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59174发布日期:2020-09-01 17:35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普及率的增加,由此导致的环境问题、能源短缺等问题促使人们对新能源的研究呼声加大。其中天然气是石油燃料的有效替代燃料之一。其中天然气发动机的使用,可以缓解能源危机,改善环境问题。

随着天然气发动机的广泛使用,燃气是否充分燃烧是衡量天然气发动机的指标之一,现有的混合器都存在燃气和空气混合不充分的问题,导致爆震、失火等危险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保证混合器中燃气和空气混合均匀是重中之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气体混合装置,燃气混合均匀,结构简单,混合后的气体燃烧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混合装置,所述气体混合装置包括:气体接头、装置壳体和导流器;

所述气体接头位于所述装置壳体的上方,所述气体接头的顶端具有第一进气口,底端具有第一出气口,所述气体接头的侧面具有螺纹;

所述装置壳体包括:固定柱和壳体本体;

所述固定柱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的上方,所述固定柱的顶端具有第一圆孔,所述固定柱的底端具有第二圆孔,所述固定柱的内壁上具有螺纹;

所述壳体本体的顶端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圆孔的孔径,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壳体本体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导流器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内部,所述导流器包括:进气管和气腔;

所述进气管设置于所述气腔的上方,第一气体由所述进气管进入所述导流器的内部;

所述气腔为圆盘结构,所述气腔的顶端具有开口,所述气腔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开口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装置壳体还包括:第二进气口;

所述第二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的一侧,第二气体由所述第二进气口进入所述导流器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装置壳体还包括:第二出气口;

所述第二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出气口将混合后的第三气体输送至发动机。

优选的,所述导流器还包括:第三进气口;

所述第三进气口设置于所述进气管顶端,所述第三进气口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孔径。

优选的,所述导流器的截面为水滴状。

优选的,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气腔分隔为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

所述第二气腔位于所述气腔的中部,所述第二气腔为圆形气腔;

所述第一气腔由除所述第二气腔之外的部分形成。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气腔被所述分隔板分隔成两个或多个环形气腔。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气腔的侧面均匀开设有气孔。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气腔内的所述圆形气腔的侧面等间距开设有气孔。

优选的,所述导流器的所述气腔采用文丘里管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体混合装置,燃气混合均匀,结构简单,混合后的气体燃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体混合装置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体混合装置中a-a剖面图;

图3为图2中装置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导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体混合装置的剖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体混合装置中a-a剖面图,图3为图2中装置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导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结合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混合装置,所述气体混合装置包括:气体接头1、装置壳体2和导流器3。

气体接头1位于装置壳体2的上方,气体接头1的顶端具有第一进气口10,底端具有第一出气口11,气体接头1的侧面具有螺纹。

具体的,气体接头1为倒圆台结构,气体接头1的表面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台阶部,用于同其他部件相卡合。气体接头1用于将第一气体由第一进气口10输入,并由第一出气口11输送至装置壳体2内,其中,气体接头1的下部的侧面与装置壳体2相接触部分区域为设置螺纹的区域,气体接头1通过螺纹与装置壳体2螺合实现固定连接。

结合图2、图3和图5所示,装置壳体2包括固定柱20和壳体本体21,固定柱20设置于壳体本体21的上方,固定柱20的顶端具有第一圆孔201,固定柱20的底端具有第二圆孔202,固定柱20的内壁上具有螺纹,壳体本体21的顶端设置有通孔210,通孔210的孔径小于第二圆孔202的孔径,固定柱20与壳体本体21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

如图1所示,装置壳体2还包括第二进气口22,第二进气口22设置于壳体本体21的一侧,第二气体由第二进气口22进入导流器3的内部。

装置壳体2还包括第二出气口23,第二出气口23设置于壳体本体21的另一侧,第二出气口23可以将混合后的第三气体输送至发动机。

具体的,固定柱20为圆环结构,固定柱20的内径由顶端至底端呈逐渐缩小,固定柱20与气体接头1相接触部分的内壁具有螺纹,固定柱20与气体接头1通过螺纹螺合固定,使得气体接头1与装置壳体2实现密封连接,其中,固定柱20的第一圆孔201的孔径大于第二圆孔202的孔径,并且通孔210的孔径小于第二圆孔202的孔径,壳体本体21为环状柱体,内部空间用于容纳导流器3。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气体通过气体接头1进入装置壳体2内部,第二气体通过第二进气口22进入装置壳体2内部,第一气体与第二气体通过导流器3的混合输出第三气体,并通过第二出气口23将第三气体输送至发动机。

导流器3设置于壳体本体21的内部,导流器3包括进气管30和气腔31,进气管30为环形柱体结构,进气管30设置于气腔31的上方,气腔31为圆盘结构,气腔31的顶端具有开口310,气腔31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311,进气管30与开口310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导流器3的气腔31采用文丘里管式结构。

具体的,导流器3的截面为水滴状,进气管30顶端设置有第三进气口301,第一气体由第三进气口301进入进气管30并进入导流器3内,第三进气口301的孔径小于第一出气口11的孔径,气腔31内设置的分隔板311将气腔31分隔为第一气腔312和第二气腔313,第二气腔313位于气腔31的中部,第二气腔313具体为圆形气腔,第一气腔312由除第二气腔313之外的部分形成,其中,第一气腔312被分隔为两个环形气腔,实现增大气体流动量,根据需求第一气腔312也可以被分隔成多个环形气腔。被分隔为两个环形气腔的第一气腔312的侧面均匀开设有气孔3110,气孔3110沿轴向和径向均匀、交错布置,该布置方式一方面使得经过相邻各通孔的空气流束相互碰撞,增强了扰流效果,加速了气体之间相互扩散,从而加强了气体之间的混合效果,有利于气体扩散。同样的,第二气腔313内的圆形气腔的侧面等间距开设有气孔3110。

以下结合图1~图5,简单说明气体混合装置的工作原理。

当一种气体从装置壳体2的左侧进入壳体本体21,进一步流动至气腔31的第一气腔312内,另一种气体从气体接头1的第一进气口10进入,经由第一出气口11、固定柱20、进气管30和气腔31后,由气孔3110分别进入两个环形第一气腔312和第二气腔313内,由于导流器3采用文丘里管结构,当一种气体进入第一气腔312和第二气腔313时,根据文丘里管原理,将产生吸附作用并导致空气的流动,气腔312和313的截面逐渐增大,压力突然减小,致使另一种气体被吸入第一气腔312和第二气腔313内,两种气体混合后,由第二出气口23输送至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体混合装置,燃气混合均匀,结构简单,混合后的气体燃烧效率高。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