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发电机组的冷却液自动补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0205发布日期:2020-03-27 13:51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的冷却液自动补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发电机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柴油发电机组的冷却液自动补给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值守柴油发电机组一般均配置润滑油、燃油自动补给系统,但因冷却液消耗较少,一般无冷却液自动补给装置,而是通过人工定期加注的方式进行。但随着柴油发动机逐渐小型化,柴油发电机组的冷却液消耗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还通过人工定期加注,须提高加注频次,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而且也对无人值守柴油发电机组的运行安全性造成较大的风险,所以设计一种能够进行自动补给冷却液的装置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柴油发电机组的冷却液自动补给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的冷却液自动补给装置,包括散热水箱、水泵、水管和冷却液储存箱,散热水箱、水泵和冷却液储存箱通过水管依次连通,所述散热水箱内部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冷却液储存箱的内部设有第三液位传感器,水泵、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和第三液位传感器均电连接有一个控制器;

所述散热水箱的顶部设有溢流口,溢流口与水管与冷却液储存箱的入水口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位于第二液位传感器的上方;能够对散热水箱中的液位进行一个区间检测。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水箱和冷却液储存箱上均设有液位观察计;便于工作人员在现场通过液位观察计能够观察散热水箱和冷却液储存箱中的液位。

作为优选,所述水泵和冷却液储存箱之间设有过滤器;过滤器用于对冷却液储存箱中的杂质进行过滤。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液储存箱的顶部设有一个透气口和加注口,冷却液储存箱的底部设有一个放水口。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的内部设有远程报警模块,控制器通过远程控制模块与外部通讯终端无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柴油发电机组的冷却液自动补给装置中,通过控制器对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和第三液位传感器的信号实时采集,能够对散热水箱和冷却液储存箱中的液位进行实时监控,来实现冷却液自动补给;不仅如此,散热水箱上设置溢流口,确保即使散热水箱的第一液位传感器失效,装置仍能安全工作,不会造成冷却液的浪费和安全风险,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散热水箱,2.水泵,3.冷却液储存箱,4.水管,5.第一液位传感器,6.第二液位传感器,7.放水口,8.控制器,9.液位观察计,10.加注口,11.透气口,12.第三液位传感器,13.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柴油发电机组的冷却液自动补给装置,包括散热水箱1、水泵2、水管4和冷却液储存箱3,散热水箱1、水泵2和冷却液储存箱3通过水管4依次连通,所述散热水箱1内部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5和第二液位传感器6,所述冷却液储存箱3的内部设有第三液位传感器12,水泵2、第一液位传感器5、第二液位传感器6和第三液位传感器12均电连接有一个控制器8;

所述散热水箱1的顶部设有溢流口,溢流口与水管4与冷却液储存箱3的入水口连通。

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5位于第二液位传感器6的上方。

该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水箱1和冷却液储存箱3上均设有液位观察计9。

该实施例中:所述水泵2和冷却液储存箱3之间设有过滤器13。

该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储存箱3的顶部设有一个透气口11和加注口10,冷却液储存箱3的底部设有一个放水口7。

该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8的内部设有远程报警模块,控制器8通过远程控制模块与外部通讯终端无线连接。

该装置的一个工作实施例是:待补充的冷却液储存于冷却液储存箱3内,当散热水箱1内的冷却液液位达到设定的低液位报警量时,第二液位传感器6触发,信号反馈至控制器8,控制器8经过逻辑运算判断需向散热水箱1补充冷却液时,控制器8控制水泵2开关打开,进行补充;

当补充液位达到散热水箱1的高液位报警量时,第一液位传感器5触发,信号反馈至控制器8,控制器8控制水泵2开关关闭,停止补充冷却液;

若第一液位传感器5损坏失效,当冷却液补充至散热水箱1设置的溢流口的位置时,冷却液经溢流口流回冷却液储存箱3中,避免冷却液溢出,造成浪费和安全风险。

当冷却液储存箱3内的冷却液液位减少至设定的低液位报警量时,第三液位传感器12触发信号,信号反馈至控制器8,控制器8远程报警模块向维护人员的手机发送报警信息,通知维护人员及时向冷却液储存箱3内加注冷却液。

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