部将使所述窜气从所述流动部流入的流入口与所述流出口隔开规定间隔,并且将所述流出口配置在比所述水分流动的液体路径靠上方的位置,并且,所述气液分离机构部具有气体路径,该气体路径为使所述窜气不通过空气滤清器结构要素而从所述流入口向所述流出口流动的路径。

根据上述结构,在通气装置中,流出口与流入口隔开规定间隔,并且配置在在比液体路径靠上方的位置,从而能够将从流入口流入的窜气中所包含的水分在到达流出口期间良好地分离。据此,抑制水分进入流出口。而且,由于窜气在不通过空气滤清器结构要素的气体路径中流动,因此,通气装置成为不具有空气滤清器结构要素的简单的结构。特别是,由于除雪作业在降雪环境下进行,因此吸入的粉尘极少,即使没有空气滤清器结构要素,被搭载于除雪机的通气装置也能够良好地进行窜气的处理。其结果,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另外,能够获取过滤器功能不会下降的高耐用性。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所述气液分离机构部具有:流入侧气液分离机构,其在从所述流动部向所述箱体内引导所述窜气的过程中分离所述水分;和流出侧气液分离机构,其在从所述箱体向所述流出口引导所述窜气的过程中分离所述水分。

通气装置具有流入侧气液分离机构和流出侧气液分离机构,因此,可以通过两个阶段进行水分的分离,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水分进入流出口。

并且,优选为,所述流入侧气液分离机构具有流入部件,该流入部件被设置在所述流动部与所述箱体之间,将所述窜气从所述流动部引导到所述箱体内。

通气装置具有流入部件,因此,易于流动部与箱体的连接,并且能够在流入部件中使窜气的水分分离。

除上述结构外,优选为,所述流入部件具有遮挡所述水分向所述流出口流动的遮挡壁。

通气装置利用流入部件的遮挡壁使窜气的气体以越过遮挡壁而朝向流出口的方式流动。另一方面,水分不能越过遮挡壁而被捕集,从而被更可靠地分离。

此外,优选为,所述流入部件具有引导空间,所述引导空间被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使所述窜气向与朝向所述流出口的所述气体路径不同的方向流动。

通气装置可以利用流入部件的引导空间使窜气暂时向与朝向流出口的气体路径不同的方向流动。因此,即使水分向与窜气的流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流动,使流出引导空间的窜气朝向流出口,也能够使水分继续在引导空间的流动方向上移动。

此外,优选为,所述流入部件具有突部,该突部向所述引导空间内突出,并使所述窜气从所述流动部向构成该引导空间的壁部流出。

通气装置使窜气从突部向构成引导空间的壁部流出,因此,能够使水分附着在壁部上,从而能够更良好地分离窜气的水分。

或者,优选为,所述流入部件被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外侧,并且构成为吸入外部空气并使所述外部空气与窜气一起向所述箱体流动,从所述流入口到贯通所述箱体的通孔之间的流动空间形成为曲折状,并且所述液体路径与所述流动空间连通。

在通气装置中,在通过安装到箱体的外侧的流入部件使窜气与外部空气一起流入箱体之前,能够通过曲折的流动空间来分离窜气的水分。

在此,优选为,所述流出侧气液分离机构是将所述流出口配置在比所述箱体的底面高的位置的突出部。

通气装置利用突出部将流出口配置在比箱体的底面高的位置,因此,能够简单地抑制水分向流出口的流入。

并且,优选为,所述气液分离机构部具有将所述水分排出到所述箱体的外部的槽部。

通气装置具有将水分排出到箱体的外部的槽部,因此,水分不会滞留在箱体内,从而能够降低箱体内的湿气。

在此,优选为,所述气液分离机构部使管状的所述流动部从所述箱体的底部向顶板部突出,且使所述流入口与所述顶板部相向。

通气装置构成为使流动部的流入口与箱体的顶板部相向,因此,从流入口向箱体喷出的窜气碰到顶板部而使水分附着在顶板部上。即,能够从窜气中分离水分。

另外,还优选为,所述箱体具有用于吸入外部空气的吸入口,将所述外部空气和所述窜气混合后引导至所述流出口。

通气装置将导入到箱体内的外部空气与窜气混合后引导至流出口,因此,能够使窜气回流到发动机,并且能够稳定地供给氧气。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除雪机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通气装置、和所述发动机。

除雪机具有通气装置和发动机,因此,能够不将窜气排出到外部,而在低温环境下也良好地进行作业。

根据本发明,通气装置和具有通气装置的除雪机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良好地分离窜气的液体,并能够使制造成本低廉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搭载有通气装置的除雪机的侧视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图1的通气装置的功能部的框图。

图3是将图1的空气滤清器的一部分切开表示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4是放大表示图3的流入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通气装置的窜气的流动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6是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气装置的空气滤清器的一部分切开表示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气装置的空气滤清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通气装置和具有通气装置的除雪机。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气装置10被搭载在作为作业机的除雪机12上。该通气装置10具有对通过除雪机12的发动机16的驱动而产生的窜气进行处理,使其回流到发动机16的吸气系统的功能。此外,搭载有本发明所涉及的通气装置10的作业机并不限定于除雪机12,例如,可以举出耕耘机、发电机、割草机、泵、电动推车等各种设备。

除雪机12除了具有通气装置10之外还具有:机体14;上述发动机16,其被设置在机体14内;行驶单元18,其在机体14的下侧进行行驶;和除雪部20,其在机体14的前方实际除雪。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除雪机12中还设置有发电机22和电池24,该发电机22基于发动机16的驱动而进行发电;该电池24存储发电机22的电力并将电力供应到各种电气、电子零部件。

除雪机12的机体14具有框架26和被固定在框架26上的罩28。框架26构成整个除雪机12的骨架。框架26的后部向斜上方延伸,成为用户进行把持操作的把手30。另一方面,罩28通过组合一些板材而构成除雪机12的外观。例如,罩28具有覆盖后述的发动机主体34的发动机罩32。

被固定于机体14的发动机16具有发动机主体34和被配置于发动机主体34(发动机罩32)的上部的燃料箱36。发动机主体34是用于驱动除雪机12的驱动源,例如应用使用汽油作为燃料的公知的四冲程单缸发动机。另外,在发动机主体34上设置有对发动机主体34进行空冷的冷却风扇(未图示)。

行驶单元18由基于来自发电机22或电池24的电力供给而动作的左右一对的履带机构38构成。各履带机构38具有:马达40;减速器42,其用于调节该马达40的旋转速度;前部驱动轮44和后部驱动轮46,其基于从减速器42传递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和履带48,其被卷绕在这些驱动轮44、46上。通过由用户操作设置于把手30的周边的操作部50,从电池24向各马达40供给电力而使其旋转。马达40的旋转驱动力经由减速器42、前部驱动轮44和后部驱动轮46传递给履带48。据此,左右一对的履带机构38分别驱动,而实施除雪机12的前进、后退或向横向(左右方向)的方向转换等。

另一方面,除雪部20具有:螺旋输送器部52,其用于刮入雪;和喷射部54,其用于将螺旋输送器部52所刮入的雪向规定方向喷出。螺旋输送器部52被设置在机体14的下方且设置在行驶单元18的前方,具有经由电磁离合器部17等与发动机16的输出轴16a连结的驱动轴56。另外,螺旋输送器部52具有基于驱动轴56的旋转而旋转的螺旋输送器58和鼓风机60,罩28包括:螺旋输送器外壳62,其局部地覆盖螺旋输送器58的后方;和鼓风机外壳64,其在该螺旋输送器外壳62之后整体地覆盖鼓风机60。

在上述除雪机12中,当发动机主体34由用户驱动时,电力从发电机22、电池24供给到行驶单元18,另外,除雪部20由发动机主体34的驱动轴56驱动。并且,在除雪作业中,用户操作方向盘30和操作部50,使行驶单元18移动(前进、后退、转向等)。除雪机12在机体14前进时,利用螺旋输送器58将位于螺旋输送器部52的前方的雪刮拢,并利用鼓风机60将该刮拢的雪上扬,并通过喷射部54将其抛出。

在此,在除雪机12的发动机主体34内,在驱动时产生含有废气、未燃烧的混合气、活塞的润滑油等的窜气。如上所述,通气装置10被安装在发动机16上,用于使该窜气回流到发动机主体34。

如图2所示,通气装置10具有:通气机构部66,其进行窜气的冷却;和空气滤清器68,其使窜气的气体在吸气系统中流动。另外,通气装置10具有使窜气等流体流动的多个配管70(流动部)。

多个配管70包括连接发动机主体34和通气机构部66之间的第1流动管72、以及连接通气机构部66和空气滤清器68之间的第2流动管74。在第1流动管72的内部设置有将发动机主体34的曲轴室和通气机构部66的内部连通的第1流路(未图示)。在第2流动管74的内部设置有将通气机构部66的内部和空气滤清器68的内部连通的第2流路74a(参照图3)。另外,多个配管70具有:油流动管76,其连接通气机构部66与发动机主体34的油箱35之间;进气管78,其将外部空气吸入空气滤清器68;和吸气管80,其连接空气滤清器68和发动机16的吸气系统。

通气机构部66通过冷却通过第1流动管72的窜气,来将窜气所含的油分离。对于这种通气机构部66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各种结构。例如,通气机构部66可以采用冷却窜气流动的空间部,并且在空间部具有捕集油的捕集部的结构(均未图示)。或者,可以采用冷却具有窜气的流路的管,使油分流到分支的管的结构。在通气机构部66中,从窜气分离的油经由油流动管76返回到发动机主体34的油箱35中,据此,能够再利用为发动机主体34的活塞的润滑油。

如图1~图3所示,通气装置10的空气滤清器68被配置在发动机主体34(发动机罩32)和通气机构部66的上方。空气滤清器68通过将壳体82与基体84组装,在与发动机罩32隔开间隔的位置构成空气滤清器68的箱体83。箱体83的内部形成为规定的容积,成为供窜气、外部空气流入的内部空间83a。

壳体82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具有包围前后左右四方的侧壁82a、和与各侧壁82a的上部连结而构成顶板的顶壁82b。另一方面,在基体84的上部设置有连结并固定壳体82的下端部的被固定面部85。该被固定面部85形成为俯视时呈长方形,在其缘部85a上固定有壳体82(侧壁82a)的下端部。另外,在基体84上,在缘部85a的内侧,沿着与壳体82的连接边界设置有密封部件86。密封部件86用于遮挡窜气自内部空间83a漏出到外部。

并且,将窜气导入空气滤清器68的第2流动管74(配管70:流动部)从通气机构部66向上方延伸,并与设置于基体84的流入部件90连接(还参照图5)。流入部件90被配置在被固定面部85上的缘部85a内侧的规定角部(以下,称为第1角部85b1)附近的位置。关于该流入部件90的结构,在后面详细叙述。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进气管78与基体84一体成形。进气管78具有在俯视时与内部空间83a连通的规定形状(在图3中为梯形)的进气口78a。进气口78a被设置在与被固定面部85的第1角部85b1不同的角部(以下称为第2角部85b2)附近的位置。而且,进气管78在基体84内沿未图示的路径延伸,与进气口78a相反侧的另一端口(未图示)向机体14的外部敞开。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气管80通过双头螺栓(stuckbolt)等组装到基体84上,并且被固定到被固定面部85的中心部。吸气管80具有贯穿基体84并从被固定面部85向上方较短地突出的突出部81。在突出部81的突出端形成有吸气口(airsuctionport)80a(流出口)。另外,吸气管80在基体84的内部向下方延伸,并且与突出部81相反侧的端部被连接于发动机主体34的吸气歧管(未图示)。吸气歧管具有设置有未图示的吸气阀的吸气路径。另外,在吸气管80与吸气歧管的连结部位处设置有未图示的化油器(carburetor)。

即,窜气经由第2流动管74流入空气滤清器68的内部空间83a,并且外部空气经由进气管78从外部流入空气滤清器68的内部空间83a。并且,在内部空间83a中,窜气和外部空气混合而成为混合气体,并使该混合气体向吸气管80流动。

在此,由于窜气在通气机构部66中流动等原因,而混入了其中的水分。因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气装置10具有气液分离机构部88,该气液分离机构部88从流动到空气滤清器68的窜气中去除水分。该气液分离机构部88由流出侧气液分离机构88a和流入侧气液分离机构88b构成,其中,流出侧气液分离机构88a在从空气滤清器68流出空气的过程中进行分离;流入侧气液分离机构88b在使窜气流入空气滤清器68的过程中进行分离。更具体而言,流出侧气液分离机构88a由上述吸气管80的突出部81构成。另一方面,流入侧气液分离机构88b包括被安装于基体84的流入部件90和形成于基体84的槽部98。

流入部件90是使窜气流入基体84的内部空间83a的端口。流入部件90具有:接头部92,其连接第2流动管74(参照图5);引导箱部94,其与接头部92的上部相连并沿横向延伸;和遮挡壁96,其与引导箱部94的端部相连并从基体84立起。

接头部92形成为具有规定的突出长度的圆筒状,在通气装置10的组装状态下,贯穿被固定面部85(基体84)而向下方突出。在向基体84内突出的接头部92的外周面上牢固地固定有第2流动管74的端部。即,设置在第2流动管74的端部并将窜气导入空气滤清器68的流入口(inlet)74b实质上位于流入部件90的接头部92。在接头部92的内部形成有与第2流路74a连通的导入通路92a。导入通路92a在上部与引导箱部94连通。

引导箱部94形成为具有圆角的大致长方体形状,从被固定面部85向上方立起,并且从第1角部85b1沿横向(被固定面部85的表面方向)较短地延伸。在引导箱部94的内侧形成有具有规定的流路截面积(例如,与导入通路92a相同程度的流路截面积)的引导空间94a。

如图4所示,引导箱部94的引导空间94a沿着引导箱部94的形状在横向上延伸,并与在横向上开口的开口部94b连通。引导箱部94具有构成引导空间94a的顶板的护罩(shroud)95(壁部),该引导空间94a在与引导箱部94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剖视中呈上下较长的长方形形状。

而且,在引导箱部94的里部(第1角部85b1附近),从底面朝向上方突出形成有圆筒状的突部93。该突部93形成为与接头部92相同的粗细,并且沿轴向贯通形成有导入通路92a。由于突部93在引导空间94a内向上方突出,并且突出端部的连通口92b接近护罩95,因此,使窜气朝向护罩95流出。突部93的连通口92b与护罩95的距离也取决于窜气的喷出强度,但是,例如,可以设定为比导入通路92a的直径稍大、或者与导入通路92a的直径大致相同。

遮挡壁96与构成引导箱部94的开口部94b的开口缘部中的、靠近吸气管80(被固定面部85的中心)的开口缘部94b1相连地设置。该遮挡壁96构成了在从开口部94b流出的窜气向吸气口80a流动时必须越过的障碍物。遮挡壁96的一方的表面侧形成有在与壳体82的侧壁82a之间与开口部94b无障碍地相连的空腔部97。另外,隔离壁96的另一方的表面侧面对吸气管80的突出部81。

更详细而言,遮挡壁96沿着横向(引导箱部94的延伸方向)以规定长度延伸。例如,遮挡壁96的横向长度形成为比引导箱部94的横向长度长,遮挡壁96的横侧端部越过吸气管80的突出部81的中心而位于靠近与第1角部85b1相反侧的角部(第3角部85b3)的位置。而且,遮挡壁96设计成比流入部件90的引导箱部94和吸气管80的突出部81的突出高度高。

上述结构的流入部件90在其内部将窜气的流路弯曲得较大,因此使得窜气的水分附着在流路的内壁上,从而促进气体成分(空气)和水分的分离。即,从流入部件90的开口部94b流出的窜气的气体成分在空腔部97的流动过程中以越过吸气口80a和遮挡壁96的方式沿着朝向上方的气体路径100流动。另一方面,窜气的水分在空腔部97中,沿着不越过遮挡壁96而横向前进的被固定面部85上的液体路径102流动。

另外,由于第2流动管74的流入口74b和吸气管80的吸气口80a以足够的间隔隔开配置,而且吸气口80a被配置在比液体路径102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水分进入吸气口80a。而且,在空气滤清器68的内部空间83a中,没有设置现有技术中设置的空气滤清器结构要素。因此,气体路径100能够在内部空间83a中顺畅地流动。流入口74b与吸气口80a之间的间隔并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为比吸气口80a的直径大的尺寸。

再参照图3,气液分离机构部88(流入侧气液分离机构88b)的槽部98沿着基体84的缘部85a的内侧形成。在槽部98的一端部的底面设置有排水路径98a的开口。排水路径98a在基体84内形成为规定的路径,槽部98使在液体路径102中流动的水分向排水路径98a流动,而排出水分。此外,在通气机构部66是水冷式的情况下,排水路径98a也可以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那样是使水分回流的结构。

另外,构成流出侧气液分离机构88a的突出部81在从流入部件90的遮挡壁96离开的位置,形成得比被固定面部85高,据此另外构成水分无法越过的障碍物。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液分离机构部88在流出侧气液分离机构88a和流入侧气液分离机构88b这两个阶段,实现气体成分和水分的分离。据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水分进入吸气口80a。

接着,对具有上述结构的通气装置10和除雪机12的作用进行说明。

搭载有通气装置10的除雪机12在使用时,根据用户的操作来驱动发动机16。据此,除雪机12实施除雪作业。并且,如图2所示,发动机主体34在驱动过程中产生窜气,通气装置10实施该窜气的处理。

具体而言,窜气经由第1流动管72从发动机主体34向通气机构部66流动。并且,通过在通气机构部66中被冷却,从而将窜气中含有的油分离。该油从通气机构部66排出,通过油流动管76向油箱35流动。

并且,窜气经由第2流动管74的第2流路74a从通气机构部66向空气滤清器68流动。此时,如图5所示,窜气通过通气机构部66而温度下降,并且以包含水分的状态从第2流路74a(流入口74b)移动至流入部件90的导入通路92a中。

如上所述,流入部件90构成气液分离机构部88,并且分离在其内部流动的窜气的水分。即,窜气从导入通路92a(突部93)朝向引导空间94a喷出,在引导箱部94内与护罩95碰撞。因此,水分附着在引导箱部94的壁面上而从气体成分中分离。

然后,窜气的气体成分在引导箱部94内沿横向(与接头部92、突出部81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前进,从流入部件90的开口部94b流出到空腔部97后,在内部空间83a的气体路径100中流动。在此,空气滤清器68在比基体84的被固定面部85高的位置配置有吸气管80的吸气口80a。因此,气体路径100描绘出向内部空间83a的上方扩展并且高于遮挡壁96流动的流动线。另外,气体路径100不通过空气滤清器结构要素而到达吸气口80a,从而能够促进内部空间83a的循环。

另一方面,窜气的水分在引导箱部94内沿横向流动,从开口部94b流出到空腔部97之后,在被固定面部85上的液体路径102中行进。即,水分被阻止越过遮挡壁96,而流入基体84的槽部98,进而通过槽部98流出到排水路径98a。

另外,外部空气经由进气管78流入空气滤清器68的内部空间83a。因此,在内部空间83a中,窜气的气体成分与被吸入的外部空气混合而成为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流入到吸气口80a。混合气体通过吸气管80向发动机主体34的吸气系统流动,用于发动机16的燃烧。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气装置10和除雪机12具有以下效果。

在通气装置10中,吸气口80a与流入口74b隔开规定间隔,并且配置在比液体路径102靠上方的位置,从而能够将从流入口74b流入的窜气中所包含的水分在到达吸气口80a期间良好地分离。据此,抑制水分进入吸气口80a。而且,由于窜气在不通过空气滤清器结构要素的气体路径100中流动,因此,通气装置10成为不具有空气滤清器结构要素的简单的结构。特别是,由于除雪作业在降雪环境下进行,因此吸引的粉尘极少,即使没有空气滤清器结构要素,被搭载于除雪机12的通气装置10也能够良好地进行窜气的处理。其结果,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另外,能够获取过滤器功能不会下降的高耐用性。

另外,通气装置10具有流入部件90,据此,能够使第2流动管74(配管70)与基体84的连接容易,并且能够在流入部件90中使窜气的水分分离。在这种情况下,流入部件90的遮挡壁96使窜气以越过遮挡壁96朝向吸气口80a的方式流动。另一方面,水分无法越过遮挡壁96而被附着(被捕集),从而被更可靠地分离。此外,流入部件90能够通过引入通路92a和引导空间94a使窜气先沿着与朝向吸气口80a的气体路径100不同的方向流动。据此,即使水分向与气体成分相同的方向流动,使流出引导空间94a的气体成分朝向吸气口80a,也能够使水分继续在引导空间94a的流动方向上移动。

通气装置10具有将水分排出到基体84的外部的槽部98,据此,水分不会滞留在基体84内,能够降低基体84内的湿气。并且,通气装置10将吸入基体84内的外部空气和窜气混合后导入到吸气口80a,从而能够使窜气回流到发动机16,同时稳定地供给氧气。

另外,除雪机12具有通气装置10和发动机16,据此,能够不将窜气排出到外部而在低温环境下良好地进行作业。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发明的主旨进行各种改变。例如,在通气装置10中,若吸气口80a位于比液体路径102靠上方的位置,则流入部件90也可以不具有遮挡壁96。

下面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通气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和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气装置10和除雪机12的结构或功能相同的结构或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并且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2实施方式〕

如图6所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气装置10a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气装置1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空气滤清器68的基体84的下侧设置将窜气导入内部空间83a的流入部件110。

具体而言,在基体84的第1角部85b1(参照图3)附近,设置有贯通基体84的被固定面部85和背面的通孔112。另外,在夹着基体84的中心(吸气管80)的第1角部85b1的对角(第4角部85b4),设置有将除雪机12的外部空气吸入到内部空间83a的第1吸气管114(第1吸气口114a)。第1吸气管114与通气装置10a同样地一体成型于基体84。

另外,流入部件110具有:安装部116,其被固定于基体84;接头部92,其一体成形于安装部116的背面侧;和吸气半筒部118,其一体成形于安装部116的一侧边侧。

安装部116形成为相对于被固定面部85具有一定程度深度的碗状。接头部92从安装部116向下方较短地延伸,在其外周面连结固定有第2流动管74。在安装部116的内表面部分(碗状内表面部117)形成有规定形状的凹凸。另外,与碗状内表面部117相向的基体84的相向面部也形成为具有几个台阶的形状。

碗状内表面部117形成为比通孔112的平面形状大的尺寸,接头部92的导入通路92a与碗状内表面部117的角部连通。从导入通路92a的连通口92b到基体84的通孔112被设计为在高度方向上具有规定以上的距离。即,形成于基体84与碗状内表面部117之间的流动空间使窜气沿着凹凸、台阶曲折地流动。从连通口92b流入的窜气在到达通孔112的过程中,碰到碗状内面部117的凹凸或基体84的台阶,而使气体成分和水分分离。

另外,吸气半筒部118形成为与安装部116的碗状连续的槽形状,在其内侧具有流动槽119。吸气半筒部118朝向发动机16的侧方且向下方倾斜延伸,流动槽119也沿延伸方向延伸。吸气半筒部118通过利用基体84覆盖流动槽119而构成为吸入除雪机12的外部空气的第2吸气管115。该流动槽119(第2吸气管115)具有使从窜气分离的水分沿着槽形状部分流动而排出到机体14的外部的功能。

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气装置10a基本上如上述那样构成,下面对其作用效果进行说明。通气装置10a在发动机16驱动时,使在发动机主体34产生的窜气从第2流动管74向流入部件110的接头部92流动。在流入部件110中,窜气与碗状内表面部117的凹凸、基体84的台阶碰撞等,而使气体成分和水分分离。

被碗状内面部117分离的水分向吸气半筒部118(第2进气管115)流动,通过流动槽119排出到空气滤清器68的外部。另一方面,窜气的气体成分在安装部116内的空间中向上方行进,同时与从第2吸气管115流入的外部空气混合后,流入通孔112。即,窜气和外部空气以混合状态流入到内部空间83a。在内部空间83a中,进一步也混合从第1吸气管114流入的外部空气,使混合气体流入到吸气管80。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通过使吸气管80的突出部81从被固定面部85突出,来抑制水分的流动。因此,即使内部空间83a中的窜气中还含有水分,也能够大幅度地减小水分越过突出部81进入到吸气管80。

如上所述,在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气装置10a中,也可以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气装置10相同的效果。特别是,在通气装置10a中,在通过流入部件110使窜气与外部空气一起流入内部空间83a之前,通过曲折的流动空间从窜气中分离出水分。其结果,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水分流入到吸气管80。

〔第3实施方式〕

如图7所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气装置10b与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气装置10、10a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空气滤清器68的箱体120内,使第2流动管74(流入口74b)从底部120a以规定高度突出,并且与吸气口80a隔开间隔配置。

具体而言,箱体120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箱体。箱体120的底部120a贯插并固定第2流动管74。底部120a与箱体120的顶板部120b相比在长度方向上变短,在与箱体120的一方的侧表面之间形成有使外部空气流入的进气口78a。在进气口78a上连接有未图示的吸气管。另外,吸气口80a设置在箱体120的另一方的侧表面,使混合气体在未图示的吸气管中流动。并且,在吸气口80a的下部设置有分隔底部120a和进气口78a的分隔壁122。

第2流动管74从底部120a向上方以规定高度突出,在箱体120的顶板部120b附近配置突出端(第2流动管74的流入口74b)。流入口74b相对于吸气口80a隔开规定距离,据此抑制窜气中含有的水分流入吸气口80a。即,形成气体成分从流入口74b向进气口78a的横向(水平方向)流动的气体路径100,另一方面,液体路径102形成在第2流动管74的周边部的底部120a并到达进气口78a。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通气装置10b中,窜气从第2流动管74的流入口74b流入箱体120内。此时,窜气碰到箱体120的顶板部120b而使水分附着。另外,窜气在从第2流动管74的流入口74b向吸气口80a移动时,能够使水分向下方落下。水分落到底部120a时,沿着底部120a移动并从进气口78a排出。

外部空气从进气口78a流入,与窜气的气体成分混合,作为混合气体流入吸气口80a。另外,分隔壁122构成对上升的外部空气的障碍,即使在由液体路径102排出的水分混入外部空气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水分流入吸气口80a。

如上所述,在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气装置10b中,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气装置10、10a同样,能够抑制窜气的水分进入吸气口80a。特别是,该通气装置10b能够采用简单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装置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