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油机进气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09661发布日期:2021-03-26 18:5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油机进气道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汽油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油机进气道。


背景技术:

2.发动机缸盖进气道结构对性能有很大影响,评价汽油机进气道好坏有两个重要参数,即流量系数和滚流比。为了获得更大的进气量,需要较大的流量系数,为了缸内燃烧更快更充分,需要较大的滚流比。很多机型在设计进气道时,希望在大滚流比的同时拥有大的流量系数,但这两方面是相互制约的,高的流量系数要求气道尽可能直,而高滚流要求进气尽可能旋转,所以提高滚流比必然会降低流量系数,如何在获得高滚流比的同时尽量少的降低流量系数是进气道设计时的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提高发动机进气道的高滚流比时,会导致大大的降低了所述流量系数的问题。
4.所述汽油机进气道,包括:
5.主气道,所述主气道的一端设有进气口,所述主气道的另一端分叉延伸有两个分气道,所述分气道的末端具有出气口;
6.所述分气道中靠近所述出气口的内壁具有至少一个往外隆起的第一贴合部,以陡增所述分气道中所述第一贴合部所在截面的面积;
7.其中,所述分气道的内壁具有导风面和处于导风面的对面的弯翘面,所述弯翘面朝所述出气口所在方向向所述导风面靠近,以使所述分气道的末端朝所述分气道的内部缩窄,所述第一贴合部处于所述弯翘面和所述导风面之间的侧部,所述导风面为平面或圆弧面。
8.优选地,所述汽油机进气道还包括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分气道相连的座圈,所述座圈包括第二贴合部和端部,所述第二贴合部的一端与所述端部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分气道的末端相连。
9.优选地,所述第二贴合部呈锥面形状,且所述导风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部平顺过渡,且所述弯翘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部的夹角为锐角。
10.优选地,所述主气道与所述分气道的分界区域形成过渡段,所述导风面通过所述过渡段与所述主气道平顺过渡。
11.优选地,所述过渡段的两侧向外隆起。
12.优选地,所述过渡段中连接所述导风面和所述主气道的区域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朝所述主气道外隆起。
13.优选地,所述主气道设置有喷油器塔子,所述喷油器塔子所在的表面通过所述过渡段与所述导风面相连。
14.优选地,每个所述分气道设有用于安装导管的安装面,所述导风面自所述安装面
的所在位置延伸至所述第二贴合部。
15.优选地,所述安装面与所述导风面之间外侧的夹角在176

180度之间。
16.优选地,所述导管内插设有气门。
17.在本发明中,汽油机进气道包括主气道,所述主气道的一端设有进气口,所述主气道的另一端分叉延伸有两个分气道,所述分气道的末端具有出气口;所述分气道中靠近所述出气口的内壁具有至少一个往外隆起的第一贴合部,以陡增所述分气道中所述第一贴合部所在截面的面积;进而增大汽油机进气道的流量系数;所述分气道的内壁具有导风面和处于导风面的对面的弯翘面,所述弯翘面朝所述出气口所在方向向所述导风面靠近,以使所述分气道的末端朝汽油机进气道内部缩窄,进而提高所述汽油机进气道的出气风速;且所述弯翘面可以促使大部分气体从导风面的附近进入缸内,提高气体沿导风面进入缸内的流量,减少气体沿弯翘面进入缸内的流量,进而减小沿湾翘面进入缸内的气流与沿导风面进入缸内的气流相互干扰、对冲,从而提高气流从汽油机进气道进入到缸内的转速,以此达到提高汽油进气道的滚流比的目的。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发明中一较佳实施例中汽油机进气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中a

a处的剖视图。
22.附图标号说明:
23.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主气道110进气口120喷油器塔子200分气道210出气口220第一贴合部230弯翘面240导风面250安装面251导管300座圈310第二贴合部320端部400过渡段410圆弧面
ꢀꢀ
24.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
下、左、右、前、后
……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6.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8.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9.发动机缸盖进气道结构对性能有很大影响,评价汽油机进气道好坏有两个重要参数,即流量系数和滚流比。为了获得更大的进气量,需要较大的流量系数,为了缸内燃烧更快更充分,需要较大的滚流比。很多机型在设计进气道时,希望在大滚流比的同时拥有大的流量系数,但这两方面是相互制约的,高的流量系数要求气道尽可能直,而高滚流要求进气尽可能旋转,所以提高滚流比必然会降低流量系数,如何在获得高滚流比的同时尽量少的降低流量系数是进气道设计时的一个难题。
30.请参照图1

图3,本发明公开一种汽油机进气道,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提高发动机进气道的高滚流比时,会导致大大的降低了所述流量系数的问题。
31.参见图1,所述汽油机进气道包括主气道100和与所述主气道100连通的两个分气道200。
32.所述主气道100的一端设有进气口110,所述主气道100的另一端分叉延伸有两个分气道200,所述分气道200的末端具有出气口210;
33.所述分气道200中靠近出气口210的内壁具有至少一个往外隆起的第一贴合部220,以陡增所述分气道200中所述第一贴合部220所在截面的面积。
34.参见图2和图3,其中,所述分气道200的内壁具有导风面240和处于导风面240的对面的弯翘面230,所述弯翘面230朝所述出气口210所在方向向所述导风面240靠近,以使所述分气道200的末端朝所述分气道200的内部缩窄,所述第一贴合部220处于所述弯翘面230和所述导风面240之间的侧部,所述导风面240为平面或圆弧面410。
35.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气道100和两个分气道200,所述主气道 100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110,所述主气道100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分气道200 相连,两个所述分气道200分叉设置,更具体的说,两个所述分气道200中各自与所述主气道100相连的一端交叉。
36.每个所述分气管末端设有出气口210,每个所述分气管的末端朝所述分气道200的内部缩窄,所述导风面240对气体起到一个导向作用,使气体从导风面240附近进入缸内。
37.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汽油机进气道的流量系数,所述分气道 200中靠
近出气端的内壁具有至少一个往外隆起的第一贴合部220,以陡增所述分气道200中所述第一贴合部220所在截面的面积,减小风阻,进而增大汽油机进气道的流量系数。
38.另外,所述导风面240为平面或者圆弧面4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面240与所述安装面150的夹角略小于180度,夹角角度在176

180度之间,避免传动方案中由于角度较小,导致空间变大,进而降低出口风速、滚流比下降。
39.其中,所述弯翘面230的设置可提高所述汽油机进气道的滚流比。
40.所述汽油机进气道中的气流从出气口210进入缸内,气流在沿导风面240 进入缸内并在缸内旋转,所述弯翘面230朝所述导风面240所在方向弯曲,使得从弯翘面230附近经过的气流被引导到导风面240附近,并沿导风面240 进入缸内,进而大大降低了气流沿弯翘面230进入缸内,避免沿弯翘面230 进入缸内干扰沿导风面240进入缸内的气流旋转,最终提高所述汽油机进气道的滚流比。
41.所述汽油机进气道还包括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分气道200相连的座圈 300,所述座圈300包括第二贴合部310和端部320,所述第二贴合部310的一端与所述端部320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分气道200的末端相连。
42.所述第二贴合部310呈锥面形状,且所述导风面240与所述第二贴合部 310平顺过渡。
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贴合部310与所述弯翘面230的夹角为锐角,可以减小汽油机进风道中气流从弯翘面230附近逸出,同时可防止从弯翘面 230附近经过的气流与从导风面240附近经过的气流形成对冲,而影响滚流强度。
44.第二贴合部310呈锥面形状并采用整体加工,可以保证第二贴合部310 的内壁光滑,有利于减小气流在第二贴合部310的内壁附近形成紊流,使汽油机进气道的进气更为顺畅。
45.所述主气道100与所述分气道200的分界区域形成过渡段400,所述导风面240通过所述过渡段400与所述主气道100平顺过渡。
46.所述过渡段400中连接所述导风面240和所述主气道100的区域为圆弧面410,所述圆弧面410朝所述主气道100外隆起。
4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400的设置可避免所述主气道100与所述分气道200的分界区域形成台阶,而影响所述汽油机进气道中的风速。
48.所述过渡段400的两侧向外隆起,所述过渡段400对应的空腔区域的体积变大,也更利于气体从进气口110进入。
49.所述主气道100设置有喷油器塔子120,所述喷油器塔子120所在的表面通过所述过渡段400与所述导风面240相连。
50.每个所述分气道200设有用于安装导管251的安装面150,所述导风面 240自所述安装面150的所在位置延伸至所述第二贴合部310。
51.所述安装面150与所述导风面240之间外侧的夹角在176

180度之间,所述安装面150与所述导风面240之间外侧的夹角接近180度,可以防止流速降低。
52.所述导管251内插设有气门。
53.在本实施例中,汽油机进气道包括主气道100,所述主气道100的一端设有进气口110,所述主气道100的另一端分叉延伸有两个分气道200,所述分气道200的末端具有出气
口210;所述分气道200中靠近所述出气口210的内壁具有至少一个往外隆起的第一贴合部220,以陡增所述分气道200中所述第一贴合部220所在截面的面积;进而增大汽油机进气道的流量系数;所述分气道200的内壁具有导风面240和处于导风面240的对面的弯翘面230,所述弯翘面230朝所述出气口210所在方向向所述导风面240靠近,以使所述分气道200的末端朝所述分气道200的内部缩窄,进而提高所述汽油机进气道的出气风速;且所述弯翘面230可以促使大部分气体从导风面240的附近进入缸内,提高气体沿导风面240进入缸内的流量,减少气体沿弯翘面230进入缸内的流量,进而减小沿湾翘面230进入缸内的气流与沿导风面240进入缸内的气流相互干扰、对冲,从而提高气体从汽油机进气道进入到缸内的转速,以此达到提高汽油进气道的滚流比的目的。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