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装配的燃油预滤器水分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2853发布日期:2021-02-23 13:51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装配的燃油预滤器水分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油滤清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装配的燃油预滤器水分离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燃油预滤器是串联在燃油泵进油口之前的管路上,用于把含在燃油中的水、氧化铁、粉尘等固体杂物除去,防止燃油系统堵塞和锈蚀,从而减少机械磨损,确保燃油系统和发动机稳定运行,提高可靠性。由于燃油品质分布不均,燃油中的水分含量也参差不齐,现在的燃油预滤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随着使用里程的增加,燃油预滤器的水分下降甚至失效,导致金属件的锈蚀,带来机械零部件的磨损。
[0003]
现有技术公开一种集成式燃油预滤器水分离结构,其包括设置在预滤器主壳体内的滤纸、疏水网以及设置在预滤器下端盖下方的集水腔,预滤器下端盖包括下端盖本体,与下端盖本体底部连通的固定凸起,固定凸起固定在预滤器主壳体上;下端盖本体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固定凸起的外周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下端盖本体上还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位于集水腔上方。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第一密封圈将燃油的脏侧与集水腔隔离开;第二密封圈隔离了集水腔与洁净侧。预滤器下端盖上设置有排水孔,保证经过滤纸聚集及疏水网过滤后的水能够顺利的通过预滤器下端盖沉降到预滤器主壳体的集水腔,保证供油系统的正常工作。然而,该水分离结构预滤器下端盖存在以下缺点:出油口与中心管不是一体的,容易有水分进入燃油干净测,无法保证水分离的高效性;结构复杂,中心管需要额外的粘胶或者其他工艺来固定在下端盖上,不容易装配。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易装配的燃油预滤器水分离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分离结构装配不便的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
一种易装配的燃油预滤器水分离结构,包括壳体、滤芯、下端盖及中心管,所述滤芯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中心管轴向穿过所述滤芯,所述下端盖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滤芯的下部,所述下端盖为圆盘形,中间设有向下凹陷的圆形凹槽,所述中心管的下端装配于所述圆形凹槽内,所述圆形凹槽的边缘设有若干通孔,所述中心管外端与所述通孔之间相连通,所述壳体内在所述下端盖的下部设有集水空间。所述滤芯过滤的水沿所述中心管外壁流下,经下端盖圆形凹槽的通孔进入所述集水空间。本结构下端盖设有向下凹陷的圆形凹槽,便于中心管的下端装配于圆形凹槽内,便于两者配合,拆卸时,下端盖和壳体可以分开,方便安装。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下部设有圆筒形的板筋支撑件,所述下端盖位于所述板筋支撑件的上部。
[0008]
进一步地,所述下端盖的下部设有圆环凸缘,所述圆环凸缘与所述板筋支撑件相
匹配,二者密封装配。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圆环凸缘的直径小于所述板筋支撑件,所述圆环凸缘的外侧面设有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槽内设有密封圈,并通过该密封圈与所述板筋支撑件相密封,这种安装方式有助于保证密封性,外侧为未经过滤的油,被滤纸拦截下来随重力作用,沉降到底部,并被板筋支撑件分隔,为脏侧分离下来的水,板筋支撑件内侧为经过过滤后被中心管上的防水材料分离下来的水。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板筋支撑件内部设有集水杯,所述滤芯过滤形成的水进入所述集水空间,最后汇集于所述集水杯。
[0011]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空间的下端设有放水阀,两侧的水随重力作用沉降到下部,通过放水阀,将脏侧和干净侧的水放出来。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塑料壳体,旋接在滤座下部,所述下端盖与中心管连接后安装固定在所述壳体内。
[0013]
进一步地,所述滤芯包括滤纸层以及设于滤纸层内侧的凝结层。
[0014]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管外壁设置疏水层。
[0015]
进一步地,所述凝结层与中心管的疏水层之间形成燃油中水分凝结的空间,所述中心管内侧为燃油干净侧。
[0016]
本结构具体工作过程为,未经过滤的油(含有杂质和水分),进入壳体,脏油在滤纸外侧,未经过滤的燃油通过滤纸,颗粒物被拦截,下端盖与壳体之间密封,截断了脏油进入下部。水穿过滤纸,被紧贴滤纸的凝结层吸附,细小的水分子凝结变大,在凝结层与中心管外壁之间形成的空间内,由于重力作用往下移动,流入集水空间,最终汇集。
[0017]
与此同时,在凝结层与中心管内的经过滤纸过滤了颗粒,经过凝结层排除水之后的柴油,会穿过中心管上面的疏水层,柴油可通过疏水层,部分未进入集水空间的水分子由于疏水层的憎水性能,会被疏水层拦截,通过下端盖上的通道,经过集水空间,最终到达塑料壳体的集水空间,此时,下端盖上的密封件与壳体相密封,保证隔离颗粒的脏侧与干净测,而被滤除颗粒与水分的柴油经过中心管端口,经燃油出口进入后一工件,充分能保证柴油的清洁度(滤除颗粒和水分),保障发动机的运行。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下端盖设有向下凹陷的圆形凹槽,便于中心管的下端装配于圆形凹槽内,便于两者配合,拆卸时,下端盖和壳体可以分开,方便安装;圆环凸缘的外侧面设有密封圈槽,密封圈槽内设有密封圈,并通过该密封圈与板筋支撑件相密封,这种安装方式有助于保证密封性,保证隔离颗粒的脏侧与干净测;下端盖上的通道与中心管的相互配后留出的空间成为水的出口,结构稳定,便于水分的快速排出。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端盖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端盖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壳体100、滤芯200、下端盖300、中心管400、集水空间500、板筋支撑件600、密封圈700、滤座800、放水阀900;
[0023]
圆形凹槽301、通孔302、圆环凸缘303、密封圈槽304。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5]
实施例
[0026]
如图1,一种易装配的燃油预滤器水分离结构,包括壳体100、滤芯200、下端盖300及中心管400,滤芯200安装在壳体100内,中心管400轴向穿过滤芯200,下端盖300安装于壳体100内并位于滤芯200的下部。
[0027]
如图2、3,下端盖300为圆盘形,中间设有向下凹陷的圆形凹槽301,中心管 400的下端装配于圆形凹槽301内,圆形凹槽301的边缘设有若干通孔302,本实施例具体设置4个。中心管400外端与通孔302之间相连通,壳体100内在下端盖 300的下部设有集水空间500,滤芯200过滤的水沿中心管400外壁流下,经下端盖300圆形凹槽301的通孔302进入集水空间500。
[0028]
壳体100为塑料壳体100,旋接在滤座800下部,下端盖300与中心管400连接后安装固定在壳体100内。滤芯200包括滤纸层以及设于滤纸层内侧的凝结层,中心管400外壁设置疏水层,凝结层与中心管400的疏水层之间形成燃油中水分凝结的空间,中心管400内侧为燃油干净侧。
[0029]
壳体100下部设有圆筒形的板筋支撑件600,下端盖300位于板筋支撑件600 的上部。下端盖300的下部设有圆环凸缘303,圆环凸缘303与板筋支撑件600相匹配,二者密封装配。圆环凸缘303的直径小于板筋支撑件600,圆环凸缘303的外侧面设有密封圈槽304,密封圈槽304内设有密封圈700,并通过该密封圈700 与板筋支撑件600相密封。
[0030]
板筋支撑件600内部设有集水杯,滤芯200过滤形成的水进入集水空间500,最后汇集于集水杯,集水空间500的下端设有放水阀900,集水空间500的水满后,可以通过放水阀900放水。
[0031]
工作过程为,未经过滤的油(含有杂质和水分),进入壳体100,脏油在滤纸外侧,未经过滤的燃油通过滤纸,颗粒物被拦截,下端盖300与壳体100之间密封,截断了脏油进入下部。水穿过滤纸,被紧贴滤纸的凝结层吸附,细小的水分子凝结变大,在凝结层与中心管400外壁之间形成的空间内,由于重力作用往下移动,流入集水空间,最终汇集。
[0032]
与此同时,在凝结层与中心管400内的经过滤纸过滤了颗粒,经过凝结层排除水之后的柴油,会穿过中心管400上面的疏水层,柴油可通过疏水层,部分未进入集水空间的水分子由于疏水层的憎水性能,会被疏水层拦截,通过下端盖上的通道,经过集水空间,最终到达塑料壳体的集水空间,此时,下端盖上的密封件与壳体相密封,保证隔离颗粒的脏侧与干净测,而被滤除颗粒与水分的柴油经过中心管端口,经燃油出口进入后一工件,充分能保证柴油的清洁度(滤除颗粒和水分),保障发动机的运行。
[0033]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