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缸盖护罩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11274发布日期:2021-03-26 19:2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缸盖护罩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车辆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缸盖护罩及车辆。


背景技术:

2.为满足发动机轻量化的设计要求,现有的缸盖护罩多为注塑件,内部集成油气分离装置,并在合适位置布置机油加注口,便于汽车维修保养时加注机油。在正常情况下,缸盖护罩装配加机油口盖密封曲轴箱;需要加注机油时,拧开加机油口盖即可加注机油。为了方便机油加注,机油加注口通常直接与曲轴箱相通。部分缸盖护罩为防止异物通过机油加注口掉入曲轴箱,会在机油加注口局部布置挡板。但为确保机油加注的畅通,挡板不会封闭机油加注口,这样的结构会导致机油乳化问题,其原因在于:发动机运转时,燃烧室的高压可燃混合气和已燃气体,或多或少会通过活塞组与气缸之间的间隙漏入曲轴箱内,造成窜气。窜气的成分为未燃的烃、水蒸气、废气等。由于缸盖护罩为注塑件,传热慢,机油加注口部位温度上升较慢。当短途行驶时,由于缸盖护罩机油加注口部位温度较低,窜气中水蒸气容易在机油加注口部位遇冷凝结成水。随着发动机的运转,机油会通过正时链条或凸轮轴的转动飞溅到机油加注口部位,不断附着、聚积。机油与冷凝水混合形成了机油乳化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动机缸盖护罩及车辆,旨在解决传统缸盖护罩结构缺陷容易导致机油乳化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发动机缸盖护罩,包括:
5.护罩本体,内部形成有腔体,所述腔体的上端设有进油口,所述腔体的下端设有用以连通至缸盖本体的出油口;
6.固定挡板,设于所述腔体内,且位于所述进油口的下方,所述固定挡板用以对至少部分所述进油口形成遮挡;以及,
7.活动挡板,设于所述腔体内,且位于所述进油口及所述固定挡板之间,所述活动挡板盖合所述进油口设置,且可在机油自上至下进入所述进油口时,向下翻转至打开所述进油口。
8.可选地,所述活动挡板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呈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及活动端;其中,
9.所述活动挡板的连接端沿上下向可翻转地安装于所述固定挡板;或者,
10.所述活动挡板至少在所述连接端处呈弹性可弯折设置,以在机油自上至下进入所述进油口时,所述活动挡板向下弯折变形。
11.可选地,所述活动挡板为金属弹片。
12.可选地,所述活动挡板的上端面及下端面在靠近所述活动端的方向上呈相互靠近倾斜设置。
13.可选地,所述活动挡板邻近其活动端处设有油槽,所述油槽的一端延伸至朝贯穿所述活动挡板的活动端设置。
14.可选地,所述固定挡板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呈相对设置的安装端及自由端,所述固定挡板的安装端安装至所述腔体的上腔壁,所述固定挡板的自由端呈逐渐朝下倾斜设置。
15.可选地,所述护罩本体具有第一侧板,所述进油口邻近所述第一侧板设置;
16.所述固定挡板的自由端间隔所述第一侧板,且在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方向上呈逐渐朝下倾斜设置。
17.可选地,所述活动挡板为金属弹片,所述活动挡板的一段夹持限位在所述腔体的上腔壁及所述固定挡板之间;
18.所述固定挡板与所述活动挡板的连接处及所述固定挡板的安装端之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设有连通所述腔体的过油口。
19.可选地,所述固定挡板与所述护罩本体之间、以及所述活动挡板与所述护罩本体之间均可拆卸连接。
20.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缸盖护罩,所述发动机缸盖护罩包括:
21.护罩本体,内部形成有腔体,所述腔体的上端设有进油口,所述腔体的下端设有用以连通至缸盖本体的出油口;
22.固定挡板,设于所述腔体内,且位于所述进油口的下方,所述固定挡板用以对至少部分所述进油口形成遮挡;以及,
23.活动挡板,设于所述腔体内,且位于所述进油口及所述固定挡板之间,所述活动挡板盖合所述进油口设置,且可在机油自上至下进入所述进油口时,向下翻转至打开所述进油口。
24.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护罩本体加注机油时,机油自上至下进入进油口,对活动挡板施加外力作用,带动活动挡板转动至打开进油口,可供机油顺利经由腔体进入缸盖本体;在护罩本体未加注机油时,活动挡板所受外力作用撤销而复位至盖合进油口;固定挡板对进油口的至少部分部位形成遮挡,结合盖合在进油口的活动挡板,能够阻挡机油自缸盖本体飞溅至进油口,从而避免造成机油乳化。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缸盖护罩的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27.图2为图1中a

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图1中发动机缸盖护罩的分解示意图;
29.图4为图1中固定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图1中活动挡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号说明:
[0032][0033][0034]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6]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7]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8]
为满足发动机轻量化的设计要求,现有的缸盖护罩多为注塑件,内部集成油气分离装置,并在合适位置布置机油加注口,便于汽车维修保养时加注机油。在正常情况下,缸盖护罩装配加机油口盖密封曲轴箱;需要加注机油时,拧开加机油口盖即可加注机油。为了方便机油加注,机油加注口通常直接与曲轴箱相通。部分缸盖护罩为防止异物通过机油加注口掉入曲轴箱,会在机油加注口局部布置挡板。但为确保机油加注的畅通,挡板不会封闭机油加注口,这样的结构会导致机油乳化问题,其原因在于:发动机运转时,燃烧室的高压可燃混合气和已燃气体,或多或少会通过活塞组与气缸之间的间隙漏入曲轴箱内,造成窜气。窜气的成分为未燃的烃、水蒸气、废气等。由于缸盖护罩为注塑件,传热慢,机油加注口部位温度上升较慢。当短途行驶时,由于缸盖护罩机油加注口部位温度较低,窜气中水蒸气
容易在机油加注口部位遇冷凝结成水。随着发动机的运转,机油会通过正时链条或凸轮轴的转动飞溅到机油加注口部位,不断附着、聚积。机油与冷凝水混合形成了机油乳化物。
[0039]
鉴于上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缸盖护罩,请参阅图1至图5,附图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缸盖护罩的具体实施例。
[0040]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出的所述发动机缸盖护罩100包括护罩本体110、固定挡板120以及活动挡板130,其中,所述护罩本体110的内部形成有腔体111,所述腔体111的上端设有进油口112,所述腔体111的下端设有用以连通至缸盖本体的出油口113;所述固定挡板120设于所述腔体111内,且位于所述进油口112的下方,所述固定挡板120用以对至少部分所述进油口112形成遮挡;所述活动挡板130设于所述腔体111内,且位于所述进油口112及所述固定挡板120之间,所述活动挡板130盖合所述进油口112设置,且可在机油自上至下进入所述进油口112时,向下翻转至打开所述进油口112。
[0041]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护罩本体110加注机油时,机油自上至下进入进油口112,对活动挡板130施加外力作用,带动活动挡板130转动至打开进油口112,可供机油顺利经由腔体111进入缸盖本体;在护罩本体110未加注机油时,活动挡板130所受外力作用撤销而复位至盖合进油口112;固定挡板120对进油口112的至少部分部位形成遮挡,结合盖合在进油口112的活动挡板130,能够阻挡机油自缸盖本体飞溅至进油口112,从而避免造成机油乳化。
[0042]
本设计中,所述护罩本体110的具体表现形式不作限制,可以设置为任意适宜的尺寸、形状及材质,与对应的缸盖本体相适配即可。护罩本体110的进油口112一般设置为贯穿护罩本体110的上端壁设置,具有一定的深度。护罩本体110一般会在进油口112处设置一油盖200,油盖200活动设置,用于活动至盖合进油口112的外端口,以对腔体111内的油气进行封闭;以及用于活动至打开进油口112的外端口,以供用户根据实际需要添加机油,使得机油自上至下进入所述进油口112。
[0043]
进一步地,为了增加进油口112与油盖200之间的连接密封性,还可以在二者的连接处设置一密封圈210,所述密封圈210可选弹性设置,例如由橡胶材质制成。
[0044]
需要说明,本设计将进油口112、出油口113分设在护罩本体110的上、下两端,目的在于形成一自上至下的机油流路,但并不构成对进油口112、出油口113各自的具体安装位置及开口朝向等的限制。以其中的所述进油口112为例,进油口112可以设置在护罩本体110的上端的任一朝向的端面上;进油口112的外端口的朝向可朝上设置,也可相对上下方向偏转设置。
[0045]
出油口113形成在护罩本体110的下端,形成一连接口,缸盖本体对应位置形成一对接口,连接口与对接口可拆卸连接,实现护罩本体110与缸盖本体的连接固定。
[0046]
固定挡板120设置在进油口112的下方,与进油口112间隔设置,不干扰进油口112处的机油的流入。在发动机正常运转过程中,由于正时链条或者凸轮轴的转动,窜气、机油或者机油液滴等飞溅物会自曲轴箱向上飞溅至进油口112处,并在进油口112的内壁附着、聚积。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护罩本体110内外形成温差,导致窜气中的水蒸气在进油口112的内壁凝结成液态,机油与液态水混合而导致机油乳化。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挡板120对进油口112的至少部分部位形成遮挡,能够对自曲轴箱向上飞溅的机油形成一定的阻挡,减小水蒸气在进油口112处的形成量,从而有效缓解机油乳化问题。
[0047]
进一步地,活动挡板130盖合进油口112,能够完全封闭所述飞溅物自曲轴箱进入进油口112的通道,对固定挡板120未能阻挡的部分所述飞溅物进行二次阻挡,从而彻底解决机油乳化问题;活动挡板130的活动与加注机油的操作相关联,但不干扰机油的加注过程。活动挡板130与固定挡板120的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对所述飞溅物的阻挡效果,而且有助于分散所述飞溅物,避免所述飞溅物在活动挡板130或者固定挡板120上附着聚积而同样产生机油乳化。
[0048]
需要说明,本设计列举当加注机油时能够驱动活动挡板130向下翻转,但并不构成对驱动活动挡板130向下翻转的驱动方式的限制。在一实施例中,还可通过额外设置驱动器来驱动活动挡板130的上下翻转行程;在另一实施例中,基于加注机油能够驱动活动挡板130向下翻转的设定,还可进一步设置推杆或者拉杆为活动挡板130的向下翻转提供辅助驱动力等,此处不作限制。但为了便于理解,在以下实施例中,均以在加注机油时能够驱动活动挡板130向下翻转为例进行说明。
[0049]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挡板130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呈相对设置的连接端131及活动端132;其中,所述活动挡板130的连接端131沿上下向可翻转地安装于所述固定挡板120。具体而言,活动挡板130的连接端131例如通过一转轴转动安装在进油口112的内端口周侧,使得活动挡板130的活动端132能够朝上翻转以盖合进油口112、或者朝下翻转以打开进油口112。所述活动挡板130可设置为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0050]
基于上述,在一实施例中,转轴处可设置有扭簧,以使得活动挡板130的翻转具有复位功能。在实际应用时,当作业人员自进油口112加注机油,机油自身的质量以及机油的势能对活动挡板130的活动端132施加有向下的压力,该压力大于扭簧的扭力,使得活动挡板130向下翻转以打开进油口112,且活动挡板130的向下旋转角度逐渐增大,使得机油的加注量逐渐增加,有助于加注时机油的流速稳定且高效;当机油加注完成,对活动挡板130的活动端132施加的向下压力撤销,扭簧的扭力凸显,驱动活动挡板130的活动端132向上活动,实现活动挡板130的复位。
[0051]
或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挡板130至少在所述连接端131处呈弹性可弯折设置,以在机油自上至下进入所述进油口112时,所述活动挡板130向下弯折变形。基于此,可设置为活动挡板130的连接端131由弹性材料制成,或者设置为活动挡板130整体均由弹性材料制成。如此设置,有助于简化活动挡板130本身的结构、以及简化活动挡板130与护罩本体110之间的连接结构。
[0052]
具体而言,所述活动挡板130为金属弹片。如此设置,使得活动挡板130的厚度可设置为较薄,有助于减小活动挡板130的空间占用,且使得活动挡板130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有助于提高对机油加注时施加的压力的灵敏度。
[0053]
所述金属弹片的具体表现形式不作限制,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金属弹片的选材、形状及尺寸可设置为不同。例如,当进油口112的尺寸较大,机油流量较大时,金属弹片可设置为具有较大的厚度,以提高金属弹片的整体强度,避免金属弹片受力过大而超出形变极限;例如,当进油口112的横截面设置为不同的形状,例如设置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者异形等时,金属弹片的对应部位的形状可设置为与进油口112的形状相适配;金属弹片的尺寸设置为至少大于进油口112的内端口的截面积,以实现金属弹片对进油口112的内端口的完全盖合。
[0054]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挡板130的上端面及下端面在靠近所述活动端132的方向上呈相互靠近倾斜设置。所述活动挡板130的上端面的倾斜设置,能够在活动挡板130的上端形成一朝向活动挡板130的活动端132倾斜延伸的导向面,使得当机油进入进油口112时,逐渐流向活动挡板130的活动端132,使得活动挡板130的活动端132受力更为集中,从而增强活动挡板130的打开灵敏度;所述活动挡板130的下端面的倾斜设置,能够在活动挡板130的下端形成一照相活动挡板130的活动端132倾斜延伸的导向面,使得当所述飞溅物向上流向活动挡板130时,被导向而集中在活动挡板130的活动端132处,增加活动挡板130的活动端132与进油口112的内端口的周侧之间的抵接力,从而在未加注机油的常规状态下,提升活动挡板130对进油口112的盖合强度,从而提高活动挡板130对阻挡所述飞溅物进入进油口112的阻挡效果。
[0055]
此外,请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挡板130邻近其活动端132处设有油槽133,所述油槽133的一端延伸至朝贯穿所述活动挡板130的活动端132设置。所述油槽133的设置,能够在加注机油时容纳一定量的机油,从而增加活动挡板130在其活动端132处的受力,使得活动挡板130能够更为快速地打开至所需角度;当所述活动挡板130打开至设定角度,油液可自所述油槽133贯穿所述活动端132的一侧流出,避免积存机油。
[0056]
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挡板120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呈相对设置的安装端121及自由端122,所述固定挡板120的安装端121安装至所述腔体111的上腔壁,所述固定挡板120的自由端122呈逐渐朝下倾斜设置。所述固定挡板120的倾斜设置,一方面能够形成倾斜的导流面,使得经由进油口112进入腔体111的机油能够沿着固定挡板120朝向出油口113流动,有助于机油的流向准确且流动平稳;另一方面能够增大与所述飞溅物之间的抵接面积,从而形成足够大的阻挡区域。此外,固定挡板120的倾斜设置,能够限制活动挡板130的最大翻转角度,使得活动挡板130在适宜角度范围内进行翻转,避免活动挡板130由于打开角度过大而导致永久变形。
[0057]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护罩本体110具有第一侧板114,所述进油口112邻近所述第一侧板114设置;所述固定挡板120的自由端122间隔所述第一侧板114,且在靠近所述第一侧板114的方向上呈逐渐朝下倾斜设置。当固定挡板120倾斜设置时,固定挡板120的自由端122与腔体111的上腔壁之间共同限定出一开口。当所述固定挡板120的自由端122间隔所述第一侧板114,且在靠近所述第一侧板114的方向上呈逐渐朝下倾斜设置,使得开口与第一侧板114之间距离减小,也即使得自所述飞溅物自出油口113反向流入进油口112的流路的过气面积先大后小,可以理解,当例如窜气首先经过过气面积较大的流路时,流速减小,继续往上排出的动力减小;当所述飞溅物接着经过过气面积较小的流路时,部分所述飞溅物被阻挡而回流,有效防止较多的所述飞溅物靠近进油口112。
[0058]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挡板130为金属弹片,所述活动挡板130的一段夹持限位在所述腔体111的上腔壁及所述固定挡板120之间。活动挡板130夹持限位在固定挡板120及腔体111的上腔壁之间,有助于简化活动挡板130的安装,且确保活动挡板130的连接端131与固定挡板120的安装端121之间的位置固定,提高固定挡板120对活动挡板130向下翻转时的限位效果。所述固定挡板120与所述活动挡板130的连接处及所述固定挡板120的安装端121之间设有凹槽123,所述凹槽123的槽底设有连通所述腔体111的过油口。所述凹槽123的设置,能够收容在活动挡板130的连接端131处积存的机油;所述过油口的设
置,能够将凹槽123内收容的机油向下流通至出油口113,继而通过该出油口113进入缸盖本体处。过油口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多个过油口可在凹槽123内随机分散布设、呈阵列布设、呈格栅状布设等均可。
[0059]
接着,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挡板120与所述护罩本体110之间、以及所述活动挡板130与所述护罩本体110之间均可拆卸连接。所述活动挡板130、所述固定挡板120的可拆卸连接,使得活动挡板130、固定挡板120易于根据需要拆卸替换,从而有助于护罩本体110的维护检修。具体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不作限制,例如上述实施例中,设置固定挡板120与护罩本体110的上端壁之间为粘贴固定、螺接固定、卡扣固定等;设置活动挡板130夹持限位在固定挡板120与护罩本体110的上端壁之间。
[0060]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缸盖护罩100。需要说明的是,车辆内的发动机缸盖护罩100的详细结构可参照上述发动机缸盖护罩100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由于在本发明的车辆中使用了上述发动机缸盖护罩100,因此,本发明的车辆的实施例包括上述发动机缸盖护罩100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6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